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案手記】保證人死亡,保證責任如何承擔(三種思維模式)

2020-12-22 騰訊網

民商實務 追尋法意

解析案例 探索規則

【辦案手記】

保證人死亡,保證責任如何承擔

(三種思維模式)

編輯:伊路芳菲

【小編按語】

這既是一篇關於「保證人死亡,保證責任如何承擔」問題的案例分析,同時據該文作者的介紹,又是記錄其參與該案訴訟活動的一篇辦案手記或者心得體會,文中所涉三種認識觀點及相應思維模式,就是其辦理該案過程中認識及思維轉變的三階段記載。在這裡,小編也要感慨一句:只有觀見自己的思維,才能改變自己的思維。

【三種觀點】

對作為保證人的自然人死亡時,其遺產繼承人是否應在繼承遺產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的問題,法律及司法解釋均未作具體規定。在當前司法實務中,大致存在三種處理模式及相應觀點,三種處理方式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均有相應案例。

(一)否定說。認為對保證人死亡的,其繼續人不應在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1.表面理由:保證擔保屬於人保,人在信用在,人死信用滅。因而,保證人死亡,其權利與義務消滅,保證責任也隨之消滅。

2.實質理由:保證人承擔的保證義務,不同於一般的普通債務。對於一般的普通債務來說,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形成有一定貢獻值,包括積極貢獻(如借貸償還關係)和消極貢獻(如侵權賠償關係);而在保證擔保權利義務關係中,債權人對保證人的財產形成並無貢獻值。

(二)折中說。認為對於保證人死亡,其繼續人是否應在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的問題,應分為兩階段分別處理。

1.保證人在主債務履行期限到來之前死亡,其繼續人應當承擔保證責任。理由是,在保證人死亡時,其承擔的保證義務,尚未轉化為保證責任。

2.保證人在主債務履行期限到來之後死亡,其繼續人不承擔保證責任。理由是,在保證人死亡時,其承擔的保證義務,已經轉化為保證責任。

(三)肯定說。認為對保證人死亡,其繼續人應當在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其理由是:保證人承擔保證義務,系源於其意思表示以及與債權人達成的意思表示一致,該意思表示的實質內容,是保證人為債務人履行義務、債務人實現債務提供擔保;該意思表示的終極效果,對保證人而言,是在其擁有的財產上設定需履行擔保義務的負擔。如此,即使保證人死亡,其留下的遺產仍負有需履行前述擔保義務的負擔。因而,保證人的繼承人應當在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保證義務;當然,如果保證人的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則不承擔該保證義務。

【思維模式】

關於保證人死亡後,其繼承人是否應當承擔保證責任的問題,以上三種法律適觀點,分別反映了法律適用的三種思維模式,其分別是價值利益裁判法、概念邏輯裁判法和公共政策裁判法。

1.否定說背後掩藏的法律適用思維模式,是價值利益裁判法。即首先作出與法律規定及法律原理無直接關係的價值判斷,認為因債權人對保證人的財產形成並未作出貢獻,故而保證人繼承遺產後不應當承擔保證責任。該觀點的缺陷在於,與民事法律行為意思表示的法理不相矛盾。該觀點是將民事主體的財產負擔,區分為積極負擔(如借貸償還關係)與消極負擔(如侵權賠償關係)兩種,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既不是積極負擔,也不是消極負擔的財產負擔形式。這種財產負擔類型,無需債權人對保證人的財產形成有積極貢獻或消極貢獻,而是完全依賴保證的意思表示而加諸於保證人財產上的負擔,這就是因保證人自願承擔保證義務而加諸保證人財產上的負擔。

2.折中說背後掩藏的法律適用思維模式,是概念邏輯裁判法。其核心方法論,是另行構建了一種保證義務轉化為保證責任的概念邏輯模式。該觀點的缺陷在於,其構建的概念及邏輯模式缺乏基本的法理支撐。根據通說,義務與責任的關係,體現為當事人對法定義務或約定義務的不履行而導致應當承的義務即責任。因此,在保證合同關係中,保證義務與保責任的轉化,並不體現在主債務履行期限是否到來的問題上。

