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譯言讚賞 譯言
每年收拾衣櫥的時候,面對那麼多不再穿的舊衣服,扔掉覺得很可惜,那廉價出售或者免費捐出去呢?但這時候你往往找不到什麼合適的途徑解決他們。為什麼?在大多數人的概念裡面舊衣服回收明明是個很掙錢的生意。但是你錯了,這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每次打開衣櫃的時候,心裡總有一個聲音:說實話,上次穿這件衣服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是不是應該清理掉了衣櫃深處和抽屜底部堆積著的、不喜歡的、很久沒穿的、過時的甚至從來沒有穿過的衣服?實際上,根據曼徹斯特大學社會學家索菲·伍德沃德進行的研究,女性衣櫃中平均有12%的衣服是「不常穿的」。
如果您狠得下心,那些不再想要或不需要的衣服可以裝滿一兩個垃圾袋。但是那又怎樣呢?
1
全球每年丟棄的紡織品數量如此驚人
在美國丟棄的所有紡織品中,約有85%( 2017年約為1300萬噸)被扔進垃圾填埋場或被焚燒。據估計,美國人平均每年扔掉約37公斤的衣服。全球每年大約產生9200萬噸的紡織品廢料,相當於每一秒有滿滿的一垃圾車的衣服被扔進垃圾填埋場。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量將達到每年1.34億噸。
在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製造可持續紡織品的切納普·拉賈帕蒂說:「我們的時尚體系使用大量不可再生資源,包括石油,將其提取出來以生產通常只在短時間內使用的衣服,之後這些材料大部分會被填埋或焚化。」
「除了造成的全球性社會影響外,它們給水資源或地球上其他寶貴的資源帶來壓力、汙染環境並破壞生態系統。」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去尋找替代品,而不是把衣服扔進垃圾箱——全球時裝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總量的10%,僅紡織品生產估計每年就向大氣釋放12億噸溫室氣體。我們也需要大量的水來生產我們穿的衣服,而時尚業要為全球20%的廢水負責。
與此同時,我們購買的衣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現在的消費者平均比15年前多買了60%的衣服。英國每分鐘購買的服裝超過2噸,超過歐洲任何其他國家。全球每年購買約5600萬噸服裝,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9300萬噸,2050年將增至1.6億噸。
2
紡織物回收的技術很困難
雖然大多數精心設計的衣服都能穿很多年,但時尚在變化,這意味著消費者的品味改變會人為地縮短它們的壽命。行業數據顯示,現代服裝的使用壽命將在2-10年之間,內衣和t恤衫的壽命僅為1至2年,而西裝和外套的壽命約為4至6年。
那,回收我們的衣服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嗎?
目前,美國扔掉的衣服和鞋子中只有13.6%被回收利用,而美國人平均每年扔掉37公斤的衣服。全球只有12%的服裝材料被回收利用。相比之下,紙張、玻璃和塑料PET瓶在美國的回收率分別為66%、27%和29%。很顯然,服裝落後了。
這個問題大部分歸咎於我們的衣服是用什麼做的——我們披在身上的布料是纖維、固定裝置和配件的複雜組合。它們是由天然紗線、人造絲、塑料和金屬混合而成。
拉賈帕蒂說:「舉例來說,一件100%純棉T恤含有許多其他成分,如標籤和縫紉線,這些成分通常是由聚酯等其他材料製成的。同樣,一條普通的牛仔褲是由棉紗製成的,棉紗通常與彈性纖維以及其他成分(如拉鏈、紐扣和滌綸縫紉線)混合在一起,並用一系列的染料進行染色。」
這使得它們很難分離,也難以有效地回收利用。手工將紡織品分為不同的纖維和材料類型非常費力、緩慢且需要熟練勞動力。儘管歐洲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發利用高光譜相機(可以看到超出人類視線範圍的光線)的技術來更好地識別不同的織物類型,但由於服裝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混紡織物,使得機械操作變得困難。就算分類成果,也要去除織物上的染料,以便紗線可以重複使用。
目前,送去回收的衣服中很少有能真正變成新衣服的——這一過程被稱為「材料到材料」回收。例如,舊的羊毛套衫可以做成地毯,羊絨可以回收再製成西裝。但截至2015年,只有不到1%的舊衣服通過這種方式回收。
當然,在線銷售二手衣服的市場很健康,但也許最流行的處理舊衣服的方式就是將它們送走,以便通過慈善商店重新使用。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將捐贈衣物作為一種簡單地將紡織品浪費問題轉嫁給他人的方式。
