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排名,鄭州再進一步。
近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在這份排行榜中,鄭州超越長沙,排名第九位,位於南京之後。
同時,報告還認為,鄭州從樞紐城市轉向綜合型區域中心城市,實現了從單一維度強勢到多足發展的進步與轉變。
01
奪得第九名,鄭州和長沙膠著爭奪前十
鄭州的排名有何變化?
在2016年之前,鄭州並未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2016年的排行榜中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瀋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
改變從2017年開始。當年,鄭州首次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而且是突然躍出的一匹黑馬,在15個新一線城市排名中位於第12位,在青島之後,大連之前。當年的15個新一線城市排名依次為: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寧波。
在2018年,鄭州排名從第12位一躍進入第9位,位於南京之後,長沙之前。當年15座新一線城市排名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在2019年,鄭州排名倒退一名,居於第10位,位於長沙之後、東莞之前。當年15座新一線城市排名依次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
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中,鄭州位次變化如何?榜單顯示,2020年有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其中與去年相比,合肥和佛山取代了昆明、寧波,第一次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
也就是說,在2020年,鄭州與長沙的座次爭奪中,鄭州重新歸位,回到第九的位置,反超長沙。
另外,在這份榜單中,河南地市發展亮眼。
70個三線城市中,洛陽、商丘、南陽、新鄉、信陽、駐馬店、周口七個城市進入榜單;
在90個四線城市中,許昌、安陽、開封、焦作、平頂山、漯河、濮陽七個城市進入榜單;
在128個五線城市中,三門峽、鶴壁入榜。
02
新一線城市三大梯隊,鄭州已挺進第二方陣
在第一財經發布的報告中,將新一線城市分為了三個梯隊。
報告顯示,細觀這五年城市商業魅力指數排名的動態變化,能夠感受到新一線城市內部的結構及其張力——15個新一線城市大致可以形成三個梯隊,每個梯隊都有五個城市。
今年的第一梯隊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和西安。
第二梯隊的城市包括了蘇州、天津、南京、長沙和鄭州。
榜單認為,第一梯隊城市的綜合實力強勁,並在一到兩個一級維度上表現尤其突出:成都的生活方式多樣性極高,杭州依靠創新氛圍領銜未來可塑性,西安今年首次成為了城市樞紐性最高的新一線城市。
從連續五年的數據看,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的新一線城市名單一向穩定,今年的變化也僅限於梯隊內部的上下1名的變動。而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新一線城市第三梯隊的激烈競爭。
今年新晉的新一線城市是合肥與佛山。它們的出現也讓寧波和去年展露頭角的昆明被擠到二線城市。而再之前,無錫、大連和廈門都曾經出現在新一線城市的名單中,但沒有站穩。
03
和長沙膠著,鄭州有哪些優勢
反超長沙,鄭州憑藉什麼?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解讀榜單時認為,過去三年,長沙與鄭州在新一線城市第九和第十的位置上一直相互追趕。
今年長沙不敵鄭州,位於新一線城市第十。
從數據出發,能觀察到長沙消費潛能在近兩年的釋放——長沙的基礎商業實力排名靠前,大品牌青睞指數在去年連升8位後又升3位,它已成為近期品牌商深入中部地區實施商業布局時的重要陣地。
不過以創新氛圍指數和城市規模與增長為代表的所有未來可塑性細分維度上,長沙表現均不敵鄭州,還有提升空間。
另外,在這份榜單中,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著重表述了第二梯隊的優勢。
蘇州、天津、南京、長沙和鄭州五個城市,都是重要的商業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底子厚,也沒有明顯的短板,在某些維度上還有先天優勢——比如交通樞紐性之於長沙與鄭州,優質本土企業數量之於天津。
鄭州交通優勢究竟如何?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作為交通樞紐,鄭州優勢突出。機場方面,在2017年鄭州機場客、貨運量在中部機場首次實現"雙第一"。在2018年,鄭州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增速在全國2000萬級以上前22個大型機場中排名第一。一年淨增的客運量全國行業排名由第13位升至全國第12位,貨運規模繼續穩居全國第7位,客貨運規模繼續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2019年新鄭機場客貨吞吐量依然保持中部雙第一的優勢。
2020年3月份以來,鄭州機場貨運航班數量和貨郵吞吐量穩步增長,今年前4個月,貨郵吞吐量增速在全國機場中排名第二,成為國內僅有的2家貨運量正增長的大型機場之一,其中4月份單月增速位居全國機場首位。
除了機場,鄭州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其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日漸深入,著力打造「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連通歐亞,輻射全球,走出了一條「樞紐+開放」的路子,成為內陸地區開放發展的新高地。
高鐵經濟也為鄭州帶來系列商務、經貿合作優勢,成為世界500強、國內500強重點進駐城市。從2010年鄭西高鐵開通至今,河南「米」字形高鐵已經開通運營京廣、鄭徐、鄭渝、鄭阜、商合杭高鐵,「大米」的兩筆——太焦鐵路、鄭濟鐵路鄭濮(陽)段,將於今明兩年相繼開通,被專家譽為鄭州進入了「後米字時代」。
04
鄭州還需要提升哪些維度再進一步?
