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中國眼鏡生產雖多,但是普遍為低端產品。鏡片性能提一點,價格翻十倍,這才是真正的暴利。

文 |IC 實驗室

來源 | IC實驗室 (ID:InsightPlusClub)

封面來源 | 視覺中國

之前做關於產業集群的內容時,提到了丹陽這個以製造眼鏡聞名的城市。

作為中國四大眼鏡生產基地的領頭羊,丹陽每年生產的鏡片達到4億多副,佔全國總產量7成以上,鏡架則有1億多副,堪比繞地球一圈的香飄飄。

甚至這些眼鏡的價格,都不比奶茶貴多少。根據央視的報導,在丹陽,一副普通的鏡片成本最低能做到10元。

一副鏡架,只要不需要複雜的工藝,高質量的板材也能在30元內拿下。即使是曾經在眼鏡營銷中吹得神乎其神的純鈦鏡架,也不過80元。

算下來,在丹陽配一副眼鏡,最便宜四十多塊就搞定了,一百以上的眼鏡就算高端了。

由此可見,至少在上遊,眼鏡的價格並不高。

但是這些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的產品來到來到經銷商手中,便立刻邪魅一笑,價格暴漲5倍以上,之前A股唯一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公開招股書的時候,就搞出了「千元鏡片採購價28元」的大新聞。

也難怪許多上海朋友寧願乘高鐵去丹陽買眼鏡了,即使去掉高鐵票,省下來的錢還夠在丹陽大吃一頓的。

我自己作為一個近視,這十幾年至少購買過10副眼鏡,也算是經驗豐富,但依然對眼鏡的價格感到迷惑。

最開始買眼鏡,我謹遵我媽的購物心得。在她的消費觀念中,對人舒適感影響不大的,譬如外套、包包等物品,越平價越好。而像鞋子、內衣這種貼身物品,一定要保證材質。

因此從小她就跟我說,像眼鏡這種天天架在鼻梁上,並且對眼睛有重要影響的商品,哪怕買貴點也沒事。

但自打我自己開始掙錢,知道柴米貴以後,一年一換的眼鏡就成了負擔。實體店動輒三五百的鏡架,加上數百元的鏡片,一副眼鏡輕鬆逼近千元。

以至於我在北京的那幾年,就從沒去過連鎖眼鏡店,眼鏡全是在潘家園的地下眼鏡城解決的。

然後我發現,一兩百的鏡架跟數百元的品牌鏡架相比,戴起來基本沒差。國產的鏡片,比起進口鏡片,體驗上似乎也沒什麼區別。

所以這期內容,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眼鏡會這麼暴利?

高毛利並不是「暴利」

作為奮鬥中的大國,我國目前近視患者人數多達近6億,其中女性近視率還高於男性,可見眼鏡娘根本不是什麼稀缺屬性。

巨大的近視人口,帶動著眼鏡成為了一門銷售額近千億的大生意,誕生了吳良材、大明、博士、衛康等眾多品牌,這樣規模巨大,競爭充分的銷售產業,竟然能與暴利掛鈎,這合理嗎?

根據博士眼鏡2019年財報顯示,在其6.5億的銷售額中,作為主力產品的鏡框和鏡片合計銷售額為4.3億,其中鏡框銷售1.8億,毛利率74%,而鏡片銷售2.5億,毛利率更是高達84%。

這樣的毛利率雖然比不上動不動90%往上的茅臺,但是也足以讓五糧液甘拜下風,反思自己是不是賣便宜了。

但高毛利並不意味著「暴利」,不代表你開一家眼鏡店,就能走上人生巔峰。比如像博士眼鏡高毛利的背後,淨利率只不過9.6%。

大家都知道,上班是給老闆打工,開店是給房東打工,因此,從餐飲到服裝再到球鞋,基本所有通過門店銷售的產品,都必須要保證 50% 左右的毛利率才能經營下去。

比起餐飲業和服裝業,眼鏡行業還有一個天然劣勢,就是消費頻率低。

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幾雙鞋、幾件衣服,但大部分情況下,同一時間只會擁有一副眼鏡。

