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因永貞革新被貶到巴蜀,沒想到卻成就了九首不朽的愛情詩

2020-12-12 饞貓歷史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劉禹錫《竹枝詞·其九》

春耕時節,山上一樹一樹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競相開放,漫山遍野,宛如花海,芳香四益。

孩童們攀爬在樹上,徹底放飛天性,採花揺樹,抖落了一地的花瓣,鋪在青青的草地上,那是他們燦爛的心。

縈繞在藍天白雲的村落裡,縷縷炊煙升起,隨風飄散,宛若煙火氣十足的仙界。姑娘下山擔水準備做飯,夫君挎著短刀,戴著鬥笠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待到日落,外出的夫君如時歸來。

妻子早已整理好內務,備好飯菜,不用擔心夫君應酬醉酒,夜不歸宿。沒有香車寶馬,豪宅盛宴,沒有分心的智能化設施,一切簡單自然,順天而運,認真勞作,創造生活。他們彼此守候,心心相印,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只為了那份相互長相廝守的的承諾和責任。

千年前的劉禹錫留下的這首詩,讓我感受到了愛情最美好的樣子。《竹枝詞》共九首,是劉禹錫因為永貞革新被貶到巴蜀地區,根據當地的山歌改編而來的組詩作品。竹枝詞原是古代四川東部人口頭傳唱的一種民歌,這組民歌體詩在形式上都是七絕。

鄙陋粗俗的山歌,在士大夫眼裡,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而劉禹錫卻不避這村野鄙陋,主動去採集、改變、創造民歌。於是,竹枝詞這朵在深山峽谷中開放的小野花,被他移栽進了唐詩的大江山。

被貶到這蠻荒之地,劉禹錫的內心是悲涼的,可在這紛擾的世俗中他找到了一塊淨土,這荒野中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在他心中也是極富生命感,愛情在這樸素的的生活中自然生長。

這讓我想起了美國著名作家羅蘭·英格爾斯·懷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草原上的小木屋》。書中主要描寫了在開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爸爸媽媽帶著他們不滿7歲的羅蘭和姐姐妹妹,駕著大篷車離開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他們經過明尼蘇達州、艾奧瓦州和密蘇裡州,駛過結冰的湖面,度過激流,攀登懸崖,到達堪薩斯州大草原。他們建起小木屋,在獨立鎮附近定居下來。

他們也曾遇到印第安人,並遭受狼群包圍、草原大火以及熱病的侵襲,但最後他們還是住進了爸爸親手所蓋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靠打獵維生的甜美時光。

這幾日讀《草原上的小木屋》,男女主人公的生活亦是如此原始,簡單自然。他們一家離開熟悉的家園,駕著篷車,經歷了重重困難搬家到荒蕪的堪薩斯大草原居住。白日男主人開荒播種,打獵尋食,女主人漿洗縫衣,劈柴做飯,照料子女。

他們堅強勇敢,自給自足,相親相愛。遠離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簡單快樂地生活。夜晚的星空下,爸爸拉著小提琴,孩子們和著優美的曲子唱歌跳舞,媽媽溫柔慈祥地望著他們。沒有你儂我儂,甜言蜜語,但這歲月靜好的生活模樣令人嚮往。

此生若遇到了彼此都真心相愛的人,請擯棄他人碎念,莫問出身何處,兩個人一起勞作,吃很多次飯,哪怕是粗茶淡飯,看很多次日出日落,雲捲雲舒,享受這世間的煙火生活。

和相愛的人一路走到容顏遲暮,依然美好如初。一起走過很多個春夏秋冬,依然保持著最初的那顆真心,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

假如暫時還沒有遇到這樣的人,請不要將就。這世間很多的事可以將就著,比如穿衣、比如住房,唯獨愛情不可以。請你再等一等,哪怕是四十歲的老單身漢,三十好幾的剩女。我想告訴你,倉促和一個沒有多少感情的人成婚,或許會耗掉你下半生所有的精氣神。

