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微信、QQ群建立的初衷
本是為了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互動交流
以便監督孩子學習
但!
這不僅便利了師生也讓騙子有機可趁
冒充班主任
以收取培訓費等名義
通過發送收款二維碼的方式行騙
這不「神獸」歸籠沒多久
邳州某小學家長就中了招!
此文不長
兩分鐘讀懂套路不花冤枉錢
家長是如何被騙的?
(該家長收到的通知)
起初該家長感到疑惑:「之前並沒有收到這個通知啊?」但對方名字頭像和孩子真正的班主任是一樣的,經不住對方催促,該家長很快就掃碼轉帳了1500元。
(該家長轉帳截圖)
本以為自己給孩子成功報上了校內英語培訓班,可沒成想,這位「班主任」又提出來新的收費內容。
(「班主任」與家長的聊天記錄)
「因為英語培訓需要專用的 iPad,所以要再支付1800元的押金。」家長考慮到這1800押金到時可以退款,就毫不猶豫地掃碼付款。期間儘管已經收到轉帳平臺系統彈出的詐騙風險提醒,該家長還是固執地將款項轉了過去。
(系統提示可能存在欺詐風險)
就這樣,該名家長前後被騙3300元。
騙子是如何施騙的?
這種類型的騙術可謂是盛行全國,而各地公安機關也紛紛發布提示預警。
為什麼家長會紛紛打錢?為什麼不法分子能頻頻得手?
我們起底騙子的作案手法,主要分四步:
1
廣撒網、搜索QQ群
通過廣撒網式搜索「班級群」、「家長群」等關鍵詞,利用部分群沒有設置相應的驗證步驟、群管理員疏於管理等漏洞,進入多個家長群。
(網絡圖片)
2
換頭像、伺機行動
進群後,潛水觀察班主任的活動規律,找機會將自己的頭像換成下載好的班主任頭像,並將自己的備註名修改為和班主任一模一樣。
3
利用時間差,發布詐騙信息
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很多老師都開了消息免打擾功能,或者在上課期間關閉手機。不法分子藉機下手,利用時間差,冒充老師發布繳費信息。
(網絡圖片)
4
收款跑路
收款後立即退群,等真老師上線後,騙子已經逃之夭夭。
騙子的作案規律
通過梳理警情,我們逐步摸清了騙子的作案規律:
作案時間:以白天工作時間段居多。
此時,家長們通常忙於工作,對於班級群內的消息來不及多方核實;
老師們也正處於上課期間,無暇顧及班級群內的信息。
作案途徑 :以QQ群居多。
一方面,目前學校班級群使用QQ多於微信。且QQ群實時在線人數不多,不便於家長之間互相提醒;
另一方面,QQ有群名搜索功能,騙子可獲取海量班級群作為詐騙目標。
收款方式:支付寶、微信、紅包等。
班主任和家長請馬上行動!
針對這類案件的特點,平安邳州建議老師和家長們儘快做到三點:
一要擦亮眼睛。請各班主任迅速核查班級QQ、微信群成員身份,對新加入的成員,要提醒群管理員及時甄別核實進群人員身份,杜絕陌生人隨意入群現象,對身份存疑的儘快清除出群。
二要謹慎付款。作為家長,如遇家長群中有發布收取費用信息等,要及時與老師進行電話溝通核實,切記不可在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上付款。
三要及時報案。一旦發現可疑情況,保存好相關證據並及時報警。
警方預警:
近期此類詐騙案高發,
請廣大市民提高警惕,以防被騙。
而您的一次轉發,
可能就會避免一位家長受騙!
素 材:刑警大隊
編 輯:許 沫
審 核:趙邦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