樂施會位於英國約克郡巴特利的廢衣分類和回收工廠每周會接收80噸的舊衣服。樂施會的廢物節約經理洛林·尼德姆·裡德在這家工廠工作了10多年,然而,在這段時間裡,她發現回收到這裡的衣服的質量確實下降了,尤其是在製作衣服的材料方面。
能夠被回收的衣服大部分磨損情況不嚴重,約三分之一的衣服會交給樂施會在塞內加爾的合作夥伴出售。其中1-3%的人會回到英國各地的樂施會商店。
而其他,大約有6噸的衣服質量太差,它們只是被撕碎,用作工業清潔衣物和床墊、汽車座椅的填充物。
3
研究更環保的生存方式
纖維回收技術確實存在,但目前只是小規模使用。一般來說,這些技術可以分為機械回收和化學回收。化學纖維回收利用的技術已經很成熟。然而,由於要用到多種工藝和額外的化學物質,使得由此產生的紗線或織物成本高昂。
香港城市大學化學工程師卡羅爾·林帶領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技術,該技術可將棉和聚酯混紡製成的織物餵給真菌,從而對其進行回收利用。黑麴黴真菌通常會在葡萄上形成黑色黴菌,其產生的酶可以將棉花分解為葡萄糖,然後被用作糖漿。他們聲稱,剩餘的純聚酯纖維可再用於製造新衣服。
但是,如果我們希望服裝具有可持續性,就需要對服裝行業進行更根本的改變,不管是使用的面料,還是服裝的設計都必須使它們易於回收和再循環。
目前大多數紡織品都是用合成染料(石油衍生物)染色的,並用複雜的工藝製作圖案。這些工藝要求棉、尼龍和羊毛的溫度高達100攝氏度,而聚酯和其他合成纖維的溫度更高。除此之外,這一過程需要高壓、長時間的處理以及使用額外的化學物質,如酸和鹼,這些物質大量對環境有害。
拉賈帕蒂和她的同事們一直在開發使用酶的工藝,這樣紡織染料和織物圖案可以在低至50攝氏度的溫度下,在大氣壓和pH值為中性的條件下進行,而不需要使用額外的化學物質。
「與傳統方法相比,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紡織品的加工更簡單,不用使用預製染料,可以通過簡單改變加工條件實現多種顏色的機會。」
在德國的一家設計公司工作了多年之後,雷娜娜·克雷布斯看到了紡織品和服裝行業對環境的惡劣程度。她發誓要為此做點事情,並在2016年創辦了Algalife這個品牌,利用藻類生產纖維和染料。克雷布斯說,因為整個過程很環保,你甚至可以喝下他們生產的染料。Algalife現在正與一個主要的零售時尚品牌合作,希望到2021年,在商店裡能有用藻類製成的衣服。
4
這是快時尚行業的「洗白」嗎?
時裝行業的其他品牌也開始關注更可持續的做法。阿迪達斯等公司最近宣布推出一系列由海洋塑料製成的運動鞋。商業街零售商Zara也在2019年宣布,到2025年將只使用可持續材料。
使用可回收材料,而不是純天然材料,可以大幅度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投入和行業的負面影響,如二氧化碳排放、水和化學品的使用。
但一些人對一些大品牌如何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持懷疑態度,指責它們是「利用這個機會洗白」,而這些公司對此予以否認。
澳大利亞《時尚》雜誌的可持續性主編、《衣櫃危機》一書的作者克萊爾•普賴斯說,「我們不要假裝人們在快時尚品牌購物是為了將它們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在過去的20年裡,時尚體系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從季節性的下降轉向近乎即時的滿足。對於在Instagram上長大的新一代時尚粉絲來說,等待6個月的T臺造型似乎太瘋狂了,現在看,現在就要買。」
因此,雖然回收和更具可持續性的織物將是解決方案的關鍵,但如果我們希望減少時尚產業對我們這個星球的影響,消費者也需要改變他們的行為。
「我們需要放慢腳步,花一點時間重新搭配我們的衣服,再次欣賞它們。請記住,無論你穿什麼衣服,都需要體力和資源來製造的。」原文標題:Why clothes are so hard to recycle
原文地址: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00710-why-clothes-are-so-hard-to-recycle
原文作者:Abigail Beall
譯者:mecho
來源:譯言網(yeeyan.org)
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在譯言整合發布
版權說明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連結。商業合作請聯繫editor@yeeyan.com
往期內容
原標題:《所謂的衣物環保,只是快時尚行業的洗白工具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