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1949年,2019年!從三個歷史節點看中國經濟發展奇蹟

2021-02-07 國資小新

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僅善於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展望未來,中國的發展前景無限美好。——2019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時的講話曾經,國內外反動派坐等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失敗。如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奇蹟。


2019年第20期《求是》雜誌發表的巨力文章《從三個歷史節點看中國經濟發展奇蹟》,選擇1840年、1949年、2019年三個歷史節點前後進行對比,看中國經濟滄桑巨變,看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歷史軌跡。小新為您分享如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了!建立新中國,是為了建設新中國。舊中國留給新生政權的是滿目瘡痍、一片廢墟,繁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

  

國內外反動派譏笑共產黨辦不好經濟,他們站在一旁等著看新中國的失敗。國際上一些「權威」曾斷言,不出3年新生的中國共產黨政權將不可救藥地被經濟問題拖垮。國內也有人認為,「共產黨在軍事上得了滿分,在政治上是80分,在經濟上恐怕要得零分」。

  

7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革創新,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發展奇蹟。新中國用鐵一般的事實向世人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僅善於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歷史的對比最有說服力,人們可以從無數個視角進行這樣的對比。這裡僅僅選擇1840年、1949年、2019年三個歷史節點前後進行對比,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經濟的滄桑巨變,看到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歷史軌跡。

  

一、綜合國力從衰敗到日益強盛

  

歷史的指針撥回到1840年。這一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清帝國戰敗,自此中國從「落日輝煌」陷入漫漫黑夜,一步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上了衰敗沉淪之路。

  

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生動地描寫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強勁勢頭:「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徵服,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裡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

  

當時的中國又是怎麼樣的狀況?1850年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寫的一篇時評中講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中國:「成千上萬的英美船隻開往中國;這個國家很快就為英國和美國用機器生產的廉價工業品所充斥。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中國工業經不住機器的競爭。牢固的中華帝國遭受了社會危機」。中國急速被世界潮流甩在身後。

  

據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估算,從1820年到1913年,中國GDP的全球份額從32.9%大幅下降到8.9%,而同期西歐12國GDP的全球份額則由20.9%增長到31.1%。儘管對這個估算歷史學界有不同認識,但在此期間中西方命運的歷史性翻轉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三個歷史節點看中國在煤炭、鋼鐵、石油、電力行業的今昔對比,能直觀地感受到近現代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從弱到強的歷史巨變。數據來源:綜合相關統計資料及文獻 紀翊/製圖


經歷了100多年內憂外患的中國走到了1949年的歷史節點。這一年,國民黨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據有關研究,1949年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不足5%;國民總收入按當年匯率折合239億美元,按5.4億人口計算,人均44.26美元,是美國人均國民收入的1/20,英國的1/11,法國的1/6。直到1950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比長期是殖民地的印度還低20%。

  

「一唱雄雞天下白」。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集中精力全面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依靠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1952年的67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0多萬億元,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16%。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174倍,年均增長8.1%。2018年,人均國民收入達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70年來,中國經濟乘風破浪,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發展面貌日新月異。

  

煤炭、鋼鐵、電力是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代表性行業,從三個歷史節點看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這三個行業的今昔變化,更能直觀地感受到近代以來近180年、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綜合國力的滄桑巨變。

  

煤炭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能源。1840年英國原煤產量已達0.43億噸,中國儘管煤炭儲量豐富,但當時只有少量開採。1949年中國原煤產量只有0.32億噸,不及100多年前英國的產量,只是當年美國4.36億噸的零頭。70年後的今天,中國原煤產量已穩居世界第一,2018年達36.8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45.6%。

  

鋼鐵是現代工業的骨骼。1840年英國生鐵產量約140萬噸,中國僅約2萬噸。1949年中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而當時美國鋼產量達7074萬噸,是中國的447.7倍。70年後的今天,中國鋼產量打破以往所有世界紀錄,2018年達到9.28億噸,排名第二的美國為0.87億噸,中國是美國的10.7倍。

  

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誌。美國1902年發電量為59.69億度,1949年達到3450.66億度。與之相比,中國1912年發電量為0.46億度,1949年只有43.08億度,完全不能支撐現代工業發展。70年後的今天,我們靠一己之力生產了全球超過1/4的電量,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18年我國發電量達6.8萬億度,居世界第一。

