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加大本土裁判培養

2020-10-30 PP體育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公兵、吳書光)隨著中超半決賽首回合28日開賽,本賽季中超聯賽即將收官。在三個多月時間裡,聯賽總體運行平穩,防疫措施得當,不過涉及多名裁判的爭議判罰還是成了話題中心。中國足協裁判部人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疫情下的挑戰受疫情影響,2020賽季中超以賽會制形式舉辦,賽程壓縮,給裁判執法工作帶來挑戰。該人士說,挑戰表現為:一是裁判沒有條件進行系統訓練、培訓,從疫情暴發到中超開賽,基本所有裁判連訓練場地都無法保證,都是靠在家訓練保持身體狀態。從去年聯賽結束到今年7月末開賽,8個多月沒有比賽鍛鍊機會。絕大多數中超裁判不是職業裁判,都是在本職工作之外利用業餘時間從事裁判工作。二是由於疫情沒法聘請歐美高水平裁判來華執法關鍵比賽,加上賽程壓縮,球隊對每一場比賽結果都格外重視,尤其是第二階段採用雙回合淘汰賽制,更是給裁判執法帶來很大挑戰。三是近年來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每年都對《足球競賽規則》進行較大改動,各國聯賽在實施新規則時都遇到困難和爭議,就連英超和意甲也面臨俱樂部和社會對裁判工作的質疑。該人士表示,必須承認,由於各種原因,中國足球裁判整體業務水平距離世界和亞洲先進水平尚有差距。爭議判罰處理機制據介紹,對球隊和社會反響較大的判罰,中國足協的評議步驟如下:一是對沒影響得失分的判罰,一般由當值裁判監督組織裁判組進行內部評議,形成一致意見後在賽區大組總結時進行分析說明。二是對影響得失分且外界反響較大的判罰,裁判監督先組織裁判組進行內部總結,匯報給協會裁判部,後者再組織賽區所有裁判監督進行評議,如果裁判判罰依據充分、事實清楚,則一般無須提交足協裁判評議組。如果內部意見不統一,且社會反響很大,則在裁判部組織下,將爭議視頻提交足協裁判評議組做最終認定,評議組由退役的前國際級、國家級裁判組成,具有豐富實踐能力和理論基礎。在上述機制下,針對魯能和華夏爭冠組排名賽首回合,魯能球員費萊尼進球被吹無效的判罰,評議組給出的結論是——錯判。裁判部人士說:「當值裁判當時在兩個球員身後,看到費萊尼跳起來有一個壓人動作後鳴哨,但沒想到球進了。按照規則,鳴哨後再進球VAR無法介入。評議組認為費萊尼的動作屬合理範疇,這是一個錯判。」另據介紹,每一場比賽主裁判與助理裁判、VAR的音視頻對話會存儲在雲端,可隨時調取。對錯漏判的內部處罰包括停哨1至3場、4至8場、降級、取消裁判資格等。統一判罰尺度 鼓勵合理對抗針對被廣為詬病的判罰尺度不統一問題,裁判部人士說,目前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每個人對新規則、這項運動的理解不盡相同。足協會儘可能消除差異,比如一名裁判上下半場尺度要統一、主裁判和VAR尺度要統一等。足球是一項對抗性運動,即便在罰球區,國際足聯對因爭搶球產生的輕微身體接觸也是允許的,而在中超賽場,一些正常對抗動作也被吹罰。該人士說,中超裁判吹罰過嚴的原因在於:包括裁判在內,中國足球界對合理對抗認知不足;足球環境使然,往往一有身體接觸,就會有運動員、球隊對裁判施加壓力,久而久之,個別裁判養成一有身體接觸就吹哨的習慣,即所謂的「安全哨」。他表示,將加強裁判對合理對抗的認知,也需要足球環境的改變,需要運動員、教練員正確理解何為「合理身體對抗」。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按照行規,爭議判罰評議過程和裁判內部處罰結果不對外公布。但裁判部人士說,考慮到球迷訴求、媒體呼聲,中國足協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定期把社會廣泛關注的裁判判罰問題,從技術層面對外適當發布,增強外界對裁判工作的認識。考慮到維護裁判威信,不會公布所有細節,這也是對國際足聯相關規定的遵守。此外,中國足協今天與國際足聯做了溝通,後者也面對引進VAR後帶來的困擾,英超已要求對「體毛級越位」進行修訂。國際足聯近期將舉行關於各國聯賽出現的爭議課題的線上技術交流會,未來還將派裁判專家來華共同探討。加大本土裁判培養 完善職業裁判制度該人士說,中國優秀的足球裁判屈指可數,培養力度亟待加強。一是中國足協擬成立裁判學院,使培訓更加系統化,挖掘更多年輕裁判;二是聘請更多高水平講師授課;三是完善選材機制,性格、判斷力、理解力等都是選材重要因素;四是多給本土裁判執法機會。近年來多次邀請外裁,不僅成本高,且使得本土裁判缺乏鍛鍊機會。對於本土裁判尤其年輕裁判要敢用、善用。優秀裁判的成長需要學習、實踐甚至挫折,社會各界需要理解這個過程。2019年,中超實施職業裁判制度,而今年只有張雷一人以職業裁判身份執裁。裁判部人士說,職業裁判制度仍將是趨勢,未來成立的職業聯賽理事會將負責裁判事務,屆時或將擴大職業裁判隊伍、完善職業裁判制度。(完)

相關焦點

