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吸引年輕人的關鍵
還要依靠產業
自 2017 年起,全國各大城市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 " 搶人大戰 ",低門檻落戶、購房補貼、租房補貼 …… 眼花繚亂的措施,將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一次次引向輿論焦點。
各大城市從這輪 " 搶人大戰 " 至今,階段性成果已逐步顯現。誰是勝出者?這屆年輕人,又更傾心於哪些城市?
哪些城市贏得 " 芳心 "?
圖片來源自媒體 " 國民經略 ",數據來源於各地統計局
從 2019 年主要城市人口增量看,杭州、深圳、廣州、寧波、佛山、成都、長沙、重慶、西安分別位列前十。
在一線城市中,除了控制人口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人口流入強勁,都超過 40 萬。其中,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全市平均年齡僅 35 歲,在各大城市中平均年齡最低,城市年輕程度與活力優勢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學教授張可雲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一線城市由於具備完善、齊全的產業結構,更多的高薪職位,對年輕人的吸引是全方面的。所以,在北京、上海控制人口之下,廣州、深圳的人口增量尤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人口增量超過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的杭州,不僅近年來整體經濟增長強勁,還抓住電商浪潮,使其成為持續吸引大量人才的關鍵。
從全國範圍看,長三角和珠三角,依舊是全國人口流入的重點區域。作為地級市,寧波、佛山 2019 年流入人口分別達到 34 萬和 25 萬,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分析認為,除了自身作為萬億 GDP 城市外,這也有賴於珠三角和長三角在城市群中的特殊地位。
恆大研究院和智聯招聘聯合推出 "2020 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 顯示,從不同的城市群看,超六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城市群。2019 年,這五大城市群人才淨流入佔比分別為 5.0%、2.8%、-4.0%、0.0%、-0.5%。數據顯示,長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受北京控制人口政策影響,人才淨流出;成渝和長江中遊基本平衡。
從不同區域看,2019 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人才淨流入佔比分別為 5.8%、-2.4%、-0.2%、-3.2%,東部人才持續集聚;中西部持續流出,但有所收窄;東北持續流出,且幅度擴大。
綜合近 4 年的數據觀察,一線城市中京滬採取控制人口政策,持續流出;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人才持續集聚;三線城市較為平衡;四線城市持續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一線城市,強省會城市在這輪 " 搶人大戰 " 中光彩奪目。
圖片來源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數據來自各地統計局
除杭州之外,成都、長沙和鄭州稱得上真正的強省會。近 3 年,四川、湖南和河南的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 113 萬、96.4 萬和 107.71 萬,而成都、長沙和鄭州的常住人口增量,分別佔該省常住人口增量的 58.7%、77.7%、58.3%,均超過了一半。
新經濟加速人口吸納
那些贏得年輕人 " 芳心 " 的城市,首先在收入方面佔有明顯優勢,平均工資都可圈可點。
在智聯招聘統計的 "2020 年秋季求職期平均薪酬城市分布 " 中,位居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11623 元)、上海(11226 元)、深圳(10453 元)、杭州(9812 元)、廣州(9230 元)、珠海(9011 元)、南京(8928 元)、烏魯木齊(8843 元)、廈門(8750 元)和寧波(8701 元),都是人口增長比較快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輪 " 搶人大戰 " 中領先的城市,實體經濟均保持蓬勃發展,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迅速。
比如,西安、鄭州、長沙、成都、重慶這五座中西部城市,在這輪 " 搶人大戰 " 中都位列全國前十。過去 3 年,在第二產業增加值方面,西安增加了 3167.44 億元,增長 7.6%;鄭州增加了 4617 億元,增長 6.2%;長沙增加了 4439.32 億元,增長 8.0%;成都增加了 5244.62 億元,增長 7.0%;重慶增加了 9496.84 億元,增長 6.4%。
除此之外,城市的經濟結構——尤其是對年輕人有吸引力的產業——也對城市人口增加至關重要。
