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哥達山底隧道:瑞士用17年,投入約125億瑞郎,在阿爾卑斯山底修通了鐵路隧道,瑞士人是怎麼想的?錢從哪兒出?

2021-02-25 別樣瑞士SwissChat


正是在此,在阿爾卑斯山,羅伊斯河(Reuss),萊茵河,羅納河和提契諾高地交會,語言與文化分割,貿易路線和經濟片區分布。

阿爾卑斯山曾是歐洲天然的貿易堡壘,自羅馬時代,翻山越嶺的線路已被踏出,不同勢力爭相盤踞。

自古以來,聖哥達是通歐洲南北的交通要道。

 

它有著近乎神話的特質,正像剛才的表演藝術所展現的,很長一段時間它既讓人恐懼又令人迷戀。中世紀滿載各類貨物的驢子運輸隊、馬車道、魔鬼橋、山裡的郵政運輸,和鐵路隧道構成了我們瑞士文化認同的一部分。

 

施耐德-阿曼,2016年瑞士聯邦主席

在2016年6月1日聖哥達隧道開通上的講話

 

1830年,聖哥達首次通了「馬路」,現在已經成為」傳說」的三匹馬拉的聖哥達郵車,把需要走五六天的驢馱運輸小道縮短成了三天半的路程。

徵服聖哥達通道是瑞士、乃至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第一條聖哥達鐵路隧道於1882年開通,是當時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極具有裡程碑意義:阿爾卑斯橫向的分割線被鑽出了縱向連接線。

聖哥達山麓褶皺是歐陸最重要的分割線。它隔開了歐洲南北、義大利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非洲板塊和歐洲板塊。四大河流四條山脈在此聚集,形成一系列突升到過萬英尺的山峰。如歌德所稱,聖哥達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可被給予王室之稱」的山麓。

——紐約客雜誌

 

直至今日,需要運往荷蘭的義大利橄欖油,或者需要賣到克羅埃西亞的德國汽車都需要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運輸。

對成千上萬海運到歐洲的來自中國或印度的貨物也是如此,他們也許抵達了鹿特丹港,但他們的最終目的可能是羅馬、希臘或者薩格勒布。

萊茵河-阿爾卑斯山大通道 

The Rhine-Alpine Corridor

北海港口鹿特丹/安特衛普與地中海港口熱那亞之間的鐵路大通道,是全歐洲貨運量最高的運輸幹道。

這條鐵路大通道沿萊茵河蜿蜒南下,穿越歐洲的工業重地,並將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科隆、美茵河畔法蘭克福、巴塞爾、蘇黎世、米蘭和熱那亞等正在迅猛發展的經濟中心連接起來。

據預測,這條鐵路線的貨運量未來還將繼續增長。歐盟將萊茵河-阿爾卑斯山貨運大通道視為重中之重,這條大通道已被納入歐洲的「跨歐洲交通網絡」(TEN-T)建設政策之中,並在其中發揮著先導作用。

穿越阿爾卑斯山的現有路線已經跟不上貿易的增長:建在山腰的老鐵路隧道速度慢而且爬山對火車動力的要求減少了它的載重,很多貨運需走1980年開通的聖哥達公路隧道。導致每年超過一百萬輛貨運卡車爬上瑞士的山路,其中80%的目的地並非瑞士。瑞士需要一條新鐵路。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瑞士一直堅定不移地採取可持續交通政策,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儘量以鐵路取代公路,完成穿越阿爾卑斯山的交通運輸。瑞士國民在多次全民公決中,都投票贊成這一交通政策。

早在1947年,瑞士工程師Carl Eduard Gruner就勾勒出了聖哥達山底隧道的雛形:一條擁有前所未有長度的隧道,埋在瑞士具有象徵意義的聖哥達山體千米以下,平穿阿爾卑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自然保護區、植物園、活躍的瑞士保衛自然聯盟,和野生動物保護:這些是瑞士人投票通過「聖哥達隧道」建設中考慮最多的方面。


"新阿爾卑斯鐵路幹線" 是瑞士交通政策的核心之一,它的宗旨和行動都圍繞如何讓重型貨運卡車等公路交通儘可能地轉移到鐵道運輸上。"新阿爾卑斯鐵路幹線"的項目理念及其融資,先後於1992年和1998年在全民公決中取得了多數(兩次均為64%)的贊成票。換言之,這一巨大工程獲得了直接民主制度下的合法性。

