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以反應器尺度為例,因為碳納米管產品從形態上看並不是一種均勻的物質,欲實現碳納米管這一類新型納米材料工業生長反應器的設計,還需要工程基礎研究的創新結合。因此碳納米管導電劑將成為提升 5G 手機電池容量的關鍵材料。5G 手機滲透率的增加將加速碳納米管導電劑的滲透,驅動碳納米管導電劑市場的增長。智慧型手機作為數碼電池最大的應用終端,而代表智慧型手機未來的 5G手機,其強勁的增長趨勢將推動碳納米管導電劑在數碼電池導電劑上的滲透。
-
興業證券:動力鋰電驅動碳納米管需求迎來爆發
電池充放電過程中電子到活性材料的顆粒上的傳送,用石墨烯及碳納米管新型導電劑可以直接從線或面內導通而不像傳統導電劑通過顆粒的點對點傳導,導電效率極高,從而實現快速充放電,並對能量密度、循環使用壽命等關鍵技術指標都有提升。碳納米管的長徑比、碳純度是其影響導電性的兩個核心指標,直接決定了碳納米管的產品性能。產品長徑比、碳純度越高對應的導電性越好。
-
中國碳納米管龍頭,天奈科技能否成為全球新型導電劑的潮流引導者?
而且,碳納米管在新能源汽車鋰動力電池的市場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碳納米管等新型導電劑出現前,海外企業控制著傳統導電劑的市場話語權,中國鋰電池企業在鋰電池導電劑方面長期處於依賴進口的狀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傳統導電劑主要來自於美國卡博特(Cabot)、瑞士特密高(TIMCAL)、日本獅王(Lion)、日本電氣化學和日本昭和電工等企業。
-
對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技術解讀(上)
威廉馬什賴斯大學在US20120145997A1中公開了熱絲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垂直單壁碳納米管方法,將催化劑置於碳納米管生長的基底表面,在反應室中與氫氣和氣態烴混合氣相接觸,加熱溫度超過2000℃,活化氣體,垂直單壁碳納米管在基底上生長。
-
新能源行業2020年下半年投資策略:新玩家,新技術,新基建
市場風格帶動異質結技術、半導體類行情:光伏技術迭代持續,而高效技術的產業化是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目前看,在競爭產品開始價格戰的情況下,設備國產化降價的進度有望快於預期。電動車方面,我們判斷車企自產電芯對行業格局的影響可控。技術:磷酸鐵鋰電池的性價比逐步顯現,從比亞迪、特斯拉的新車型來看,乘用車的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階段性反彈;矽碳負極、碳納米管等新型材料也值得重視。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極小的碳納米管摻雜處理難度很高,但基於碳納米管的晶片技術仍取得了相當程度的進展。麻省理工學院聯合ADI公司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方法,設計出了複雜的工藝將碳納米管按照需要轉化成p型或者n型半導體。基於這種技術,該團隊用14000個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出16位處理器RV16X-NANO。該處理器採用RISC-V指令集,可在16位數據和地址上運行標準的32位指令。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
但從1998被提出至今,碳納米管晶片仍存在一系列設計、製造和功能上的問題,比如其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開關時的控制問題。現在,由臺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領導,來自臺積電、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圖 | 碳納米管的結構與應用前景碳納米管的密度只有鋼鐵的六分之一,因此它的質量非常輕,但是碳納米管單位質量上的拉伸強度,卻是鋼鐵的四百多倍, 遠超過目前人類已知的任何其他材料。但是,碳納米管非常細,直徑只有人類髮絲的千分之一,由於其超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重大難題。因此,發展一套有效的測試技術,探究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和潛在的破壞機制,對於碳納米管的長期可靠應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綜述】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應用多樣性
利用在1000℃下的H2催化下合成的三種不同結構的碳材料(碳球、竹狀碳納米管、直碳納米管),可通過大氣壓力化學氣相沉積(APCVD)來改變其流量。 形成方法: 雷射蒸發石墨法:該方法是在使用金屬催化劑的情況下,用脈衝雷射轟擊石墨表面,在石墨表面[2]上製備納米級碳材料。
-
【復材資訊】新工藝有望使碳纖維複合材料更輕更強
法國的Nawa Technologies公司將其快速、實惠的垂直排列碳納米管(VACNT)製造工藝帶入新的應用:使碳纖維複合材料更加堅固
