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殺耕地牛!農村養肉牛賣卻是常事,為何牛失去了耕種價值

2021-01-08 農俗俱樂部

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對農村也還算了解,只是短短幾十年,農村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不僅是經濟發展、人文情懷,亦或是耕種習慣或是觀念習俗,都有不小的轉變。

而今天主要想和大家探討的,則是農村的耕牛到肉牛轉變的歷史,到底是什麼讓耕牛失去了耕種價值呢?話不多說,進入主題!

農具不發達,牛成為生產主力

農村很多老人都會說「再窮不殺耕地牛(一些地方也說是『跪地牛』)」,就是說,這家人再怎麼揭不開鍋,日子再怎麼過不下去也不會狠心殺掉自家耕地的牛。

這句話說的不單是對給人類耕地勞作的牛不舍的情感,其實也是突出了牛在以前農村的作用之大。

農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沒有錢可以,但是不能沒有糧食,畢竟錢是不可以直接填飽肚子的。

但種過地的人都知道,要把土地翻轉過來,種上莊稼,這整個過程還是相當複雜而繁重的。

所以,以前有牛耕地的會被認為是大戶,因為買不起牛的人家,只能靠人拉動農具耕地,或是一鋤頭一鋤頭地把地挖松種上莊稼。

後來農村經濟發展好一些了,幾乎是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兩頭牛,耕地什麼的也變得方便很多。

而農村的牛,不單是耕地的好手,耙田、拉車等等,只要是牛能做的事情,都交到了牛的肩膀上。

所以這個階段農村的牛活得那是相當辛苦的,有的牛連續幾天耕地耙田拉車回去後會很疲勞的不吃不喝,人們也會心疼牛,有時候也會讓牛休息一下。

也正是這樣,人們遇到耕地拉車脾氣特別好的牛,是不捨得賣掉的,因為習性好的牛還是少數。

只要有牛有土地,日子再難,也還有盼頭,所以當然不能殺。

而且那時候日子過得苦,牛和人幾乎是相依為命,時間久了肯定是有感情的,主人自然不會親自對牛下手了,只會轉而賣給別人。

「鐵牛」走進農村,耕牛變肉牛

「鐵牛」是我老家農村老百姓們給耕地機器取的別名,幾年前政府引進了一些農機,其中可以耕地的旋耕機就被農民們所青睞。

這種機器的確很實用,可以耕地,可以拉溝,完全能代替牛的作用。

如果你以為它只是可以耕地那就小看它了,這種機器可以在後面安裝一個車廂,形成四輪的樣子,這樣就可以當車去拉東西了。

而且拆卸很方便,很多農民都會開著車去,到地裡把後面的車廂卸下,就可以耕地了,用處非常大。

不過這種旋耕機有個缺點,在乾燥的泥巴路上,它可以很輕鬆很穩的前進,但如果遇到路滑什麼的,就無法了。

而且如果是公路,路面滑且有沙子冒出的路段,它就會以耕地的方式在那裡刨路,也因此被說是馬路殺手。

所以一般這種機器拼裝的車子是不能上馬路的,只能在農村的小路上跑。

雖然有缺點,但這種聚耕地和拉車為一體的農具還是受到了農民們的青睞,逐漸的,牛的作用開始被削減。

到現在,我老家基本上牛都是不幹活的,所以媽媽常說現在的牛日子過得好,哪像以前,忙的時候要耕地要拉車,不忙的時候要被賣給人家當肉吃。

所以現在農村養牛的其實也挺多的,市場上買賣牛也少了個標準,以前會耕地的牛能賣給好價錢,現在不會耕地,只要長勢各方面都好,就能賣個好價錢。

因為十月份豬價的上漲,所以我老家牛價也引來了不錯的提升,因為吃不起豬肉,大家都把胃口轉向了其他肉類身上,自然讓其他牲畜的價格抬高了不少。

而農村的耕牛,發展到現在也完全變成了肉牛,農民養牛不像以前一樣是為了耕地種莊稼,而是為了能遇上好市場賣個好價錢而已。

我老家牛肉價歷來都是比較高的,生牛肉45元一斤,熟牛肉55。

而根據統計,上個月月底牛肉的價格顯示,最高的在廣西和湖南,牛肉價格達到了87、86塊/公斤。

養牛其實一直都挺有市場的,就像農村老人們常說的,農村家家戶戶到過年都能留一頭豬來宰,但鎮上的回族人家,卻不可能宰一頭牛過年,鮮少有宰一整頭牛的,大多是買點牛肉就過年了。