新阿爾卑斯鐵路幹線項目(縮寫-En:NRLA;Fr: NLFA; De: NEAT; It: NFTA)是瑞士有史以來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工程項目。它由三條新建的山底隧道(34.6公裡的勒奇山隧道、57.1公裡的聖哥達隧道和15.4公裡的車耐利隧道)以及擴建後的出入口連接線組成。

其中,勒奇山山底隧道已於2007年投入使用,車耐利山底隧道預計將於2020年開通。瑞士為新阿爾卑斯鐵路幹線項目共投資大約235億瑞士法郎(約合215億歐元),佔瑞士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左右。

車耐利隧道及出入口連接線竣工之後,火車將不必再逾越較大的坡度,而是可以如履平川般穿越阿爾卑斯山。蘇黎世與盧加諾之間的客運旅程將因此而縮短45分鐘左右,大量的貨運列車也可以使用更少的機車、以更高的速度穿越阿爾卑斯山,歐盟內部市場也將因此如虎添翼。

連接提契諾州Bodio和烏裡州的Erstfeld的聖哥達山底隧道,是新阿爾卑斯鐵路幹線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工程。


2016年6月1日,聖哥達山底鐵路隧道正式通車,它是歐洲的「萊茵河-阿爾卑斯山」貨運大通道中的核心路段,也是瑞士新阿爾卑斯鐵路幹線項目的一部分。

隧道總長57.1公裡,聖哥達山底鐵路隧道是世界上最長、也是最深的鐵路隧道,也許也是最貴的(耗資125億瑞郎,其融資經過了瑞士公投。)

瑞士主要出於自身利益也是自掏腰包修建了這條隧道,它連接了的瑞士的義大利語區和德語區。此外,它還連接歐洲南北,北海港口和地中海港口。

由一百多萬輛貨運卡車盤山攜帶的貨物將可被更快捷、高效、安全、也更便宜地在阿爾卑斯南北運輸。

在6月1日聖哥達山底隧道開幕儀式上,歐洲幾國領導人,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義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等人,均前來道賀。


但他們並不是首批坐上平穿阿爾卑斯列車的人。

首次通車的兩列客車於中午12:50分別從南北口駛入隧道。火車上一共有1000名乘客,他們是從14萬報名者中以抽籤的方式產生的幸運兒和兩個班級的學生。


瑞士聯邦委員兼交通部長多麗絲·洛伊特哈爾德在接受瑞士資訊採訪時,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今天是令人驕傲的一天。瑞士人民(當年對修建隧道) 說了『同意』,這令人感動不已。瑞士的這一成就是偉大而意義非凡的。」

瑞士聯邦主席施耐德-阿曼和歐洲鄰國的國家首腦們坐上了隨後的列車,從位於瑞士德語區的北口駛入隧道,17分鐘後到達位於瑞士義大利語區的南口。


隨著這輛列車的到達,羅西尼譜寫的《威廉-退爾序曲》響起。

為了慶祝隧道的開通,一場大型演出在Erstfeld上演,舞者、雜技和表演藝術家以阿爾卑斯本土元素為靈感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示了當地的文化和歷史。

開通的前一天,在隧道的北出口附近,進行了一場紀念和銘記在建設聖哥達山底隧道的過程中犧牲的9名工人的儀式。

在開幕日清晨,一場跨宗教祈福儀式在隧道的Amsteg口安靜進行。參與者分別是一位天主教神父、一位基督教女牧師、一位伊斯蘭教伊瑪目和一位猶太教拉比。

聖哥達山底隧道由兩條57.1公裡長的隧道構成。包括所有的交叉通道,開口和豎井,隧道系統的總長度為151.8公裡。

工人分三班倒班,24小時不停作業,項目僱傭了2600名工程師和工人一起工作。

建在山腰上老的鐵路隧道,蜿蜒著撩過群山。新的阿爾卑斯鐵路隧道,讓火車走得直、穩、快,北連蘇黎世南接盧加諾的鐵路一路平直。這也使聖哥達隧道成為了世界上最深的隧道,它的最深處位於2.3千米的山體之下。

