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紫陽公園生態改造歸來 湖水自我循環可實現淨化

2021-01-19 荊楚網

改造後的生態駁岸。

金色童年遊樂場。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它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一抹亮眼的綠色,它曾以荷花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佳句,它承包了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它是紫陽公園,位於武昌老城區,從1951年建園至今,已有70年歷史。

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滿足市民遊覽和城市發展需求,2019年初,紫陽公園開啟改造。歷時兩年,如今紫陽公園終於美顏初露,即將向市民開放。老園新生歸來,到底有哪些不同?長江日報記者現場探訪,帶您一覽前後變化。

靚:綠化整體提升

聽說公園改造完成,王先生特地來公園採風拍照。「美!真是美!」對改造後的公園,他毫不吝嗇讚美。

走進公園的初印象是,這裡亮了,也靚了。公園改造方案的設計師陳亮也說:「用無人機俯瞰公園,一片鬱鬱蔥蔥,但實則不然。改造前由於高大喬木過於密集,導致下層植物缺少陽光和雨水,長勢欠佳,甚至不少地方都出現裸露。」

陳亮說,此次改造,他們對公園的綠化進行了整體提升。在保留原有長勢良好的大樹的前提下,先是移栽了部分過於密集的喬木和園中易染病蟲害的楓楊,再梳理中下層植物,開闊區域為疏林草地,重點部位點綴花境,通過一番「梳洗打扮」,公園疏密有致,顏值大增。

清:打造海綿公園

「水清了。」這是該園基建科科長黃歆最大的感受。

紫陽湖湖水與外界隔絕,為提升湖水的水質,紫陽湖工程建立了一套湖水自循環淨化系統,即從紫陽湖引水,經湖心島上的半地埋式環保設施淨化後,匯入島上的景觀水池,再流回到紫陽湖中。

改造後的生態駁岸,也是對水質的一次物理過濾。以前的湖岸是「遊泳池式」的垂直硬化,每逢暴雨,雨水裹著泥沙和汙染物直接往湖裡灌。現在,岸邊的草坪、疊石、水生植物等,對雨水進行重重過濾,讓流進湖裡的水變清了。

結合海綿城市理念,公園還遵循「滲、蓄、淨、用」原則,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水資源管理和利用系統。黃歆介紹,除了有承重要求的一級園路,整個公園都採用透水鋪裝,道路兩側還有隱形雨水溝,讓雨水匯流進入位於湖東岸的一個400平方米的蓄水池,通過淨化後用於公園的綠化澆灌。

「經大致估算,海綿公園這項舉措,每年可為公園節約用水1.6萬噸,佔公園全年用水量的70%以上。」黃歆說。

便:貼心細節方便市民

78歲的胡書忠爹爹是紫陽公園的「忠粉」。腿不能動後,他還是騎著代步車來紫陽公園。他說,逛了幾十年,對紫陽公園有感情。「現在的公園,道路四通八達,無障礙通道讓我哪裡都能去,對行動不便的人來說,改造後的公園確實更方便了。」

這樣貼心的小細節還有很多。例如公園進行了亮化提升,特別是沿湖道一圈全部亮起來了,方便市民夜間行走;湖邊的路燈上,還設置有十幾處報警系統,市民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按下報警按鈕,直接與機房值班員聯繫……

公園的管理也更便捷。通過引入一套大數據系統,公園變得更智慧了。不僅可以統計公園遊客量、尋人,還能監測公園的環境、土壤、空氣、溫度等。「以前管理公園依據人為經驗,現在什麼時候給植物澆水,都由數據來說話。」黃歆說。在他看來,公園智慧系統不僅讓公園的管理更直觀、便捷,也更能保障遊客遊園安全。

融:注入更多文化內涵

在公園的中心位置,新建了一座高26米的三層古典建築,名紫陽閣。如同畫龍點睛,讓整個公園的構圖更加精美。

設計師陳亮說,這不是憑空加的,據史料記載,紫陽湖中心本有建築,是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會客休閒的地方。「但具體是什麼樣子已無從知曉,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座與其原有景觀相協調的閣樓。市民可以登樓遠眺,俯瞰全園。」

紫陽公園屬於「大黃鶴樓景區」,還和黃鶴樓、白雲閣、辛亥革命博物館、起義門、楚望臺等共同處於武昌古城文化軸上。紫陽閣的新建,不僅讓辛亥革命博物館和起義門這兩個文化序列點聯繫起來,還讓整個古城文化軸更加完善。

公園北區還有一個熱帶雨林體驗館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流水、瀑布、噴霧,還有各種動物昆蟲的叫聲和電閃雷鳴,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這是公園新建的共享空間。

館內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給公園注入更多文化內涵,特地建設了「六館一中心」。「中心」指共享空間,「六館」除了書畫展覽館外,還有漢劇博物館、紫陽湖水生態館、張之洞歷史陳列館、地契博物館、茶文化館等。這些場館,多半都是將公園閒置的建築進行古典風貌恢復後,合理利用,注入文化內容。

