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為何最後能夠善終?說出來別不信

2021-01-09 小閔學歷史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來就是鐵律,尤其是對於武將來說更是噩夢,歷史上很多的武將都因為君主的無端猜忌而被賜死,比如秦之白起,趙之李牧,宋之狄青,明之戚繼光都不外乎如是。

這些人都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的結果就和嶽飛一樣,因為「莫須有」三個字慘遭橫死,當然事情也有例外。若論明哲保身,歷史上還有幾個人可以做到,比如秦之王翦,做到了連滅五國,可是秦始皇卻始終對其放心,王家三代始終掌握著帝國的軍權;而歷史上唯一能與王翦匹敵的我想只有唐朝的郭子儀了。

《新唐書》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和公主有了矛盾,公主要進宮面見父皇狀告郭曖,可是郭曖這個時候也犯了脾氣,直接破口大罵:「我老爹要是想謀反,還有你老子當皇帝的機會嗎?」這句話放在古代無論哪個人聽了都會不舒服,郭子儀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先是把郭曖揍了一頓,然後把郭曖押進宮去謝罪。

可奇怪的是,唐代宗聽到郭曖的話語之後卻沒生氣,反而勸慰公主,因為人家說的沒錯。所以這就是郭子儀的高明之處。

《舊唐書.郭子儀傳》:「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高一世而上不疑」

這是歷史對於郭子儀的評價,那麼郭子儀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而主不疑的」:

能屈能伸的郭子儀

其實郭子儀的前半生真的很坎坷,唐代是秦漢之後又一個極為崇尚軍功的時代,唐代國策都以「開邊」為榮,因此唐代踴躍出了很多的名將,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等,這些放到歷朝歷代都是頂級的,所以郭子儀在這些人之中的確不怎麼起眼。

郭子儀早年也是武舉人,可是和這些將軍比起來他的功勞實在是微不足道,在他前半生的時候一直未受重用。

直到「安史之亂」的爆發,此時郭子儀已經60歲了,由於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都被唐玄宗自己給坑了,唐朝再無大將可用,於是乎就啟用了這員老將,對於郭子儀來說這無疑是他的「第二春」。

於是乎郭子儀的人生開始煥發了,先是帶兵收復了靜邊軍,同時又收復了雲中,在公元757年,郭子儀和李光弼協力擊破了安史叛軍,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可謂是不世之功,而平定「安史之亂」的另一員大將李光弼也是郭子儀介紹的。

郭子儀功勞高了,自然眼紅的人也就多了,於是乎這些人就集體誹謗郭子儀,換了李光弼這種事情就不能忍,比如皇帝叫他回京,人家直接不幹擁兵自重,這就加深了皇帝的猜忌。

然而郭子儀的情商就在這,皇帝要他回家,二話不說立馬解甲歸田,然而此時的大唐已經是江河日下了,剛剛平定「安史之亂」,西南的吐蕃又來湊熱鬧,此時大唐無將可用,唐代宗立馬又想到了郭子儀。

有些武將其實面對皇帝如此徵召總會在這個時候喝皇帝討價還價,郭子儀就很聰明,接受皇帝的詔令之後立馬趕赴前線,而當時李光弼就因為宦官專權所以按兵不動,這兩人之間的情商高下就一目了然。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李光弼在安史之亂之中功勞更大,最後卻是郭子儀能夠榮登「平定安史第一人」,而李光弼一直活在被帝王的猜忌之中,最終也是憂憤而死。

慧眼識人,明察秋毫方能置身之外

《新唐書》之中又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說皇帝念及郭子儀的功勞,封他為汾陽郡王,並賞賜他一座王府,住進王府第一天郭子儀就下令撤去親兵,並大開方便之門對外宣稱只要有誰願意都可以來個「王府一日遊」。

而也由於大開方便之門,所以郭府之中的一些糗事都被傳得滿天飛,此時他兒子郭曖就勸父親關閉大門,這個時候郭子儀就說了我大開方便之門就是為了防止小人陷害。這王府坐擁幾千畝,光僕役就有幾千人,什麼人在裡面做什麼事外人一概不知,所以這個時候要是別有用心的人構陷,那麼皇帝必然會心生嫌隙。

而我大開方便之門就意味著我沒有什麼好遮遮掩掩的,行事坦坦蕩蕩,沒有絲毫不臣之心,就算別有用心的人想要陷害,那麼也沒有什麼機會。

他的兒子郭曖一聽這話就明白了父親的意思,這也是郭子儀能夠善終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他對於人心這塊看得很透,能揣摩皇帝的心思並不難做到,可是能夠揣摩透每一個人的心思就很難了,就算是和珅都有翻車的時候。

而王翦和郭子儀的智慧之處就在於他們能夠摸透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一個大臣的心思,這就是他們的高明之處,《新唐書》之中也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大臣來拜訪郭子儀,每次他來郭子儀就立馬讓家人去房間躲著,等他走了再出來。

