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丨林晨:從死神手裡搶救生命的「硬核戰士」

2020-12-14 正北方網

始終處於臨戰狀態

——記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武漢泰康同濟醫院重症二科醫生林晨

■解放軍報記者 賴瑜鴻 通訊員 張文明 田野

穿戴防護裝備,跑進病房,投入搶救……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他每天堅守ICU病房,為挽救每一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戰鬥。

有創輔助通氣,快速開放氣道……一位呼吸衰竭的患者被成功救治。這位早已習慣了從死神手裡搶救生命的「硬核戰士」,就是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該院重症二科主治醫生林晨。

「外科醫生必須有與死神掰手腕的勇氣與擔當。」林晨淡定地說。

一次,「警報」拉響:一位老年患者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生命危急!

緊急關頭,林晨為患者開放氣道,建立深靜脈通路。此時,患者已沒有意識,林晨只能在無透視、無造影情況下,與隊友楊玉輝一起進行「盲穿」。憑藉經驗快速打通「生命線」,他們成功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每一次搶救都驚心動魄,唯有拼盡全力才能化險為夷。氣管切開術是感染風險極高的操作,稍有不慎極易被感染,但林晨與戰友從未退縮。

「患者痰堵嚴重、呼吸窘迫,趕快搶救!」那天,一位80歲的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情況危急。林晨和隊友立刻衝進病房,快速經皮穿刺、氣管切開……在團隊共同努力下,這名老年重症患者轉危為安。此刻,林晨的護目鏡裏白色霧氣氤氳,鏡屏上滿是水跡。

在ICU病房,幾乎每天都上演這樣的驚險時刻。生死關頭,林晨和隊友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病房,迅速拿出應對方案。

「5床高流量給氧儀器報警!」林晨三步並作兩步趕到患者床邊,只見這位72歲的老大爺大口喘氣,臉色青紫。他立即檢查儀器管道,從吊塔中心供氧出口到加溼器、一直到患者頭部,都沒有發現異常。問題出在哪裡?

「口罩!」他趕忙摘下患者口罩。果不其然,患者的鼻氧氣導管在鼻孔外打折,導致供氧受阻。重新調整管道後,情況立馬得到改善,患者血氧飽和度隨之上升。

為危重患者吸痰、帶患者到影像室拍CT、與戰友交流救治經驗……在「紅區」堅守的時間裡,林晨一刻也停不下來。

突擊再突擊,衝鋒再衝鋒。林晨和重症二科戰友組成的「救治突擊隊」,始終緊繃戰鬥弦,隨時準備迎接下一場戰鬥。

「我們要把能挽救的生命都挽救回來,不留遺憾!」林晨時常說的這句話,正是他的心聲。

[責任編輯:邢俊清]