  • 新華社:足協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10月29日,據新華社報導,足協裁判部表示,裁判工作目前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此外,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據介紹,裁判對話、VAR的音視頻會存儲雲端,可隨時調取,爭取公平公正,錯判者將罰停賽。
  • 中國足協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中國足協裁判部人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疫情下的挑戰受疫情影響,2020賽季中超以賽會制形式舉辦,賽程壓縮,給裁判執法工作帶來挑戰。
  • 足協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魯能在連續 3 場遭遇爭議判罰後,裁判群體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機。單獨來看,再重大的誤判也只局限在技術層面,在某一場比賽中。聯繫在一起,很容易讓人對整個裁判隊伍產生質疑。如何破除裁判的信任危機,是當前擺在足協面前的頭等大事。本來,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今年聯賽能夠順利進行,足協做出了大量工作,成績顯著。
  • 針對裁判亂象,足協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中國足協裁判部人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按照行規,爭議判罰評議過程和裁判內部處罰結果不對外公布。
  • 鑑於爭議不斷 中國足協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足協表示,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受疫情影響,本賽季中超以賽會制形式進行,賽程壓縮,且第一階段全部由本土裁判執法,給裁判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足協也想了很多辦法,力保裁判工作的公平公正。
  • 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在三個多月時間裡,聯賽總體運行平穩,防疫措施得當,不過涉及多名裁判的爭議判罰還是成了話題中心。中國足協裁判部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 足協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內部處罰包括取消裁判資格
    在中超裁判屢次出現爭議判罰之後,根據足協裁判部人士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透露,未來將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此外,每場主裁、助理裁判、VAR裁判的通話全部會儲存,對錯漏判的裁判將實行內部處罰。
  • 足協擬建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在中超裁判屢次出現爭議判罰之後,根據足協裁判部人士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透露,未來將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此外,每場主裁、助理裁判、VAR裁判的通話全部會儲存,對錯漏判的裁判將實行內部處罰。
  • 足協擬建裁判工作發布機制 適當公布部分判罰問題
    在三個多月時間裡,聯賽總體運行平穩,防疫措施得當,不過涉及多名裁判的爭議判罰還是成了話題中心。  中國足協裁判部人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疫情下的挑戰  受疫情影響,2020賽季中超以賽會制形式舉辦,賽程壓縮,給裁判執法工作帶來挑戰。
  • 中國足協: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足協表示,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受疫情影響,本賽季中超以賽會制形式進行,賽程壓縮,且第一階段全部由本土裁判執法,給裁判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足協也想了很多辦法,力保裁判工作的公平公正。
  • 足協裁判部: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 統一判罰尺度
