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為何對魚朝恩如此寬容?智囊上面這樣寫道

2021-01-07 晨哥雜談

公元765年吐蕃、回紇聯軍三十萬入侵。郭子儀受命堅守涇陽他一來就開始觀察敵情,回紇大將見了問左右城上何人?得知好像是郭子儀後大驚失色向城上喊:「不是說郭令公去世了嗎,城上的是真是假?能否出城一見?」郭子儀當機立斷帶領十幾人出城,左右大將苦勸。郭子儀說道:「他們兵力是我們的十倍之多,今日只有智取才能退敵。」

郭子儀出城,讓隨從大喊:「郭令公出來了!」

此時回紇可汗也聞訊而來:「僕固懷恩(唐軍大將後來叛變)不是說中原皇帝和郭令公都去世了嗎?我們才聯合吐蕃入侵,沒想到都還在啊!我們被騙了!」說完,帶領回紇士兵下馬跪拜郭子儀。

郭子儀對回紇人道:「過去你們不遠萬裡,幫助我們平定叛賊,收復長安、洛陽,我和你們共過患難。現你們都拋棄舊友,幫助叛變臣子,對你們有什麼好處?」

回紇可汗說:「我們是被僕固懷恩欺騙了,以為您去世了才鬥膽入侵。如果您還在,我們是不敢如此的!」

郭子儀當即下馬安撫回紇人馬,他與回紇人坐成一圈飲酒後,郭子儀送給回紇可汗一些綢緞,回紇可汗發誓不再入侵。隨即引兵而走,吐蕃大軍見到回紇人走了,知道自己獨木難支也往國內退去。郭子儀引兵追擊,大敗吐蕃人還俘獲了許多牛羊馬匹。

郭子儀得勝回城,這時候家人從長安帶來一個消息,郭子儀一聽面色大變,左右部將也都怒形於色,紛紛向郭子儀建議率軍返回長安,清君側除奸宦!

那麼是什麼事情讓郭子儀以及大將們如此呢?

《智囊》上面這樣記載:「魚朝恩陰使人發郭氏墓,盜未得。」郭子儀父親的墳墓被魚朝恩派人悄悄給挖了,中國人自古講究忠孝,相信入土為安。無故挖掘別人的祖墳是讓祖先們不安寢,對人是很大的不尊敬和侮辱。一般人碰見這種事都是要與對方拼個你死我活的。

那麼郭子儀是怎麼做的?《智囊》上面記載:「子儀自涇陽來朝,帝唁之,即號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殘人之墓。人今亦發先臣墓,此天譴,非人患也!』」

大意就是他按捺自己的怒火,帶領大軍回朝後面見唐代宗嚎啕大哭。說道:「這不是別人的問題,是我平時帶兵無方,士兵們挖了別人的墳墓得到的報應啊!」郭子儀這麼一說,唐代宗就放心了。因為郭子儀功高蓋世,手握重兵又威望很高。皇帝對他也很猜忌,魚朝恩正是瞅準了這一點故意如此來試探郭子儀是不是有反意。如果郭子儀回朝稍微露出一點不滿的意思,可能就會讓唐代宗對其下手。

郭子儀自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只有咬破牙齒和血吞。裝作是上天降罪來化解。

後來魚朝恩請郭子儀吃飯,有人說宴無好宴,只怕是陷阱啊!部下們都要陪他前去。郭子儀卻反其道而行之,就帶了幾個家僕穿著便裝就去了。《智囊》上面記載:「子儀不許,但以家僮數人往。」

魚朝恩看見郭子儀來了,而且只有這麼幾個人。心裡覺得不對啊!誰都知道兩個人不對付,而且掘墓這件事才過去沒多久。在魚朝恩想來郭子儀必定身披軟甲,帶很多家將過來赴宴。沒想到郭子儀會如此這般。他便問道:「為何隨從如此少?(何車騎之寡?)」

郭子儀就把聽到的話和自己的想法告知魚朝恩,結果魚朝恩惶恐不安的同時也非常的感動,他覺得郭子儀的確是一個忠厚的長者(非公長者,得無致疑)。

這個故事是《智囊全集》上面記載的。而郭子儀通過這兩件事,緩和了和皇帝寵臣魚朝恩的關係。那麼為什麼郭子儀要如此委屈自己呢?原因在於郭子儀功勞太大,獲得的封賞也達到了人臣的極致。這時候皇帝難免心裡會有疑惑,功勞如此之大,威望如此之高?日後怎麼辦?魚朝恩就是皇帝派出的探路石來試探他的。