相關焦點

  • 一線抗疫群英譜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他」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徐迪雄、毛青、李琦、楊仕明、曹國強、任小寶、陳萍……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刊出的「一線抗疫群英譜」專欄文章《「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 防汛救災一線群英譜丨「迷彩綠」堅守大堤戰洪魔
    防汛救災一線群英譜丨「迷彩綠」堅守大堤戰洪魔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張佳璐 習鵬飛等責任編輯:李晶2020-09-06 10:09 「迷彩綠」堅守大堤戰洪魔■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永飛 通訊員 張佳璐 習鵬飛7月10日晚,接到抽組人員赴一線抗洪搶險的命令後
  • 防汛救災一線群英譜丨衝鋒在前的抗洪搶險醫療隊員王慧慧
    防汛救災一線群英譜丨衝鋒在前的抗洪搶險醫療隊員王慧慧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程鵬宇 李永飛責任編輯:李晶2020-09-27 10:20那些日子,醫療隊員們夜以繼日奔忙在抗洪一線,他們既拎藥包也扛沙包,與年輕戰士組隊裝填沙袋。王慧慧結束任務回到臨時駐地,經常來不及休息就忙著清查補充藥品、為官兵填寫健康檔案。受領任務前,王慧慧正在家陪伴即將中考的女兒。接到醫院緊急集合的通知,她沒來得及向女兒解釋便趕赴醫院,隨醫療隊馳援鄱陽湖抗洪一線。車上,王慧慧向女兒致電道歉,原本約定好陪女兒中考的她,只能爽約了。
  • 臺胞醫生 戰在一線(一線抗疫群英譜)
    如今,他率醫療團隊來到武漢投入抗疫最前線,持續奮戰已有半個多月。「防護用品不達標準不入病房;防護培訓考核不過關不入病房;防護穿戴不合格不入病房;下班後各自隔離不串門」,是他制定的「四不」防護鐵紀。到達武漢後,許可慰利用一天時間緊鑼密鼓開展安全防護培訓,組織考核小組對每個隊員進行一一考核,對每一個防護細節都不放過。
  •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宋立強在火神山醫院為患者打開生命通道
    一個多月以來,重症醫學一科副主任宋立強和戰友們每天都在這裡,為挽救每一位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而艱苦戰鬥。3月15日下午1點半,脫下隔離衣,換上迷彩服,宋立強大步走出重症醫學一科病房,穿過長長的白色走廊,一腳踏進春日暖陽。
  • 四部門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附視頻+名單)
    7日,中宣部宣教局、全國婦聯宣傳部、國家衛健委直屬機關黨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局通過人民網、中國婦女網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
  • 勇往直前 守護生命(一線抗疫群英譜)——記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抗疫期間,同濟醫院主動改造兩個院區,收治了33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成為武漢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點醫院。2月27日上午,當患者程某被搶救過來時,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護心小分隊醫生周寧興奮地大喊起來。程某是第一批轉到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症患者,此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達61.5%。「必須總結經驗,不惜一切代價挽救患者生命。」為了找到死亡病例病程變化的共性問題,從2月11日起,每天下午3點,「尖刀連」都會召開疑難與死亡病例討論會。
  • 雲南69歲老人暈倒,醫生跪地搶救,才把他從死神手裡奪回來!
    跪地救人半小時,這位社區醫生從死神手裡救回了這位69歲老人!所有人都被這位救死扶傷的醫生震撼到了! /p> 12月16日,昆明一名69歲的老人在路邊突然暈倒。
  • 「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發布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王鵬)中宣部宣教局、全國婦聯宣傳部、國家衛健委直屬機關黨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局7日通過人民網、中國婦女網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  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有6位湖北抗疫一線女醫務人員,她們是:生前任湖北省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夏思思;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護士郭琴;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救科護士長何雯;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醫生甘如意;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
  • 「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經過謝華幾天的身心並治,楊女士的體溫降下來了,血氧飽和度也升高了很多,謝華與她的交流也密切了許多,不僅適時問她生命體徵變化,還關心她的生活需求。在她住院的第三天清晨,謝華鼓勵她只要有信心,一定能很快好起來。楊女士在微信回覆:「到了火神山,心裡就有譜了!」目前,楊女士的病情已趨於平穩,已從重症轉為輕症。
  • 三峽抗疫群英譜|甘被「禁足」的大丈夫:羅浩然
    為大力弘揚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經集團黨組批准,黨組宣傳部會同三峽傳媒公司,在湖北能源、長江電力、三峽建設管理公司、長江環保集團等單位的積極配合下,挑選出了堅守抗疫一線的9名先進個人和9個先進集體,並開設「 三峽抗疫群英譜  」專欄,講述他們的感人事跡。這些先進典型,是三峽人的縮影,是三峽精神的典範。
  • (一線抗疫群英譜)當那一天真的來臨——聯勤保障部隊抗擊新冠肺炎...
    在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科病房內,醫護人員搶救危重病人(2月15日攝)。 新華社發(王皓宇 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對於部隊機關駐地處於武漢的聯勤保障部隊,不啻是一場檢驗聯勤改革成效的「大考」。新華社發(王皓宇 攝)1月26日,首批1300餘箱抗疫物資運抵武漢;2月2日,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聯保部隊;2月4日,第一批45名確診患者入住……與此同時,聯保部隊發出組建以來的第一份戰鬥動員令,全員開啟「抗疫時間」,轉入「戰時狀態」——「我是黨員我先上」「懇請組織批准我上戰場」……
  • 「一線抗疫群英譜」不能有半點閃失的守護
    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記者李思默 張曉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武漢抗疫的前沿火神山,來自武漢消防救援支隊的8名消防指戰員在關鍵時期臨危受命,組成消防突擊隊,肩負起保障火神山醫院滅火救援的重任。
  • 抗疫群英譜 黃霞:我輩已躬身入局 勢必要共渡難關
    名稱:抗疫群英譜 黃霞:我輩已躬身入局 勢必要共渡難關 發布:2020-09-11 22:41
  • 抗疫一線代表觀展感嘆:中國真正做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觀展者合影留念。  武漢千萬英雄人民在與疫情殊死較量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終以大無畏氣概,鑄就「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彰顯出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在武漢客廳中國文化博覽中心開幕。
  •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王輝:愛心點燃希望
    兩個多月來,從漢口醫院轉戰火神山醫院,王輝一直戰鬥在抗疫一線。   病房救治患者的緊張與忙碌、送別出院患者時的歡笑與感動……談起這60多天的戰「疫」經歷,王輝感慨不已。   20多天前,患者老楊從其他醫院轉到火神山醫院時,情緒十分低落。王輝與老楊交流談心:「我們只有並肩戰鬥才能打敗病毒!」在王輝的開導下,老楊不僅積極配合治療,還主動報名試驗新的治療方案。
  • 一線抗疫群英譜 譚慶年:南嶽景區「黨旗紅」
    詳細內容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南嶽區南嶽鎮黨委書記譚慶年帶頭堅守在一線,以最實的措施、最硬的作風,做到守土有責、為民負責、履職盡責,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 我們的使命仍在繼續,每一秒都在與死神搶人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我們原擬利用搶救車中的簡易呼吸氣囊保護患者轉運,但患者脫離高流量吸氧後指脈氧一下就掉至60%左右。我們迅速調整方案決定當場行氣管插管以保障通氣,再次向患者愛人交待病情,其表示理解並同意。時間刻不容緩。有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的阿姨,已經插上氣管插管、用著複雜的藥物維持生命體徵的大叔。我們的使命仍在繼續,每一秒都在與死神搶人!一套操作下來汗水順著額頭滴在護目鏡裡,一滴一滴清晰可見。我相信生命有時很脆弱,有時也可以很頑強。只要希望在,生命就會像常春藤,一點點陽光,一點點土壤,就能在目之所及的地方頑強生長!
  •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謝渭芬:臨床一線的「多面手」
    臨床一線「多面手」  ——記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消化內科專家謝渭芬  解放軍報記者 陳國全 特約記者 孫國強 邱志方  3月17日,謝渭芬擔任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已有一個來月。
  • 四部門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附名單)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全國婦聯、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今天(7日)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致敬。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