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記者從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和推進「藍色海灣」保護行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廣西保護海洋環境和發展海洋經濟並重,向海經濟成為拉動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藍色引擎。
廣西是我國離東協最近的出海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公裡,大陸海岸線長1628.59公裡,海洋資源富集,海港條件優越。全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視察廣西時提出的要「打造好向海經濟」重要指示精神,出臺全國首個省級發展向海經濟政策文件——《關於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的意見》《廣西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及6個配套文件,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我區向海發展。三年多來,全區向海通道加快升級、向海產業加快興起、向海開放加快擴大、海洋生態持續向好。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海洋局局長蔣和生:「經自治區海洋局聯合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廣西向海經濟生產總值3200億元,同比增長8.4%,高於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增速2.4個百分點,佔全區GDP的15%,向海經濟成為拉動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藍色引擎。」
廣西堅持向海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打造了七大「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群,建設了12個百億元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初步形成了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向海產業集群。三年來全區實際利用外資、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分別增長15.8%和14%。與越南、汶萊、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持續加強海洋特色產業合作,國際合作園區增至20多個。
與此同時,廣西牢記習總書記「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重要囑託,投入資金60多億元,大力實施「藍色海灣」保護整治行動,有效保護自然岸線、紅樹林等重要海岸資源。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海洋局局長蔣和生:「最新監測統計結果顯示,廣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完整,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達37%,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0%以上,是全國最潔淨的近岸海域。」(記者 熊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