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作為執行機構的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項目天津海河河口地區汙染控制與生態恢復項目近期完成貸款帳戶清戶,其中,溼地生態恢復子項目建設了63公頃臨港生態溼地公園(一期),具備汙水處理、生態恢復和景觀休閒三大功能,社會效益顯著,曾榮獲「天津市五星級公園」稱號。
    
    作為臨港重點建設的「綠色屏障」,也是國內首個位於大型工業區內的生態溼地公園,臨港生態溼地公園項目獲得「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座以水處理為主題兼具景觀效果的生態溼地公園,通過對工業區內汙水和雨水的有效收集,採用國際先進的汙水處理生態技術,進行水的淨化處理和循環利用,實現汙水由「濁」變「清」、由「死」變「活」,最大程度削減汙染物排放,確保汙水再生和利用。
    
    臨港生態溼地公園秉持三個理念、實現三個功能。秉持生態環保的理念,實現汙水處理的功能,將汙水處理廠處理到一級B的汙水通過管道送入生態溼地,經過調節池、潛流溼地、表流溼地和生物柵等工藝的深度處理,用於景觀補水、綠化灌溉用水。最大限度減少汙染物排入渤海灣,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從而緩解了對區域海洋環境的汙染,進而實現區域建設發展的可持續性。秉持生態修復的理念,實現增加生物多樣性、改善臨港生態環境的作用。秉持景觀休閒的理念,實現為周邊生活區提供配套服務的功能。
    
    臨港生態溼地公園的方案設計採用了「蝶變」的概念。從景觀效果上看,調節池的小島是「卵」,潛流溼地是「蝶蛹」,後面的景觀湖是「蝴蝶」形狀。從汙水處理效果看,也是由「濁」變「清」的過程,同時也寓意著臨港由一片鹽鹼灘涂變成一個現代化工業新城的神奇「蝶變」過程。
    臨港溼地公園最大的功能首先在於涵養水源、生態修復。臨港生態溼地公園運用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3R」設計理念,即Reduce(減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循環),採用國際先進的生態技術手段,採用潛流溼地和表流溼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中水回用,將引種栽植大量可用於修復水質、水體的水生及陸生植物,並結合現有綠化帶,構建起有效的溼地生態鏈。對已達一級B排放標準的汙水處理廠出水和再生水廠尾水實施深度處理,進一步提升水質,使其達到中水回用標準,隨後全部用於區域溼地生態景觀用水及河湖景觀補水,實現工業區水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最終實現汙水「零」排放,為保護和恢復海河入海口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臨港生態溼地公園充分考慮並利用外圍河流、溼地、海洋等自然生態條件,構建了「藍脈綠網」的園區生態網絡,建設成為一個大型的生態工業區內濱海物種棲息地,打造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景觀,溼地湖面寬闊,人文內涵雅致,具有很高的景觀價值。目前,臨港溼地公園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式建成後將進一步改善海河河口生態環境,改善區域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