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一線城市的房價讓多數人「高不可攀」,這個大家想必都有所了解。
如北京2020年的二手房房價過6萬,上海超過了5萬,廣州雖然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墊底,但也超過了35000,深圳則更是接近7萬。
那麼,退而求其次,新一線城市呢?
日前,有媒體梳理了2020年,15個新一線城市的房價情況,從中可以發現,最高的也超過了3萬,而最低的剛過萬,內部差距不可謂小。
首先要解釋的一點是,根據《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2020年的15個新一線城市為: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
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它與四大一線城市均分布在東部地區不同,15個新一線城市在東中西部都有。
具體分布為,東部有杭州、天津、蘇州、南京、東莞、青島、佛山;中部地區有武漢、鄭州、長沙、合肥;西部有成都、重慶、西安;東北地區的唯一代表則是瀋陽。
從房價來看,各城市的表現也在整體上呈現出東中西的分化局面。
比如,15個新一線城市中,房價超過2萬的共有杭州、南京、天津、東莞、蘇州、青島,共6個,它們無一例外都位於東部地區。
而在15000到20000之間的,則有武漢、合肥、成都、西安,共4個,都位於中西部地區。其中,武漢是中西部地區房價最高的城市。
其他後三位「墊底」的則是重慶、瀋陽、長沙,重慶、長沙都是中西部城市,瀋陽雖然屬於東部地區,但東北目前的情況大家也應該清楚。
所以,對於這15個新一線城市的房價表現,我們很容易看出東中西部的差距。當然,也有人會說這與調控程度有關。比如,墊底的長沙,目前正好是房價調控模範城市。
但西部菌想提醒的一點是,在這15個新一線城市中,長沙的人口也相對靠後。而重慶,則與面積大、人口多,城鎮化水平相對靠後有關。
房價排名靠前的城市,除了天津,其他大多數都是近年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並且在經濟實力上都有自己的突出優勢。
當然,天津除了直轄市的優勢,另一個就是教育實力。這個,大家可以看看最近公布的最新雙一流學校分布情況。
所以,總體看來,這個房價分布,還是與城市的經濟、人口等基本面非常吻合的。在很大程度上說,相較於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讓不同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可以說,它的包容性更強。也是相較於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在人口吸引力方面的一個優勢所在。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中西部,房價第二的並不是成都,而是合肥。這可能超出了部分人的想像。這個其實需要提到合肥的另一個身份,即它雖然是中部城市,但卻是長三角城市群的一員。從這點就不難理解,合肥房價之高的原因。
而從合肥的例子,西部菌想指出的一點是,觀察一座城市的房價表現,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到底能夠吸引哪些人來買房。
比如,杭州、南京、東莞、蘇州,這些位於長三角、珠三角,本身就是富裕地區,且還能承接一線城市的溢出效應。
而成都、西安、重慶等,周邊城市的購買力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意味著城市房價缺乏足夠的購買力支撐。
所以,一座城市的房價表現,註定是多種因素塑造的,單看某一種因素,難免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