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在恢宏的世界藝術發展史中,先後出現了許多藝術流派和不同藝術風格,從古典油畫的莊重和諧到印象派的絢爛光影再到抽象繪畫的純粹形式,從國畫的虛實濃淡到油畫的透視解剖再到裝置行為的觀念思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經歷下誕生的無數藝術大師用全然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著自己。在這個文化爆炸、圖像泛濫的多元社會,如何探尋屬於自己的藝術表達形式是每一個藝術工作者都在做的努力。
本文論述的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與構圖形式語言同屬於繪畫形式語言的範疇,筆者意識到古典油畫寫實技法的當下意義與油畫構圖形式語言的多元性,對兩者進行較為細緻深入的研究。通過以自身的油畫創作經歷為分析對象,在將兩種繪畫形式語言進行結合運用的嘗試中探求另一種油畫表達的方式,為自己以後更好的創作開闢一個新路徑。
第一章 古典油畫材料技法的探索及實踐
第一節 研究古典油畫材料技法在當下的意義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進步,社會進入到一個信息爆炸,發展迅速的大數據時代,藝術也出現了越來越繁多的表現形式。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新興藝術形式十分流行,架上繪畫也出現了許多圖像化、符號化抑或點子化的創作作品,更多的油畫創作是圍繞著「觀念」進行的。換句話說,是在後現代油畫創造方向上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在今天研究古典油畫材料技法的意義,就是重新意識到古典油畫材料技法的重要性,挖掘其自身的科學性和獨特性,並在後現代油畫創作語境下參與對話。
「在我國,油畫只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歐洲的油畫流派及手法多被嘗試但難得精髓。論古典需有古典美及獨特的繪畫手段;論寫實需有造型的特點和深厚;論印象需對光、色、筆法之深研;論現代需順其自然的現代意識及對諸多形式因素的苦鑽、經營……但不管何派何法,我們的油畫不改變那種畫面效果的寡淡、單薄、無神、粗糙,而力求獲得豐富、深厚、形神兼備、精緻、那便難得長足的進步。」
孫為民曾經在《新古典主義及其啟示》一文中寫道,文章還闡述了安格爾關於傳統藝術的思想後得出結論:「誰都無法擺脫傳統,哪怕是發誓要與傳統決裂的人。」【1】古典寫實繪畫作為西方藝術發展初期的傳統繪畫風格,是油畫研究的重要切入點,更是現代各種藝術形式的根基,對其進行深入透徹的學習研究尤其重要。古典油畫材料技法作為古典寫實繪畫中的重要技法,與油畫中其他技法相比有著更久遠的歷史發展時期,它是伴隨著油畫的發明所出現,基於油畫材料的特性規律所使用的。
古典大師們在發明早期的油畫和古典油畫材料技法時,都是自己親手製作所用的各種工具材料,因此對材料和技法都具有深層認識;而現代畫家所用的工具材料全是批量生產的。所以學習古典油畫材料技法可以從根本上幫助當代畫家領會油畫材質的特性與規律,拓展、豐富自己的繪畫語言和創作風格。 瑞士浪漫主義大師勃克林曾言:「沒有對技法和材料的理解,我們永遠是技巧的奴隸。」【2】因此,理解古典油畫材料技法以其藝術史中的重要性,繪畫手段的科學性和畫面效果的獨特性才能真正參與當代油畫創作語境,從而產生尋源正本、古法今用的現實意義。
第二節 以克勞德·伊維爾技法為例分析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與實踐
當今世界上使用古典油畫材料技法,高超的大師之一便是當代超寫實主義法國畫家克勞德伊維爾(如圖一),他將系統的古典油畫材料技法帶到了中國,為中國古典寫實油畫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對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北歐繪畫大師維米爾、倫勃朗、維拉斯貴支的古典油畫材料技法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統科學的、更加改進完善的古典油畫材料技法。 我結合自己的實踐過程按照作畫的順序把伊維爾古典油畫材料技法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畫面基底的製作,媒介油的運用以及多層間接畫法。
1、 畫面基底的製作原則與實踐
畫面基底的製作是開始創作一幅作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油畫的基底是附著顏料,保護顏料的重要載體,也是組成作品的有機部分,所以古典油畫材料技法對基底的製作有著非常嚴格科學的程序。