3.肯定說背後掩藏的法律適用思維模式,是公共政策裁判法。其思維模式及方法論的特點,是根據法律的具體規定及基本法律原理,判斷法律適用具體問題。該觀點的法理基礎是,民事主體即自然人對自己擁有的財產享有處分權,即具有在自己財產上設定負擔的權利及意思表示自治。

【裁判要旨】

1. 關於繼承人是否應承擔保證責任問題。保證雖然具有一定的人身性特徵,與人格及身份密不可分,但保證的建立和存續,並不能脫離財產關係而單純依附在人身信用上。換言之,牟某方作為保證人,實質是以其所有的全部財產對主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即其財產已被設定了負擔,其生前所負債務並不能因死亡而免除,其遺產仍應作為生前所負債務的責任財產。因而,保證人死亡後,其繼承人如果未放棄繼承的,則該繼承人應當在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2. 關於繼承人承擔責任的真實範圍問題。保證人死亡,繼承人在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其中「繼承人繼承遺產的範圍」應當是指繼承人實際繼承的遺產,即繼承人實際取得的財產。

據此,法院作出支持債權人提出的要求保證人的繼承人在繼承遺產範圍內承擔連接清償責任訴訟請求的裁判結果。

【裁判索引】

1. 一審裁判: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法院(2020)黔0602民初1737號民事判決。

2. 二審裁判:貴州省銅仁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黔06民終1966號民事判決。(見《中國裁判文書網》)