另外,一般在成年以後,人的視力會趨於穩定,近視度數變化幅度不大。十幾度的改變,在戴習慣一副眼鏡以後,幾乎察覺不到異樣,這也導致很多人一副眼鏡用上三五年也不成問題。

加上現在滿街的眼鏡店,眼鏡店平均每天賣出四副眼鏡可以算生意興隆。你基本見不到眼鏡店人滿為患的時候,即使是在人流密集的商業區,眼鏡店往往也是街面上最冷清的店鋪。

除此之外,眼鏡店還負擔著線下服務職能。

由於商品的特殊性,門店至少需要配一到兩位驗光師,免費驗光。客戶挑選鏡架、鏡片,也需要店員一對一進行服務。

我個人在品牌店購買眼鏡的時候,整套流程下來,差不多就要1小時左右。

一家眼鏡店,即使在二三線城市,房租人工水電費等成本就要2000元。也就是說,門店每副眼鏡要加價 500,才能保持盈虧平衡,這還沒將設備庫存裝修等前期成本計算在內。

因此,在眼鏡行業的一個常識是,三年不開張,開張虧三年。賣得貴那完全是生活所迫。

聊到房租水電,大家很容易想到,為什麼不用電商去砍掉實體成本,解決眼鏡的暴利問題呢?

畢竟過去十年的經驗證明,電商是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和賺差價中間商的不二法門。但實際上,在過去幾年裡,線上眼鏡店已經被證明是一條很難走通的道路。

一方面,在線上銷售眼鏡,成本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低。在負擔人工、平臺扣點、營銷、庫存等成本之後,線上眼鏡加價率要達到 300% 才能保證盈利。這與線下的加價率相差無幾。

另一方面,配鏡需要線下的驗光和測量工作,而這又是線上無法提供的,所以難以避免配鏡不合適等問題。

當前眼鏡電商化的主要解決方案,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下驗光,線上配鏡,從而節省店面租金和庫存成本。

或者大家也可以像我一樣,先去專門的眼科醫院或者大型的視光中心眼光,拿到一張詳細的驗光單,然後將驗光單發給眼鏡店,能最大限度避免眼鏡不適配的問題。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成年後近視度數趨於穩定,不代表完全沒有變化。

我今年拿著之前的度數去新配了一副眼鏡,結果怎麼戴都不舒服。最後重新去驗光,發現漲了整整70度。

眼鏡店的套路

而除了電商化程度不夠之外,眼鏡零售行業的另一個痛點在於市場集中度低,店面多、小品牌多。

據不完全統計,2017 年北京共有 3500 家眼鏡店,近視人口約 652 萬人。

也就是說約 1863 人擁有 1 家眼鏡店,在世界也居於前列。

在中國,沒有一個眼鏡零售巨頭市佔率能達到 5% 以上,這與其他國家的壟斷大相逕庭。這麼多門店為了爭奪客戶而打價格戰,也就導致優質大廠無法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市場魚龍混雜也導致市場整體品質和服務都處在低端,比如剛才我們提到線上無法解決驗光問題。

實際上,很多線下的門店員工也壓根不具備驗光能力。我知道現在很多同學去眼鏡店買眼鏡,通常就是店員給你驗了。但但凡你體驗過正規驗光師的驗光,就會知道細緻程度是完全不可比的。

最慘的是,消費者即使拿到的眼鏡有重影,店員也會以「剛配好的眼鏡要適應」作為解釋。長期佩戴這種度數不標準的眼鏡,非常容易造成視覺疲勞。

所以我個人建議,如果非要配眼鏡,一定要先在正規機構進行驗光。

既然眼鏡行業是一個高毛利,低淨利潤的「偽暴利行業」,是不是就代表眼鏡店就完全沒套路了呢?

