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是齊國名將,當年樂毅率五國軍隊攻打齊國,攻取了七十多座城池,齊國面臨滅國的危險,此時田單外御強敵,收復全部失地,成為齊國大英雄, 威信蓋過齊襄王,田單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差點帶來殺身之禍!
根據《羅織經》記載:有一年冬天寒風凜冽,齊國丞相田單乘船渡河,他看到一位老人過河後凍得不能動彈,倒在河邊瑟瑟發抖,田單心生憐憫,下船後立馬脫下自己的皮袍給老人禦寒,老人感恩戴德,從此到處宣傳田單的美名。
沒過多久消息就傳到齊襄王耳中,齊襄王心裡很不痛快,他自言自語道:田單到處收買人心,難道想圖謀不軌佔領我的國家,看來我必須要早做打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如果我動作慢了就要受制於人了!
齊襄王說了不該說的話,透露了內心的秘密,突然感覺自己失態了,於是警醒地看了一下四周,發現貫珠就在不遠處,這件事是齊襄王心中的秘密,絕不允許第二人知道,於是齊襄王便心生殺掉貫珠的念頭。
齊襄王把貫珠喊過來問:你聽見我剛才說什麼了嗎?(齊襄王先摸摸底,實已暗藏殺機)
貫珠明白齊襄王想殺人滅口,內心驚恐不已硬著頭皮說:聽見了!
齊襄王追問道:那你以為如何呢? (貫珠無意間聽到不該聽到的秘密, 自知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除非能獻上一個萬全之策,才能保全性命)
貫珠思索一番,便對齊襄王說:大王應該讚揚田單的善跡,然後詔令全國,當我心繫天下老百姓饑渴時,田丞相就收留他們,給他們飯吃;當我心繫天下老百姓寒冷時,田丞相就解下自己的皮袍, 給他們穿上;我愛護天下百姓,田丞相就倍加憐恤他們,真是太符合我的心意了,這樣一來田單的善舉就變成大王的德澤了,天下百姓無不對大王感恩戴德。
第二天早朝時,齊襄王對進行表彰,稱田單貫徹旨意到位, 並令田單調查民間缺衣少食的人, 然後呈報朝廷給予救濟,此時文武大臣都相信:田單是遵奉齊襄王的意思做的,所以大臣們紛紛讚賞齊襄王。
齊襄王覺得大臣們讚賞還不夠,又派人到市井間察訪民情, 百姓都在談論:田丞相之所以愛護人民,都是我們國君教誨的,齊襄王知道後非常高興,從此再也不用擔心田單功高震主,威脅自己的地位了。
從齊襄王這個故事不難看出,田單是他的臣下理應受他控制,但田單威望劇增導致功高震主,齊襄王擔心自己無法控制田單而心生恐懼,為了消除恐懼決定除掉田單,齊襄王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一、有功歸上。無論是職場、還是官場,必須要學會有功歸上,你所取得的成績都是上司教導的結果,當你把好名聲歸於上級指導有方時,上司才會給你更多的利益,如果你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那麼你就有功高蓋主的嫌疑,上級必定會收拾你。
二、低調謹慎。田單收復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功勞不可謂不大,勢力不可謂不大,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需要低調內斂,因為每高調一分危險就加大一分,這個時候高調除了死得快,沒有任何好處,只有低調內斂才是保命的良方。
三、偷天換日。對於領導來說,下屬能力強、水平高都不是問題,只要用好、用對,就能為己所用,即使出現功高蓋主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學習齊襄王的做法,嫁接功勞、引流威望,這既是領導應有之能力,也是應有之思維。
四、學會保密。作為君主如果隨便說話,沒有保密意識,就會失去良臣;作為臣子如果沒有保密意識,就會洩露機密,甚至會掉腦袋的,如果在大事情上不注意保密,有可能會亡國,這就是保密的重要性。
齊襄王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職場人:職場中對於下屬來說,低調做事、擺正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出現了與上級搶功勞的情況,務必學會主動讓功於領導,因為平臺、資源都是上司給你的,你只要把功勞歸於上司領導有方,上司才會更加信任你,才會給你更多的利益。
齊襄王和田單的這個故事摘錄於《羅織經》,這套書不僅精彩紛呈,而且有故事、有案例、有分析,記錄了很多權力鬥爭,深刻反映人性、人心、人情。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成功需要智慧,交際需要策略,處事需要謀略,人性永遠不能違背!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看看這套書,這套書有案例、有分析、有方法,有高瞻遠矚、也有運籌帷幄、有韜光養晦、也有出奇制勝,有大謀略,也有小伎倆,有才華,也有心機,有聰慧,也有機敏,看完這套書你就有手段、有心計、有謀略。
我給大家推薦的這套《羅織經》有故事、有案例、有分析,這套書一共5本,通篇文白對譯誰都能看懂,這套書包裝非常精美、內容都是精華,無論是經商、創業、從政不可不讀,此書涵蓋了中國歷代權謀智慧,看完後能看透、解決很多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你不是缺少機會,而是缺少掌控全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