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教程:雁來紅寫意畫法薈萃

2021-02-07 國畫藝術

雁來紅又名「老來紅」、「老少年」、「老來少」,是一種南方的植物,每當秋天大雁南飛時,葉子即變紅。宋代楊萬裡詠雁來紅有「開了元無雁,看來不是花。若為黃更紫,乃借葉為葩」的句子,體物入微,為人傳誦。不久前我們欣賞了白石老人的雁來紅作品,並學習了雁來紅的畫法,今天再介紹幾種雁來紅的畫法教程,供朋友們選擇學習。

點擊回顧精彩內容:

霜葉如花正佔春——齊白石雁來紅作品欣賞

圖文教程:雁來紅的寫意畫法

雁來紅畫法示範(一)
來源:《蟈蟈·雁來紅畫法》,高士尊繪著;王石之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
步驟一:用2寸羊毫筆,在筆洗中浸溼,再飽蘸大紅色,於紙的中上部,上下左右分布成圓形哇塞,順手下拖,寫出莖杆。在莖周圍參差有致地添寫葉片。畫無前一棵,以同法在右側畫出第二棵雁來紅。並與第一棵的葉子交錯、重疊,要有疏密變化,且密中有疏,疏中有密。


步驟二:紅色未乾時,以墨破色,勾出葉脈。在莖周圍加些深紅色點,表示花籽,並加強了節奏和氣氛。


步驟三:以同樣筆法,在前兩株雁來紅的後面添寫三株較虛的雁來紅,要有書法筆意和淋漓灑脫的筆墨意趣。


步驟四:以略幹墨筆勾寫葉脈,既要筆意奔放也要有線的沉穩和渾厚感。


步驟五:在雁來紅上滴灑大小不等、深淡不同的紅色點子。這些點,自然天成,使畫面虛虛實實,渾然一體。


步驟六:在雁來紅的左後側,寫出幾根歪歪斜斜的籬笆。籬杆交叉空間大小不同,避免正方形出現,否則就死板。這幾杆籬笆,寫出了生長環境,同時也增加了層次變化。


步驟七:在單調的籬笆上,添幾筆綠藤,再滴灑些大小、疏密不同的綠點,似葉似草,天然統一。


步驟八:籤名蓋章,皆落於左邊中部籬笆的端上。在雁來紅的頂莖處,點幾筆濃濃的墨點。在籬笆杆的交接點,以濃墨勾寫扎捆籬杆的繩子,又使畫面統一於墨色的點線之中。


示範作品:三枝橫斜的「老來紅」佔據了畫面的主要位置,後面立一白色大雄雞,乃「老來大吉」之意,表達老人的意願。

《雁來紅和蝴蝶》畫法步驟
來源:《寫意草蟲技法全解》,許德仁編繪,天津楊柳青畫社。
步驟一:朱磦加曙紅畫出雁來紅的形態。


步驟二:胭脂加墨,深色勾葉筋。


步驟三:用筆要自然流暢,注意節奏變化。


步驟四:赭墨畫蝴蝶頭、胸、腹。


步驟五:白色畫蝴蝶翅膀,墨色、墨線畫翅膀的花紋。最後題款、鈐印。

雁來紅畫法示範(三)
來源:《寫意中國畫技法》,欒祿璋、呂連甫著,遼寧美術出版社。
步驟一:先用硃砂調大紅,畫雁來紅的莖,要在曲線中求動勢。
步驟二:調濃硃砂加曙紅,可調入些胭脂,側鋒運筆畫葉,從頂部畫起,畫葉如同畫竹葉,只是葉形較大。
步驟三:葉子畫過多後半乾時,用胭脂加一點兒墨勾葉脈。
步驟四:順勢在葉與葉之間點些點。