這個現狀也表明,牛肉價格一直都是比較穩定卻比較高的,而豬肉價格只是今年影響比較大才賣的那麼貴,以往正常時候大部分人都還是能吃得起豬肉的。

養牛相對養豬來說其實也比較麻煩一些,而且牛的出槽率比豬要低,自然養牛的代價也高一些。

好了,今天暫時和大家聊到這,改天再好好和大家分享一些養牛需要注意的事情。

農村養牛的作用從以往的耕種變成了買賣和致富項目,不知道在你們村裡,養牛又是怎樣的趨勢和現狀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農村四句俗語,道出做人的道理
    以前在農村老家,老人們常說一句話:當時覺得就是句很土的俗語,現在來看,真的是道出了做人的底線!再窮不賣看家狗在農村,狗被看做看家護院的好幫手,家裡沒養狗就覺得沒有安全感。而且農村的狗大多比較忠誠,哪怕自己的主人再窮,別人怎麼給它好吃的,它也絕不會背棄主人。
  • 農村老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各種各樣的老化,雖然看起來都很通俗易懂,但是背後卻是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放在當今社會,也不為過時,當然,我們能夠理解的也不多,被遺忘了的倒是大多數、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想起來呢?就比如下面這句「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我們國家在古時能領先世界4900年而不倒,這些都是有原因而不是吹的。因為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沉澱,而能一直流傳到現代的都可以說是精髓中的精髓。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在農村專門殺豬殺牛為何越來越窮了?以前可是十分吃香的職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今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是大變樣,特別是農村地區的變化,現在的農村不但人口變化大,就連一些在以前十分吃香的職業,如今也是難以維持生計。這其中就包括在農村專門靠殺豬殺牛維生的人,現在要麼都已轉業,要麼都是變得越來越窮,這又是為什麼呢?
  • 來了「牛爸爸」有了「致富牛」
    走進坐落在半山腰的秧洛村,放眼望去,家家戶戶的牛舍裡,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牛正吃著草料,時不時還向外張望,養殖戶精心地呵護著自家的寶貝,一會摸下牛角,一會給牛添些飼料。 數量少、個體小、出欄慢、效益低,這是許多飼養本地黃牛群眾經常反映的問題。由於飼養周期長,幾年下來也見不到實實在在的收益,這讓村裡的老百姓對於養牛的想法只停留在「養牛為了能耕地、能餬口」。
  • 為什麼現在農村養牛的越來越少?活牛多少錢一斤?聽聽老農怎麼說
    記得小的時候在農村裡面,每天放學以後回家的第1件事情不是寫作業,而是要出去放牛。而暑假的時候,每天主要的任務也是放牛,早上的時候起來放一次,半下午的時候再放一次。那時候整個村裡面有十幾頭牛,小夥伴們一起將牛趕到山上,然後就在山裡面找野果子吃,玩耍,等到太陽下山了再將牛牽回家。
  • 很多人在農村搞養殖,養100頭牛純利潤能賺多少錢
    在前幾年牛在農村主要是耕地種田,而今天農民養殖肉牛,最主要是賺錢養家,牛是一種溫訓的動物,它能給主人帶來好的運氣,牛的渾身全是寶,牛皮能做出高貴的皮革背包等,紅燒牛肉是人們享用不完的美食佳餚,牛寶的功效特大,那麼養殖100頭肉牛能賺多少錢呢?
  • 老人常說: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有啥含義?為了生活
    文/霜序 老人常說: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有啥含義?為了生活 如果說成語是從古籍裡面提煉出來的精華,那俗語就是農村廣大生活的縮影。這兩句俗語中的第一句就是「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大家都明白,在農村家庭裡,狗和牛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了,狗看家護院,古時候的家裡沒有那麼完備的防盜設施,想要防止小偷覬覦,一條忠誠又兇悍的看家狗是必不可少的。而牛又是農民們耕田犁地必不可少的幫手,那樣沉重的木犁,如果沒有水牛們任勞任怨的埋頭苦幹,怎麼能把那土地犁的鬆軟規整呢。
  • 西盟:「牛爸爸」下鄉傳技,牛產業發展有了新藍圖
    來了「牛爸爸」有了「致富牛」數量少、個體小、出欄慢、效益低,這是許多秧洛村六組、七組群眾飼養本地黃牛品種經常遇到的情況。由於飼養周期長,常常幾年下來都見不到實實在在的收益,讓這裡的老百姓對於養牛的想法只停留在「養牛為了能耕地、能餬口」。
