溫鐵軍暢談農業走勢,無需資本家扶持,農民已經擁有了隱形的資產

2020-12-14 糧罐生活

關注@糧罐生活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信每一個在農村的人都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農業發展速度始終跟不上城市的步伐,在耕地中揮鋤的農民,什麼時候才能得到投資和扶持?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國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將重心偏移至農村,每年在三農的財政支出也是最大的,而之所以發展緩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農村底子過於薄弱,基礎還需完善。

缺乏流動的大筆資金,就意味著農民難掙大錢,根據巴薩爾協議所說,任何投資的人從客觀角度來看都需要分析每件事的收益和風險,而農業這種緩慢的回籠方式顯然不適合他們,因此農民必須發展出自己的利益集團,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合作社誕生了,開始了今天小編將介紹的篇章。

為什麼會出現合作社

合作社最初成立時就將城市的各個領域融合到一起,籠統概括就是生產、購銷和信用的代名詞,農民通過合作社出售糧食,而合作社也承擔起後續所有的責任,這樣一來就不需要城市各個領域的金融扶持,農民只需要為自己支付成本即可,不需要考慮投資方的股東問題。

金融之所以沒辦法融入農村、融入農民生活當中,還是因為在客觀角度上農民的經濟體系區別於城市,比如醫療、科技等領域已經自成集體,想讓這些利益集團解散融入農民不可能,但是讓農民歸從於這些利益集團也不現實,因此合作社的誕生是必然的,它是兩者之間的紐帶也是牆壁,直到有一方成長起來取代另一方的位置。

合作社的出現代表著農民擁有"領頭羊"

合作社,也叫綜合農業合作社,它能維持生存的主要原因是它降低了農民集體的成本,提高了所有人的利潤,農村是一個多面的經濟體制,因此要從各個方面考慮,絕不是某個部門或農民自己就能做到的,需要所有部門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緩和現在農民的窘迫局面,假如說城市和農村是沙漏的兩端,那各個部門和人群就是一個天平,沙漏此刻正橫放在上面,沙子(利潤)只流向城市,而農村那邊正逐漸衰落,能改變這一切的只有天平自己開始動手腳,才能維持住兩邊的平衡,不然終有一天兩者會融為一體,但那樣的情形難以想像也不可控,還不在我國現在的參考範圍內。

新農村的建設是在2005年以後,對三農的投資不再是單純補貼,農村、農民、農業都成為各個縣的責任,在前文小編提過,農業投入是一件較為漫長且容易虧損的事情,一時間各地的財政支出壓力極大,溫鐵軍先生曾說過,那幾年每年在三農行業都要投入兩萬億左右的資金,赤字(虧損)財政常會發生,可見在2005年起三農經濟就與當時社會存在一定的脫節,而這個問題修補了15年後也依舊存在。

這筆錢多數投放在了耕地和生產設備上,提升種子的基因、提升設備的科技、提升耕地的優質性等等,因此每一片基本農田都是國家的寶貴財產。

農業發展速度為什麼始終跟不上城市步伐?

投入如此巨大,為什麼農村的發展速度還是這麼緩慢?還是因為缺乏的東西太多,各個部門儘管都傾力而為,但對農民來說並沒有資助的感覺,比如公路局修個路、旅遊局修個設施等等,缺乏總體的管控調配,農民過於分散導致農業建設成本極大,這才是發展跟不上的主要原因。

如何應對?

各個行業和領域基本都集中在城市,而農村獨立的特異性對這些領域需求並不高,經濟流通差、不能相融合等毛病都讓三農與現代化科技漸行漸遠,目前我國正努力將農業科技拉升至符合當前時代的水準,也就是俗稱的"高標準農田"。

解析下對未來的預測

強行將兩者拉至同一起跑線,擁有合作社的農民在未來將擁有和城市共同進步的能力,兩者互補共同進步,從最低的縣到省再到上方,一級又一級的扶持和齊心,在農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正在提高三農的整體高度,因此在接下來的第十六個五年計劃裡(我國每五年一個計劃,以提升綜合國力),農民會迎來嶄新的未來。

內容擴展:目前我國擁有50萬個改造村,還有兩百萬左右的自然村需要改進,預計未來五年全面建設成現代化村落,讓大山的人也能跟住時代的步伐。

關於以上觀點,請問您怎麼看?