相關焦點

  • 法官說法:超過保證期間,連帶保證人是否應當承擔保證責任?
    借款到期後,原告曾多次登報催要,被告A未償還借款,被告B也未履行保證還款義務。原告為維護合法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審理概況】本院認為,被告A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歸還借款構成違約,應當及時歸還借款本息並承擔違約責任。故原告要求被告A償還借款本金500000元本息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
  • ...期:【宣法來了】超過保證期間,連帶保證人是否應當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二期:【宣法來了】超過保證期間,連帶保證人是否應當承擔保證責任?,連帶保證人是否應當承擔保證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 主合同變更對保證人保證責任的影響有什麼,產生哪些影響?
    福建國富律師事務所蔡瑞瑤律師解答:主合同變更對保證人保證責任的影響如下:1、主合同變更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2、對主合同數量、價款、幣種、利率等內容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同意的,如果減輕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應當對變更後的合同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
  • 【民法「典」讀】《民法典》調整了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你知道嗎?
    但若該借款行為發生在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生效之後,那麼老李承擔的是一般保證責任,一般保證具有先訴抗辯權,對於債權人行使擔保請求權具有限制,債權人要先窮盡手段向債務人主張權利,最後才能要求一般保證人承擔責任。也就是說老王要先向老張主張還款,只有通過強制執行老張仍不能償還借款,才能要求老李承擔保責任還錢。
  • 借款人改變了借款用途,是否影響保證責任的承擔?
    因為A公司擅自改變了借款用途,增加了貸款無法清償的風險,且銀行對此疏於監管,存在過錯,因此自己不應再承擔保證責任。B公司的抗辯理由,是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保證人經常使用的一個理由。這樣的理由在司法實務中,會否被作為保證人免責的事由而得到法院的支持呢?
  • 主債務訴訟時效已過但尚在連帶責任保證期間內 保證人有無時效抗辯權
    【分歧】:一種意見認為保證人丙無需向甲承擔連帶保證責任。首先,保證債務屬於從債務,主債務的訴訟時效已過,從債務人即保證人當然無需向債權人承擔清償責任;其次,保證人代替債務人清償後,有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如果主債務的訴訟時效已過,那麼保證人代替債權人清償後,債務人以債務已過訴訟時效為由而拒絕向保證人清償,保證人將會無法追償。
  • 《民法典》實施後:僅僅「保證」二字不再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實施,其中《合同編》中關於民事保證責任中保證方式的規定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這個變化對保證人民事責任的承擔影響巨大。本期欄目邀請遼寧觀策律師事務所王悅律師來進行分析。
  • 銀行私自延長貸款期限,保證人要不要承擔責任?
    信用社後來將小忠和小實作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小忠承擔還款責任,小實有擔保義務,承擔連帶還款責任。雖然在借款期限到期後信用社私自延長了貸款期限18個月,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條規定:「保證期間,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數量、價款、幣種、利率等內容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同意的,如果減輕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仍應當對變更後的合同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
  • 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區別竟然這麼大!
    一、保證合同知多少 (一)保證合同的概念 保證合同是為保障債權的實現,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保證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合同。 (二)保證合同的類型 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
  • 如果你成為保證人,關於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這些內容你必須了解
    連帶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接上例:張三起訴要求李四還債,王五作為連帶保證人,那麼王五的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就從張在保證期間內,要求王五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
  • 每日一「典」丨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
    每日一「典」丨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 2020-12-10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般保證與連帶責任保證有何區別?
    劉某認為,從陳某提交的《還款計劃》及《擔保承諾函》記載內容看,本案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日為2015年12月31日,而被申請人陳某於2017年間方才起訴要求申請人劉某承擔保證責任,張某未在保證期間內(合同履行期滿之日起6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劉某無須承擔本案的保證責任。2019年下半年,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劉某的再審申請。
  • 每日一「典」丨連帶責任保證人與債務人有同等償還債務的責任
    每日一「典」丨連帶責任保證人與債務人有同等償還債務的責任 2020-12-08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內主張權利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近日,彭水法院審結了一起原告龍某某訴被告周某、王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因原告龍某某未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王某某主張權利,被告王某某被免除責任。本院經審理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 【以案釋法】連帶保證人死亡的,其法定繼承人應在繼承保證人財產的...
    關注我們↑【裁判要旨】作為連帶保證人應當對其所保證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該保證人死亡的,其法定繼承人應在繼承保證人財產的範圍內對保證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法定繼承人在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 修軍律師: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責任不同?兩字之差可能傾家蕩產
    今天,北京恆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修軍就來以案說法,談談保證的最新規定和變化。一,保證責任的分類保證可以分為兩類,即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一般保證,就是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一般擔保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
  • 最高額保證有什麼特徵,如何確定最高額保證的擔保範圍?
    最高額保證是人的擔保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具備了普通保證的一般特性又有其特有的獨立性,保證人承諾在最高限額內承擔責任,卻往往忽視保證範圍的內涵和外延。那麼,最高額保證有什麼特徵,如何確定最高額保證的擔保範圍?
  • 淺析丨破產案件中保證人求償權的處置和救濟
    在債務人有清償能力時,保證人因承擔保證責任而享有的債權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得到清償,其權利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在債務人因嚴重虧損、資不抵債進入破產程序後,根據我國破產法律制度的相關規定,債務人不能清償的債務可以得到豁免,而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卻不能免除,其仍有義務為債務人不能清償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
  • 連帶保證人之間如何才能相互追償?注意《民法典》這條規定!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共同連帶保證是指債務人和保證人之間的關係為連帶責任保證,多個保證人之間也為連帶共同保證,因此債務履行期限屆滿時,債權人既可以請求債務人承擔全部或部分責任,也可以請求多個保證人中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或部分責任。
  • 汪興平:如何理解《民法典》第700條規定的保證人的代位追償權?
    民法典第七百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有權在其承擔保證責任的範圍內向債務人追償,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這裡的保證人代償以後「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屬於民法典對擔保法原規定新增的內容,對此如何理解,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