  • 甘肅平涼官方吹「牛」:從耕地養殖到品牌經濟
    甘肅平涼官方吹「牛」:從耕地養殖到品牌經濟 2020-12-17 21:50:33 (資料圖) 魏建軍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7日電 (張婧)「細品平涼紅牛,味感既嫩又香,最精品的牛肉每公斤賣到600元,且供不應求。」17日,甘肅省平涼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奮彥說,從開始養牛,到提升品牌效應吹「牛」,當地已把發展「紅牛」產業確定為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首位產業」。
  • 在農村養牛賺錢嗎?一頭牛賣20000,養10頭牛能賺多少錢呢
    比如養牛這個行業,雖然市場上牛肉的價格很高,但是市場需求不穩定,在選擇這個項目時,就要考慮到成本和風險。有很多人認為,在農村養10頭牛可以賺到錢,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在農村養10頭牛的成本和利潤,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 農村豬,牛,羊的一生
    農村人買小豬,不是當寵物養,而是為了養大賣錢。小豬的生長過程中還要經歷一次小手術。(公豬做種豬和專門下崽的母豬除外)。這種小手術由專業人士主刀,他們走街串巷,喊著「宰豬娃」,其實就是讓小豬失去性能力的。過程很暴力,一腳踩住豬肚子,不讓其亂動,刀片劃開下半身,切除睪丸或者卵巢,讓它們專心長肉,不再胡思亂想。
  • 按照目前的牛價看,「牛就對了」養30頭牛一年能賺多少?
    但是牛犢價格上漲幅度卻更大,不少養牛戶感覺肉牛養殖效益一年不如一年,鴻安牛業有多年的肉牛養殖經驗,且在擁有一套科學的養殖技術的情況下,養30頭肉牛應該可以獲得不錯的效益,下面便簡單說一下相關要點及效益分析。我雖看好牛業的發展前景,牛價也一路高漲,同時這投資壓力也跟著上漲,作為新人真的不敢輕易入牛行,不單怕賺不到錢,還怕牛隻萬一死完賠個精光。
  • 為什麼下跪的老牛不能殺?百歲農村老人說出實情!
    早些年,在農村的田地裡還能夠看到老牛耕地。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代替了耕地播種的老牛。 由於不再需要牛耕地,因此很多人也不再養牛了。而老牛的價值也發生了變化,從勞動價值轉變為了使用價值。大多數養牛的人或養殖戶也是為了把牛養大,然後賣到屠宰場。
  • 農村老人常說: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這什麼意思?
    雖然不能說這些俗語個個都很精準,但是也能八九不離十,不然也不能流傳至今,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近段時間,老是聽村裡老人說: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這句俗語又說的什麼意思呢?五牛耕田以前不像現在,農田耕作大都已經是機械化操作了,而以前,牛是農民耕地時的主要勞動力,所以那時家裡有經濟實力的就也會有養耕牛。
  • 新手適合養什麼品種的牛?多數養牛戶選擇這4種,各有優缺點
    市面上肉牛主要品種1、本地雜交黃牛現在很多散養戶都喜歡買本地黃牛回來養,這種牛相信大家都見過,就是以前小時候放牛時候的牛種,更是可以拿來當耕牛使用的。雖說現在耕牛越來越少了,但是本地黃牛的肉質也是非常好的,不少農民就養殖本地雜交黃牛當成肉牛來銷售,說實話放養的本地黃牛肉價格比品種牛很要貴,因為真的挺好吃的。
  • 老農的牛被人半夜割了舌頭,包拯:回家把牛殺了,兇手自會來自首
    老農的牛被人半夜割了舌頭,包拯:回家把牛殺了,兇手自會來自首 2020-08-03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孟信雖窮但不賣病牛,不舍道義,不貪眼前小利,而獲好運降臨
    北周時有個叫孟信的人,家裡非常窮,常常吃不飽飯,只有一頭生病的老牛。有一天他的侄子把老牛賣了,想換錢買些柴米度日。孟信知道後跟買牛的人說:「這牛原來有病,稍微一累到就會發病,沒法耕地,你不要買了。」買牛的人被孟信的這樣的行為感動,後來孟信也因此被重用,徹底擺脫了貧困的境況。
  • 在農村裡搞養殖,養哪一種家畜有前景,比較賺錢?為什麼
    農村養哪一種家畜有前景,為什麼?農村裡有句俗話:「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這說明幹養殖業是非常不易的,如果養殖不成功,很大可能會有賠錢的風險,但是來說一些事情也並不是非常絕對的,而在農村裡,搞養殖業也是發家致富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