    回顧本賽季,由裁判問題引發的爭議並不少,其中不乏一些關鍵場次的關鍵判罰。多支球隊因不滿判罰在賽後提出了申訴。誠然,疫情等客觀因素給裁判工作帶來了挑戰,比如裁判沒有條件進行系統訓練,無法聘請高水平外籍裁判等,但中國足球裁判整體業務水平距離世界和亞洲先進水平仍有差距,也是不爭的事實。
  • 馬寧艾堃等中超裁判壞消息!足協將加大誤判處罰力度,或降級處罰
    中國足協認定艾堃吹掉費萊尼的絕殺球,這是屬於嚴重的誤判。足協的官方解釋並沒有讓球迷信服,相反球迷覺得光認定艾堃吹罰時誤判,並沒有什麼用。關鍵是如何處理主裁出現嚴重誤判,只有足協下狠手嚴肅處理主裁誤判,才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 中國足協需完善職業裁判制度
    本賽季中超聯賽戰至今日,圍繞裁判執法問題的爭論聲從未停歇。儘管第二階段比賽,中國足協也在試圖通過聘請「洋哨」、完善執法設備等手段提升競賽公正性。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大力提升本土裁判業務能力,進一步完善職業裁判各項制度才是治本之策,需要相關者長時間的苦心經營。新賽季中超聯賽採取賽會制,密集賽程進一步增加了裁判的執法壓力。
  • 足協人士:中國足球界對合理對抗認知不足 個別存在安全哨
    在三個多月時間裡,聯賽總體運行平穩,防疫措施得當,不過涉及多名裁判的爭議判罰還是成了話題中心。中國足協裁判部人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裁判工作的確有待改進,未來將大力培養本土裁判,完善選材機制,統一判罰尺度,擬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
  • 從裁判問題到高拉特事件的處理,談足協應建立主動公開機制
    從裁判問題到高拉特事件的處理,談足協應建立主動公開機制久古近日,足協主席陳戌源和秘書長劉奕分別接受了媒體採訪,暢談本賽季中超聯賽的得失,並展望了明年的工作設想。劉秘書長的意思則是繼續由足協主辦,繼續保留本賽季的賽會制形式,並且相關工作已經開展。至於哪一種說法更準確,應該也是由足協最後的"統一口徑"而定。第二、建立主動公開機制上述"三件事",未必都是本賽季中超聯賽特別重要的大事。
  • 裁判機制全面升級,處罰很嚴格
    可以說這個事情的影響在不斷地擴大,如果再不處理,很有可能引發中超裁判的信任危機。所以我們的足協也罕見地進行了快速的反饋。足協裁判講師陶然成是在央視採訪中進行的回應,認為這的確是一個誤判,魯能沉冤得雪。而也正是因為魯能被誤判引發的巨大的反彈和影響,讓我們的足協有意推行裁判工作的改革
  • 裁判:2017年北京市足協裁委會工作總結表彰會隆重召開
    ,市足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裁委會主任劉軍,市足協黨支部書記、專職副主席汪江濤,以及裁委會副主任、委員和服務於一線的各級別裁判人員代表、區體育部門、區足協、區裁委會代表、媒體等200餘人出席大會。大會首先介紹了北京市足球改革工作的進展情況,隨後從加強裁判工作政策學習、提高裁判員培訓和繼續教育質量、積極開展裁判員國際交流活動、北京裁判員承擔中國足協職業聯賽情況、探索精英裁判培養新模式等幾個方面對2017年北京足協裁判委員會的工作進行了總結。
  • 武漢卓爾獲勝揪出內鬼,國少『暴打』校隊,足協將建裁判監督機制
    【足協或將建設全新的裁判監督機制】據《新華社》的報導,中國足協內部正在協商建設一項全新的裁判監督機制,這項機制或許會將裁判的工作記錄對外界發布,由此來讓群眾們評判裁判工作的好與壞。,如果出現錯判漏判的話,那作出判罰的那位主裁極其團隊將會接受停賽、降級、取消裁判資格等懲罰,並且懲罰結果是不會對外公布的。
  • 權威媒體證實,陳戌源推動裁判改革
    但是魯能的犧牲也不是白費的,據新華社最新報導指出,目前針對接二連三的爭議判罰,足協這邊也正在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想辦法做好目前有關判罰的評議工作,避免這種冤假錯案的誕生。新華社指出,目前按照行規,爭議判罰評議過程和裁判內部處罰結果不會對外公布,但是裁判部人士表示,目前考慮到球迷訴求媒體呼聲,所以中國足協打算建立裁判工作對外發布機制,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裁判判罰問題,在適當的技術層面對外發布,增強大家對於裁判工作的認識。
  • 足協人士:年輕裁判要敢用、善用。社會各界需要理解這個過程
    中國足協裁判部人士近期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談及外界對於中國足球裁判員存在的諸多質疑,該人士表示,對於本土裁判尤其年輕裁判要敢用、善用。優秀裁判的成長需要學習、實踐甚至挫折,社會各界需要理解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