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三甲醫院專家都在這
搜索ID關注:shjtyy
關注
現在秋高氣爽,今年的涼快比以往都來得更早。
不過很多人的煩惱也來了,一到秋天就咳個不停。
秋天的咳嗽最討厭,乾咳無痰,又不易咳出,痰中帶血絲,咽幹,鼻唇乾燥。所以人們常說秋燥咳嗽,中醫稱之為「燥咳」。
不過秋季偶發的輕微咳嗽,不必盲目使用止咳藥。
因為咳嗽也是一種機體保護性活動,它能把呼吸道內的痰液、異物排出,保持呼吸道的清潔和通暢,有利於身體健康哦。
三甲天團
周芳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藥劑科
陳敬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時值金秋,氣候宜人,可惱人的秋燥也如期而至。
地鐵上、車廂裡、餐桌前,不時傳來「咳咳咳」的聲音。
秋天的咳嗽困擾著很多人,空調族、老年人以及一部分兒童尤甚。
俗話說,「秋養臟,肺至重」。
那麼,秋天燥咳怎麼辦?
「燥咳」有哪些症狀?
秋季氣候適宜病毒、細菌生長,一旦咳喘形成,同時伴有感染、自身體質易過敏等多重因素,就會出現鼻腔、口唇乾燥,咽喉幹痛,喜飲,並伴有咳嗽等表現。
這種咳嗽與一般咳嗽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帶血絲,咽幹,鼻唇乾燥。這就是令人煩惱的秋燥咳嗽,中醫稱之為「燥咳」。
《黃帝內經》有雲,「金曰肅殺」,所以秋季萬物開始蕭條、枯萎。我們常說「秋收、冬藏」。
「風燥犯肺」,肺為嬌髒,喜潤惡燥,喜清肅而不耐寒熱,故秋季燥邪傷人,首先侵犯肺臟,而乾咳為主要症狀。
「陰虛肺燥」,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型哮喘、肺結核等患者,肺陰虧耗,清肅失司,津液不足。
咳嗽在中醫分型上主要分為風寒襲肺、風熱犯肺、燥邪傷肺、痰溼蘊肺、痰熱鬱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七大證型。
不同證型,需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辨證論治,若不辨證,卻自行大量食用雪梨等寒涼瓜果,反而適得其反。
「燥咳」需要用藥嗎?
1.咳嗽是一種機體保護性活動,它能把呼吸道內的痰液、異物排出,保持呼吸道的清潔和通暢,有利於身體健康。
因此,秋季偶發的輕微咳嗽,不必盲目使用止咳藥。
2.如果發生較頻繁和劇烈的咳嗽,已影響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這時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選用對症的藥物。
注意,切不可盲目自行購藥,以免延誤病情。
「止咳藥」是通俗的說法,全稱是「化痰止咳平喘藥」,包括化痰藥和止咳平喘藥。臨床上咳嗽、咳痰是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兩大症狀。
3.本身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要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以維持呼吸功能穩定,既不可隨意停藥,也不可盲目濫用藥品。
如何緩解「燥咳」
肺主氣而司呼吸,與外界大氣直接相通,若因秋季無雨,氣候乾燥,則燥熱之邪多從口鼻入侵於肺,耗傷津液,肺陰受傷,失其濡潤,從而影響其肺臟宣發肅降。
我們對於「燥咳」的調理原則是「燥者潤之」,主要有以下兩點。
1.燥咳者應多飲水,保證每天有充足的水分攝入,可有效改善乾燥症狀。
2.燥咳者可適當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秋季當令蔬果,以及銀耳、藕、桃膠等食物,以助生津,滋陰潤燥。
但需注意,食用水果時應注意,秋天不要過度貪食生冷瓜果,以防損傷脾胃;同時,還應少吃蔥、姜、蒜、韭菜及辣椒、花椒、茴香等辛溫燥熱之品,以防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版權申明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