而郭子儀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顧全大局,沒有計較魚朝恩的惡劣行為。當時唐朝內憂外患,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侵犯邊境。郭子儀是唯一在軍中德高望重的將才,這點他自己知道,皇帝也知道。所以他如果聽從部將的意見回師找魚朝恩的麻煩的話,會讓大唐的局勢岌岌可危。

第二、面對猜忌,郭子儀用過人的情商來化解。比如向唐代宗哭訴的時候說:「這是臣以前帶兵不小心挖了別人的墳墓帶來的天譴。」一句話就化解了唐代宗的猜忌。畢竟挖人墳墓跟殺人父母沒有多大的區別,郭子儀如果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反而還會讓唐代宗起疑心。

在風雲變化的唐代官場,郭子儀之所以能夠「位極人臣而主不疑,」「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靠的就是他情商和智商雙高的結果啊!

在為人處世,在如何發揮情商方面,古人實際上有許多的經驗教訓!明朝大才馮夢龍把這些事例一一總結出來,取名為《智囊全集》。書中包含一千兩百多個歷史典故故,成功心得,失敗教訓,應有盡有。各個有趣有料,讓人愛不釋手。

我推薦的這個版本,一套六本裝幀典雅古樸,全書文白對照,沒有閱讀障礙!這套《智囊》共6冊,僅79元!點擊下方就可擁有。祝您在其中學到更多的智慧!

