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真牛!這3個詞語自相矛盾了幾千年,很少有人發現

2020-12-14 麼麼的文藝指南

中國漢字真牛!這3個詞語自相矛盾了幾千年,很少有人發現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說一下,三個自相矛盾的詞語。說這三個詞語呢,主要也是為了大家感受一下我們中華漢字的美!這三個詞語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本身自相矛盾,所以讀起來的時候就會有一點奇怪。但是大家可能在平時說話的時候不太刻意去注意一些字詞,所以並沒有能夠明顯地感覺出來。

這三個詞語的存在也可能讓我們感覺到,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是有它的道理的。雖然它們本身看起來是比較奇怪和自相矛盾的。那麼到底是哪三個詞語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1.未來:當我說出「未來」的時候,第一個音節已經成為過去。

意思就是當人們說出「未來」這個詞語的時候,「未」字這一個音節已經成為過去了。

其實換一句話也可以說成是,當我說出過去這個詞語的時候,第二個音節還沒有成為過去!那這樣子,不僅「未來」這個詞語是自相矛盾的,「過去」這個詞語也是自相矛盾的了。所謂舉一反三。大家平時喜歡在網絡上喜歡玩一些梗,用我們的漢字也可以玩出很多不同的花樣。

這個漢字倒是給我們一個哲理:永遠不要覺得你的時間很多。應該抓緊現在,趕緊做你認為重要的事情。

2 寂靜:當我說出「寂靜」這個詞語的時候,一點也不安靜了。

這個詞語是一個奇怪還自相矛盾的詞語,但是這句話也特別好玩。人們在說寂靜,這個詞語的時候是要發出聲音的發出聲音了,那怎麼能還叫做寂靜呢?

這句話還可以換一個說法,當我說出「別吵」這個詞語的時候,就一點都不吵鬧了。當然,小編的這句話有一點點搞笑。還是人家原來的句子比較好。

都說字如人生,中國的漢字裡就蘊藏著許多人生的道理。那麼寂靜,這個詞語又告訴我們什麼哲理呢?

這個詞語告訴我們的一個哲理就是,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也要反觀自己。《紅樓夢》裡有一句話說得好,丈八高的燈籠。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很多人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也忘了反省自己身上有沒有同樣的問題。

就好比如「寂靜」這個詞語。本身是形容安靜的,但是把它說出來了,就一點也不安靜了。

3.沒有:當我說出「沒有」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已經無中生有了。

確實是這樣,雖然這個詞語形容的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但是既然你發出聲音了,自然也就有了!很多詞語就是這麼自相矛盾,可能我們在說話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吧!

所以在體會這些漢字之美的時候,我們也會情不自禁地感嘆一句:中國漢字真牛!有些詞語,人們用著,但是已經忘記了它原來的意思。有些詞語雖然自相矛盾,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發現它,就好比如小編在上面寫的這三個詞語。希望大家看完之後可以有所思考,也可以細細回味一下啦!