完成圖欣賞: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相關焦點

  • 圖文教程:雁來紅的寫意畫法
    雁來紅葉子畫法畫雁來紅一般只表現紅豔的葉子,不注重上下葉色的變化,其花只在葉腋及莖幹處以碎點的形式表示。用較大筆調朱磦再調進胭脂成朱紅色畫葉子。葉筋用胭脂或胭脂稍調墨勾畫。勾葉筋有三種筆法,一為楷勾,二為行勾,三為草勾。可根據自己的習慣先用一種勾葉筋法。
  • 圖文教程:小寫意花鳥畫教程之蘭花畫法
    素材摘錄自《小寫意花鳥畫教程蕙蘭畫法畫蕙蘭先畫葉,後畫花,畫花時一般應先畫花梗後畫花。交叉式蘭花畫法兩組蘭葉可交叉畫在一起,為交叉式。雙清 50*100cm空谷幽蘭 100*50cm更多畫蘭內容回顧,請點擊:名家教你畫蘭鄧錫良教你畫蘭花蔣風白教你畫蘭花蘭花的寫意畫法
  • 雁來紅的畫法
    我嘗試以散文的形式,來談一談雁來紅的畫法。先說雁來紅的別名,老來少、葉雞冠、老來紅、三色莧……別名就是它的特點。
  • 圖文教程:寫意壽帶鳥的畫法詳解
    想要提升國畫技能,需要多多練習,今天的教程由公眾號繪客提供,出自《成年人學國畫速成寶典 綜合卷》,這本書中有大量的國畫案例,讓大家臨摹學習。
  • 圖文教程:大熊貓小熊貓寫意畫法
    素材摘錄自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寫意國畫技法速成:動物圖本》,寧佳錄,裴麗華著,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熊貓的畫法 步驟一:先用濃墨勾鼻子。
  • 圖文教程:萱草、蝴蝶花寫意畫法
    萱草白描畫法↓↓↓萱花的幾種姿態↓↓↓萱花畫法步驟蝴蝶花的畫法介紹蝴蝶花,單子葉草本,鳶尾科,有黃、白、淡紅、淡藍、淡紫等色。花蝶形,秀雅嫵媚,恰似彩蝶翻飛,一花一莖,花瓣上有美麗的斑點或斑紋,色彩豔麗;瓣六裂,上(內)層三瓣,下(外)層三瓣,從劍形葉片間抽出花莖。葉劍形,較挺,嵌疊成兩列。
  • 圖文教程:藤本花卉寫意畫法解析
    傳統中國寫意畫的妙筆神韻講究的就是在純熟筆墨前提下行筆的隨意性、連貫性,這正是「寫意」的精髓所在。在寫意花卉中對結構的微小細節往往刪除,僅從外形主體的形神上予以概括,做到神似的形意結合。在大幅寫意花鳥畫中紫藤往往和松、柏一類的常青樹木相結合組成畫面,當然亦可折枝或以其他形式獨立成畫。一、紫藤花瓣的點厾、勾染的順序藤花的結構是四瓣,一瓣向上翻卷,其餘三瓣左右連續,形似蝶狀。寫意畫法點厾藤花應著眼於大形,從一串的整體考慮花形的姿態變化,從虛處入手。不拘泥於結構的細節,用色宜偏淡,要體現從下往高處看花所呈現的景物狀。
  • 圖文教程:鶴望蘭、君子蘭、虞美人寫意畫法
    素材摘錄自人民郵電出版社《中國畫技法入門300例:寫意花卉綜合卷》,邰樹文編繪,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鶴望蘭的畫法
  • 圖文教程:寫意合歡花、康乃馨畫法示範
    素材摘錄自人民郵電出版社《中國畫技法入門300例:寫意花卉綜合卷》,邰樹文著,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 圖文教程:雜花畫法(3)
    本文內容摘錄自《國畫入門訓練新編·寫意花鳥篇雜花》,光相白編著,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我們尊重版權,,僅選擇部分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購買正版圖書!上集回顧,請點擊:雜花畫法(1)  雜花畫法(2)牽牛花的畫法牽牛花屬一年生蔓性草本花卉。莖細長,葉互生有裂。花冠喇叭樣,花色鮮豔美麗。