他的家人不解問他為什麼?郭子儀回答道:因為這個人面相醜陋,我怕你們接待他的時候會笑出聲來,他這個人詭計多端,睚眥必報,等到他掌權之後必定會因為此事對我們報復,我就是怕這種事情發生所以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

後來的事情果然是如同郭子儀預料的那般,這個大臣當上了宰相,而之前嘲笑他的大臣們都挨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只有郭子儀能夠置身事外。

郭子儀能夠明察秋毫也是其能夠置身事外一個重要因素,能揣摩皇帝的心思的人不少,可是除了皇帝之外連大臣的心思都摸透了,這才是郭子儀最可怕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郭子儀和王翦的情商超高,所以他們能夠善終。

而相反,嶽飛等人雖然是忠君愛國,可是對於帝王來說他們犯了忌諱,所以死是必然結果,可以說郭子儀和王翦的情商一般人還真學不來,這也成為了他們能夠善終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功高震主未必一定會被殺,歷史上功高卻安然無恙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臣子識時務懂進退;二是皇帝有足夠的胸懷,他們雖有猜忌卻只是不予重用而不會殺之以絕後患,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 他功高至偉,手握重兵!皇帝卻在背後刨他的祖墳!他為什麼不造反?
    唐朝的安史之亂,郭子儀和李光弼成功鎮壓叛軍,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後來郭子儀又率軍擊敗吐蕃和党項,縱觀郭子儀一生,功高至偉,歷經四朝皇帝,可謂是位極人臣。被人稱作:「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 韓信被呂后誘殺,郭子儀卻能得到善終,高能功臣應該怎麼辦?
    但因為被劉邦和呂后猜忌,最後死於呂后的宮女錘殺。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是再造大唐的第一功臣。雖然功高蓋主,卻最後得到善終。為什麼兩人最後的結局,差距那麼大?01 皇帝需要臣子任何人再厲害,也不可能獨自建成一個王朝。相反,他們往往都需要組織一大幫子能人異士去幹活,才能建立自己的政權。
  •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最後是怎麼免得殺身之禍的?
    自古君王一直很忌憚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尤其是對於權力欲重又能力、威望一般的君王,更是非常害怕手下臣子過於有權、有聲望。因此歷史上出現了許多雖對皇帝忠心,但卻因功高震主而被殺的能臣。南北朝宋文帝時期的大臣檀道濟、南宋高宗時的嶽飛都是因皇帝對臣子的猜忌,臣子功高震主而被殺。中國歷史帝王中,像漢光武帝那樣寬仁、李世民那樣有威望、趙匡胤那樣仁慈的皇帝還是少數,大多數帝王都會對威望較高的臣子有一種忌憚。因而這些臣子要想避免遭到殺戮,得會有一些自保方法。一、功成身退。
  • 功高蓋主的郭子儀如何得以善終
    在中國歷史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名將並不罕見,但是能夠保全自身並得以善終的卻沒有幾個,郭子儀是如何做到的呢?這除了郭子儀在戰場不停地證明大唐缺少不了他之外,更與他的為人息息相關。後來安思順被朝廷調走,郭子儀被任命接替了他的職位,成了李光弼的上司。這讓李光弼十分地不服,想要收拾東西離開。可這時唐玄宗下令郭子儀點兵出徵,郭子儀第一時間來找李光弼。李光弼以為郭子儀是來找自己麻煩的,於是就對郭子儀說,你想幹什麼就幹吧,把我怎麼樣都行,但是別難為我的家人。沒想到郭子儀卻走到李光弼面前,抓住李光弼的手說,現在國家到了危難的時候,連皇帝都去避難了,我們兩個還爭吵什麼呢。
  • 為何說郭子儀和許攸的事跡能夠證明這兩點呢?不爭功勞,不矜成就
    常言道:「成功的人,並不是由強調二字來的,更不是別的信任施捨出來的」。同時,那些過於積極的人,反會讓人反感,覺得是做作出來的,因此,自在為人,無愧於心得人,他們顯示出來的卻更為真誠實在。古往今來,幾乎少有幾個人能夠將此智慧運用自如的,而郭子儀他就能,一生善用黃老,做人處世既有智慧,又不失自然的坦蕩。而反面教材,則是許攸,過於刻意和急功近利。
  • 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神,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斬,為何無一善終?
    然後憤怒地說:「打了敗仗,死沒啥說的。可說我貪汙軍餉,將士們都在這裡,誰能同意?」這裡,不是一個將被斬,而是兩將被斬,還曝屍街頭。二、接替高、封二人的,是曾經的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被玄宗強令出戰,戰敗後被迫投降安祿山哥舒翰實際是突厥人,因為是突厥貴族,年輕時是紈絝公子,後來當了大將,打得吐蕃人都怕他。所謂的「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 郭子儀接待宰相,把侍女藏起來,這一招雖高明,八百年前就被用過