  

綜合國力同樣體現在武器裝備上。1840年,英國已使用以蒸汽為動力的戰艦,火炮最大射程為5.18—5.76千米。而當時中國士兵所持武器仍主要是大刀長矛,在僅有的少量火器中,最先進的還是在明代就引進的「紅夷大炮」,200多年沒有根本性技術改進。今天,我國已擁有完備而自主的軍工生產體系,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迅速縮小,有些領域已經實現了並跑和超越。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受閱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40%為首次亮相,東風41核飛彈、99A坦克、殲20戰鬥機、巨浪2飛彈等裝備驚嘆世界。

  

70年中國經濟奇蹟般大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70年來,黨帶領人民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道路和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堅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堅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壯大。

  

二、人民生活水平從貧困到基本全面小康

  

13世紀,一個義大利旅行家寫下膾炙人口的《馬可·波羅遊記》,書中記述其時的中國:國家繁盛昌明、工商業發達、人民生活富庶。中國令每一個讀過這本遊記的歐洲人神往。

  

500多年後,當馬戛爾尼帶領英國使團訪問中國時,看到的卻是盛名掩蓋下另一個貧窮落後的中國:朝廷官員愚昧無知,貪腐嚴重;絕大部分國民目不識丁,觸目所及只有普遍的貧窮;軍隊腐朽不堪,士兵衣衫不整,用的還是刀槍劍戟之類的冷兵器。

  

不同時代的兩個歐洲人,描述的儘管是同一個中國,但在時空轉換之際,不難看到近代中國人生活的每況愈下。

  

1840年,中國GDP總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少得可憐,普通人依舊過著貧困的生活。而同期的西方,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生產力,人民的生活正走向現代化。兩次鴉片戰爭更是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苦難。

  

舊中國末期,人民生活十分困頓,民不聊生是真實寫照。1949年,中國人均社會商品零售額只有25.94元,人均糧食產量只有208.9公斤,人均布匹只有3.49米,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吃不飽、穿不暖是那時中國人生活的常態。新中國建立初的1950年,在列入統計的世界141個國家中,只有10個國家的人均GDP低於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通過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更多更好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在「一窮二白」的底子上,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畫出了新中國70年的美麗圖畫。


△70年來,我國飛機製造業和國防工業經歷了輝煌的發展歷程。1954年7月,南昌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首飛成功,毛澤東主席親自籤署了嘉勉信。2006年3月,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新一代高機動性、超聲速高級教練機L-15首飛成功,這是中國航空型號發展中第一個在設計上達到國際最先進技術水平的機種。從初教-5到L-15高級教練機,見證了我國教練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傳奇。上圖為L-15高級教練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供圖)。下圖為初教-5(新華社發)。


70年,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基本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018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比1949年增長566.6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年均實際增長達6.1%。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吃穿不愁,住得更舒適,出行更方便,生活得越來越幸福。吃飽肚子是中國老百姓孜孜以求的夢想,但歷朝歷代都圓不了這個溫飽夢。只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才端穩了飯碗。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僅有2264億斤,70年中先後邁過11個千億斤臺階,現在已連續4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這是世界農業史上的奇蹟。中國人吃不飽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習近平總書記回顧在梁家河的知青歲月時,曾動情地說:「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但是,這個心願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今天,飽餐一頓肉早已不是夢想,吃得健康成了老百姓關心的話題。對今天的中國老百姓來說,糧食消費為主已經是過去時,肉、蛋、奶消費量正在不斷提升,「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應有盡有。


△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見證了新中國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輝煌成就。1909年,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了第一條幹線鐵路——京張鐵路,從此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修建中國鐵路的局面。2019年底,我國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將正式開通運營。京張高鐵是第一條首次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設計時速為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速鐵路。上圖為2019年9月19日京張高鐵全線展開接觸網帶電熱滑試驗(人民圖片 李忠民/攝)。下圖為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附近的人字軌——這是我國著名工程專家詹天佑的創造性設計(新華社發)。


