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成為國歌

2020-12-11 黨建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很多大咖聚集在北京,要從1000多首作品裡選出一首作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國歌。當時,從國歌歌詞的徵集啟事發出到最後選定的時間是71天,最終當選的是《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是田漢,曲作者是聶耳,原來是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

據史料記載,在遴選國歌的過程中,剛開始有一些人並不是很認同《義勇軍進行曲》。持反對意見者認為,《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至少是歌詞裡的某些詞語已經有些過時了。比如,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的李立三就認為《義勇軍進行曲》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不妥,因為我們用了14年時間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又用了3年多時間打敗了「蔣匪軍」,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欣欣向榮的,怎麼會有「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判斷?一些專家學者建議,選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的話,最好也把這句詞改一下。

支持直接選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的和反對直接選用的這兩部分人相持不下。最後,毛澤東認真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後,認為不必修改歌詞,「我國人民經過艱苦鬥爭雖然全國快解放了,但還是受帝國主義的包圍,不能忘記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壓迫。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所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

安不忘危、居安思危是非常可貴的品質。面對逆境,大家很容易抱成一團,一起奮鬥,共克困難;面對順境,也就是形勢一片大好時,我們是不是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往往決定了個體或組織、國家究竟能夠走多遠。

《義勇軍進行曲》的脫穎而出,還因為它彰顯了當時的遴選主體們對以往歷史和民意的充分尊重。《義勇軍進行曲》問世於全面抗戰時期,是紅極一時的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在當時的中國乃至世界上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著名音樂教育家、畫家豐子愷先生在《談抗戰歌曲》一文中說:「連荒山中的三家村裡,也有『起來,起來』『前進,前進』的聲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這句話足以證明,《義勇軍進行曲》在當時不僅是大城市居民耳熟能詳的,就連荒山農村的村夫牧童也會哼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在埃及的金字塔下邊聽到有人唱《義勇軍進行曲》。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在美國講學期間聽到小孩吹口哨,吹的也是《義勇軍進行曲》。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歌唱家保羅·羅伯遜曾經專門演唱過《義勇軍進行曲》。據說,這位在著名音樂劇《遊覽船》裡演唱《老人河》而一舉成名的演唱家,能用英、中、俄、法等20多種語言演唱。保羅·羅伯遜曾經專門在紐約用英語演唱《義勇軍進行曲》,還灌制了一張名為《起來》的中國革命歌曲唱片。

《義勇軍進行曲》的第一次歌詞修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1949年4月20日至25日,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辦了一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會議主辦方邀請當時正在籌備建國的中國共產黨派代表團參會。按規定,會議開幕時,各國代表團入場都要演奏國歌。當時我們還沒有選定國歌,代表團成員幾乎一致同意,決定選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入場時演奏的歌曲,只不過在經過認真討論後將「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改成了「中華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時候」。1978年,我們又進行了一次《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的修改,即1978年版的《義勇軍進行曲》。轉眼到了1982年,一直被改來改去的國歌歌詞又回到了原點,恢復了本來面目。同年,《義勇軍進行曲》以全國人大正式立法的方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而不是代國歌。

我們回過頭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遴選過程,就能夠體會到居安思危的胸懷、境界,體會到對既往歷史和民意的尊重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期許,更能感受到國歌對於中國人增強凝聚力的推動作用。國歌價值在於更好地發揮凝聚「想像共同體」的獨特作用。什麼是「想像共同體」?例如,民族和國家都是「想像共同體」。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凝聚「想像共同體」的每一分子,也就是每一分子對這個「想像共同體」的心理認同、主觀認同。

(摘自2019年10月10日《新華日報》)

(來源:《學習時報》,原標題《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成為國歌,作者:張志君)