鄭州還有哪些優勢?
第一財經還通過《2020城市應急能力報告》,從疫情響應與防控、信息公開與數字治理、城市基礎配置、城市復工應對四個維度,分析各城市在應對大型公共突發衛生事件的基本能力,以及在事件中逐步恢復的能力。其中應急能力達到A級別的11個城市中,鄭州和廣州、深圳、廈門、成都、長沙等一同進入。
另外,第一財經在解讀《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還提到,城市的打怪升級之路並不止步於此。
再向上看,極具上升力的城市是否能打破居於新一線城市第三梯隊的壁壘,再進一步呢?
榜單認為,第一和第二梯隊的新一線城市中,有些城市佔據了極佳的交通樞紐性區位,比如長沙、鄭州、西安。大面積腹地與人口體量的輻射足以支撐起一個較大型的城市,一方面它們是連結其他地區的紐帶和通道,是整合地區內部產業的樞紐城市,另一方面也是外部商業資源入駐該地區的落腳點。
「想要突破梯隊壁壘,不僅需要立足比較優勢,加強產業與人氣雙向引流的閉環,滿足城市人的多樣化的需求,更需要克服硬傷,補上短板。」第一財經認為,近三年鄭州總排名位次變動不大,穩定在新一線的第二梯隊。
作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城市樞紐性一直是鄭州的拉分項。今年,鄭州的城市人活躍度指數有了較大跨度的進步,上升8位,進入新一線城市前十。
「從樞紐城市轉向綜合型區域中心城市,鄭州實現了從單一維度強勢到多足發展的進步與轉變。」第一財經在解讀榜單時提到。
05
對比武漢、西安,鄭州何時超越鄰居城市?
據悉,此次排名收集了170個主流消費品牌的商業門店數據和18家各領域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和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指數來評估中國內地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這意味著,每一個維度都是決定城市能否排名能否前進一步的因素。
記者梳理榜單時看到,在商業資源集聚度上,鄭州未挺進前十,可見鄭州需要通過商業品牌引入、首店經濟等提升商業動能。
但在城市樞紐性排名中鄭州位居第八位,在長沙、天津之後。
在城市人活躍度維度上,鄭州居於第九位,位於西安之後。榜單還提到,騰訊社交活躍度上,短視頻平臺抖音以周口、遵義、阜陽、駐馬店為代表的二線及以下城市匯集了龐大的用戶群體。
除此之外,在生活方式多樣性上,鄭州位於第九位,超過長沙,在南京之後。在未來可塑性方面,鄭州居於第十位,在武漢、東莞之後。
在未來可塑性方面,鄭州居於第十位,在武漢、東莞之後。
在這份排名中,一個讓大家關注的話題是,鄭州在新一線城市排名中,何時可與鄰居城市武漢、西安爭奪位次?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解釋榜單排名時提到了武漢和西安的優勢。
其中,武漢在商業資源集聚度方面,武漢排名重新開始回升。但城市間的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本科高效生源質量指數位於全國前三的前提下,武漢以優秀初創公司與本土公司為代表的創業氛圍指數未進全國前十,未來可塑性下降了三位。再疊加今年年初疫情的影響,如何進一步促進人才留存、將人才資源轉化為創業創新活力源泉,是武漢將要面臨的嚴峻課題。
西安近兩年表現搶眼,總排名已連升三位,進入新一線城市前五,在新一線城市頭部梯隊中站穩了腳跟。西安抓住了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極高的先天優勢,以商業核心指數、大品牌青睞指數為代表的商業資源集聚度細分維度在去年的高位上仍有提升。除了在城市樞紐性這一先天優勢的維度維持了自身優勢,其餘四個一級維度也都位於全國前十左右,發展均衡。
「有時候城市排名的退步並不是因為城市本身的退步,而是因為在中國飛速的城市化進程中,許多城市不進則退。」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解釋榜單排名時給出了引人深思的答案。
來源: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河南商報
責編: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