相關焦點

  • 郭子儀祖墳被人刨!眾將大罵:定是魚朝恩幹的!郭子儀為何不追究
    肅宗死後,代宗李豫即位,魚朝恩又因救駕有功,備受代宗寵信,誰都不敢得罪他。但是,此人頭頂長瘡,腳底流膿,從頭壞到底。因嫉恨郭子儀,挖空心思尋找老郭的把柄,恨不得將老郭置於死地!767年,吐蕃入侵唐朝,郭子儀臨危受命,在靈州與敵血戰。可就在此時,後院起火了,祖墳竟然被人挖了。
  • 《智囊》:郭子儀府門大開,驅使將士為夫人打洗臉水,是何用意?
    這些事情很快在京城傳開了,大家都竊竊私語,在背後恥笑郭子儀,說到底是一介武夫,行為舉止如此隨便,放浪形骸。於是,他家中的子弟都前來,苦口婆心地勸告郭子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然會成為別人的笑柄,可是郭子儀卻哈哈一笑,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
  • 郭子儀的祖墳被人偷挖了,為何他卻上奏皇帝說,此事不予追究
    後世更是給予了郭子儀極高的評價:「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這樣一位虎威將軍,魚朝恩偷偷派人掘了他的祖墳,他為什麼不予追究呢?魚朝恩是在「馬嵬坡兵變」之後發跡的,他跟隨李亨北上朔方,擁立李亨為帝,從此鹹魚翻身,一飛沖天。魚朝恩的頭銜很多,曾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同時兼任神策軍使,統率朝廷禁衛軍。
  • 60歲的郭子儀掌管兵馬萬千,為何被人挖了祖墳?郭的反擊真絕了
    到了皇帝面前,郭子儀便開始號啕大哭:「我長期帶病,不能禁止部下去毀他人的墳墓,現在別人挖了我家祖墳,這一定是上天對我的懲罰。」對於郭子儀將一切過失都攬在自己身上的做法,魚朝恩感到非常失望。因為郭子儀並沒有因「祖墳被刨」怒髮衝冠,所以更加沒有機會抓住郭子儀的小辮子了。
  • 智囊:郭子儀70高齡,受賞不要官職只要美女,10年後才知智慧高深
    郭子儀的一生,活得實在太漂亮了。史書裡找不到第二個人。幾次當大元帥,皇上喊他乾爹(尚父),保四朝皇帝平安,滿朝文武皆部下。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笑別沙場。郭子儀之所以能夠打破名將不能安享晚年的循環,並非是武力高強,而是因為他智慧過人。
  • 郭子儀,「福祿壽考」的汾陽王
    縱觀歷代將相,很少有像郭子儀這樣做到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的。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唐肅宗李亨時,兵部尚書郭子儀輔佐廣平王李豫,一舉收復長安。唐肅宗親自勞軍,對郭子儀說:「國家再造,卿力也。」話雖如此,但功高震主,唐肅宗派太監魚朝恩為監軍,處處掣制郭子儀。魚朝恩深知皇上意思,編排了郭子儀的許多不是。於是唐肅宗下詔命郭子儀交卸兵權,即刻回朝。郭子儀不顧部下的反對,瞞過眾人後獨自回到京師。後來戰亂又起,快要病死的唐肅宗不得不重新啟用郭子儀,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賜爵「汾陽王」。
  • 郭子儀的手段到底有多高明,讓魚朝恩這樣的權宦,都驚駭佩服不已
    可是在這個時候,郭子儀的父親,葬於長安的墓地,卻被盜賊們給挖掘了。中國的文化中,不管是現代,還是遠古,都極為重視孝道,祖墳被挖,這是家人的極大羞辱。由於盜賊行蹤隱秘,遲遲未被捉獲,因此很多人就猜測,魚朝恩素來於郭子儀不和,這群盜墓賊肯定是他指使的。郭子儀也懷疑,父親墓地被盜,魚朝恩肯定脫不了關係。
  • 功高蓋主的郭子儀如何得以善終
    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 唐朝名將郭子儀,為何被後世稱為聖人?
    這個描述雖然今天聽起來很誇張,但是朱熹解釋說,為什麼我們普通人沒有這樣的能力?主要是因為我們有一個自私的心,罩住了我們,我們的身體因為自私,所以被禁錮於肉體而不能與外界相通。那麼聖人呢?聖人是無私之人,當他做事之前,他的想法就符合天道,不會與道理相違背,事情做起來,又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所以,這樣的人做事,無法不通順,無法不成功。
  • 唐玄宗賞賜6位美女給70多歲的郭子儀,郭子儀竟然來者不拒
    說歸說,但聽多了讒言也慌,屬下如此厲害,不得不防。為此,唐代宗就想試探一下郭子儀,於是,封郭子儀為「尚書令」。尚書令這個職務很高,意義非凡,但又特別敏感,因為李世民就做過尚書令。如果郭子儀接了也無妨,因為沒有兵權,如果不接,證明郭子儀有眼力見兒,是個忠心耿耿的好臣子。
  • 為何說郭子儀和許攸的事跡能夠證明這兩點呢?不爭功勞,不矜成就