附:劉禹錫《竹枝詞九首》

其一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其二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其三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其四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憑寄狂夫書一紙,家住成都萬裡橋。其五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其六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其七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其八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個裡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其九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饞貓歷史原創文章,喜歡的請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著名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劉禹錫在政治上有遠大抱負,他在唐順宗永貞時期積極參與王叔文發起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後,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明州司馬。一度奉詔後還京後,他又因《遊玄都觀》觸怒當朝權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後歷任夔州、和州刺史。被貶在外二十三年。
  •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瞿塘峽中的流水經過了十二處險灘時,湍急的水流會發出雷鳴般的嘈嘈聲。人們都說在瞿塘峽中行船,自古以來就非常艱難。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劉禹錫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早年間由於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最終遭受到了打擊,還被貶到了外地,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尤其是被貶到四川期間,由於聽到了當地優美的民歌,於是他結合民歌的特點,再融入進作品中,寫下了組詩《竹枝詞九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出了新意
  • 劉禹錫被貶寫了首詩,豁達豪氣,短短四句通篇皆名句,激勵無數人
    古時候的文人們一心都嚮往仕途,但是在封建社會那樣的大環境之下,這些文人的發展可以說是步履薄冰,站錯隊、說錯話、甚至是寫錯了一句詩,可能就會遭受到幾位不公的待遇,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與"被貶"相關的作品。劉禹錫是一位大家都非常喜歡的詩人,雖然他在文學上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在仕途上他卻並不如意,曾有過被貶的經歷。
  • 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為什麼劉禹錫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想要讀懂這首詩,首先來了解一下關於這首詩的相關寫作背景。「竹枝詞」是夔州當地的一種民歌形式,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於是根據這種民歌形式寫了組詩,來描寫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愛情故事。
  • 詩豪劉禹錫和他的桃花詩
    永貞革新之前,劉禹錫的經歷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又有背景又有能力。唐順宗即位之後,劉禹錫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不過,永貞革新最後失敗了,王叔文被賜死,王丕被貶後病亡,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刺史,後在赴任途中又加貶為司馬,這便是著名的八司馬事件。桃花詩的故事就要從這裡開始了。被貶10年後,劉禹錫被朝廷「以恩召還」,奉召回京。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唐朝是詩歌最繁榮的朝代,各個時期均不乏知名詩人,以王勃、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到了盛唐更不用多說,李白、杜甫遙遙領先,白居易、王維等人緊隨其次。既然提到白居易,就不得不說跟他並稱「劉白」的劉禹錫,他也是當時詩壇上炙手可熱的人才。
  • 詩壇知己:柳宗元·劉禹錫·韓愈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說到「詩書畫中的詩壇知己」,就不得不提到有著大唐「鐵三角」之稱的柳宗元、劉禹錫和韓愈這三人了。先是剛就職監察御史不久的韓愈,上奏了一篇《論天旱人飢狀》,被貶為了連州陽山縣令。而後柳宗元與劉禹錫又因為「永貞革新」失敗,雙雙一貶再貶。唐憲宗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二人應召回京,卻再次被貶去遠離朝廷的柳州和連州。他們一同出京赴任,在衡陽分路時,柳宗元寫下了三首感人肺腑的詩歌贈給劉禹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第二首《重別夢得》。
  • 劉禹錫這首詩,短短4句,笑中帶淚,道盡一生委屈,令人唏噓!
    劉禹錫被奉為「詩豪」,一方面是因為詩風「豪」:雄渾壯闊,豪氣沖天;另一方面是因為性格「豪」:剛毅堅強,灑脫豪邁。劉禹錫出生於書香門第。二十一歲進士及第,三十三歲成為唐順宗永貞革新的主力,很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圖。後來永貞革新失敗,劉禹錫等革新派受責遭貶,從此宦跡漂泊,半生蹭蹬。元和元年,三十四歲的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
  • 「竹枝詞」的前世今生,劉禹錫推動此詩體在流行!其功不可沒!
    1)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民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劉禹錫是竹枝詞的發掘者,並創作竹枝詞很多首。作為把民歌變成詩體的文人,對後代影響很大。2)劉禹錫因參於變法和不畏權貴被貶謫。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九首》。後又在這《竹枝詞九首》之後創作了《竹枝詞二首》。大約創作時間為: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