作為老牌經濟強市,蘇州在人口流入方面不盡如人意。2019 年,蘇州 GDP 在全國排名前 5,但是全市戶籍總人口增加不到 6 萬人,增長率為 8.94 ‰,常住人口更是僅增加了不到 3 萬人。
張可雲分析,由於與上海距離太近,蘇州與上海在人才競爭方面處於劣勢。另外,不同於廣州與佛山、深圳與東莞同城化發展,蘇州自身相對獨立性更強,所以在人才競爭中更加處於劣勢。
張可雲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儘管蘇州經濟實力強,但是高校資源卻相對較弱,與匯聚多所 985、211 院校的成都、武漢、西安相比,有一定差距。這直接影響了整個城市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另外,蘇州產業結構更偏傳統,外資佔比較大,近幾年面臨較大轉型壓力,也間接影響了蘇州對人才的吸納能力。
與蘇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杭州。僅 2019 年一年,杭州就增加 55.4 萬常住人口,其新經濟為整個城市吸納人口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0 年 7 月,杭州市商務局發布的《關於加快杭州市直播電商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 2022 年,全市力爭實現直播電商成交額 10000 億元,對消費增長年貢獻率達到 20%,培育和引進 100 個頭部直播電商 MCN 機構,建設 100 個直播電商園區(基地),挖掘 1000 個直播電商品牌(打卡地),推動 100 名頭部主播落戶杭州,培育 10000 名直播達人。
此外,該《意見》提到,對知名直播電商企業,總部入駐杭州或在杭州設立市級以上區域運營中心的,按照其貢獻給予 50 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給予貢獻突出的電商直播企業(人才團隊)每年若干自主認定的人才名額,可享受落戶、子女入學、購買首套住房、車牌競價補貼政策。
杭州原本就擁有義烏等小商品批發產業的積澱,當下再度把握了電商的發展趨勢,在直播帶貨風口來臨之際,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這對人才的吸引能力不容小窺。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城市是合肥。近年來,合肥在新興產業上不斷發力,從 2017 年到 2019 年,人口增加 32 萬,在新一線城市中表現不俗。特別是考慮到,合肥是在江浙滬 " 合圍 " 的情況下取得上述成績,實屬不易。
除了打造家電之都、完成集成電路產業的孵化,2020 年 4 月底,合肥還宣布與蔚來汽車籤署協議,蔚來獲得 70 億元戰略融資,蔚來中國總部也正式落戶合肥。可以預見,這一項目的落地,將為合肥將來吸引更多人才加分不少。
" 軟環境 " 成角逐焦點
在人口淨增長榜單上,排名靠前的西安、長沙、成都、重慶等城市,房價與一線城市以及部分沿海發達城市相比較低,城市科教文衛等軟環境,也頗具競爭力。
這意味著,城市的 " 軟環境 " 也日益成為年輕人選擇城市的重要因素。
在 2020 年剛剛公布的中國醫院排行榜中,西安擁有五所全國百強醫院,成都擁有四所,長沙擁有三所,在各大城市中排名靠前。同時,西安和成都各有兩所 985 高校,長沙擁有三所 985 高校。
除了醫療、教育之外,在文化旅遊方面,這些城市也是頗具 " 網紅 " 氣質。在知乎聯合南方財經發布的《中國潮經濟 · 2020 網紅城市百強榜單》中,除北上廣深等一線之外,成都、西安、長沙、重慶四個城市全部進入前十強。
大熊貓、茶館、民謠、舒服的生活正成為成都的標籤。數據顯示,成都 " 網紅 "KOL(即意見領袖)有 3200 多位,相關抖音瀏覽次數達 1753.23 億次,均位列全國前茅。
與成都類似,重慶憑藉自身獨特的美食和來自山城的奇幻景觀,吸引大量遊客,長期躋身 " 網紅 " 城市之列。
西安則藉助歷史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從 " 大唐不夜城 " 的不倒翁小姐姐到永興坊的摔碗酒,西安不斷刷新城市印象的名片。據統計,2019 年西安遊客總數超 3 億,位居全國第八。
長沙則充分發揮自身的娛樂氣質,在街頭消費中孕育出新的商業形態,誕生茶顏悅色、文和友等眾多年輕人喜歡的本土消費品牌。2020 年十一假期,來長沙旅遊的人數暴增,長沙也藉此晉級新 " 網紅 " 城市。
此外,適當的房價也日益被認為是吸引年輕人的關鍵。
比如,在 2019 年全國 50 個城市房價收入比排名中,長沙的房價收入比僅為 6.4,排名倒數第一。從 2017 年到 2019 年,僅 3 年時間,長沙新增常住人口 75 萬人,在新一線城市中排名第四。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宜居研究院
不過,張可雲分析,單純依靠低房價吸引人才的說法,本身不可取。長沙本身是萬億 GDP 城市,近年來誕生了工程機械、裝備製造、文化娛樂等強勢產業,低房價對長沙吸引人才,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他認為,一個城市吸引年輕人的關鍵,還要依靠產業,只有培育強大的產業,才能最終留住人才。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 周歡 / 編審 李楓 / 籤發 黃震
【來源:ZAKER貴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