相關焦點

  • 中國「廢除漢字計劃」為何沒有實現?漢字如果變成字母會怎樣?
    以往我們比較多的關注「為什麼韓國、越南會廢除漢字?」、「為什麼日本沒有完全放棄漢字?」這樣的話題,卻很少知道,中國在晚清民國時代也出現過「漢字廢除運動」,漢字廢除運動也叫漢字拉丁化方案,也就是說把漢語變成拼音文字。(日本街頭的漢字)有人說,漢字變成拼音文字了,那怎麼區分那麼多的同音字?完全沒法閱讀啊。
  • 我國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可能也讀錯了
    漢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古老的說法就是倉頡(jié)造字一說。當然倉頡造字也是上古神話,距離我們年代已經十分久遠,但是中華文字的出現,無疑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簡體字,漢字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本質上的改變。就拿讀音來說,古代漢字有很多讀音,和我們現在的讀音就很不一樣。比如我國就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來都是同一個讀音,但是如今的普通話把這個漢字定義成了另外一個讀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它一般由4個字組成,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千百年來影響深遠。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在法國發現波斯國書,上面十個漢字引爭議,伊朗曾是中國的省?
    歷史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專家們時不時就會發現一些資料去佐證歷史,或是去否認歷史,再或是去質疑歷史。專家們在發現了歐洲(也就是法國與梵蒂岡)存留的伊爾汗國遺墨後,又一次對歷史產生了質疑:難道伊朗曾經是我國的一個省?是什麼讓專家們有了這樣的懷疑呢?就是這封特殊的國書!這封國書上,有十個漢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從日本傳來的漢字詞彙: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
    日本的漢字是公元4世紀前後傳入,雖然日本出土的公元3世紀左右的文物當中就有漢字的身影,但是當時日本人對於漢字的認知程度並不高。現在人(包括日本人)一般的認知就是:漢字是從中國傳來的。不過日本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漢字都有不同的發揚,也創造了許多日本的漢字以及詞彙。雖然漢字的基礎是由中國傳入的,但是近代中國也確實從日本的漢字體系當中吸收了不少詞彙,這篇文章就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講一講,有哪些從日本而傳來的詞彙。
  • 漢字—中國文化符號的明信片
    在漫長的歲月中,漢字伴隨著燦爛的中國文化傳向四方,並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是指從日本、朝鮮半島、衝繩、臺灣省、中國大陸、印度支那、南洋群島直到新加坡的廣袤地帶,包括幾十個獨立國家和地區。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即使到了明朝,韓國還是有很多人為了成名而去中國,不僅是中上階層,日韓也有,有大量的漢字甚至韓語,據說他們的世宗王創造了韓文。但是,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今天的韓語其實並不是一個成熟完整的漢字,更像是我們的漢語拼音。是的,如果打開學前課本,看拼音而不是漢字,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變了的韓語。韓語或多或少是先天不足,因為它的語音特點而不是漢字,但這並不重要。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學生錢玄同就曾提出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認為漢字過於複雜,這妨礙了人們學習,必將導致中國陷入落後的深淵,從而走向滅亡。
  • 漢字博大精深文化底蘊深厚,寫好字也是做中國人的光榮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哪些屬於中國文化呢?我認為,最有中國文化內涵和底蘊的乃屬中國漢字。1、中國文化中最有活力的當屬於漢字。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漢字是唯一延續至今的文字,在全世界的認知中,中國的漢字都是出類拔萃的,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漢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漢字不論在知識匯集和藝術美觀上都是被公認的,尤其漢字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漢字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最值得驕傲的國粹和文明傳承。
  • 10最容易寫錯的漢字,都是常用到的詞語,能對5個就服你!
    漢字可以說是我國的文化精華,也是我們的驕傲。漢語作為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小編在這裡也感到很自豪。然而,有很多常用的漢字,卻很容易寫錯,今天給大家列舉十個漢字,能寫對5個就算你及格。在講第一個字(或詞語)前,先賣個彎子,考考大家。請選出你認為正確的一組:A懸梁刺骨,B懸梁刺股。看起來傻傻分不清楚,實際上應該是選B,是屁股的「股」,指的卻是大腿,當然了更不是骨頭的「股」。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中國近代的衰落讓過去我們的附屬國紛紛拋棄對中國的崇拜與尊重,以效仿西洋為榮,感覺斷了與中國的聯繫更好,但現在發現他們並不能完全擺脫與中國漢字的聯繫,反而發現了漢字的獨特優勢,故而有用回頭的意思。近代中國國弱,影響力降到歷史最低。不僅鄰國,中國自身也曾有放棄漢字的激進行為。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翻譯出來後,專家:這次總算找到了
