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央視

原標題:《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對2019年全國和沿海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全面加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力度。出臺《關於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著力促進自然資源集約開發利用和生態保護修復,加強監督管理。堅持嚴管嚴控新增圍填海和積極穩妥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並重,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海洋自然保護地執法協作配合機制,強化了對海洋資源的管理與保護。

二是,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及預警監測工作。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10個城市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深入實施,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啟動。深化黃海跨區域滸苔綠潮災害聯防聯控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新一代全球海洋動力環境數值預報系統正式業務化運行,全年成功應對35次風暴潮、海浪等海洋災害過程。

三是,不斷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第35次南極考察、第10次北極科學考察、深海地質第8航次及中國大洋第55航次科考圓滿完成。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智能挖泥控制系統正式投產。浙江LHD潮流能工程連續運行時間保持全球第一。新增設海洋機器人和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等本科專業。

四是,全面推進金融服務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深圳證券交易所籤署《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聯合舉辦海洋中小企業投融資路演活動,推出「特色海洋產業展示推介專區」。青島出臺《關於深入推進金融服務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此外,海洋產業基金投入不斷加大,山東西海岸海洋產業基金、深圳海洋新興產業基地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相繼設立。涉海債券、融資租賃等多元化融資渠道不斷拓展。航運金融服務加快發展。

五是,不斷深化海洋經濟對外合作。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成功舉辦,來自21個國家的455家展商參展,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9.7萬人次專業觀眾觀展。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歐盟藍色夥伴關係論壇。涉海企業加強與其他國家業務合作,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電國際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籤訂全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海上風電項目。(總臺央視記者 鄭天皓)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對2019年全國和沿海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 《海洋經濟藍皮書: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
    在這個大背景下,12月5日,《海洋經濟藍皮書: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2020)》(簡稱藍皮書)由山財大海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這對制定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政策和戰略發展規劃、加強海洋科學前沿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發布: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同比增長6.2%。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
  • 《海洋經濟藍皮書: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7日訊  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日前,山東財經大學海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海洋經濟藍皮書: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
  • 自然資源部:我國海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2019年增速達7.7%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總結了2019年全國和沿海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同比增長6.2%。
  • 專家把脈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海洋經濟新高地...
    2019年,廣東省印發了《廣東省加快發展海洋六大產業行動方案(2019—2021年)》,提出加快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裝備、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六大海洋產業發展。到2021年,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發展將實現產業增加值1800億元左右,年增速達20%以上,佔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8%以上。
  • 2022年我國各類海洋產業增加值有望超過疫情前水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於洪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12月5日,山東財經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在濟南聯合發布《海洋經濟藍皮書: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2020)》(簡稱藍皮書),並舉辦「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
  • 中國城市海洋發展指數:上海先發優勢,廣州領跑南部海洋經濟圈
    海洋經濟正逐步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首次將這一表述置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章節中,從國家戰略的層面明確了海洋經濟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張海波:推動海洋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
    威海新聞網訊 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是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需要高度關注的十個重點問題之一。1月4日至5日,市委書記張海波到環翠區、南海新區現場督導海洋經濟轉型升級,強調要以全域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為抓手,加速產學研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推動海洋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
  •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海洋發展局 擎畫海洋經濟「新藍圖」
    強化海洋意識,製作海洋發展宣傳片,展示海洋發展魅力,營造面向海洋、保護海洋、經略海洋的良好氛圍,服務海洋經濟發展。在海洋發展載體上拓展新空間打造以「生態遠遙灣、智慧海創谷」為特色的遠遙淺海科技灣區,規劃建設研發孵化基地、綜合服務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和軍民融合基地。
  • 青島藍谷:打造國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2011年,青島作出全力打造「中國藍色矽谷」、建設藍色經濟領軍城市的戰略部署。2012年,青島藍谷發展規劃獲得國家五部委聯合批覆,正式進入國家戰略層面,並將藍谷定位於打造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科技產業集聚區。
  • 2020年中國海洋塗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預計2025年市場...
    2、海洋防腐塗料為中國海洋塗料主要產品隨著海洋經濟不斷發展以及海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海洋塗料行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由此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3-2019年,中國海洋塗料市場規模在波動中增長,2019年約482億元。
  • 我國海洋汙染問題嚴峻 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前景向好
    近年來,隨著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與之對應的海洋環境汙染狀況也日益嚴重,主要是由於生活廢水、工業廢水以及綜合廢水的排放。根據環保部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生活廢水直排海排放量達到12.6億噸,同比增長50.7%;同年,我國綜合廢水直排海排放量達到41.7億噸,同比增長5.4%;而工業廢水排放量達到25.9億噸,較上一年減少了12.9億噸,同比下滑了33.3%。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各種廢水直排海排放量仍然龐大,海洋問題嚴峻,因此國家對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也是極為重視。
  • 牟樹青主持召開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調度會
    3月27日上午,煙臺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在自貿區海洋經濟創新中心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重點工作,調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開發區領導劉厚波、劉叢傑、王剛,相關鎮街、部門、國有企業負責人和項目專員參加會議。
  • 煙臺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
    在砥礪奮進的「十三五」,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劈波斬浪,取得輝煌成就——每8處國家級海洋牧場就有1處在煙臺: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8成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煙臺造」: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
  • ...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上...
    在砥礪奮進的「十三五」,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劈波斬浪,取得輝煌成就——每8處國家級海洋牧場就有1處在煙臺: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8成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煙臺造」: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
  • 廣西保護發展海洋經濟打造藍色引擎
    12月17日,記者從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和推進「藍色海灣」保護行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廣西保護海洋環境和發展海洋經濟並重,向海經濟成為拉動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藍色引擎。廣西是我國離東協最近的出海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公裡,大陸海岸線長1628.59公裡,海洋資源富集,海港條件優越。
  • 探索向海圖強的高質量發展新路——琿春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記事
    2018年,琿春出口加工區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後,實行「境內關外」的海關監管模式,享有國家賦予的進出口免稅、入區退稅、進料保稅、免徵增值稅、免臺帳保證金等優惠政策。當年,琿春海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約22億元,海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超90億元。2019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03.18億元,同比增長10%。
  • 「十三五」成就巡禮|煙臺向海洋經濟大市強力邁進
    煙臺市先後獲批全國首批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0日上午,煙臺市「『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專場召開。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煙臺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王培學、煙臺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巖通報了相關情況。
  •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加快實現全面振興
    近年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吉林振興發展優勢日益突出,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民革中央一直關注吉林發展,高度重視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推動東北亞經濟合作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北向新通道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