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中國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對物質和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恩格爾係數大幅下降。恩格爾係數是衡量一個家庭或國家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指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例。一般來講,恩格爾係數越高,生活越貧困,係數越低,生活越富裕。1949年,食品支出幾乎就是一個家庭消費支出的全部,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分別高達80%、90%左右,可以說大多數人民處於貧困狀態。2018年,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28.4%。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低於30%,就進入了「最富裕」國家的行列。這一指標未必完全科學,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大幅度提高。

  

今天的中國人活得更健康更長壽。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醫療衛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醫院集中在城鎮。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7萬個,比1949年末增長271倍;衛生技術人員952萬人,增長17.8倍。醫療衛生等生活條件的改善讓今天的中國人更長壽。1949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此時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高達68歲。2018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比1949年翻了一番還多,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中國還不算富裕,但70年來的發展成果一定是惠及人民的,發展一定是造福人民的。中國創造了足以彪炳世界發展史的減貧奇蹟。按現行貧困標準計算,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7.7億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貧困發生率由97.5%下降到1.7%,年均下降2.4個百分點。今天,我國農村已基本消除絕對貧困。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全球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當年,方志敏烈士犧牲前曾暢想革命勝利後的中國,「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他心目中的「可愛的中國」已成為現實。可以告慰先烈們的是,中國人民正在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國際地位從任人宰割到屹立世界東方

  

15世紀初葉,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完成了7次下西洋的壯舉。第一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拜訪了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了非洲的東海岸,使明朝聲名遠播。

  

16世紀,在世界現代化即將起步之時,中國是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國家。鄭和下西洋的盛舉說明,中國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勝過同時代任何一個國家,17世紀以前中國曾經堪稱海洋大國。

  

中國GDP總量優勢一直保持到了18世紀中葉。保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中分析,1750年世界製造業產量,中國佔32.8%,整個歐洲佔23.2%,日本佔3.8%。曾經的中國,國際地位舉足輕重。

  

然而,1840年,英國區區幾十艘戰艦、幾千人,打敗了人數眾多的清朝軍隊,中國在以現代工業為後盾的世界列強面前羸弱不堪。兩次鴉片戰爭,中國均以失敗告終,從此列強輪番侵略,中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鐵路、航運、關稅、部分地區的司法乃至防務旁落。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到1949年時,中國國力衰弱到了極點。據有關研究,1949年中國部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與印度相比:發電量,印度是中國的1.14倍;鋼,印度是中國的8.67倍;原油,印度是中國的2.08倍。

  

弱國無外交。中國雖然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但在國際上毫無發言權。抗日戰爭勝利後,西方列強的軍艦仍在中國內河肆意通航,外國資本和中國官僚資本一起壟斷了主要工業,中國人的前途命運仍舊掌握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手中。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國走上了民族獨立道路。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充滿激情地指出:「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汙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橋梁連接五湖四海,見證歷史滄桑。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座座中國橋記錄了發展奇蹟。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公路和鐵路兩用的長江大橋,素有「萬裡長江第一橋」美譽。今天,中國橋梁建設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橋享譽世界。上圖為楊泗港長江大橋,這已是武漢第十座長江大橋,也是世界最大跨度雙層懸索橋,該橋於2019年9月21日通車運營(中新社發 趙廣亮/攝)。下圖為1957年10月15日,披綢掛彩的汽車隊在萬眾歡呼聲中駛過武漢長江大橋(新華社記者 李九齡/攝)。

70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粉碎了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經濟封鎖,贏得了世界上愛好和平和正義事業的力量的廣泛支持,引領中國穩步走上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70年後的今天,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經濟全球化,以更加包容的自信倡議「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今日中國是世界工業大國。經過70年的艱苦奮鬥,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經濟規模躍居全球首位。目前,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達30798.95億美元,佔世界比重的24.5%,比第二位的美國多出近萬億美元,幾乎是第二位美國和第三位日本製造業增加值的總和。目前,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產業鏈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日中國是世界貿易體系的重要力量。201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4623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比重的11.8%;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7919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比重的7%。我國出境旅遊人數自2013年起躍居世界第一位,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遊市場。當前,在美國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貿易霸凌主義的情形下,中國堅定支持和捍衛自由貿易,不斷引領和促進全球貿易發展,彰顯了社會主義大國的自信、責任和擔當。

