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在哪個國家,有的人比較富有,而有的人比較貧窮,而且這種貧富差距說實話基本上是無法避免的。富有的人出入都是豪車,甚至是私人飛機,吃的更不用說了,而貧窮的人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才能活下去。即使是在美國,這種貧富差距也很明顯,根據數據顯示,5%的美國人掌握著60%以上的財富,而剩下的40%由95%的美國人共同掌握,可見不管國家多發達,貧富差距都不可避免。
中國也是存在貧富差距的,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改革開放以前,可以說多數人都是一樣的,一樣的窮,而在改革開放後,有的人「下海經商」,有的人善於抓住機遇,而這些人慢慢的成為了有錢人,而多數人可以說是「隨波逐流」,勉強混個溫飽。而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富有的人更富有,貧窮的人依然在為了生計而奔波。
比如說中國首富馬化騰,騰訊集團的創始人,身家財富達到了3200億,這是一種什麼概念?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買彩票中500萬難不難?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中獎機率達到1772萬分之一,如果說一個人能一直中獎,按每天中獎一次的話,一次中獎金額為500萬,那如果想要擁有3200億的財富的話,那需要中獎6.4萬次,也就是需要175年的時間。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筆財富,那就是馬化騰如果要花個這筆錢,按每天花500萬的速度的話,那到死都花不完。
富豪榜只是很直觀的讓我們看到自己和榜單上的人的差距,但其實在貧富差距上,比較權威的是基尼係數。基尼係數的最大值為「1」,最小值是「0」,如果說一個國家的基尼係數越接近於0的話,那表明該國家的貧富差距越低,按國家慣例來看的話,基尼係數在0.2以下的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那我國的基尼係數是多少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2008年的時候我國的基尼係數為0.491,而到了2014年的時候該數值降至0.469,而到了2018年的時候該數值也達到了0.474,可以說如果按照國家慣例來看的話,我國的貧富差距已經是超過了0.4的警戒線。其實我國的貧富差距並不算最高的,在全球所有國家中,基尼係數超過0.5%的佔比達到了10%,而在發達國家中,該數值普遍在0.24-0.36之間。
其實存在貧富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有的人月收入只有3000元,而有的人達到了5000元,更有少部分人能達到上萬元,更不用說如馬化騰、馬雲他們這類人了,錢在他們眼中也許只是一個數字了,甚至馬雲還說出了「我對錢沒有興趣」這句話。
總結
社會要發展,經濟要進步,那肯定就有人收入高,有人收入低,而造成貧富差距也是不可避免的,再者說能賺多少錢,也和自身有很大的原因,有的人勤勞肯幹,充滿了進取精神,而有的人好吃懶做,試問貧富差距大這不是很正常嗎?
國家雖然會對一些比較貧窮的人有一定的幫扶政策,但這並無法杜絕貧窮,想要擺脫貧窮,最主要的因素還在於個人,比如說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從小也是家境貧寒,即使是考上了大學,但學費成了最大的問題,最後還是靠親戚朋友湊了500元才踏上了求學之路,但現在的劉強東已經擁有幾百億的財富,所以即使窮,但也不要放棄努力,也只有努力,才有改變人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