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 一篇微信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2021-02-23 最繪畫

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諸子之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

我們可以、也應該鑑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鑑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鑑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鑑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鑑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鑑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諸子百家簡介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作品:《道德經》、《莊子》、《列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及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七、縱橫家:

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九、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云:「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十一、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

兵家重點在於指導戰爭,在不得不運用武力達到目的時,怎麼樣去使用武力。創始人是孫武,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今存兵家著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等。各家學說雖有異同,然其中包含豐富的樸素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後世甚大,為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十二、醫家:

代表人物:扁鵲

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封建制度確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動蕩的時期。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意識型態、科學文化領域出現了新的形勢,其中包括醫學的發展。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

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載物這句話絲毫不假。為什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能夠輕鬆獲得財富?因為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相關焦點

  • 【諸子百家】一篇微信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七、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其寬泛程度舉世無雙。中國傳統文化是東方文化的代表。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主流是:「儒教」,「道教」 ,「佛教」。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最活躍的時期 。在這期間產生了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陽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農家」。諸子百家是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派別的總稱,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 先秦諸子百家-道家,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是中華傳統哲學的起源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竟然大爆發於禮崩樂壞的東周
    有人說,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所致。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滋潤了炎黃子算的心田,還兼容並蓄各方文化,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即便是入侵的外族,在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感召下,也會逐步融入進來,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今天說起傳統文化,人們通常首先會想到儒家文化,對歷史文化有些研究的人可能還會想到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
  • 春秋諸子百家思想文化的大交流
    鐵器的廣泛應用以及牛耕技術的運用,解放和發展了勞動力,為諸子百家創造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政治變革的推動。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各諸侯國之間頻繁的進行爭霸戰爭,統治者招攬賢才廣言納諫,在客觀上為思想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文化的傳播。
  • 今日改茶|改茶小學開展「了解西方節日文化,過好中國傳統節日暨...
    點擊「藍字」,關注改茶小學官方微信!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2019年12月23日上午,改茶小學對全校師生開展了「了解西方節日文化 ,過好中國傳統節日暨節假日安全教育」晨會活動。本次活動的目的是全面展現我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代表的意義、呈現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保護我國傳統文化的意識,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情之情。
  • 中國傳統文化|高中英語最常用的詞彙短語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獨特鮮明的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例如:諸子百家、琴棋書畫、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戲劇、中國建築、語言文字、醫藥醫學、宗教哲學、摺疊民間工藝、中華武術、地域文化、衣冠服飾、四大雅戲、動物植物、古玩器物、飲食廚藝、傳說神話、神妖鬼怪、傳統音樂、中國對聯、名山大川等等。
  • 「儒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在傳統文化的發展進程如何體現?
    儒家是由孔子所創立、孟子發展、荀子集其大成,儒家最開始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儒家在先秦時期與諸子百家地位平起平坐,但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讓儒家遭受重創。後來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聽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這才讓使儒家重新興起。
  • 分享幾個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外貿獨立站
    這是一家出售中國茶文化周邊的產品,宜興茶壺,茶杯,茶葉等等各種產品,對於茶文化不太懂,宜興茶壺的售價在幾百刀到幾千刀之間。 這是一家專門賣中國傳統的旗袍和傳統結婚禮服的,猜想買的人應該以華人居多吧。
  • 中國傳統文化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組成元素,你知道多少
    傳統文化是歷史文明發展演化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其內容為歷史存在過、流傳著的種種物質、制度、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且組成元素眾多,涉及政治、律法、軍事、思想、宗教、禮儀、習俗、書畫等。
  • 【英語六級翻譯強化】唐朝丨諸子百家
    【翻譯原文】  唐朝(the Tang Dynasty)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這一時期文學發展達到高峰,其中詩歌最為興盛,唐詩至今仍家喻戶曉。海外的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便被稱為「唐人街」。每逢春節,這裡都要耍龍燈(dragon-lantern show),舞獅子,仍然保留著中國的傳統風俗。
  • 【Pathfinder引路人】我們想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我們希望能通過創立這個組織,傳揚中國傳統文化,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到世界。海外的學習生活忙碌且孤獨,我們無時不刻在銘記家鄉的傳統文化,我們想用自己的努力幫助那些中國古老的文化,將對祖國的熱愛轉為動力,讓我們致力於幫助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我們從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入手,希望更多的人重視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藝術,希望盡我們所能地幫助歷史的延續,讓每個堅持流傳這些技藝的手藝人得到他們應得的報酬。
  • 在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下,諸子百家的誕生
    諸子百家誕生的時代背景這是一個烽煙四起、風雷激蕩的大變革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發展時期,諸子百家流派紛呈。這些流派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一人即一學派——鬼谷子說起春秋戰國就不的不說一個隱居山野卻影響各國走向的人——鬼谷子。鬼谷子強調要用變化動態的觀點看問題,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為君之道、為將之謀首先都要對人、對物進行揣度,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感受優秀傳統文化 如何修身立德做人
    茂名網訊 為了讓全體師生充分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立德樹人的教化功能,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學校發展,9月19日,在6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茂名市一中特邀請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領導幹部學國學系列活動發起人
  • 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有哪些?哪些是我們熟知得?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 中國文化史通釋(3)
    餘英時 著 上期提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興起是中國思想史(或哲學史)的開端,這是學術界的共識,無論在中國、日本或西方都無異議。自20世紀初葉以來,先秦諸子的研究蔚成風氣,取得了豐富的成績。這裡的「列道」即是「裂道」;而「儒、墨」則是泛指諸子百家,因儒、墨兩家最早出現,所以用為代表,《鹽鐵論》中「儒墨」一詞也是同一用法。另一更重要的例證是劉向《七略》(收入《漢書·藝文志》)。《七略》以《六藝略》為首,繼之以《諸子略》。
  • 南懷瑾老師的書籍,讓我們重拾傳統文化信心
    很長一段時間,傳統文化的書籍已經被我們放在最底層,包括我在內。周圍很多人不懂《周易》,和人談論儒家學說會被嘲笑,念佛經會被人趕走。就算是國學愛好者,也對傳統文化的內容不再深信不疑,被當成迷信和糟粕,馬上要被淘汰。文化面臨斷層的巨大風險。
  • 動漫壁紙,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動漫
    《武神戲曲》仿佛讓人回到京劇在中國的輝煌時代。章節之間穿插的京劇趣味知識,讓讀者了解到什麼是「生、旦、淨、末、醜」、京劇如何發源等等。一位日本作家用讀圖時代最流行的方式,詮釋了地道中國韻味的文化。儘管所有的傳統文化元素都能用於動漫開發,但是面對「富礦」,「開採」卻成了制約原創發掘傳統文化的原因。有觀點認為,很多原創的敘述理念不合理。我們的編劇總是覺得傳統文化就要用「傳統」的方式表達。「傳統」的公式化敘述方式阻礙了原創走向世界。上田宏在《武神戲曲》中對京劇知識的精通,反襯出國內編劇文化底蘊的缺失。
  • 用英語怎麼賽中國傳統文化?來了解一下
    楚天都市報4月3日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溫勝男)民族的才是國際的,學英語也能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剛剛落幕的武漢楓葉國際學校英語藝術節,就將「我眼中的中國文化」設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英語藝術節是楓葉學校每年傳統的大型活動,歷時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