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紫陽公園工程分三期建設:近期為生態提升,加強湖水湖濱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打造特色濱湖景觀,目前已圓滿完成;中期為產業創新,積極探索青少年教育、文創產業和旅遊開發;遠期為社會建設,挖掘人文歷史資源,增加教育和旅遊附加值,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融入武昌古城,帶動片區發展,讓紫陽公園成為武昌古城的一顆明珠。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公園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紫陽公園的改造作為武昌區的樣板工程,還將逐步在武昌區其他六個湖泊(四美塘、沙湖、內沙湖、曬湖、都司湖、水果湖)推進。

長江日報記者楊曉雨

相關焦點

  • 69年大隱於市 武昌紫陽公園年底全新面貌亮相
    漫步公園,最大的感受是清爽:紫陽閣氣勢恢弘;綠地、樹木生機盎然;紫陽湖水波光粼粼,不時可見野鴨覓食;廣場上,棋友們紋枰論道,孩童們盡情嬉戲……武昌居民劉強國今年67歲,家住相國寺社區,幾乎每天都要到紫陽公園抖空竹。「徹底改頭換面了。」談到紫陽公園的今昔對比,劉強國感慨不已。他說,過去紫陽公園綠化品質不高、園內設施老舊、裝飾不顯檔次。
  • 紫陽湖公園「大湖+」改造完成,看看哪裡不一樣了
    紫陽公園一隅。 記者李永剛 攝它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一抹亮眼的綠色,它的荷花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佳句,它承包了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它是紫陽公園,位於武昌老城區,從1951年建園至今,已有70年歷史。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滿足市民遊覽和城市發展需求,2019年初,紫陽公園開啟「大湖+」改造。
  • 武昌紫陽公園改造後將有這些「黑科技」
    升級後公園每年可節約1.6萬噸水 這次提檔升級中,施工方在島上設置了地埋式的湖水淨化系統,通過抽取大湖中的水淨化,達到三類水標準,流出後的水串聯幾個生態池塘,沿著生態花溪最後回補到大湖,形成小循環,逐步改善提升紫陽湖水質。
  • 深圳福田荔枝公園湖水透明度達1米以上
    原標題:荔枝公園湖水透明度達1米以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當日天氣晴好,記者來到位於深圳市福田區荔枝公園的荔枝湖畔,只見湖面碧波蕩漾,荷花飄香,前來賞花遊園的市民絡繹不絕,不少市民在湖邊流連忘返,或駐足看景,或拍照留念,荔枝公園裡呈現出一派魚歡鳥悅、遊人如織的和諧景象。
  • 北京核心區最大的生態璞玉:龍潭中湖公園景觀改造
    2010年,遊樂園所在的龍潭中湖公園關閉修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環內,這片整整40公頃的生態綠地將迎來怎樣的改造和利用,是市民和政府共同關注的話題。經過幾年的民意調查和研究,政府決定將其定性為區域性綜合公園。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成功中標其改造設計,成為這塊珍貴」璞玉「的「雕琢工匠」。
  • 航拍武昌紫陽公園和紫陽閣之夜
    2020年武昌紫陽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即將開園。武漢市武昌紫陽公園,因園內紫陽湖而得名,是武漢市武昌區唯一一處有自然湖泊的公園。近年來規劃「大黃鶴樓景區」包括紫陽公園,從黃鶴樓公園到紫陽公園,還有首義公園、首義廣場等等,組成一個「大黃鶴樓景區」。
  • 三峽答卷 卓見成效丨蕪湖江東水生態公園——城市裡的「世外桃源」
    它們依水就勢,湖水與綠意相互增色,相得益彰。兩座鐵路高架橋將這片綠地夾在中間,仿佛繁華都市裡的一處「世外桃源」,靜謐、安逸中透著一股鎮定心神的力量,吸引無數人在此駐足流連——這裡就是蕪湖市江東水生態公園。
  • 改造成功的南寧南湖公園免費遊玩,湖水清澈見底,景色美不勝收!
    大家好,我是攸遊,今天帶大家去看一下南寧市區最美的、免費的市內公園。到了南寧,沒去過南湖就等於沒來過南寧,南湖公園是南寧市區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南寧市最大、最著名的內湖,南湖在市民心中也是有一定分量的。那我們來看看花2億改造後的南湖吧!
  • 武漢武昌紫陽公園提檔升級全新亮相
    武漢武昌紫陽公園提檔升級全新亮相2020-12-21 15:19:35來源: 湖北日報  12月20日,俯瞰面貌一新的紫陽公園。武漢市武昌紫陽公園「大湖+」建設項目首期水域生態環境治理及景觀建設基本完工,以全新面貌亮相。該公園屬於「大黃鶴樓景區」,也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亮眼的綠色節點。
  • 紫陽湖公園和紫陽公園是同一家公園嗎
    武昌紫陽湖公園恢復開放首日,上午迎客不足10人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中燦 實習生劉佳尼)今日上午9時,武昌紫陽湖公園限時開放,開放區域為公園北大門及周邊部分區域。入園關鍵詞為:健康碼、量體溫、不聚集。楚天都市報 2020-03-23新聞標題和文內均為紫陽湖公園,可公園大門告知書落款是紫陽公園管理處,也不知「湖」跑到那裡去了。