  

今日中國是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重要力量。2018年,我國吸引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達135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在積極「引進來」的同時,我國不斷加大「走出去」的步伐。1982—2018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年均增長25.2%,2018年達到1430.4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對外投資國。進入新時代,我國人民幣跨境使用大幅增長,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已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中國正成為影響全球投資與金融的重要國家。

  

今日中國是世界主要的對外援助國。發展起來的中國,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向經濟困難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截至2016年,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款4000多億元人民幣,實施各類援外項目5000多個,其中成套項目3000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培訓各類人員26萬多名。2019年9月,新就任74屆聯大主席的提賈尼·穆罕默德_班德稱讚中國,「中國的發展成就惠及世界」,「中國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

  

今日中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進入新時代,中國對發展前景更加自信,在發展好自身的同時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參與並推動南南合作、金磚國家合作和二十國集團合作。截至2018年9月,中國累計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7個自由貿易協定。中國積極倡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目前已與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中國積極參與以WTO改革為代表的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不斷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

  

70年滄桑歷程,70年改天換地。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歷史,正是中華民族日益從封閉半封閉走向開放,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歷史。70年間,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為具有重要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對全球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帶動作用越來越大,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經濟發展版圖和世界發展格局。70年,世界見證了中國全球坐標的位移,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中國從1840年的虛弱落後,到1949年的歷史低點後奮起,再到今天的強國新貌,時光荏苒,鬥轉星移,真正是換了人間!