#農業#

下期預告:中國糧食安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人手裡,農業部親自督戰今年收成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溫鐵軍:不能忘了當年是農民給我們一口飯吃,讓我們長得人高馬大
    今天看到溫鐵軍教授演講的一個視頻,當年溫鐵軍教授也是下鄉知青,他是17歲開始下鄉,他的弟弟15歲下鄉。溫鐵軍教授在視頻中說到,當時國家經濟是相當困難,這些在城市中找不到就業崗位,他剛剛初中畢業就上山下鄉到了農村。
  • 農民種地賠錢?近百萬村莊消失,溫鐵軍:農村空心化就是個偽命題
    溫鐵軍:農村空心化就是偽命題,近百萬村莊消失,農民種地就賠錢?文:文俊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我們品嘗到可口的事物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的是辛苦的農民耕作的農民呢?在古代社會,一直是農業的大國的我國對於農民以及農業的發展十分重視,不僅僅將農民排在商人的前面,彰顯出農民的社會地位,而且還經常勸課農桑,當時的農田規模可以想像得到的一望無際,而淳樸的村莊也有類似於桃花源一般的存在,但是現在社會,我們依舊以農業立國,是否真的意味著農村的消失造成農民的失業呢?近百萬的村莊將要從我國的土地消失,這並不意味著我國對於農業的漠視。
  • 2020年中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分析報告(一)——基於農民合作社...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民合作社發展,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指出「要積極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把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近些年來,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指引和支持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落實政策、豐富支持舉措、加大扶持力度,農民合作社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好勢頭。
  • 溫鐵軍教授:城市取消活禽交易、農村不讓養雞,想吃活雞咋辦?
    然而,農村也不是說你想養雞鴨鵝就可以養的,這些年為了「治理汙染」,很多省市的農村已經開始不讓農民養雞鴨鵝了,因為這會導致「環境汙染」。為此,著名的農業學家、人大農村研究院溫鐵軍教授表示:「原來農村說不讓養豬牛羊,現在很多地方甚至還變本加厲,連雞鴨鵝都不讓養,這明顯是矯枉過正了。」
  • 2020年農民合作社扶持政策有哪些?速看!
    自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形成完整產業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我國農民合作社快速發展。據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22.5萬家。農民合作社在建設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為帶動農民合作社發展也出臺了一些列扶持政策。
  • 溫鐵軍教授痛斥「合村並居」:大危機下,有點責任感好不好?
    溫鐵軍,1951年5月生於北京,中國最著名的"三農"問題專家,管理學博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導,兼任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執行院長,福建農林大學海峽鄉建學院執行院長近日,溫鐵軍教授在某視頻直播平臺,應網友提問回答關於「合村並點」的看法。
  • 溫鐵軍: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
    這不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同時也是提高農民內生發展動力和能力的關鍵,是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聯動、堅持生態系統和諧、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大計。請外來評估公司無法解決,但農民人人心裡有數。這樣做的意義在於:那些存續於農村、過去根本無法標準化的生態資源資產變成了「可以與標準化資產同樣交易」的資產,生態資源通過內部交易被價值化了,由此形成了「村集體內部的資產一級市場」,猶如證券市場中的一級市場。第二,國家多年大量對鄉村拖入,比如水、電、路、氣和寬帶「五通進村」就形成了數十萬億元的基礎設施資產。
  • 農業強了 農村美了 農民富了——平涼市崆峒區「十三五」成就巡禮...
    農業農村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勝利完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產業升級、鄉村美麗、農民富足的「三農」發展新格局日趨形成。獲得感:能增收才是真豐收金秋時節,地處崆峒區北部塬區的寨河鄉,成片的全膜玉米進入收穫期。望著顆粒飽滿金燦燦的玉米,該鄉閆灣村村民蘭風智喜笑顏開。
  • 【前沿】溫鐵軍:鄉村建設行動解讀
    外來殖民者擁有在美洲的一切權利,殖民者把原住民趕走,趕到保留地,形成了按照歐洲的農業方式建立的美國農業。所以今天大家學的,基本上叫做西方中心主義的理論體系。有沒有經驗的?有!歐洲經驗、美洲經驗,當他們進一步佔了澳洲的時候,澳洲也沒有我們這種地形,它有個澳洲高原,就沒有像我們這樣的,明顯的山脈形成的分水嶺。沒有這套體系。
  • 中國隱形富豪家族:五代皆為富豪,家族資產超萬億力壓李嘉誠