  • 打造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新名片
    在上個世紀物質尚不富足的年代,從三次大規模的圍墾拓荒,到後來的圍網養殖30年,兩湖水生態環境一度呈惡化趨勢。加快兩湖治理利用,推動我市中心城區向兩湖方向發展,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根本路徑。 (三)兩湖片區是鹹寧建設公園城市的優勢資源。公園城市的營城理念是實現「產城人」向「人城產」理念轉變,以優質的生態、生活環境「築巢引鳳」吸引高素質人才,再以人才吸引企業與生產要素集聚,從而實現城市的長遠發展與繁榮。兩湖是天賜鹹寧的兩顆生態明珠。
  • 瀘州新建公園實現華麗轉身,唯一溼地公園商住區,或成四川新地標
    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四川擁有眾多的旅遊資源,如今當地的旅遊業發展更是如火如荼,吸引了各地的遊客到此,對於城市的建設也更看重了,修建了很多的城市配套設施,但是以前的四川並不是和今天一樣的美景,例如三年多以前的漁子溪河道,由於不加強和管制地區的管理開發,周邊的環境汙染的十分嚴重,生態環境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壞
  • 歷時一年多改造,古城最大內湖翠園湖「重生」
    這座古城區最大的城市內湖,過去因為湖水無法流動且長期接納未經處理的生活汙水,再加上周邊居民隨意傾倒垃圾、長期在湖岸種菜,變成一潭汙染嚴重的「死水」,如今經過水質改善、周邊環境改造兩輪工程,已經成為集文化、休閒、生活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湖濱公園。
  • 武漢市紫陽公園圖文簡介
    紫陽公園位於武漢市武昌區紫陽路222號,始建於1951年,因園內紫陽湖而得名,總面積約443畝。2001年以來,市區政府多次對公園基礎設施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改造,主要包括:管道鋪設,大門維修,水電增容,路燈安裝,植物綠化及景點建設等,並拆除公園陳舊遊樂設施17處,平整場地10萬平方米,鋪草坪12000平方米,栽植雪松、合歡、柳樹等大樹670株,花灌木24000株,新增綠化面積5872平方米,改建園路1500平方米,使園區面貌和服務功能邁向了一個新臺階。
  • 紫陽閣拔地而起·紫陽公園年底亮相
    武漢市武昌區紫陽公園正在提升改造中,公園預計年底建成。公園湖心島是紫陽湖上的一顆「明珠」,島上建設了「紫陽閣」和「大戲臺」。紫陽閣成為武漢又一地標,特別是武昌地標。據悉;紫陽公園屬於「大黃鶴樓景區」,也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的亮眼的綠色節點,原有軸線上有黃鶴樓、白雲閣、辛亥革命博物館、起義門、楚望臺等重要文化序列點,紫陽公園有聯繫辛亥革命博物館和起義門文化序列點的重要作用。在這條文化軸線上設置紫陽閣,既提供了俯覽公園美景的制高點,又加強了文化軸線序列的連續性。
  • 美美美 大運會東安湖生態公園綜合示範區基本呈現
    項目名片——東安湖生態公園綜合示範區位於東安湖公園桃花堤以東,總面積約為42萬平方米,主要景點涵蓋湖畔荷苑、桃李書屋、桃花堤、時空廣場、青山綠水廣場、百舸爭流廣場、水上運動中心、乘風破浪廣場及大運廣場等。高起點設計 讓公園充滿中國風巴蜀味成都東安湖生態公園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重要配套項目,也是成都高標準建設公園城市的重要布局。
  • 國內首個位於大型工業區內的生態溼地公園就在新區,「環保」和...
    這座以水處理為主題兼具景觀效果的生態溼地公園,通過對工業區內汙水和雨水的有效收集,採用國際先進的汙水處理生態技術,進行水的淨化處理和循環利用,實現汙水由「濁」變「清」、由「死」變「活」,最大程度削減汙染物排放,確保汙水再生和利用。
  • 天泉湖水,火山石水,長壽之水!
    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3.3%,是江蘇省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海,是世界上少有的小流域生態體系。(美不勝收 嚴秀華攝 )天泉湖水域面積9平方公裡,匯水面積58平方公裡,匯水面區域95%在自然保護區區域,周邊沒有任何工業企業。湖水由天然降水和山泉水補給,沒有支流匯入,清澈透底,是蘇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山地湖泊。
  • 昔日殘磚碎瓦 今日生態綠島 建築垃圾再生產品助力溫榆河公園建設
    同時聯合北京建工資源公司,按照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部門提出的「建築拆除、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一體化」管理要求,開創全國首例棚戶區改造項目建築垃圾現場資源化處置利用模式,並在同區域建設項目回用建築垃圾再生產品,助力溫榆河公園建設。
  • 關於紫陽東路漬水點應急改造工程 解放路紫沙路道路維修改造工程...
    關於紫陽東路漬水點應急改造工程 解放路紫沙路道路維修改造工程 施工期間交通繞行解讀 2021-01-07 1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