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報復性存錢」沒什麼可奇怪的

2020-12-1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這屆年輕人「報復性存錢」沒什麼可奇怪的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報復性存錢」沒什麼可奇怪的

近日,一份「90後攢錢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90後更愛攢錢了,2020年上半年90後人均攢錢金額比2019年增長近四成。

看到年輕人「報復性存錢」的新聞,我並不感覺到新奇,因為自己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都是存錢大軍中的一員。我們的普遍感覺是,90後與80後相比,更會存錢,更能存錢。至於消費,也沒想像中那麼鋪張浪費,更多的還是精準消費、剛性消費。

疫情發生以來,年輕人這種「報復性存錢」愈演愈烈,其實很容易理解。很多年輕人明白,只有增加現金儲蓄,才能提高自己面對風險的安全指數,做到遊刃有餘。在能賺錢存錢的時候,少花點多存點,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共識。

90後尤其是95後工作年限不長,他們的工資並不高,除去房租和日常生活消費,基本就是「月光」了。如此一來,又靠什麼存錢呢?對此,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的答案是,存錢自然也不能只靠一份工作。眼界更高,選擇才能更多。

我身邊的年輕人,存錢且存得多的,除了有一份穩定工作外,基本都有額外的副業或者兼職,他們也被稱為斜槓青年。他們信奉的理念是:要極力開發自己的潛能,開發空閒時間,讓這些來變現,而不是月月等著一份死工資開支。當然,他們也不是純粹為金錢折腰,逼自己去幹不喜歡的事情,而是讓兼職成為豐富生活體驗的方式。

我自己也稱得上是一名「存錢小達人」。我的存錢之路要追溯到大學時代,由於專業的緣故,從大二開始,我就獲得了很多賺外快的機會。到了大三、大四,在實現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還能有一點存款。當時我的原則就是,只要機會來了,而且有能力去做,且不違法、不違背良心,那就「來者不拒」。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現在,有正常的工作,也有很多的兼職,結果就是機會越來越多,存錢也越來越多。

我的存錢技巧就是拼命賺錢,正常花銷,花剩下的就是存的錢。畢業以後,存錢也有了具體的目標,那就是買房,這不僅是父母的要求,也是我自己的希望。存錢的方法和套路也很簡單,就是定時打給父母,讓他們幫忙存著。一個是這樣更有奔頭,另一個是能控制自己亂花,一般每隔一兩個月打一次。

幾年過去,存款已經相對可觀,而這筆錢,隨後就被我扔到了房子的首付裡。一打聽才知道,身邊存錢的小夥伴,基本都是奔著房子去的。最近,好多朋友都用自己存的錢,再加上父母的補貼幫助,買了房子。今年年初發布的《2020中國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顯示,95後購房佔比大幅提升,購房群體年輕化趨勢明顯。

其實,年輕人存錢買房子,也是為了應對不確定性,提高抗風險能力。這和疫情後年輕人「報復性存錢」的現象,所指向的本質是一致的。這些現象所折射出來的年輕人追求安全感的社會傾向,值得輿論聚焦和關注。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報復性存錢」沒什麼可奇怪的

近日,一份「90後攢錢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90後更愛攢錢了,2020年上半年90後人均攢錢金額比2019年增長近四成。

看到年輕人「報復性存錢」的新聞,我並不感覺到新奇,因為自己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都是存錢大軍中的一員。我們的普遍感覺是,90後與80後相比,更會存錢,更能存錢。至於消費,也沒想像中那麼鋪張浪費,更多的還是精準消費、剛性消費。

疫情發生以來,年輕人這種「報復性存錢」愈演愈烈,其實很容易理解。很多年輕人明白,只有增加現金儲蓄,才能提高自己面對風險的安全指數,做到遊刃有餘。在能賺錢存錢的時候,少花點多存點,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共識。

90後尤其是95後工作年限不長,他們的工資並不高,除去房租和日常生活消費,基本就是「月光」了。如此一來,又靠什麼存錢呢?對此,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的答案是,存錢自然也不能只靠一份工作。眼界更高,選擇才能更多。

我身邊的年輕人,存錢且存得多的,除了有一份穩定工作外,基本都有額外的副業或者兼職,他們也被稱為斜槓青年。他們信奉的理念是:要極力開發自己的潛能,開發空閒時間,讓這些來變現,而不是月月等著一份死工資開支。當然,他們也不是純粹為金錢折腰,逼自己去幹不喜歡的事情,而是讓兼職成為豐富生活體驗的方式。

我自己也稱得上是一名「存錢小達人」。我的存錢之路要追溯到大學時代,由於專業的緣故,從大二開始,我就獲得了很多賺外快的機會。到了大三、大四,在實現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還能有一點存款。當時我的原則就是,只要機會來了,而且有能力去做,且不違法、不違背良心,那就「來者不拒」。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現在,有正常的工作,也有很多的兼職,結果就是機會越來越多,存錢也越來越多。