    當然了,郭子儀接到聖旨二話不說,馬上移交清楚,坦然離去。國家有難時,郭子儀不顧一切重返就位,連續即位的幾代君主均是如此,整整四代君主都離不開他,可見郭子儀的作用極其之大,起到了主導作用。魚朝恩偷偷把郭子儀父親的墳墓給挖了,若要是被主人發現,挖掘墳墓一事,必定是會大卸八塊,然而,郭子儀並沒有這樣做。郭子儀反倒自責起來,說自己治軍不嚴,才導致家父墳被盜,更怪不得他人,這是自己自作自受的,然君臣聽了他這樣說,見其胸懷坦蕩。但是,在古代作為臣子,要知道哪怕深得皇帝信任,同時,也要知道伴君如伴虎。
  • 老子他說 | 郭子儀與魚朝恩
    一是關於他與監軍太監魚朝恩的恩怨,在當時的政治態勢上,是相當嚴重的,魚朝恩曾經派人暗地挖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當唐代宗大曆四年的春天,郭子儀奉命入朝。到了郭子儀回朝,朝野人士都恐怕要掀起一場大風暴,代宗也為了這件事,特別弔唁慰問。郭子儀卻哭著說:我在外面帶兵打仗,士兵們破壞別人的墳墓,也無法完全照顧得到,現在我父親的墳墓被人挖了,這是報應,不必怪人。
  • 歷經四朝,活了85歲,為什麼郭子儀功高蓋主而主不疑?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儀同為唐朝著名將領。郭子儀聽到他冤枉自己的話後,流著熱淚對他說:「現在國難當頭,我器重將軍,才點你的將,願與你共赴疆場討伐叛賊,哪裡還記著什麼私忿呢?」李光弼聽了非常感動。兩人手扶手相對跪拜,前嫌盡釋。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可是盜賊卻沒有抓到。人們懷疑是朝中宦官魚朝恩指使人幹的,魚朝恩一向嫉妒郭子儀,並向皇上屢進讒言,一再阻撓皇上任用郭子儀。
  • 郭子儀
    誠感魚朝恩郭子儀抵禦吐蕃時,魚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墳墓,大臣都擔心他舉兵造反。郭子儀入朝後,代宗將此事告訴他,他流淚道:「我長期帶兵,不能禁止士兵損壞百姓的墳墓,別人挖我父親的墳墓,這是上天懲罰,不是有人和我過不去。」
  • 郭子儀 ——「忠貞、智勇、寬仁、豁達」的精神
    郭子儀雖然距今一千多年了,但他卻一代一代活在家鄉人民的心中。人們世代相傳他的豐功偉績,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北宋時,在華州城中建起了郭子儀祠,立起了「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牌坊,每年春秋兩季,人們都在這裡祭祀郭子儀,香火歷九百年而不斷。五龍山上郭子儀六子﹑駙馬郭曖墓地,至今尚存,歷來為家鄉人民遊覽和憑弔的勝地。
  • 郭子儀七十多歲,唐代宗卻賞他6名絕世美人,事後才知他真高明
    他的家人勸告他說這樣說您的這些做法會對您的名聲造成惡劣的影響,郭子儀卻說若不這樣做恐怕早就被滅門了啊!不過郭子儀也不是每次都讓美女來接客,對於不同的人他也會採取不同的方式。比如滑州人盧杞來找他的時候,郭子儀就立刻將侍女屏退。
  • 唐朝重臣郭子儀,功高蓋主之後全身而退,竟然與宦官有關
    郭子儀便是一個會協調朝堂關係的人,他可以讓皇帝放心,大臣滿意,為打贏勝仗建立良好的外部條件,雖然政敵無數,但仍歷經七朝而不倒,那郭子儀是怎麼做到這些的呢?讓我們慢慢道來。在郭子儀一生中,曾多次擔任這樣類似救火隊員的角色,但這樣的做法只是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唐朝後期形成了中央弱,地方強的局面,這就導致中央缺錢缺兵,還要顧及大唐威嚴,而藩鎮兩者都不缺,還可以扯下臉皮和朝廷鬥,兩者誰優誰劣,一目了然,郭子儀這樣的賢臣也只能保唐朝一時,而保不了一世。
  • 郭子儀與魚朝恩的故事——為人處世的哲學
    正當郭子儀在前線討伐安祿山、史思明戰果輝煌時,魚朝恩向唐肅宗建議:鑑於安祿山擁兵自重的血的教訓,不得不防備郭子儀啊,別讓郭成為第二個安祿山。唐肅宗急問:該如何做?魚毛遂自薦去郭子儀的軍中做監軍,皇帝欣然同意。消息傳到軍中,群情激憤,當時的軍隊號稱郭家軍,這也是中國古代軍隊的特色,軍隊對將領絕對忠心,對皇帝則未必忠心。
  • 郭子儀立下顯赫戰功,因此付出巨大慘痛代價,晚年因何老淚橫流
    在為其營建墓地時,按照成例,一品官員墳墓只能一丈八尺高,為了表達對郭子儀的崇高致意,給郭子儀的墳墓加高十尺,以實際表彰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的「社稷純臣」的風格。郭子儀畫像一、年近花甲卻大器晚成,在平叛安史之亂中,厥功甚偉。天寶十三年(754年),五十八歲的郭子儀明顯老了,然而從其建功立業來講,他的事業剛剛開始。
  • 郭子儀年過80,仍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專家:不這樣,郭家必滅族
    《太平廣記》對郭子儀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罪"。 出將入相三十年,四朝尊寵不衰 郭子儀出將入相長達三十餘年,歷經四朝皇帝的尊寵,被尊稱為「尚父」,他的八個兒子和七個女婿皆是身居顯貴,所獲賜的良田房產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