山底空間的開鑿需要抵抗無時不在的與地下空間對抗的重力,因此,沿著雙隧道,鋼筋環被自始至終嵌入其中,防止空間坍塌。建成聖哥達隧道所使用的鋼筋長度相當於倫敦到紐約距離的一半。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通過隧道的火車上被問到「有何感受」時表示:「這感覺非常神奇,尤其當你意識到頭頂上有著2000多米厚的大山。同時,我也感到十分安全,因為我知道瑞士工程師們的精良工藝。」

暱稱為「蟲蟲」的直徑10米的遁地挖掘機在運氣好的時候(遇到不同種類的石頭速度不一樣)可以一天挖40米,也是一枚世界紀錄。隧道的20%長度需要用炸的。

除了隧道本身,還需要建眾多比如地下過道和橋梁等結構,輔助隧道的建設。

防止噪聲、粉塵和洪水的種種措施,以及如何保護儘量保護自然和環境,是與隧道挖掘技術同等重要的被積極應對的挑戰。


2800萬噸被挖掘的石土中,只有0.7%成為了垃圾廢料經由鐵路運走。

這些石土,一大部分熔入了隧道內鋼筋混凝的交響,還有一部分在陽光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在烏裡湖中,用山裡挖出的平坦石頭搭建了湖中淺灘和迷你群島,為當地人親水休閒提供了安全的地方,也為野生動物的棲息創造了新的空間。

利用挖出來的石土,Tujetsch社區決定創建一個湖。這個小湖在壯美的山川中開闢了一片田園景色。


在隧道的南北,生態恢復工程已經全面展開,你見到了也許很難想像,那是曾經進行了近20年挖掘、爆炸和混凝土澆築的地方。

瑞士的聖哥達隧道在預算內,略快於預計時間成功交付。完工誤差小於0.00014%。

目前,瑞士和歐洲需要克服許多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我相信,我們有能力面對這些巨大的挑戰。應對挑戰,需要視野與遠見,就像完成這個史詩一半的工程項目一樣。

施耐德-阿曼,2016年瑞士聯邦主席

在2016年6月1日聖哥達隧道開通儀式上的講話

 

這不僅是一個工程學上的項目,也是一個公民意義上的項目。建成聖哥達山底隧道花費了125億瑞士法郎,約合830多億人民幣,瑞士居民人數是830多萬。為了保持山區生態,減少大貨車對阿爾卑斯高山環境的汙染,瑞士願意為新的鐵路買單。

1998年11月舉行的全民公投確保了新阿爾卑斯鐵路幹線和其他三個鐵路工程的公共運輸項目融資(FinPTO基金)。它的資金來自三個渠道:重型車附加費(佔總額60%),燃油稅(佔總額10%)和增值稅(佔總額30%)。

行車時間縮短後,從德國南部至義大利北部之間的鐵路服務範圍內,就將有兩千多萬人享受聖哥達山底隧道帶來的便利。在今年底鐵路商用服務開通後,蘇黎世到米蘭的客車將縮短30分鐘,2020年新阿爾卑斯鐵路幹線完工時,現4小時蘇黎世到米蘭的路程將縮短至3個小時。

預計開通後,在瑞士原始壯美景觀中呼嘯的貨運卡車數量將減半。

點擊「閱讀全文」,發現聖哥達探索APP、VR和遊戲 ;)