我的存錢技巧就是拼命賺錢,正常花銷,花剩下的就是存的錢。畢業以後,存錢也有了具體的目標,那就是買房,這不僅是父母的要求,也是我自己的希望。存錢的方法和套路也很簡單,就是定時打給父母,讓他們幫忙存著。一個是這樣更有奔頭,另一個是能控制自己亂花,一般每隔一兩個月打一次。

幾年過去,存款已經相對可觀,而這筆錢,隨後就被我扔到了房子的首付裡。一打聽才知道,身邊存錢的小夥伴,基本都是奔著房子去的。最近,好多朋友都用自己存的錢,再加上父母的補貼幫助,買了房子。今年年初發布的《2020中國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顯示,95後購房佔比大幅提升,購房群體年輕化趨勢明顯。

其實,年輕人存錢買房子,也是為了應對不確定性,提高抗風險能力。這和疫情後年輕人「報復性存錢」的現象,所指向的本質是一致的。這些現象所折射出來的年輕人追求安全感的社會傾向,值得輿論聚焦和關注。

相關焦點

  • 報復性消費來了?有人買買買 有人存存存
    在這段漫長的宅家生活中,不少「宅男」「宅女」的消費需求也被禁錮在家,快被憋壞的他們揚言要「報復性消費」。  3.別信他們  一邊高喊「報復性消費」  90後一邊在偷偷攢錢  愛存錢的年輕人,可能比你想像的多。  疫情帶給24歲的廣西姑娘欄溪最大的影響,大概是發現自己做飯帶去公司,比去外面的小餐館吃飯節省多了。
  • 「報復性消費」會到來嗎?疫情下消費趨於理性,年輕人知道省錢攢錢了
    ……隨著各行業復產復工,不少快被憋壞的網友們揚言要「報復性消費」,但也有年輕人表示要「報復性存錢」,引發話題熱議。記者日前走訪調查發現,疫情衝擊下,不少宅在家中的年輕人消費觀正悄然改變,理財思路經此一「疫」也不斷成長。■想像 「報復性消費」會到來嗎「燒烤來一本兒」的段子成了真。
  • 年輕人鍾愛消費,不愛存錢,為何會這樣?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的年輕人更加傾向於消費,而非存錢了。或許,這是因為社會上的誘惑更多了,而且加上商家的廣告等等,我們的工資有可能剛發下來,便將其花完了,於是,就又變成了月光一族。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更加鍾愛於消費,而非存錢呢?提前消費,又真的是好事嗎?
  • 存錢的中老年人,小心銀行這2個「小動作」,「上當」的可不少!
    雖然近幾年,國內的消費觀念有所改變,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已經習慣了超前消費,存錢的習慣已經被遺忘。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這麼「不知好歹」。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大環境的影響,導致一些曾經愛消費的年輕人,也有了「浪子回頭」,學會存錢的想法。
  • 存錢方法那麼多?哪款適合你?
    ↑想要存錢 就關注「存錢姐清音」如你所知,現在關於存錢的討論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前一段時間,「報復性存錢」這個名詞,隨著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漲價而產生。在部分工廠訂單減少、停工停產、老百姓收入驟減的環境下,報復性存錢似乎比後兩者更甚。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增加1.76萬億元。
  • 報復性熬夜,是新一天到來前最後的掙扎
    不用奇怪,不用訝異,這裡也沒有欺騙,就是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日常。其實當天不刷完首頁列表也沒什麼,但刷到朋友圈十分鐘都更新不了一條新消息後才放下手機是年輕人最後的倔強,畢竟躺著玩手機的人們學會了「報復性熬夜」。
  • 市場迎來小金額報復性消費,小贏卡貸讓借貸不再「難」
    目前國內各行各業正處在迅速恢復正常生產的工作中,但如之前業內專家預測的那樣,「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如約而至,甚至出現了報復性存錢的熱潮。不分節假日地戴著口罩,小心翼翼的復工復產,家裡單位兩點一線的循環,已經成為大多數中國人目前生活的「新常態」。
  • 有多少年輕人在悄悄存錢
    許多年輕人也認同這些特徵,並以此作為一種心理安慰:大家都在消費,我也消費,怎麼了呢?那麼,問題來了,當下,到底有沒有喜歡存錢的年輕人呢?會不會有一批年輕人嘴上說著及時行樂,背後卻在悄悄攢錢呢?在知乎上,「你們是怎麼存錢的?」「存錢有癮嗎?」等提問總瀏覽量超過8000萬。
  • 這屆年輕人,財富要麼唾手可得,要麼可望而不可及
    「假名媛」、「凡爾賽體」都遭到了無情的嘲笑,多少大叔阿姨搖著頭感慨「這屆年輕人不行……」 然而, 真的「虛榮心膨脹」、「物質主義」作祟嗎?放下「前浪」的優越感,不難發現一個令人憂慮的事實——年輕一代正在遠離財富、走向貧困。
  • 刷寶揭這屆年輕人的消費新主張!