並不是。要知道,除了房租水電和人員工資外,眼鏡行業的利潤,大部分都用在了銷售上面。

尤其因為單價高、復購率低的原因,很多眼鏡店都是看人下碟。

進價100的眼鏡,根據和你關係以及你砍價能力的高低,賣你200或者800,都有可能。

因此眼鏡行業大約是零售行業裡「走關係」機率最高的。

每次討論眼鏡,必然有人說自己的眼鏡是找熟人買的,打了三折,下次你要買眼鏡,找我幫忙。

某種意義上來講,眼鏡城與電腦城非常相似。

表面上賣的是服務和產品,背後全都是千層套路。除非你對每一個環節、產品都非常了解,不然就是坑你沒商量。

也許有人認為,眼鏡只是兩個鏡片一個框,能有什麼技術含量?

但實際上配眼鏡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比如需要根據你的臉型來選擇鏡架,你的度數決定了你選擇哪種折射率合適,是需要國產鏡片還是進口鏡片,這些鏡片又需要搭配什麼樣的鏡架。即使配好了,還要根據你的瞳距、眉高來做調整。

有些店主毫不諱言,眼鏡進價恆定,賣價多少看本事。特別是不習慣砍價的學生白領,對某些缺德商家來講那就是大肥羊。

甚至有的眼鏡店,開的單子到了倉庫老闆的手裡,鏡片就絕對不是當時看好的牌子。

就連度數都不一定是當時驗的度數。這種老闆放其他領域早就差評打在臉上了,可是消費者根本不懂眼鏡,都是被老闆一頓忽悠,選了讓他掙得更多的。

這才是許多人上千元買低級眼鏡,最後反應過來。大呼眼鏡暴利的原因。

除了硬橋硬馬的詐騙式銷售之外,眼鏡的另一個暴利之源,來自於各種營銷概念。

舉例而言,眼鏡片領域,防藍光是個特別火爆的概念,據說高能藍光只要幾個小時,就會導致視網膜細胞活力明顯下降和凋亡,是乾眼病,視疲勞的罪魁禍首。

你為了自己的健康,多掏幾百塊錢理所當然吧?

然而,根據當前研究,除了特殊情況,沒有證據顯示來自電腦和手機的藍光會對眼睛造成損害。

就算把藍光給防住,很多視網膜的疾病,包括年齡相關性的黃斑變性(AMD)還會繼續發生。因此比起防藍光,買一副普通眼鏡,然後注意用眼衛生更為健康。

如果說眼鏡片還可以靠科技含量吃飯,那麼眼鏡框就只能用設計、情懷、忽悠來支撐溢價,因此更是賣概念的重災區。

比如許多配眼鏡的人都會被店員拉到一邊,介紹7g鏡框比起傳統產品感受如何良好,如何解放你的鼻子耳朵。當然,既然重量減一半,那麼價格翻幾番也是水到渠成。

但店員肯定不會告訴你,眼鏡的本質是大頭兒子,整體的重量都集中於鏡片。相比動不動50克的鏡片,鏡框的輕重意義不能說沒有,但實在談不上剛需。

除了超輕鏡框之外,眼鏡框還有另外一個玩法是跨界貼牌。在這一場消費者為品牌支付溢價的變現遊戲中,大部分品牌只需要出一個logo,就能讓代工廠的眼鏡框身價百倍。

比如世界上最大的眼鏡公司——義大利陸遜梯卡,就是寶格麗、香奈兒、普拉達、範思哲等奢飾品眼鏡的代工廠。

法國都彭、日本資生堂則把眼鏡生產包給國內,很多時候,這些奢侈品鏡框只是比便宜鏡框多了一個logo。

而且對於這些奢侈品來講,把品牌授權出去去做眼鏡,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眼鏡基本上是最好的品牌周邊之一,首先這個商品很容易看起來是那麼回事兒,絕對不掉價。其次把logo印在鏡片上,也給品牌做了廣告。