  • 圖文教程:寫意菊花畫法分步詳解
    本素材摘錄自《寫意花鳥 菊花畫法》,賈寶珉著,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相關內容回顧:菊花的各種畫法範圖一分步詳解步驟一:作畫之前,首先要有構圖安排,做到心中有數。步驟是以作畫方便為準,一般以所畫內容的前後為步驟的前後。此圖石頭在最前,所以第一步先畫石頭。
  • 圖文教程:寫意蔬果入門畫法之白菜、辣椒
    白菜的畫法參考 辣椒的畫法 來源:《寫意國畫技法從入門到精通》,漫果文化著,:中國鐵道出版社。 辣椒又稱番椒、秦椒,通過人工改良的品種十分豐富。不辣的稱為甜椒,甜椒又分綠色、紅色、黃色、紫色。
  • 圖文教程:寫意菊花的各種畫法示範
    1.平頂菊花畫法 平頂菊花也叫車輪菊,瓣子較少,有單層和多層之分,花瓣以花心為圓心向外放射。白色和淺色花多以墨勾後染色的方法。小包菊可以色直接點畫。花瓣可寬可窄,可多可少。花心有三種畫法:其一用淡墨勾圓心,後勾花瓣;其二先以草綠色點出花心,後再以墨勾花瓣;其三先勾花瓣,再以重墨點花蕊。
  • 圖文教程:繡球花畫法解析
    繡球花的寫意畫法步驟來源:《中國寫意畫超細緻講解 花卉綜合篇》,郭大為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出版。繡球花寫意畫法之二來源:《零起點美術教程 國畫·木本》,劉勝平,溫心坦著,福建美術出版社2003年出版。
  • 國畫教程——寫意魚的畫法
    中國畫常用以虛代實的手法,如大寫意畫小寫意畫,很多要補一點景作為點綴,使畫面更加豐富。鯰魚畫法鱖魚畫法↓↓↓1.先用淡墨勾出輪廓2.再用深墨點睛,畫出背部斑紋,絲上鰭脈紋,然後著淡黃色,腹部趁溼添上粉色
  • 圖文教程:玉簪花的寫意畫法
    玉簪花頭畫法步驟一至步驟四:用大白雲筆蘸淡墨勾出花瓣。花苞和半開花頭圖示玉簪葉子畫法玉簪作品畫法步驟步驟一:構圖完畢之後,用蘭竹筆或大白雲筆蘸淡墨勾勒花瓣,線條要流暢。
  • 【教程】小寫意花鳥基礎教程之禽鳥畫法
    寫意花鳥的設色       中國畫用色有獨特的風格,即隨類賦色,不受環境、光線的限制,強調物體的固有色,利用強烈的對比色,大膽誇張,以墨為主,顏色為輔,是寫意花鳥畫的主要特點之一寫意花鳥的用紙       一般畫寫意花鳥大都喜歡用生宣紙,因為生宣更宜於表現各種筆墨變化效果,而在熟宣紙上畫寫意畫又是另一種味道,其效果是水色淋漓。
  • 國畫教程——牽牛花的寫意畫法
    2.不同顏色的牽牛花的畫法步驟左:藍色花,用含水柔毫筆先蘸白粉調三青(石青),筆尖再蘸花青後,按花的透視關係果斷下筆,一筆緊跟一筆,畫出合瓣的感覺,可留出瓣角。中:青紫色花,用白粉調三青,再蘸花青,曙紅色略調,畫法同左。右:深紅色花,用柔毫筆調曙紅色,筆尖蘸胭脂色,畫法同左。
  • 圖文教程:幾種藤本的寫意畫法
    葡萄的畫法 一、水墨葡萄的畫法:用羊毫筆蘸水墨,中鋒入紙左右兩筆按葡萄大小包合成形,兩筆之間宜留空隙,以示葡萄透明光滑的反光亮點,葡萄要圓中見方,三顆、五顆成堆,兩堆三堆即成串狀。待將幹時,用濃墨點臍、畫果柄,一串葡萄外形要錯落,以防呆板。
  • 紫藤花的寫意、沒骨、工筆、白描畫法,這下全了!
    二、國畫紫藤花繪畫步驟教程 1、調紫色和鈦白為淡紫色,筆尖蘸深紫色,左右兩筆點花瓣。國畫紫藤花繪畫步驟教程五 6、花藤注意轉折,和葉子間要有遮擋。 五、紫藤的寫意畫法 寫意就是用深淡顏色或墨色以簡練的筆法點厾出花葉藤形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