監製/李小標 責編/劉文韜 編輯/白夢潔 製作/白夢潔

相關焦點

  • 《義勇軍進行曲》的流行:成為國歌前已紅遍中國
    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早在成為國歌之前,就已作為最著名的抗戰歌曲響徹大江南北,是當之無愧的最「紅」的歌。  出生於1912年2月14日的聶耳,23歲英年早逝,正是他的才華開始放射出奪目光輝的年華。就在遇難前不久,他完成了最後一首作品《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這一不朽絕唱,讓他的藝術生命獲得了永生。
  • 《義勇軍進行曲》因何能成為我國的國歌?
    聶耳聶耳在創作《風雲兒女》主題歌時,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終於創做出了《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激奮人心、載譽世界的中國人民反抗日寇侵略的戰鬥進行曲。聶耳在寫完這首歌的初稿後因要躲避反動派仇視便與一位朝鮮朋友出國到了日本,在日本他又對初稿進行了最後的修改,定稿後寄回國內。許幸之拿著這首歌曲找到了當時還在上海國立音專學習的賀綠汀,請他幫忙為之配樂隊伴奏。賀綠汀找的是僑居上海的俄國作曲家阿爾夏洛夫配寫的伴奏。田漢聽了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後十分激動,並指出了這首主題歌「充滿著飽滿的政治熱情。
  • 1949年,《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的前因後果
    ▲聶耳背景資料:《毛澤東傳(1949-1976)》引用了毛澤東、周恩來1949年9月25日召集的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記錄(下圖),其中有一段專門討論國歌問題的記錄。從這個記錄中可以看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是誰提出來的,大家又是怎樣討論和通過的。同時也澄清了一些傳聞的東西。如一些報刊發表的文章中,都說當時周恩來等提出,用《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可以使我們「有憂患意識」。其實,記錄中並沒有這些話。
  • 《義勇軍進行曲》:關於國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文革沒歌詞只能奏不能唱  最為中國人熟知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早期被國人熟知,應該是作為電影劇本《風雲兒女》的主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這首歌曲由於其雄壯、激昂的旋律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
  •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田漢的最後一詞,聶耳的最後一曲
    ,最終是《風雲兒女》的投資人朱慶瀾將軍將這首歌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一首《義勇軍進行曲》,竟然耗盡了兩位才華橫溢的傑出藝術大師的全部功力。 新中國建立前夕,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國旗、國徽等建國事項。著名畫家徐悲鴻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委員力薦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當即表示贊同。但有人認為新中國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時了。
  • 【方志四川•九一八特輯】孟紅 ‖ 《義勇軍進行曲》 如何成為...
    事實上,在國際範圍內,《義勇軍進行曲》早已形成了代表中國人民最強音的地位。在當時的反法西斯戰線上,很多國家的廣播電臺都將《義勇軍進行曲》視為中國國歌加以播放。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美國國務院還批准將其列入《盟軍勝利凱旋之歌》的曲目中,《義勇軍進行曲》赫然在世界的高規格莊重舞臺上被演奏。
  • 歷史今日12月4日:《義勇軍進行曲》被恢復為國歌
    聶耳在日本東京譜寫的《義勇軍進行曲》定稿手稿。  1982年12月4日下午,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裡,3000多名人大代表舉手一致通過一項決議: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下面是新華社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常委夏衍的通訊摘錄:  「《義勇軍進行曲》高昂激奮,鼓舞人心,催人前進。
  • 義大利羅馬上空響起我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致敬抗疫一線醫務
    今日,當地時間正午12時,伴隨著12聲鐘聲,米蘭民眾掌聲致敬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在下午18時整,在義大利羅馬的A線地鐵站Ra di Roma附近的小區響起了中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並有人大聲高呼「Grazie Cina"(感謝中國),周圍的民眾紛紛鼓掌致意,感人肺腑。近日來,義大利民眾在各地自發地舉辦了包括」18時陽臺音樂會「在內的各種互動活動,互相激勵加油