所以你經常可以在眼睛店裡看到Gucci、Prada、CHANEL等等奢侈品鏡框。

包括現在流行的一些潮牌鏡框,比如大名鼎鼎的韓國品牌GENTLE MONSTER,這幾年在中國火了以後,今年還請了吳亦凡來代言,一副板材鏡架就要一千二以上。

還有前些年餘文樂戴火的日本品牌yellows plus,號稱用賽璐珞材質手工打造而成,代購的話更是高達2000+一副。

實現眼鏡自由

面對這些問題,為了提高市場規範度,國家其實正在通過方針政策推動眼鏡零售行業大魚吃小魚。

大型眼鏡企業的市佔率迅速拉升,同時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規範化。可以說,當前隨著產業的深入發展,我國的眼鏡暴利問題正在解決。

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就會發現一個更大的暴利源頭,那就是國外廠商通過眼鏡產業鏈壟斷來牟取暴利。

從上遊產業鏈來講,日本韓國基本壟斷了鏡片原材料市場。

鏡片材質主要是樹脂,而當前高折射率鏡片材料領域,日本三井化學佔據了主導地位。它在中國曾經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韓國大田的KOC Solution。

KOC Solution成立於1999年,雖然年輕,但是發展極快,2008年便製造出折射率1.67的聚氨酯單體,在中國中低端眼鏡市場有極強的競爭力。

但為什麼說它是三井化學曾經的對手呢?因為2013年,三井收購KOC,現在在整個原材料市場一家獨大。

日韓的原材料壟斷,對財大氣粗的歐美大廠影響甚微,而規模不大的中國眼鏡廠商卻處於弱勢地位,從價格到供應順序到供應速度都沒有主動權。

當前在中國,只有上海康耐特等少數企業有1.74單體供應。而明月,萬新等頭部公司目前銷售的1.74鏡片,都是從別的地方高價採購原材料單體,再進行生產。

除了上遊的材料壟斷外,零售端還有國外巨頭對高端產品的壟斷。

眼鏡的核心在於鏡片,鏡片的核心在於折射率。

折射率越高,鏡片越輕薄,如果你的眼鏡度數在600度以上,那麼基本需要選擇1.67甚至於1.74的高折射率產品。

而當前國產鏡片的技術水平,只處於讓1.74鏡片合格出廠的初級階段,光學性能和膜層設計水平都較低,自然也難以實現防油汙、染色、變色等功能,與蔡司、依視路等國外大廠產品力差距較大。

因此,中國眼鏡生產雖多,但是普遍為低端產品。

如具有代表性的NK55亞克力材質的鏡片,價格便宜,但是色散高、易脆,溫度在50攝氏度就會出現爆膜現象。

而整個鏡片行業高端市場,定價權則幾乎完全掌握在歐美大廠手中。

當前國內市場,600度以下產品中,國產的的鍍綠膜鏡片進價大概在80-100元左右,銷售也不過幾百元;而600度以上需要佩戴的高折射率鏡片,價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

鏡片性能提一點,價格翻十倍,這才是真正的暴利。

依靠高端市場的壟斷,在2019年,歐洲眼鏡巨頭陸遜梯-依視路集團的營業利潤,折合人民幣220億。利潤率接近20%,是博士眼鏡的一倍以上。

如今,以雄厚的資金為後盾,跨國眼鏡企業正紛紛通過投資等方式對中國本土品牌展開「掃貨式收購」,從而減少潛在競爭對手,增強對渠道和產品的把控力度。

其中尤其是法國依視路,併購的中國眼鏡企業可以列出一張長長的菜單:天鴻光學、奧天光學、優立光學、奧爾帝光學、尊龍光學、視悅光學、創天光學、暴龍眼鏡、陌森眼鏡......顯然,到現在為止,我國眼鏡廠商依然處於產業鏈底層。