關注 Follow 「別樣瑞士SwissChat」 

相關焦點

  • 【阿爾卑斯表示身體被掏空】瑞士人花792億挖了17年隧道終於開通了!!!
    【阿爾卑斯表示身體被掏空】6月1日,工程耗時17年、全球最長、最深的鐵路隧道聖哥達基線隧道(德語:Gotthard-Basistunnel
  • 阿爾卑斯山腳下有一條隧道,耗資661.5億,用時17年建造完成
    就山而言,世界上最美的山是阿爾卑斯山,沒有人會懷疑,對於許多登山運動員來說,阿爾卑斯山也是他們渴望攀登的山峰,也是歐洲最高的山脈,很多人想爬到山頂,俯視山下所有的美景,意義重大,今天說的是阿爾卑斯山腳下有一條隧道,耗資661.5億,用時17年建造完成。
  • 瑞士,人類的終極處女座
    瑞士火車,把整個阿爾卑斯山穿透了 全世界最有資格說「感覺身體被掏空」的,恐怕是瑞士!就像瑞士著名的愛蒙塔爾大孔奶酪一樣,瑞士火車簡直是處處通。顯然,瑞士人對開山鑿路至今熱情高漲……2017年 12 月,一輛 4 節的Stoos Hahn Tram小火車投入運營,刷新了世界最陡峭地面纜車紀錄,爬坡高度為743米。2016年12月,全球最長的火車隧道-聖哥達隧道終於被鑿通,挖了整整17年!
  • 人類工程的奇蹟第二篇,世界上最長的10大隧道
    工程於2008年8月開工,工期約5.5年。這條鐵路隧道用於貨運,並連接隴南市與甘肅省內的渭南、洛塘、鳳翔等鎮。它將運輸時間從17.5小時縮短到6.5小時。 8.瓜達拉馬隧道(西班牙)
  • 【鮮聞】嶽陽要建湖底隧道了,牛掰了!
    嶽陽要建湖底隧道了1月3日記者從君山區交通運輸局獲悉君山至湖濱將建湖底隧道建成後將大大縮短我市南往北的交通壓力聽說君山到湖濱要建湖底隧道,她盼著項目早日落地:「這真是個大好事,湖底隧道建成後,將大大縮短我在路上的時間。」
  • 2016年,瑞士經濟能否重歸正軌?
    展望2016年,各主要經濟研究機構預計瑞士經濟增長將達到1%-1.5%。但弗裡堡大學經濟學家Sergio Rossi提示,瑞士的未來與歐元區經濟政策以及瑞士同歐盟的雙邊關係息息相關。瑞士資訊swissinfo.ch:2015年1月15日,當瑞士國家銀行放棄保底匯率之時,很多專家都預言經濟衰退即將到來。一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怎樣評價這一決定產生的效果?
  • 尺寸最小的瑞士法郎誕生了!比iPhone6還小…
    每張新版紙幣目前的製作成本為0.4瑞郎(約合兩塊六人民幣)比舊版相比超出了0.1瑞郎雖然造價略貴,手感略硬但足夠安全,不易折損太適合一打開洗衣機就飛出幾張紙幣的朋友們跟我們20塊能帶一星期都花不出去相比瑞士人的現金使用率還是很高的雖然電子支付也已經相當發達很多瑞士人還是習慣先取現金再去郵局支付各種日常帳單
  • 瑞士火車,一張票穿越湖光山色
    《旅行家》帶領你把目光投向將火車之旅發揮到極致的歐洲雪國瑞士,那「咣當咣當」的聲響中承載著旺盛的好奇心,車窗內的眼睛裡裝滿了所有的湖光山色,與陌生人的咫尺之距連接著異國與他鄉。「有腦子的人坐火車」「有腦子的人坐火車」。這是瑞士人公認的真理。簡單直接,卻也一語中的。
  • 在瑞士賺的錢都去哪兒了?教你省錢的乾貨來了
    吐槽|傳說中的瑞士物價貴,到底能有多貴還沒看過的,可以點擊連結,一起吐吐槽。1.年度恐怖大片《我在瑞士賺的錢都去哪兒了》有小夥伴說,脫離收入,空談消費水平,就是耍流氓。那麼我們來欣賞一部年度恐怖大片《我在瑞士賺的錢都去哪兒了》:下面兩個圖片來自於蘇黎世的同學在公眾號的留言(非常感謝供圖!):
  • 瑞士阿爾卑斯山 | 不露即輸的夏天,我光著胳膊光著腿,爬上了鐵力士雪山
    那鐵力士山一定就是阿爾卑斯山的少年。,單程63瑞郎,通票不適用,但使用通票可享受5折優惠,山上有一個冰川飛渡的項目需要額外支付12瑞郎,無折扣。而且現在還有一個好消息,自2018年1月19日起,在鐵力士山纜車售票處也可以用支付寶支付。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沒帶現金出門了。
  • 瑞士人喜歡用「大錢」
    面對信用卡和電子銀行的風起雲湧,瑞士人卻依然熱衷於使用現金。儘管歐洲中央銀行已計劃在2018年底永久性停止發行500歐元大面額紙幣,但瑞士聯邦政府近日卻宣布,作為瑞士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瑞士法郎千元紙幣將一如既往地在市面上流通。
  • 徒步瑞士,於阿爾卑斯山深處回歸自然
