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續航突破600km,距離700km越來越近,是時候告別燃油車?

2020-12-18 智電汽車

電動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開始加在快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把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向電動汽車研發,與此同時,也誕生了一批造車新勢力,比如說特斯拉、蔚來等等,它們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甚至超越了傳統車企。

此前來自日本各個傳統車企的工程師們對特斯拉Model 3進行了拆解,他們認為,豐田、大眾要想追上特斯拉的電動核心技術,至少要等到2025年。近日,大眾汽車CEO也改口稱:電動化目標從超越特斯拉改為儘量追趕,可見特斯拉實力不俗,見證它實力的還有高銷量,多次拿下純電汽車全球銷冠,其中吸引消費者除了業內領先的自動駕駛系統,再有就是被稱之為第一需求的續航裡程。

平均水平超400km,這些車型已經突破600km

2018年,國內銷量最好的純電動車型北汽新能源EC系列續航裡程僅為162km,排行榜前十名的車型中,續航最長的EU系列也不過460km,此時業內平均水平為300km左右。而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EU系列奪冠,續航達到502km,前十中續航最長的比亞迪唐甚至達到了520km,此時業內平均已經達到了400km左右。

而除了這些在純電動汽車總榜上排名靠前的車型,各個細分市場的佼佼者續航也出現了明顯的提升,比如說造車新勢力中銷量最好的威馬EX5續航裡程達到了520km。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湧現出了不少續航超過600km的車型。

其中特斯拉就是續航裡程最早突破600km的品牌之一,旗下Model S長續航版車型續航可達660km,高性能版也能達到650km,而自主品牌廣汽新能源Aion LX最長續航能達到650km,愛馳U5也能達到623km,而其它像比亞迪、蔚來等熱門品牌,旗下車型大多突破了500km,距離600km只有一步之遙。

高密度鋰電池、多家車企官宣,續航700km有望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摸到600km的門檻,一些量產車型也已經推出,也許有人會好奇,我們距離續航700km還有多遠?影響續航裡程的核心是動力電池,密度越高則續航越長,但問題就出在密度提升難度很大,每一次突破都意味著諸多難題的攻克。

去年寧德時代率先開發出了比能量達304Wh/kg的電池樣品,成組後能量密度也能夠達到210Wh/kg左右,而續航達到650km的Aion LX所搭載的811高性能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也不過180Wh/kg,可見這種電池一旦實現量產,續航能力突破700km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從動力電池技術層面來看純電動汽車續航有機會突破700km,而且時間不會太久。

除了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不少車企業帶來了一絲曙光,據了解,今年年內就將會有4款續航超過700km的車型問世。據悉,今年3月,基於全新平臺開發的威馬7系將正式發布,新車將搭載 L3級自動駕駛輔助與5G技術,續航裡程超過700公裡, 預計會在2021年上半年正式上市交付。

第二款車型是領克將在今年正式上市全新純電動車型,基于吉利沃爾沃集團PMA純電動平臺打造,續航裡程將達到700km以上,新車目前還未正式命名,內部代號為DC1E,從網上傳出的諜照來看應該是一款跨界車型,有望在第三季度發布。

第三款和第四款車型均是來自國外的汽車品牌,作為純電動汽車巨頭的特斯拉自然在其中,近日,有消息稱在特斯拉最近更新的系統軟體中出現了一些有關於新款Model 3的代碼,代碼顯示Model 3將搭載100kWh的電池,同時加入狂暴模式。目前進口版Model 3電池容量版本和續航分別為75kWh和595km,如此看來新車電池密度將增加25%,續航突破700km應該問題不大。

第四款車型應該不會陌生,奔馳首款純電動車型EQC已經登陸國內市場,不過續航僅為415km,也就是只比平均水平高一點,除此之外奔馳還先後發布了EQV以及EQ smart,據悉,奔馳全新純電動轎車EQS也將於年內亮相,新車有望配備150kWh電池組,最大續航裡程可能將達到700km,0~100km加速僅需4.5s。

續航越來越長,「裡程焦慮」還是難題?

不管從動力電池技術還是即將發布、上市的新車來看,我們離續航裡程突破700km都越來越近了,不過續航的增長也會帶來不少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安全問題,三元鋰電池雖然密度較高,續航能力好,但也存在燃點低的缺點,容易發生熱失控,最壞的結果就是發生自燃,因此在提升密度的同時,安全方面的技術匹配也很重要。

另外,續航裡程的提升並不完全能解決「裡程焦慮」,比如充電時間較長,燃油車加油一般只需5~10分鐘左右,而即便是續航510km的廣新Aion S快充也需要0.57小時,並且只能充至80%,慢充則需要8小時以上,而續航660km的特斯拉Model S快充更是需要1小時,慢充則需10小時,因此伴隨這續航的提升,充電時長的增加也是重要問題,不是所有人都原因花費大量時間在充電上。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的是配套設施問題,也就是充電站,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充電站普及方面較好,但在二、三線城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數量不夠是其次,管理也不夠規範,燃油車佔用充電車位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畢竟汽車停在家裡的時間更多,你需要為自己的車位裝上充電樁,那如果沒有車位呢?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即便是一個車位也不便宜,更何況部分老舊小區甚至不允許安裝充電樁。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未來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提升至700km可能性很大,也無需等待太久,但續航只是造成「裡程焦慮」的原因之一,充電速度、充電設施密集程度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要根治還得系統性解決問題,僅憑提升續航來說服消費者放棄燃油車,顯然還不夠。