-
技經觀察|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但隨著晶片製造工藝在納米尺度逐漸逼近物理極限,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大幅躍升面臨終結,尋找接替矽基的新型半導體材料成為保障晶片性能高速發展的候選項。科學研究發現,以碳納米管為代表的碳基納米材料具備獨特的電學、力學和光學特性,同等工藝水平下製作的碳基晶片,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將比矽基晶片有明顯改善。碳基納米材料成為半導體取得突破的可行方向之一。
-
Carbontech 2020碳納米管/石墨烯論壇精彩記錄
、二維碳納米材料作為積木,展示如何將結構設計的概念應用於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等這些納米結構「積木」中,實現在黏附、傳感、能源儲存及極端環境中的新突破。/雙壁碳納米管結構可控制備技術,實現了對碳納米管關鍵結構參數的有效調控,並針對該碳納米管的結構特點,開發其功能化和分散複合技術,探索在電化學儲能、功能薄膜、複合材料、功能塗層等的應用研究。
-
【復材資訊】碳納米複合材料取得突破,工業化規模生產有望
新研究探討了碳納米顆粒的加入對聚合物基體導電性的改變,以及在機械加載過程中,這種導電性本身是如何因為材料受力形變而變化的。反過來說,這就不再需要複雜的監測技術,只需一個萬用表就行。基本上,這種材料的使用有可能取代飛機等系統中的傳感器,而這種材料本身能夠提供測量結果。
-
「鋰電材料」碳/LTO複合材料改善電池性能、抑制脹氣研究概述
目前市場上珠海銀隆為其主要的使用廠家,限制鈦酸鋰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因素源於材料和器件兩個方面:一,鈦酸鋰的電子和離子電導率低,限制其高倍率性能;二,以鈦酸鋰為負極的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循環和存儲過程中,普遍存在「脹氣」現象。
-
A股新能源車電池迎重大利好,這幾家A股公司直接受益!
今天檸檬就單純從特斯拉的「心臟」 ——電池給大家梳理一下特斯拉相關概念股。(1)乾電極技術:Maxwell技術壟斷,專利到期時間2024年,國內企業均存在專利侵權風險。GMCC(烯晶碳能)由Maxwell 出走的技術團隊創辦,做的幹法電極量是國內最大的,已經在海外銷售,思源電氣參股9.8%;江海股份收購了日本的技術,但目前還沒成功。
-
中美研究人員開發出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新工藝
中美研究人員開發出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新工藝據IEEE官網12月14日消息,臺積電公司、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史丹福大學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新工藝,可製造出更小、更穩定的碳納米管電晶體。業界認為碳納米管電晶體有望打破矽電晶體晶片無法進一步縮小的瓶頸,延續「摩爾定律」。
-
新崛起「碳中和」概念股
會議強調,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 消息面2:國家能源局局長:今後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基本上不需要國家補貼,主要由市場決定。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消納,就是把新能源電力消納好。
-
碳基納米材料研究項目通過評議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碳基納米材料的研究」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技術評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搭建了中國石化「碳基納米新材料」的知識平臺與技術平臺,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入開展相關材料的產業化及應用研究,為中國石化在新興碳複合材料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
特斯拉動力電池深度剖析:再探「門口的野蠻人」
根據國軒高科李婷婷等對 NCM111 體系下不同導電劑(炭黑SP/Ks-6、碳納米管、碳納米管與石墨烯、純石墨烯)電化學性能的研究, 發現在 2.0%的低導電劑含量時, 碳納米管具有最優電化學性能,1 C 放電比容量 165.8 m Ah/g,且 50 周循環後容量保持率達到 82.9%,此外低管徑(5 nm)的碳納米管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能分散均勻形成良好的導電網絡,且 3 C 倍率下容量保持率為
-
美國華人科學家:石墨烯複合納米電極新進展 或可增強電池續航能力
打開APP 美國華人科學家:石墨烯複合納米電極新進展 或可增強電池續航能力 發表於 2017-05-16 09: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