    . —— 但丁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具有淵博歷史的國家,在這幾千年的發展中,我們擁有數之不盡的寶物,而且至今為止,在浩大的中華土地上,每年仍然能發掘一些讓大家驚豔的奇蹟。由於人口眾多,地大物博,所以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一些優秀人才,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作品。在文學領域,比如李白杜甫蘇軾等人,他們的詩詞宛如燦爛的明星,直到如今也被我們全國追捧。
  • 這10個有意思的漢字,你都認識嗎?
    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從遠古時期一直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每個漢字從一開始的成形到現在普及和應用,可以說是一字一歷史,一字一傳承。漢字,最注重的就是形、音和義。有些象形字是像是疊羅漢一樣,上面一字,下面一字,組合在一起,又成了另外的漢字,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盡相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中國有趣的生僻字,這些漢字像是疊羅漢一樣,很有趣味性,你都認識多少?
  • 伊朗境內發現蓋有漢字印章的文物,西方學者感慨:波斯曾隸屬中國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波斯這個古國名稱了,這個古老的國家名稱在歷史上存在了2500多年,在1935年改名為伊朗。 這個地處西亞卻屬於中東世界的國家,早在蒙古汗國時期被蒙古人稱為花剌子模。但從歷史角度來講花剌子模,在分裂之後卻形成了八個小國家,這其中就包括波斯、即後來的伊朗。
  • 美國「漢字叔叔」的中國故事
    30多年前,美國人Richard Sears因對漢字感興趣,去了臺灣學習漢語,並取中文名斯睿德。 20多年前,他自費創建漢字字源網,數位化《說文解字》,為此窮困潦倒。 3年多以前,沉寂近20年的他被中國網友發現,被稱作「漢字叔叔」。隨後,他來到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在中國過得「可敬又可憐」。 3個月後,「漢字叔叔」的3年聘期將結束,他得趕緊找到新工作。 「汗!沒想到自己經常檢索的漢字網,竟然是一個美國人創建的。」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掌握了幾千個漢字,也不見得能讀懂中文書籍——這就是外國人學漢語時的真實感受。漢語本就難學,不僅涉及到漢字,更涉及到構詞組句,動不動還來個典故、俗語,甚至我們上學的時候,還經歷過被文言文支配的恐懼。 但是,無論漢語對外國人而言有多難,也不管你是否排斥文言文,都無法否認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其歷史文化價值難以估量。漢字的歷史到底有多久遠呢?現在一提起最早的漢字,很多人條件反射想到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
  • 漢字詞語可真的是有點意思
    當在文章中見到「可觀測量」這個學術詞語時,思緒忽然有一點點飄散——從一名工程師的角度頓時飄到了一個文字愛好者的角度上去了。漢字詞語可真的是有點意思。「可觀測量」這個詞語,可以把相鄰兩個字逐個組詞,依次變成「可觀」、「觀測」、「測量」,每一個雙字的詞語還都很工整呢。
  • 中國引以為傲的發明,答案你可能意想不到。就是漢字
    首先使用人數是最多的語言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這是因為我國人數眾多的原因。加上大國的影響力也就不以為然了。所以我們來看其它優點。漢字最大的優勢就是簡潔明了。此時很可能有人會說,漢字是有很多筆畫的,複雜的文字更是有著幾十筆畫構成。而一些國家的英文字母構成的文字來說,筆畫不多不是更加簡單嗎?
  • 越南「廢漢字」75年,改拉丁語為「國語」,卻還保留著中國習俗
    中國文化有幾千年,所以早在幾千年前,中國的文化就給全球很多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力,像我們比較熟知的幾個國家就有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不僅是過去,現在的中國文化依然做到了源遠流長,很多外國人都表現出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 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不用翻譯,或許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
    本文為「旅遊的嚕啦」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可能去過日本旅遊的人就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在日本的街頭、地名、店名,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的漢字。相信很多的人,在看到這些漢字的時候,只要蒙對一半,那大概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基本上都用不到翻譯。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