所以,「裡程焦慮」應該只是最短的一塊木板,純電動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雷諾2021年將推純電小型SUV跨界車,續航裡程可達600km
    與雷諾ZOE相比,該車的體積更大,且續航裡程也更長,可達600km。新車將基於雷諾的CMF / EV平臺打造,起步車型售價在3.7萬歐元左右(約合人民幣29萬元),主打純電動緊湊型SUV市場。作為參考,海外版雷諾ZOE搭載了容量55kWh電池組版本車型,WLTP工況下純電續航裡程為395km。
  • 3米軸距,續航700km+,這輛領克能做Model 3 殺手嗎?
    不過幾天之後,領克全新電動車 DC1E 進入我們的視野,該車軸距在 3 m 左右,續航據說能破 700 km,單憑這兩項數據,就足以受到消費者和媒體的關注。(諜照來源見微博水印)■ 續航可能破 700 km?首先,必須聲明的是,這個續航是計算的結果。
  • 工況續航350KM,16.98萬元起上汽大通純電MPV EG50開啟預定
    大七座需求的增加是一個不爭的事實,MPV車型比SUV車型更舒適更有儀式感也是全民默認的,尤其在新能源趨勢下,本屆上海車展一輛純電MPV車型的誕生,又一次將這種認同感抬升,它就是汽大通MAXUSEG50。目前新車已開啟預售,三款車型,補貼後全國統一預售價16.98-21.38萬元。
  • 不到15萬續航1200km+,比亞迪狙了燃油車「致命一槍」
    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DM總設計師楊冬生介紹,DM-i超級混動是基於超級電混系統、以電為主的混動技術。該技術最大的亮點在於,可以令車輛的綜合續航裡程突破1000km,且油耗很低。 以緊湊型家轎王日產軒逸為對比,這款車官方指導價9.98萬-14.3萬元,工信部綜合油耗為6.1L/100km。幾乎重合的售價區間,秦PLUS DM-i油耗更低,顯然更有誘惑力。此外,這三款新車平均綜合續航裡程也都突破了1000km。
  • 綜合續航270km 一汽-大眾高爾夫純電實拍
    續航及電池信息顯然270公裡的續航距離在現在的國產新能源車中並不突出,據群眾說,續航是在200-300公裡之間,根據消費者的調查,綜合了電池的安全、電池的重量、電池的能量消耗、汽車的駕駛體驗等各種各樣的因素,但是,這種能源密度和續航能力在現在的補助制度中得到的補助金不多,所以期待著有誠意的價格。
  • 電車嚴選|上半年重磅純電SUV盤點!高顏值500km+續航居家又省心
    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很多汽車廠商也不斷豐富產品線,把「純電動+SUV」相結合,推出了中型純電SUV。並且在設計、續航、科技、性能、充電速度等方面也不斷地增加和完善。今天借著盤點上半年重磅SUV的契機,為大家從中挑選出威馬EX6、廣汽新能源Aion LX以及蔚來ES6三款車型,看看這三款在細分市場中比較不錯的選手,誰更俘獲消費者的心。
  • AION S續航裡程突破500Km,親民價格下的超能實力!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車的續航能力是消費者最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續航裡程高的電動車會比較受歡迎的。現在由於電池技術無法突破和充電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與燃油汽車相比,有很多用戶都擔心電動車的續航問題。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純電動車的續航都在400到600公裡之間,它相當於普通轎車一箱油行駛的路程,而那些續航超500公裡的高續航電動車更是受人追捧。續航裡程超過500Km的車型都貴?AION S填補行業空白!那續航裡程多少才比較合適呢?300多?400多?說實話有點低了,假如一天緊緊巴巴的跑30Km,一周7天至少就得跑出去210Km的裡程,現代人誰沒個朋友聚會?
  • 最高超過700km,2020年續航裡程最牛的5款新車盤點
    在這一年中,各大車企繼續發力新能源市場,帶來了不少全新的純電動車型,而且續航裡程一個比一個高,甚至出現了NEDC續航裡程超過700km的存在。那麼,在2020年上市的純電動車型中,哪五款新車的NEDC續航裡程能進前五呢?下面,買車君就為大家揭曉答案。
  • 充電5分鐘,續航100km,現代汽車集團的E-GMP平臺還有哪些硬實力
    而在續航方面,E-GMP平臺上生產的車型可以實現600km的NEDC純電續航裡程,放在目前來看屬於合資品牌的第一梯隊,畢竟目前大眾的ID.4系列所宣傳的NEDC續航裡程只有555km
  • 它被稱為「國產帕拉梅拉」,純電續航700km,小鵬P7慌了
    不過,領克一直也沒有一輛純電動力的車型,而在前段時間廣州車展上,領克的純電車型終於面世了,它就是領克zero。 最後,也是該車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它的續航。據了解,領克zero擁有超700km的NEDC續航裡程表現,百公裡的加速度僅為3.9秒。