    數年前在街頭銷聲匿跡的"一元店",如今捲土重來,在變與不變之間,蘊藏著當代年輕人新型消費觀。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摳?今年年中,豆瓣"摳門"小組引起廣泛討論,這些名為"摳門男性(女性)聯合會小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的組別裡,聚集了上百萬個年輕人,分享著自己的"摳門"經驗。
  • 想要存錢,每個月強制儲蓄工資的80%,這算對自己狠嗎?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目前這個社會裡,存錢真的是一件相對痛苦的事情。之所以說痛苦,是因為很多年輕人剛出社會的時候,工資並不是太高,而每個月的花銷又相對較大,所以存不下錢甚至是月光一族,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常態。
  • 生活中只存錢不花錢的人,最後都過成怎樣了?你要成為這樣的人嗎
    以前大家都提倡存錢,因為有保障有安全感,但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比較多流行歐美的那一套,刷信用卡洗未來錢,只要還的起,這也沒什麼問題,只是年輕人這樣的做法被很多長輩所鄙視,更有的人老受家裡長輩批判。很多年輕人覺得:現在的錢貶值這麼快,只存錢有什麼用?都貶值財富被偷了,不如現在就花,該怎麼花就怎麼花。難道只會存錢就能過好生活了嗎?
  • 健身可別「報復性鍛鍊」
    在經歷了一段「出門活動變少、在家飲食變好」的「抗疫期」後,許多人防住了病毒卻沒防住脂肪,體重不斷增加,連忙進行體育鍛鍊,卻又因為突如其來的「報復性鍛鍊」受傷了……當國內疫情防控逐漸常態化,我們應如何安全、科學地鍛鍊呢?
  • 報復性運動與應力性骨折
    疫情之後,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遊、報復性存錢……「報復性」系列詞彙爆紅網絡。隨著疫情平穩,體育運動設施開放,「報復性運動」逐漸增加。股骨中下段的應力性骨折與「報復性」運動有關。什麼是「報復性運動」?       網絡上比較潮流的註解:泛指經過長時間的隔離,一出門就急切地想要去運動,來釋放無處安放的躁動和活力。
  • 「報復性鍛鍊」易傷身,4條建議幫你找回運動狀態→
    近日,「報復性」系列爆紅網絡。「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遊」「報復性存錢」,甚至「報復性熬夜」……這些新名詞,相信你一定有耳聞。春暖花開,走出家門鍛鍊的人也慢慢多起來。在家憋太久,一些運動愛好者引出了「報復性鍛鍊」的概念。
  • 報復性健身前,先停下報復性飲食
    奶茶訂單選擇「大杯、超大杯」,佔比高達45%,而這一比例在去年12月份同期僅為27%。然而將減去「拜拜肉、小腿肚」只寄託於線上健身,以及健身房開業後的衝刺特訓,是杯水車薪的。報復性健身前,先停下報復性飲食。提供能量輸出的運動,是改善「居家肥」的方式。
  • 熱內西奧:這場比賽很奇怪,丟球和換人沒什麼關係
    談本場比賽「這場比賽挺奇怪的,非常像此前踢過的一場比賽吧,我們取得了領先,然後在5、6分鐘之內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在對方角球與邊路傳中時,出現了丟球,感覺比賽失控後球員著急了。教練此前也說過這種問題,但這種情況還是出現了。」
  • 諸子論評:為什麼現在年輕人有點「懶」?
    引言:這屆年輕人,在社會上似乎被「消費高」、「懶」、「熬夜」......這些長輩賦予的負面詞圍繞,殊不知這屆年輕人和你想的很不一樣!一、有計劃的「懶」對於年輕人,長輩似乎都用「懶」這一形容詞來形容年輕人,說年輕人懶得做飯要點外賣,懶得洗碗要用洗碗機,懶得洗衣服要換新洗衣機等等,諸如此類的「懶惰行為」在長輩眼裡仿佛已經顯得面目可憎。但殊不知,年輕人這樣的行為,屬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在年輕人眼中,並不是一味地奢侈浪費,而在於成本的計算。
  • 報復性消費?不存在的,我只想在拼多多上報復性省錢
    最近,"報復性省錢"火了。 之前預期的疫情結束會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把錢包捂得更緊了,變成了"報復性儲蓄"。 根源在於,這次的疫情,阻擋了人們花錢,更阻擋了人們的收入——很多人的工作和工資都受到了影響。
  • 那些不存錢的小年輕,如何面對三十歲以後的人生「分水嶺」?
    起因是一個月光族的年輕人向一位知名情感博主詢問,那些因為有存款而生活未受到疫情衝擊的人,是怎樣存錢的?這位年輕人用「慘痛」來形容自己疫情後捉襟見肘的窘迫狀態,並明顯表達出對那些有存錢習慣的人的羨慕。他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合適的方法,讓存錢變得跟花錢一樣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