  • 浪淘沙【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衝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的砂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萬裡,經受了浪濤的衝洗和狂風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裡。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裡黃沙,讚揚它們衝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徵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祖籍定州還是無極?
    和柳宗元等一同參加主張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推行的「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後任連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回到洛陽,遷太子賓客,官終檢校禮部尚書。    關於劉禹錫的祖籍,眾說紛紜,多有爭議。有的說是洛陽(今屬河南)人,有的說是嘉興(今屬浙江)人,有的說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有的說是定州(今屬河北)人以及中山無極(今屬河北)人,莫衷一是。
  • 讀一首詩劉禹錫《竹枝詞》,讀到「東邊日出」句,縱使無情也動情
    ——唐代:劉禹錫《竹枝詞》昔日楚國詩人屈原因嫌楚地祭祀迎神的樂歌太過鄙陋,在其基礎上加以改進而作《九歌》。唐代詩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見巴蜀人民口頭傳唱的民歌《竹枝詞》,俚俗且難以聽懂,於是效仿屈原的做法,在原有的曲譜上填新詞,變俗為雅,創作了《竹枝詞九首》。從此就有了新竹枝詞,將民歌變成詩體,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後人這樣評價他:"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
  • 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為什麼146天就失敗了
    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為什麼146天就失敗了王丹譽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和變法,多以改革主導者的名字著稱,耳熟能詳的有王安石變法
  •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詩詞中的酒
    劉禹錫一生寄情詩酒,在他流傳下來的八百多首詩歌中, 有不少地方寫到酒。和劉禹錫詩詞中表現出的尖銳的批判與諷刺的鋒芒相對稱的,是他在寫到酒的時候, 不是哀傷悲戚,不是消極頹廢,而是借著酒,抒發出一種積極奮發、樂觀曠達的氣概。這在古代文人中是少見的,尤其聯繫到他長期被貶謫邊遠、坎坷磨難的一生, 更是難得。
  • 物是人非的無奈,劉禹錫政治夢想破滅,最終寫出這首獨孤之詩
    而這樣的人在唐朝的中後期就更多,這些人大多不缺乏治世能臣的才幹,但卻因為深陷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卻缺乏參與其中的手段和智慧,從而受到排擠而到處被貶,只能說他們是一群生不逢時的可憐人。而在唐朝中後期的詩人裡面,劉禹錫可以說是被貶次數最多的一位,主要原因是因為「永貞革新」的失敗,少年時的劉禹錫也是一位懷有抱負的年輕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柳宗元、王叔文等志同道合的人合力政治改革。卻因為不敵宦官勢力而失敗。這次的改革失敗便成為了劉禹錫潦倒一生的開始,劉禹錫先後被貶到四川、湖南等地。
  • 這才是患難見真情,劉禹錫和柳宗元的生死之交
    大唐不夜城柳宗元雕像劉禹錫和柳宗元這兩兄弟都是少年得志,都非常的了不起。劉禹錫和柳宗元同榜進士,他們是同一年考上的進士,而且他們的年齡相差的也不大,劉禹錫長柳宗元一歲。他們考上進士之後很快被重用,參加了永貞革新,他們倆是永貞革新的幹將,而永貞革新在經歷了一年多過後失敗了,因為這觸犯了藩鎮和官僚們的利益,於是發生了「八司馬事件」。他們兩個就是其中之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這一貶就是十年,人生才多少個十年吶,他們二人肯定是有滿腔的熱血與抱負的,但卻被這十年耽誤了。
  • 讀懂詩豪劉禹錫,揚眉吐氣終有時
    公元826年即唐敬宗寶曆二年,這年冬季的一天,江南名鎮揚州,迎來了兩位詩壇高手,詩魔白居易和詩豪劉禹錫,詩壇的這兩位大俠為什麼同時出現在揚州,是不是相約來鬥詩的呢?那倒不是,兩人都是途經揚州。白居易從蘇州來,他剛剛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劉禹錫則從安徽和州(今安徽和縣)來,他也是剛剛被免去和州刺史,回朝廷任職的,兩人都經過揚州回京城洛陽。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作為當時最著名的才子,劉禹錫才華過人,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曾經一度被貶到偏遠的地方,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正由於劉禹錫一直被貶,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生活,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在這首著名的《烏衣巷》一詩中,那就是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這樣的作品如果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什麼才是人生。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艱難時刻,一起讀詩
    劉禹錫一生的經歷頗為坎坷,他的詩歌內容比較廣泛,以政治諷刺詩、懷古詩和民歌體小詩著稱。詩歌總體而言充滿了豪邁磊落之氣,被稱為「詩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作者從貶所返京途中,是與白居易的唱和之作。在「巴山楚水悽涼地」經歷了二十多年的貶謫生涯,此次重返京城,作者複雜的心情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