伊維爾古典油畫材料技法所使用的基底主要是由畫布和塗層兩大部分組成。畫布一般選擇亞麻布,在此不做過多贅述。塗層部分則是由膠層、塗料兩部分組成,膠層部分用兔皮膠;塗料部分在製作的過程中也要遵循先薄後厚的色層規律,遵循用色「肥蓋瘦」的原則。首先是用熟核桃油調顏料粉研磨製成的土紅色底, 後是銀灰色底。因為在製作過程中一直使用核桃油作為調和劑來調和各種顏料粉,所以叫這種基底叫做油質底。
我在學習過伊維爾先生的技法後,按照伊維爾先生的油畫基底製作方法製作油畫基底:我使用畫布是雨露麻,首先把亞麻布的經線緯線與畫框兩邊平行緊繃在畫框上,並把畫布正面的小線頭用針投到反面去;然後把熬製好的兔皮膠均勻刷到畫布上,等第一遍幹了打磨平整之後垂直方向再刷一遍;再次,用核桃油調和油畫顏料粉研磨兩個小時直到其變成質地細膩糊狀後刮到有兔皮膠的畫布上,等其幹透後再用較細膩的砂紙轉圈打磨; 後再薄薄地刮兩遍由油畫顏色白色與黑色調和成的灰色底。
油質基底有著非常好的特性:手感平而不滑,可以使顏色與畫底很好的結合,顏料乾燥速度較快,縮短了繪畫的周期,使創作中的技術表達更加靈活,還有防潮耐變形的特性。為之後的多層間接畫法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發揮出油畫材料本身的特性與創造性,也為畫面完成之後色彩鮮豔度的長久保持和作品的長期保存提供了可能性。
2、 媒介油的運用原則與實踐
油畫與其他畫種之間 顯著的區別便是油畫是使用油作為媒介劑進行繪畫創作的,創作過程中使用不同類型的油就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而伊維爾古典油畫材料技法對用油的要求更為講究和謹慎。 傳統而單純是伊維爾媒介劑配方的特點,熟核桃油(如圖五)和馬蒂樹脂光油混合後配合不同比例的松節油稀釋使用,這種透明膏狀的媒介劑乾燥後會在畫面表面結成一層類似琥珀的油膜,是多層透明畫法必備的傳統材料。
在油畫的用油原則中要遵循很重要的一點規律叫「肥蓋瘦」,就是說在繪畫中用油時要用飽和度比較高的油去覆蓋飽和度較低的油。在繪畫的時候,每一遍的罩染我都會在核桃油中加入比例遞減的松節油進行稀釋,用相對「肥」的油來覆蓋上一遍相對「瘦」的油,科學的使用媒介油可以為細節的層層深入提供可能性。隨著使用核桃油比例的不斷增大,畫面表層將會結成一層仿佛瑪瑙光澤的油膜,這層油膜可以起到隔絕空氣,保護畫面顏色的鮮豔程度。正確科學的用油可以發揮出油畫材料的油性和多次覆蓋的特性,可以創造出非常溼潤,平滑,過渡細膩透潤,達到非常真實的畫面效果。
3、 多層間接畫法原理與實踐
歐洲早期油畫普遍採用多層間接畫法這種作畫方式,從繪畫原理上來說,多層間接畫法是把畫面中的素描關係和色彩關係分開處理,兩者互相交替進行,繪畫過程中塑造素描關係的方法是單色塑造和提白;罩染便是營造畫面色彩關係。它是利用類似彩色玻璃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顏色層層疊加形成第三種顏色,這不是一種直接的物理調和,而是利用視覺進行調和的一種畫法。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色彩也需要分層次進行罩染,如果把直接調和成的複合色罩染到畫面上去,會破壞畫面色層的透明度,難以形成色層之間相互折射的光學灰美感。 伊維爾使用的繪畫技法是基於傳統多層畫法上改良的一種多層間接透明畫法,作畫程序分明、步驟清晰。
我通過學習伊維爾古典油畫材料技法,把自己作畫的步驟總結概括出了以下流程:第一遍鋪色,要用單色塑造出畫面物體的明暗關係和體積並且儘量深入的刻畫細節,但畫面的整體關係要求加粉加亮,為之後的罩染留出明度上的餘地。第二遍主要針對固有色和畫面色調進行逐步深入。等畫面單色素描幹透後,用媒介劑調合顏色形成的半透明的油進行罩染,且趁著畫面溼潤用油畫顏色進行細節的刻畫。等畫面從內到外完全乾透再進行下一步的罩染,並且趁溼提白,把素描明暗關係、色彩純度關係和質感的表現進一步確定加強。
在繪畫過程中如此反覆罩染提白的過程就是畫面不斷深入和豐富的過程,畫面上的顏色逐步飽和與豐富,畫面的立體感、空間深度和色彩厚重感的逐漸加強,從而達到晶瑩渾厚的特殊畫面效果。多層間接畫法的色層美感與直接畫法的美感截然不同,他的獨特性在於光線穿過層層罩染的半透明色層後被白底折射回來所呈現出的一種豐富璨爛而又沉穩厚重的光學灰,這正是多層間接畫法的魅力所在。
藝術家在長期對油畫材料技法的錘鍊中,形成了藝術史上油畫作品千差萬別的面貌,可以說材料技法是形成油畫作品不同特色的基石。但是技術不完全等於藝術,尤其是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古老的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若想「老樹開新花」,藝術家們就應該在創作一張藝術作品時嘗試與其他多種繪畫形式語言結合運用從而探尋新的可能性,而構圖形式語言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點。#文化#
參考文獻
[1] 孫為民.《新古典主義及啟示》[J].美術,1987.10.
[2] 陳朝琴:《中國新古典油畫形式淺析》[J].西南大學,2009.4.
作者:陳小藝,山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