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開始加在快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把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向電動汽車研發,與此同時,也誕生了一批造車新勢力,比如說特斯拉、蔚來等等,它們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甚至超越了傳統車企。
此前來自日本各個傳統車企的工程師們對特斯拉Model 3進行了拆解,他們認為,豐田、大眾要想追上特斯拉的電動核心技術,至少要等到2025年。近日,大眾汽車CEO也改口稱:電動化目標從超越特斯拉改為儘量追趕,可見特斯拉實力不俗,見證它實力的還有高銷量,多次拿下純電汽車全球銷冠,其中吸引消費者除了業內領先的自動駕駛系統,再有就是被稱之為第一需求的續航裡程。
平均水平超400km,這些車型已經突破600km
2018年,國內銷量最好的純電動車型北汽新能源EC系列續航裡程僅為162km,排行榜前十名的車型中,續航最長的EU系列也不過460km,此時業內平均水平為300km左右。而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EU系列奪冠,續航達到502km,前十中續航最長的比亞迪唐甚至達到了520km,此時業內平均已經達到了400km左右。
而除了這些在純電動汽車總榜上排名靠前的車型,各個細分市場的佼佼者續航也出現了明顯的提升,比如說造車新勢力中銷量最好的威馬EX5續航裡程達到了520km。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湧現出了不少續航超過600km的車型。
其中特斯拉就是續航裡程最早突破600km的品牌之一,旗下Model S長續航版車型續航可達660km,高性能版也能達到650km,而自主品牌廣汽新能源Aion LX最長續航能達到650km,愛馳U5也能達到623km,而其它像比亞迪、蔚來等熱門品牌,旗下車型大多突破了500km,距離600km只有一步之遙。
高密度鋰電池、多家車企官宣,續航700km有望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摸到600km的門檻,一些量產車型也已經推出,也許有人會好奇,我們距離續航700km還有多遠?影響續航裡程的核心是動力電池,密度越高則續航越長,但問題就出在密度提升難度很大,每一次突破都意味著諸多難題的攻克。
去年寧德時代率先開發出了比能量達304Wh/kg的電池樣品,成組後能量密度也能夠達到210Wh/kg左右,而續航達到650km的Aion LX所搭載的811高性能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也不過180Wh/kg,可見這種電池一旦實現量產,續航能力突破700km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從動力電池技術層面來看純電動汽車續航有機會突破700km,而且時間不會太久。
除了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不少車企業帶來了一絲曙光,據了解,今年年內就將會有4款續航超過700km的車型問世。據悉,今年3月,基於全新平臺開發的威馬7系將正式發布,新車將搭載 L3級自動駕駛輔助與5G技術,續航裡程超過700公裡, 預計會在2021年上半年正式上市交付。
第二款車型是領克將在今年正式上市全新純電動車型,基于吉利沃爾沃集團PMA純電動平臺打造,續航裡程將達到700km以上,新車目前還未正式命名,內部代號為DC1E,從網上傳出的諜照來看應該是一款跨界車型,有望在第三季度發布。
第三款和第四款車型均是來自國外的汽車品牌,作為純電動汽車巨頭的特斯拉自然在其中,近日,有消息稱在特斯拉最近更新的系統軟體中出現了一些有關於新款Model 3的代碼,代碼顯示Model 3將搭載100kWh的電池,同時加入狂暴模式。目前進口版Model 3電池容量版本和續航分別為75kWh和595km,如此看來新車電池密度將增加25%,續航突破700km應該問題不大。
第四款車型應該不會陌生,奔馳首款純電動車型EQC已經登陸國內市場,不過續航僅為415km,也就是只比平均水平高一點,除此之外奔馳還先後發布了EQV以及EQ smart,據悉,奔馳全新純電動轎車EQS也將於年內亮相,新車有望配備150kWh電池組,最大續航裡程可能將達到700km,0~100km加速僅需4.5s。
續航越來越長,「裡程焦慮」還是難題?
不管從動力電池技術還是即將發布、上市的新車來看,我們離續航裡程突破700km都越來越近了,不過續航的增長也會帶來不少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安全問題,三元鋰電池雖然密度較高,續航能力好,但也存在燃點低的缺點,容易發生熱失控,最壞的結果就是發生自燃,因此在提升密度的同時,安全方面的技術匹配也很重要。
另外,續航裡程的提升並不完全能解決「裡程焦慮」,比如充電時間較長,燃油車加油一般只需5~10分鐘左右,而即便是續航510km的廣新Aion S快充也需要0.57小時,並且只能充至80%,慢充則需要8小時以上,而續航660km的特斯拉Model S快充更是需要1小時,慢充則需10小時,因此伴隨這續航的提升,充電時長的增加也是重要問題,不是所有人都原因花費大量時間在充電上。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的是配套設施問題,也就是充電站,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充電站普及方面較好,但在二、三線城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數量不夠是其次,管理也不夠規範,燃油車佔用充電車位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畢竟汽車停在家裡的時間更多,你需要為自己的車位裝上充電樁,那如果沒有車位呢?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即便是一個車位也不便宜,更何況部分老舊小區甚至不允許安裝充電樁。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未來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提升至700km可能性很大,也無需等待太久,但續航只是造成「裡程焦慮」的原因之一,充電速度、充電設施密集程度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要根治還得系統性解決問題,僅憑提升續航來說服消費者放棄燃油車,顯然還不夠。
所以,「裡程焦慮」應該只是最短的一塊木板,純電動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