責任編輯丨陸哲宇

相關焦點

  • 從三個歷史節點看中國經濟發展奇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了!建立新中國,是為了建設新中國。舊中國留給新生政權的是滿目瘡痍、一片廢墟,繁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國內外反動派譏笑共產黨辦不好經濟,他們站在一旁等著看新中國的失敗。國際上一些「權威」曾斷言,不出3年新生的中國共產黨政權將不可救藥地被經濟問題拖垮。
  • 2021考研史綱時間軸:1840年至今大事記
    2021考研史綱時間軸:1840年—1919年大事記 一、1840年—1919年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一)主要矛盾 此時中國的主要矛盾為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 「創作開運禮」高考熱點:鼠年1840年的那件歷史事件如何再複習?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鼠年,有許多比較大的歷史事件值得高三複習時濃墨重彩,如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1876年左宗棠帶領湘軍攻入新疆,開始收復新疆、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1936年發生西安事變及和平解決、1948年《人民日報》在河北省平山縣創刊與三大戰役
  • 中國70年,全球經濟制高點 |《財經》社評
    圖/新華2019年註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個特別年份,有很多深刻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歷史事件,恰好在這一年逢十紀念。從1949年2019年,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都是值得銘記的一個重大歷史節點。70年來,無數人受益於這個新生共和國的探索發展,大家衷心祝福這個有數千年文明傳承的東方大國長治久安、國強民富。
  • 李稻葵:2020年、2035年、2050年這三個時間節點對中國非常重要!
    先談談什麼是中國經濟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毫無疑問也進入了新時代,那麼這個新時代有什麼特點呢?有非常多的特點,我想怎麼能夠高度、概括、凝縮地跟大家交流呢,我總結出三個比較有意思的新特點。第一個特點是什麼?咱們看一張圖,這張圖不是清華校園,那怎麼一夜之間搞得遍地都是共享單車呢?共享單車的背後是什麼?
  • 「我感受到了1840年以來,中國從苦難走向復興的精神所在」
    整部紀錄片扣人心弦,並解答了大部分針對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的疑問。2019年12月,被捲入這場正在上演的戲劇性事件後,我不禁發問:這是一種什麼病毒?十分嚴重嗎?中國有能力應對嗎?2020年1月21日,在48家集團俱樂部慶祝中國新春晚宴的末尾,我向中國的朋友祝酒並做出承諾。武漢是48家集團俱樂部成員都很熟悉且頻繁訪問的城市。
  • 我感受到了1840年以來,中國從苦難走向復興的精神所在
    2019年12月,被捲入這場正在上演的戲劇性事件後,我不禁發問:這是一種什麼病毒?十分嚴重嗎?中國有能力應對嗎?2020年1月21日,在48家集團俱樂部慶祝中國新春晚宴的末尾,我向中國的朋友祝酒並做出承諾。武漢是48家集團俱樂部成員都很熟悉且頻繁訪問的城市。然而,這座現代化城市裡的人們如今卻以另一種方式站在了歷史的中心。
  • 1840年到底是不是中國經濟的轉折點? | 劉三解
    一、1840年,中國貿易的大門敞開著事實上,此「海禁」非彼「海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清朝初年的「禁海令」並不禁止外國商船來中國貿易。三、1830年,世界上做生意最方便的地方伴隨著海上貿易的興盛,清朝海貿管理和相關產業都有非常大的提升。海關徵收關稅的稅則越發詳儘是其一,在交易中起擔保、中介作用的「保載行」、「牙行」的發展是其二。
  • 中國大治理:從新中國70年看中國奇蹟
    ▶ 中國之治:從70年看中國奇蹟▶ 改革開放:決定命運的關鍵一招▶ 決勝百年:中國為什麼自信▶ 未來變局:中國治理將引領世界70年滄桑巨變,中國崛起令世界矚目,中國奇蹟令世界驚嘆。從西方之亂中反思制度競爭的複雜局面2019年11月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柏林圍牆倒塌30年告訴我們:西方制度抱殘守缺,不能與時俱進,到今天形成政治之「惡」、資本之「惡」和社會之「惡」並舉的局面。世界歷史沒有被西方的「自由民主」所終結;相反,中國的崛起開啟了新的世界歷史。
  • 今年是2020庚子年,從1840年的庚子年說起
    今年是2020庚子年,天幹地支,為60年一循環。1840年,也是庚子年,這一年處於滿清王朝後期,發生了英國侵略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經查資料,從1840年到1901年,清政府中國戰爭賠款總值約為庫平銀9.5681億兩,合關銀9.4137億兩,合13.2632億銀元。相當於1901年清政府財政收入的11倍之多。
  • 回望1840年 歷史劇《林則徐》的現代啟示
    回望1840年 歷史劇《林則徐》的現代啟示 2020-01-09 08:48:5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燕玲 責任編輯:張燕玲 2020年01月09日 08:48 來源:人民日報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1)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者按: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裡程碑,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 2019年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2019年,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經濟、金融不確定性上升,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對2019年全國和沿海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 1949年屬牛的人2019年運勢大全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1949年屬牛的人2019年運勢大全。 1949年屬牛的人2019年健康預測對於1949年的屬牛人來說,今年你們在健康方面要特別注意腸胃方面的疾病,飲食要清淡,好消化,飯後最好可以適當散會步,促進身體吸收。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
    來源:央視原標題:《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對2019年全國和沿海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 70年,涇縣!||1949-2019!宣城年代紀事(涇縣元素很多)
    2001年10月,安徽省跨世紀重點水利工程港口灣水庫全面竣工。2003年,該工程榮獲全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2004年9月16日,首屆中國·宣城文房四寶之鄉文化旅遊節在宣城開幕。9月,宣城市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文房四寶之鄉」特色區域稱號。
  • 「紫石英」號事件:結束了1840年以來中國軍隊逢洋必敗的歷史
    不過當時長江之上並不安寧,除了我解放軍,一些外國軍艦也還在長江之上晃蕩,不過隨著國共和平談判的最後期限(1949年4月20日)臨近,解放軍發出公告,外國軍艦在4月20日之前要全部撤出長江,否則後果自負。法國等西方國家在收到這個公告後,基本上都識趣的乖乖離開了長江,畢竟解放軍的百萬雄師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們也不想不明不白的葬身於長江之上。
  • 「三個前所未有」:當代中國歷史方位的科學論斷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依據,針對當前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明確提出了「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的「三個前所未有」科學論斷,在空間與時間、世界與歷史的坐標上標示出當代中國在世界發展大勢與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歷史方位,科學回答了我們處於什麼環境、站在什麼方位、面臨什麼挑戰等一系列基本問題。
  • 2021考研政治史綱:1949年—1956年重大事件
    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一)主要矛盾   ①1949年10月1日—1952年底,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新中國同帝國主義的   矛盾,人民大眾與各種敵對殘餘勢力之間的矛盾。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繼續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同時恢復國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