眼前的暴利可以通過經營模式的改革來消除,而更高層次的壟斷暴利,則需要通過國內產業發展來解決。

畢竟華為晶片的案例已經證明了,靠國外企業,我們是實現不了眼鏡自由的。

相關焦點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但高毛利並不意味著「暴利」,不代表你開一家眼鏡店,就能走上人生巔峰。比如像博士眼鏡高毛利的背後,淨利率只不過9.6%。 我知道現在很多同學去眼鏡店買眼鏡,通常就是店員給你驗了。但但凡你體驗過正規驗光師的驗光,就會知道細緻程度是完全不可比的。
  • 眼鏡那麼貴,不是因為「暴利」,而是因為你買的就不是眼鏡
    近日,由於一家眼鏡鏡片生產企業明月鏡片謀求上市,眼鏡這一人們心目中的傳統暴利行業,再次引起熱議。其實這樣的新聞並不新鮮,戴眼鏡的同學想必都對眼鏡的高價有切身體會,動輒幾百甚至上千的價格,讓我們配眼鏡的時候著實會心疼一把。
  •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400元賣你是講行情。 「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在2017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裡,眼鏡行業排在了前五名,到底眼鏡行業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它真的是所謂的暴利行業嗎?抱著鑽研的態度,見微研究團隊就近幾年眼鏡行業的發展做了一些調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 瑞司視光,打破眼鏡暴利的先行者。
    一提到眼鏡,大家腦子裡的印象肯定是:暴利、坑人等等詞語。在中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任何有需求和痛點的行業都終降被顛覆,眼鏡行業也一樣,有那麼一群人已經在思考如何改變行業的困局,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瑞司視光的艾總,聽聽他是怎麼去做的改變。  記:艾總,您好,關於大家都說的眼鏡暴利您是怎麼看待的呢?
  • 起底暴利眼鏡:錢都被誰賺了
    毛利率達300%,差價幾十倍,眼鏡行業真的是暴利嗎? 作為一個戴了10年隱形眼鏡的人,我實在無法理解一副眼鏡為啥這麼貴。許多人說眼鏡是個暴利行業,那麼今天,我就去中國的眼鏡之都看一看,是不是真的這樣。
  • 暴利眼鏡行業背後真相!你配的防藍光眼鏡有效嗎?
    近日,央視財經爆出一篇文章《太暴利!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可能只要幾十元!錢被誰賺了?》,曝光了眼鏡行業背後的暴利真相。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小朋友在配眼鏡的時候經常商家被告知,配眼鏡要選擇藍光的,02藍光眼鏡,是商業噱頭還是市場剛需?
  • 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買過眼鏡的人都在喊眼鏡是暴利行業。眼鏡行業有多暴利?我上網搜了一下,還真有相當多的「內行」人士網上吐槽。 這樣看來,眼鏡行業除了驗光配鏡有一點技術含量以外,做一家門店基本上就不太需要經營者再懂什麼特別重要的知識了。 那問題來了,既然大家都知道眼鏡行業暴利,為什麼沒有出現一擁而上所有人都去開眼鏡店呢?反而還是飯店要比眼鏡店多得多,難道眼鏡生意的暴利是不存在的嗎?
  • 新開眼鏡店的廣告詞: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前段時間,幾輛掛著眼鏡廣告牌的車子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裡穿梭,來來回回反覆地播放著廣告。其廣告內容中的核心詞對顧客來說很有吸引力: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 暴利的眼鏡行業:出廠幾十元,售價上千元?
    這大大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在尋常眼鏡黨的認知中,一副眼鏡動輒成百上千,而成本難道只有6.23元,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暴利行業眼鏡生產的曝光也接踵而至。而走在探究者最前沿的當然是傳媒行業「老大哥」央視。關於眼鏡行業的探究央視也是特意出了一期節目,讓我們一同來看。
  • 中國有近一半人近視眼,但眼鏡店沒能大火,該行業卻隱藏暴利