    被後世稱為「功高而主不疑,位高而人不嫉」的「政治完人」,他功高震主,能夠以85歲高齡善終,足以證明他有非同常人的智慧。實際上,郭子儀的智慧,大多是吸取前人的經驗。  公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在一片歌舞昇平中被驚醒,最後倉皇逃竄。
  • 郭子儀為何對魚朝恩如此寬容?智囊上面這樣寫道
    郭子儀受命堅守涇陽他一來就開始觀察敵情,回紇大將見了問左右城上何人?得知好像是郭子儀後大驚失色向城上喊:「不是說郭令公去世了嗎,城上的是真是假?能否出城一見?」郭子儀當機立斷帶領十幾人出城,左右大將苦勸。郭子儀說道:「他們兵力是我們的十倍之多,今日只有智取才能退敵。」郭子儀出城,讓隨從大喊:「郭令公出來了!」
  • 功高不敗落、位極不犯眾、權重不招禍,唐朝名將郭子儀何以得善終
    後來代宗李豫把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暖, 小兩口吵架互不相讓, 郭暖一時口出狂言:「你別擺公主的臭架子, 別忘了你爸爸這個皇帝還不是靠我父親當上的, 我父親不希罕做皇帝。」
  • 歷經四朝,活了85歲,為什麼郭子儀功高蓋主而主不疑?
    放眼古今中外,有權的功臣有不少難以善終的,比如宋代的嶽飛,功高震主,讓宋高宗無恥的殺掉。明朝的權力人物張居正,人剛死就讓自己的學生皇帝抄了家。諸如此類,多得數不勝數。但唐朝名將郭子儀可以說是中國幾千年為人臣的奇蹟,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活了85歲。
  • 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終?
    這其中,只有王翦得了善終。白起功高震主,個性也桀驁,和秦昭襄王在軍事上有分歧,不配合攻打趙國邯鄲,被秦昭襄王賜死;廉頗失了趙王的信任,先後出奔魏國和楚國,內心深處還是想為趙國效力,但因小人郭開作梗,未被趙國重新啟用,抑鬱而終。最慘的是李牧,一直為趙國抵禦匈奴,後被調回對抗秦國,在他的指揮下,趙軍連敗秦軍。
  • 漂亮的塞爾維亞女排,為何被很多人叫做「村姑」?說出來你別不信
    漂亮的塞爾維亞女排,為何被很多人叫做「村姑」?說出來你別不信是很多!站在道德角度來看,好看有點歧視的意思,說出來你別不信,村姑就是低劣人群的象徵唄!其實單純的村姑是個稱呼而已,可用塞爾維亞女排身上,就是貶低的意思了。
  • 郭子儀祖墳被人刨!眾將大罵:定是魚朝恩幹的!郭子儀為何不追究
    因嫉恨郭子儀,挖空心思尋找老郭的把柄,恨不得將老郭置於死地!767年,吐蕃入侵唐朝,郭子儀臨危受命,在靈州與敵血戰。可就在此時,後院起火了,祖墳竟然被人挖了。聽完家人哭訴,郭子儀沒有動怒,突然問:「掘墓賊抓住了嗎?」家人回答:「沒有!官家說查無頭緒,最後不了了之了。」
  • 郭子儀 | 千古第一奇人
    盛唐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四十歲時任朔方節度使,手握十萬精兵。安史之亂爆發後,任副宰相兼兵部尚書。收復長安後,加司徒官銜,封代國公。    公元758年,進位中書令,成為真正的宰相。公元762年,郭子儀又因功進封汾陽郡王。公元779年,郭子儀被皇帝尊稱為"尚父",再加太尉官銜。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朝廷贈太師官銜,諡號"忠武"。
  • 為何有些女性「體毛」旺盛?甚至比男生還多,說出來別不信!
    為何有些女性「體毛」旺盛?甚至比男生還多,說出來別不信!為何有些女性「體毛」旺盛?甚至比男生還多,說出來別不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現在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原因主要有三個,第1個原因是遺傳因素,很多時候女性體毛重和遺傳脫不了關係,像這種遺傳才長出來的體毛是很難去掉的,通常最好不要動它,以免出現對健康不利的事情。
  • 當年籃網為何甘願虧損300萬,也要送走易建聯?說出來別不信!
    為何籃網要送走易建聯?其次就是易建聯,易建聯當年在NBA展現出來的天賦令球迷們震驚,經常會在比賽中上演突破暴扣,但後來還是逐漸的邊緣化,不得不離開。那麼當年籃網為何甘願虧損300萬,也要送走易建聯?說出來別不信。易建聯在籃網時期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是一位非常具有衝擊了前鋒。
  • 郭子儀兒子對皇帝口出妄言,為何皇帝不追究,反而稱其說得對?
    在唐朝最為突出的臣子就是郭子儀,早年間就憑著過人的軍事才能得到賞識。如果郭子儀想要當皇帝,這天下就不是我們的了郭子儀一生經歷過三個朝代,光是有這樣的成績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將領,能夠得到歷代君王的賞識。而且能夠在各個朝代中站穩腳跟也說明郭子儀在為人處事方面有著異於常人的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