  • 樂車鬥場|冬季出行誰靠譜 600km+續航車型誰最值得買
    比亞迪漢是一款2020年7月上市的中大型轎車,包括3款純電動版和1款插電式混動版,純電版漢EV提供NEDC續航裡程550km和605km兩個版本,相對真實的續航和更高的安全性是熱銷主要原因。小鵬P7是小鵬首款轎車產品,是一款中型純電轎車,2020年4月上市,廣州車展推出了兩款酷炫的翼鵬版車型(更多是秀肌肉)。目前小鵬P7共有10款車型可選,NEDC續航裡程最長706km。造型部分,小鵬P7基於SEPA純電平臺打造,新車將曲面和流線造型充分融合,打造出和傳統汽車不同造型,通過轎跑外形、隱藏式門把手、鴨尾造型賦予了更強動感,風阻係數降低到0.236Cd。
  • 比肩特斯拉,這款續航650km的純電SUV,被醫生力薦!
    在動力上,Aion LX高性能版本搭載了智能雙核四驅系統,前後輪各有一臺高性能"三合一"電機,功率達到了300kW,扭矩則達到了700N·m,如此狂暴的動力配置已經堪比燃油跑車上常見的4.0T V8發動機。
  • 續航510km,支持定製,上汽MAXUS 純電SUV發布
    新車背景:上汽MAXUS EUNIQ 6基於上汽MAXUS MERA智能化可延展中型車平臺打造而來,該平臺可兼容純電動、混動、燃油三種動力總成布局。《懂車之道》獲悉,EUNIQ已經成為上汽MAXUS旗下的新能源子品牌。
  • 續航700KM,超級四驅無懼冰雪挑戰
    隨著國6排放的來到,以及新能源車型的強勢登場,目前新能源車型的確是在國內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並且在市場上的標杆性車型也是不在少數,而原本合資車型在這個區間還是有著非常不錯的車型代表,而隨著近幾年國產車型的強勢崛起,即便是來到新能源車型區間上也有著不錯的亮眼表現。
  • 600km電動SUV 20萬拿下? 試駕廣汽埃安AION V
    摘要:近幾年隨著電動車技術的革新,電動車的續航越來越長,400km+、500km+、600km+甚至是700km+的電動車已經逐步普及,但隨著續航的增加車輛本身的價格也隨著水漲船高。而根據目前消費者每周通勤裡程需要,...
  • 10萬級純電SUV怎麼選?哪吒N01續航達350km,雷諾e諾靠低價競爭?
    文字 | ZQ圖片 | 網絡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潮,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歐洲稱霸電動車市場多年的雷諾在進入中國電動車市場後也選擇了更為保守的策略,首款純電動SUV——雷諾e諾售價在十萬以內,主打小眾市場。從價格和定位來看,這款車的競爭對手是正當紅的國潮選手哪吒N01,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兩款車到底怎麼樣。
  • 滿電續航1000km,為什麼增程式電動車火不起來?
    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都認為新能源汽車就是純電汽車,其實並不然,如今新能源汽車主要分為純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汽車。顧名思義,純電動汽車就是採用動力電池組及電機驅動動力;而油電混合動力車型是一種用電動馬達作為發動機的輔助動力驅動的汽車,平時不需要充電,只需要加油就可以正常行駛了,跟燃油動力汽車沒有差別。
  • 純電續航最高的PHEV車型,不燒油可跑110km,7.4s破百動力超2.0T
    選擇新的能源車的話,政策方面的問題會瞬間解決,眾所周知,目前純電動汽車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在日常的汽車體驗中還不是很方便,選擇PHEV的車型,一個指標很重要,那是純電的續航距離,以前,BMW發售了X1 PHEV的升級版,純電的續航達到110km,成為了現在的純電的續航最高的PHEV模型。
  • 寶馬3系純電版曝光,續航達500km,插電的寶馬操控還香嗎?
    此前,根據海外媒體消息,寶馬全新3系純電動版車型有望在本月內或2021年初正式亮相,或將命名為「i330e」車型。新車其他具體消息並未公布,單從外觀上看,新車在整體的車身造型上與普通版的寶馬3系基本上保持一致。
  • 實用型國產入門拉力,極速115km,續航600km售14800元
    實用型國產入門拉力,極速115km,續航600km售14800元,隨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的變化,汽車領域的SUV和摩託車領域的輕便摩託車等大排量的車型受到人們的喜愛,汽車在摩託車領域就不用說了,國內的大排氣車,優秀的還是知名度很高的進口車,對於國內的消費者來說,其實有很多小排量的入門級拉力賽車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