  • 一首《義勇軍進行曲》,兩岸多少悲歡事
    《義勇軍進行曲》在兩岸的「風雨歷程」       當時臺灣人都知道《義勇軍進行曲》是來自大陸的抗戰歌曲。一方面基於對大陸人民抗戰同情,一方面對剛脫離日本殖民統治記憶猶新,再加上簡單易學以及激奮人心的歌詞,成為廣為流傳的普通話歌曲。但隨著兩岸的隔絕,《義勇軍進行曲》成為政治禁忌,逐漸消逝在臺灣人的記憶當中。
  • 鮮為人知的藏語版《義勇軍進行曲》
    適逢國慶68周年,又逢《國歌法》正式施行,感懷之際想起小時候,我們唱國歌的情景。面對五星紅旗,唱起國歌,當時的感覺就是特別雄壯激昂,自豪感、光榮感油然而生。我至今記得唱國歌時,大家對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一直不理解。後來才知道這是由抗日戰爭時候的《義勇軍進行曲》改編的。
  • 除了《義勇軍進行曲》,中國歷史上的這些國歌,你知道嗎?
    荷蘭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國歌的國家。1569年,荷蘭人民為抵抗西班牙統治者的統治與壓迫,高唱《威廉頌》衝向敵人,並戰勝了西班牙統治者。荷蘭人民對這首代表著國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十分地熱愛,將此定為國歌。  中國出現國歌的時間較晚,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歷史,從最初的為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到成為今天激勵人民群眾居安思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的時代之音。
  • 瀋陽收藏家揭秘:《義勇軍進行曲》曾三改歌詞
    說起國歌,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叫《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曲曾在不同範圍內三次改歌詞。6月25日,瀋陽知名收藏家詹洪閣為您獨家揭秘《義勇軍進行曲》背後的那些事兒。
  • 中國國歌歷史:《義勇軍進行曲》的三個版本
    說起這收首歌,作為中國人沒有一個人,不清楚的,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9月27日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
    據《人民網》2008年的報導,以及相關歷史資料顯示,我國歷史上共有過7首國歌。除人盡皆知的《義勇軍進行曲》之外,另外還有過6首國歌。由中國國民黨黨員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衝4人合作作詞,並從139位參賽作曲者當中選定程懋筠譜的曲,最終定型。於1943年正式成為中華民國國歌。歌詞表達了黨的宗旨,意義深刻。有資料顯示,這首歌當時在世界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被評選為世界最佳國歌。
  •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
    說明文 |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 文 / 小侯 據《人民網》2008年的報導,以及相關歷史資料顯示,我國歷史上共有過7首國歌。除人盡皆知的《義勇軍進行曲》之外,另外還有過6首國歌。
  • 文史|《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文史 |《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2020-07-26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馬上空響起《義勇軍進行曲》,中國國歌竟以此方式走出國門
    3月14日晚18時許義大利羅馬上空響起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數不清的羅馬居民高喊
  • 馮小寧:最愛《義勇軍進行曲》 歌詞飽含血淚
    《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
  • 《義勇軍進行曲》歌詞誕生在監獄,曲子定稿於日本
    田漢身在監獄,眼望牢房的鐵窗,日寇鐵蹄踐踏我國土的慘象和東北抗日義勇軍英勇搏鬥的情景,不時在他腦中閃過,怒火在他心裡燃燒。就這樣,《義勇軍進行曲》那火一般的詩句,開始在他的腦海裡奔騰起來.可是,往哪寫呢?手上?衣服上?都不行,寫下來也無法傳遞出去,無法交給黨組織。正當他心急如焚的時候,突然在牢房的一個牆角撿到一個香菸盒。
  • 紅色音符抗戰故事|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
    它就是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近日,81歲高齡的向延生老人接受了記者採訪。向延生是音樂家向隅和唐榮枚之子,一直從事中國近代音樂史研究,曾編輯《聶耳全集》一書,與國歌結下不解之緣。從他的口中,我們了解到了有關《義勇軍進行曲》和它的曲作者聶耳諸多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