    今年的6月6日是第24屆全國護眼日。6月5日,由《健康時報》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9年全國護眼日專家研討會暨「保護眼健康」倡議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凌教授發布的《全國視覺健康報告》顯示,到2020年,近視人口預計將達到7億,患病率接近50%。
  • 一副眼鏡背後的暴利,售價上千元,成本只有幾十元,錢究竟去了哪
    成本均價在幾十元左右的鏡片,市場售價卻能達到百元甚至千元的價格,眼鏡行業究竟有多暴利?近日,明月鏡片準備上市,在其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發現,鏡片的平均成本價居然只有6.23元,這讓許多眼鏡使用者感到大受打擊,如此低廉的成本價格,為何買到手卻需要成百上千元呢?
  • 你身邊的十大暴利行業,看看有你的行業嗎?
    一、眼鏡行業——十元成本賣1000眼鏡行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賣給你是講人情,300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足以見得眼鏡行業是多麼暴利,畢竟做眼鏡的這些材料成本是真不高,而真正需要眼鏡的人又離不開眼鏡
  • 眼鏡鏡片都有哪幾種材質呢?眼鏡店真的是暴利行業嗎?
    現代人特別是學生中由於用眼過度或遺傳因素等原因,近視的比例越來越高,眼鏡對於很多人來說已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了。另外,眼鏡還起到美觀、防護等作用,所以眼鏡所用的材料和款式也多種多樣。鏡片材料採用透明的介質,主要分為有機、無機和天然材料三大類。1、有機材料———樹脂、PC。
  • ...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網友熱議:手錶眼鏡...
    虎撲9月8日訊 近日,有網友曝出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沒人注意的暴利行業,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說到自主創業,很多人第一時間想的全是高端大氣的行業,而且需要很多的資產和人脈,可是實際上一些看起來不值一提的行業,實際上也是暴利行業,並且需要的成本費非常少,下邊便是今年沒有人留意的暴利行業,有創業計劃的盆友,了解一下。
  • 6元成本千元賣,招股書透露出眼鏡行業的暴利
    作為一名從初中就開始戴眼鏡的近視患者,眼鏡陪伴了我20年。在門可羅雀的眼鏡店裡,銷售人員能夠如數家珍的告訴我從300元到3000元的鏡片有何不同我也可以想像到眼鏡行業的利潤高昂。而銷售人員每點出一種鏡片多了一項科技優勢,鏡片的身價也會成倍上升。翻開長達428也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才讓我發現,原來眼鏡行業的利潤遠遠高於我們的想像。
  • 起底暴利眼鏡行業:售價千元的眼鏡成本不足30元,錢都被誰賺了?
    原標題:一副眼鏡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錢被誰賺了?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 2020未來暴利行業有哪些?全球三大暴利行業排名榜
    2020未來暴利行業有哪些、做什麼可以最容易收益、關鍵是投資又小呢?冷門暴利行業到底有哪些呢?今天中國生態殯葬網就為大家推薦幾個生活中所必需的項目。下面是沒人願意幹的暴利行業,不起眼的冷門行業,全球三大暴利行業排名榜,歡迎閱讀。
  • 眼鏡店老闆揭秘:眼鏡利潤這麼高,為什麼還會賣得這麼貴!
    在眼鏡的行業中有這樣的一句話: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交情,400元賣給你是一種行情。雖然這句話可能帶有一點誇張,但是從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眼鏡其實是一個非常暴利的行業也就造就了眼鏡行業,甚至是被稱為暴利行業。可是眼鏡為什麼會賣得這麼貴呢?
  • 鏡片行業有多暴利?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這句話說的就是「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2017年博士眼鏡(300622)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披露出這個行業成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