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死神賽跑 永不放棄
急診外科副主任醫師 亞俊:「患者當時呼吸也沒有,心跳也沒有了,呼吸心跳都停了,我們對他進行插管治療和胸外按壓,心肺復甦,和一系列的藥物使用以後,可能過了幾分鐘,病人恢復了自主心率,但是這個心率維持不住,維持一會兒就沒有了。」
護士:「餵你好,這裡是省二院急診外科,刀傷失血過多需要立即搶救,需要插管治療是嗎?我們這邊立即做好搶救準備。」
急診醫生:「是刀傷嗎?」
120救護人員:「是的捅了一刀到左腋下,來把這邊的板子拿掉。」
護士:「家屬辦一下條碼,開通綠色通道。」
120救護人員:「刀已經進到傷口裡面去了,我到現場的時候老人已經不行了。」
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已經八十多歲了,家屬說老人是在小區裡散步時被人用刀捅傷的,傷勢非常重。
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急診外科醫生 苟瑞傑:「用一塊紗布把嘴巴裡的異物先清除了,瞳孔已經散大了 ,(醫生將腳下墊高,繼續心肺復甦)。」
值班醫生全力搶救,相關科室的醫生都來到急診室,輪流為老人進行心肺復甦。
B超醫生:「找不到。」
急診外科醫生:「看不見嗎?
B超醫生:「看不見,可能是氣體擋住了。」
醫生想利用移動B超機,找到進入胸腔的兇器,可卻一無所獲。大家的神經不斷繃緊。
急診外科醫生:「現在看到的是兩刀,主要是胸腔裡的這刀非常危險,可能是殺到心臟了,現在情況非常不好,搶救到現在呼吸心跳暫時還是沒有,瞳孔也散大了,沒有任何反應,沒有意識還要繼續進行搶救,這個情況必須要和家屬解釋清楚。」
此時,醫生已經在病床邊搶救了一個多小時。顧不上疲憊到極點的身體,他們依然按壓著老人的心臟,不放棄一絲生的希望。
患者女兒:「爸爸堅持堅持,再堅持一下。」
一個半小時過去了,搶救並未停止。家屬在門口祈禱,可是老人傷得實在是太重了。
會診醫生:「如果是生命體徵相對穩定,我們就會馬上手術,可是生命體徵還是維持不住。」
急診外科副主任醫師 亞俊:「其實在120送到醫院前,病人的呼吸心跳就沒有了,我們請了ICU、胸外科心外科、創傷都來了,可是心率維持不了,也沒有呼吸血壓,真感覺很遺憾,我們很希望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希望能救他,可是有的時候受傷的情況不一樣,特別是傷在心臟上。」
在急診室內醫護人員窮盡了一切可能,最終還是沒能挽回這名重傷老人的生命。從搶救室走出來時,醫護人員的衣裳已經被汗水打溼了,他們疲憊的面容中帶著哀傷。然而急診室依然在運轉中,幾乎沒有時間休整,他們又投入了工作。
男子工地作業 頭部被鋼管砸傷
這名被送進急診室的40歲男子楊濤(化名),來自雲南祿勸。剛到這裡,搶救就開始了。
急診外科醫生:「血壓出來了,準備吸痰,準備吸痰。」
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急診ICU 李三偉:「當時病人情緒躁動,血壓和氧飽還可以,但是病人的頭顱損傷,從外觀上來看已經出現腫脹,出血非常明顯,發現兩邊瞳孔是散大的,瞳孔散大提示的病情是非常嚴重的(體徵之一了)。」
楊濤的妻子說,丈夫在離家50多公裡外的武定縣幹活。中午1點工友打電話說,楊濤出事了。
楊濤的妻子:「他在橋上看到楊濤在橋下,橋下全部是鋼架,鋼管斷下來以後,就打到楊濤的頭,然後丈夫就掉到河裡去了。」
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急診ICU 李三偉:「患者的意識狀態不是太好,很容易出現窒息,一口氣上不來就會危及到生命,這種情況下是有氣管插管的指徵的,當時給予鎮靜之後,就果斷進行氣管插管。」
插管保證了呼吸,經過搶救楊濤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下來,妻子和工友護送楊濤完成CT檢查。神經外科醫生也來到CT室,跟蹤病人情況。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正嶠:「腦子損傷相對來說是比較重的,這個情況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昏迷,我們還不能通過手術來幹預,不是說有一塊血腫我們能通過手術去掉,他是本身腦子的損傷,這個損傷是不能通過手術來修復的。」
原發性腦損傷,只能靠患者自身來修復。醫生努力向家屬解釋著目前的病情。對家屬而言,這無疑是晴天霹靂。
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正嶠 :「從頭上來說的話除非是非常多的血腫或者嚴重的骨折才需要做手術,其它情況沒有手術指徵,他需要挺過原發性損傷的恢復期,恢復如何還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兩周沒醒,還有可能更長時間。」
重傷的楊濤進入ICU重症監護病房,這裡的設備能夠幫助他更好地維持生命體徵。三天後記者了解到,楊濤的生命體徵已經穩定下來,暫無生命危險,但意識還沒有恢復,家屬還在等待。
在採訪中,急診室醫生們常常和記者說起工作中的"無力感"。當窮盡了一切醫療技術手段,當付出了所有的主觀努力,卻依舊無法挽回生命時,這種無力感便會襲來。如何戰勝這種無力感?除了專業精神和職業使命,在急診室裡醫護人員還見證了無數的愛與希望。正是它們陪伴著急診室全體醫護,一次次與死神賽跑,永不放棄。
更多內容,
《急診室裡看人生》為您講述!
播出時間:
今晚(9月18日)21:30
雲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
YNTV-6 《民生關注》
記者:李婧萊 高敏濤
編輯:施施
【來源:都市條形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