    讀書時,校長有次對我們說:『現在,畫出一座山。』所有學生,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統統都畫了馬特宏峰。」在6月底的一個清晨,我開始了與馬特宏峰為伴的兩天短程徒步,用雙腳體驗阿爾卑斯山的純淨自然。朝聖馬特宏峰,必須先到達瑞士南部的山區小鎮採爾馬特(Zermatt)。從蘇黎世機場落地後,轉乘火車,大概3個小時,從北到南穿越瑞士。
  • 瑞士採爾馬特小鎮遊玩指南,阿爾卑斯山下的童話小鎮
    在歐洲南部,瑞士和義大利邊境附近有一個美麗的小鎮—採爾馬特,它藏在阿爾卑斯山的群峰之中,如同一處世外桃源。這裡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每年有無數遊客從世界各地趕來,只為觀看小鎮旁邊宏偉的馬特洪峰。馬特洪峰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的象徵,在歐洲又有群山之王」的讚譽。
  • 10元拿下瑞士好貨!瑞士國家旅遊局亞太區主任爆料必買的7款堅不可摧的「瑞士製造」!
    嘖嘖嘖,不得不提一下瑞士聯邦鐵路公司(SBB)控告蘋果抄襲其鐘錶設計的老段子:2012年iOS 6系統中出現的指針鐘錶幾乎與火車站的鐘表在外觀上一模一樣。如今剽竊風波早已過去,但瑞士國鐵表卻紅透瑞士。由瑞士工程師Hans Hilfiker任職瑞士聯邦鐵路局(Swiss FederalRailways)時設計的時鐘,被選為瑞士國鐵指定掛鍾,至今在瑞士已有超過3000個車站懸掛此鍾。
  • 德國瑞士自駕自由行(下)
    施皮茨地處圖恩湖南岸的水灣邊處,這裡碧水藍天,還能看見遠處的雪山,是瑞士著名的修養和水上運動勝地,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因冰河融化後的水匯集而成的湖泊水面非常寧靜,呈現出寶石般的色彩和光澤,號稱瑞士最美的小鎮之一。
  • 自己否決給自己每個月發7700塊錢,瑞士真好玩.
    每3個月全民公投一次,需要公投的提桉已排到2034年。獨步全球的瑞士直接民主,除了成熟理性與精密的制度設計,以人民共識為基礎的社會,更需要過人的耐性、不斷的溝通,以及高素質的人民和媒體。▋瑞士,最慢的民主瑞士擅長處理錢,全球富豪放心把錢交給瑞士人管。如果你信仰時間是金錢,瑞士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 瑞士探秘(3)| Jungfrau 少女峰
    Swiss Pass 通票在這段鐵路不可免費, 只能打25% 的折扣, 成人Swiss Pass 打折後 CHF 160.6, 折合人民幣約 1120 元。2. 近期上少女峰的人數越來越多,所以瑞士其他列車上車補票的,這這段不適用了, 上車前必須買好來回程的火車票,持票上車,否則會面臨2倍以上罰款~~!!
  • 瑞士介紹
    愷撒死後繼任者奧古斯都將海爾維第人部落併入帝國行省,今天瑞士的範圍正式納入羅馬帝國,當地的凱爾特人開始了羅馬化時代。羅馬瑞士時期當地建立了羅馬式的行政系統,興起了一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向羅馬城的帝國大道。羅馬人還為瑞士引入了地中海沿岸的農作物和亞平寧半島的生活方式,隨之而來的還有基督教。
  • 瑞士冰川快車沿途10個耀眼亮點
    這列外形火紅、配備超大玻璃天窗的火車,以沿途壯麗的風景和非凡的鐵路工程,把聖莫裡茨和採爾馬特這兩個瑞士最著名的時尚高山度假區連接在一起,全程7.5小時的行程,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陡峭懸崖、清澈的高山湖泊和壯闊如畫的鄉村,經過91條隧道和291座橋梁,美不勝收。 本期「瑞士深度遊」特別介紹冰川快車沿途所經的10個耀眼亮點,每一站都值得好好逗留。
  • 五網通|大臨鐵路都通了,為何高黎貢山隧道仍然遙遙無期:這可能是全球難度最大的隧道
    公路具轉彎半徑要求較小的特點,可以盤山上下,在山頂處直接翻山或在埋深較淺處修隧而穿越,在谷底處修橋而跨河,受地形限制較小。而鐵路線路更為平直,高山峽谷地段難以調整線路,隧道只能選擇深埋。埋深越大,隧道越長,遭遇的不良地質種類更多、風險更大,隧道修建技術工藝、安全防護技術、工裝設備及材料達不到要求則鐵路隧道難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