    榮氏家族,在中國近代商業界縱橫馳騁,獨領風騷的"大咖",民族資本家的首戶,以榮宗敬、榮德生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本家族,他們打著"實業救國"的名頭行商,在中國乃至世界譜寫一段輝煌的歷史。(五)總結中國近代企業唯一能被成為真正的財團的家族非榮氏家族莫屬,他們心懷"實業救國"的初心,為商業界譜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榮氏家族的資產是無法估計的,他們的資產是沒有準確的數據的,資產過億是可想而知的,毛澤東也曾經評價過榮氏家族,他這樣說道"
  • 溫鐵軍教授:農民自己養點雞鴨鵝都不允許了,這樣是影響民生的
    一些農村周邊的工廠產生的汙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即排入河流中……而河流又被農民們用來灌溉農作物或是作為生活用水,如此一來,農民的生命健康及農作物安全就受到威脅。就溫鐵軍教授來說,他反對禁養令的原因主要集中於這幾點:一、「我國農業的效益來源於多業態的創新,不能只依靠土地為生。」二、所謂的環境汙染問題其實不是主要因農村牲畜家禽造成,而是連續工作的化工廠及汽車尾氣。三、農村地區佔有自然環境優勢且農民可通過養殖牲畜家禽增加收入。
  • 清華美女博士畢業後當農民,隱居山林11年,如今年收入超800萬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超級農業大國,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農民」這個最古老的職業一直保留並延續至今。中國社會演變發展到今天,許多人把「從農村走向城市」當成自己的追求和目標,因為城市裡有更多的資源和機遇,也意味著能取得更高的收入。
  • 血腥的英國農業:為了完成工業化,英國親手消滅了農民
    與此同時,英國的75%到80%的耕地已經掌握在大地主手中,普通農戶(擁有或使用土地低於50英畝)僅佔全國總戶數的3%,英國已經基本消滅了農民階級。 而造成這一現狀的「最大功臣」,就是持續了幾百年的圈地運動。
  • 種地難,不種還不行,國家重啟農業託管,45億補貼,6成歸農民!
    說起種地,目前的重地主力仍然是農村的60後,不過,他們的種地模式已經出現問題,一個是由於種糧收入太低,很多耕地被撂荒或栽樹,而另一個問題就是種地後繼無人。農民種地難的問題已經凸顯。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為了杜絕土地資源的浪費,國家此前就已經對撂荒土地和耕地種樹的行為及時叫停,違者將面臨罰款。
  • 農業農村部:全國依法登記農民合作社達222.5萬家
    據介紹,農民合作社通過組織、服務農民「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在建設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規模小、實力弱等問題,服務帶動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關於加大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補貼力度,一是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央財政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加大支持力度。
  • 句容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拓銷路
    原標題:句容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拓銷路   新華網南京6月19日電 為幫助農民銷售,打響農業品牌,樹立「三農」誠信榜樣,17日,時代楷模、農業專家趙亞夫召集句容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農業專家、涉農部門負責人,在句容《農民特產信息網》工作站召開座談會,與新華社江蘇分社「為農服務誠信平臺」共同探討農產品銷售新模式
  • 在我們國家,資本家們的使命為何?
    遊牧民族統治中國的次數非常多,可是我們知道,中國北方氣候寒冷,農業技術並不發達,生產力有限。粗略估計,北方遊牧民族的人口加起來不過數百萬人。與此相對,隋唐之後從事農耕的漢族人口在5千萬人左右。從戰爭能動員的兵力來看,漢族應該明顯強過北方的遊牧民族。但結果,漢族王朝在決定性的戰爭中卻多次敗給北方的遊牧民族。原因何在?
  • 論資本家是怎麼變成萬惡的資本家的:資本家是怎麼壓迫你的
    難得有時間更一回,探討一個粉絲提出的問題:難道每一個資本家都會變成萬惡的資本家嗎?緊接著又有一位粉絲提出疑問了:就刻板印象而言,說資本家是萬惡的,實在是實至名歸。資本家是怎麼賺錢的?/資本家是怎麼壓迫你的?每個資本家都逃不出馬克思的資本循環公式。如果逃出了,那麼ta可能是個假資本家。
  • 美國扶持西歐後,又扶持日本韓國臺灣省,現在又扶持越南
    以前美國暗示德國購買大量F-35隱形戰機,而德國想購買他們45架F-18戰鬥機,不買一些美國軍火,讓他們賺大錢,美國是不會同意的。小弟比大哥還富裕,根據協議,日本投降是沒有權利擁有軍隊的,只有自衛隊,大部分軍費都要給駐日美軍使用。很容易就強迫日本籤訂了廣場協議,之後,日本房地產泡沫快速破裂,人民資產大幅縮水,半導體等高精尖行業也一蹶不振,不少人才被迫去矽谷謀生。
  • 「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面臨的農業最真實寫照·你還好嗎?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一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時至今日,農民到底種啥能最賺錢,誰也不敢回答這個問題。有的人說,看看市場需要什麼,就種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