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5年吐蕃、回紇聯軍三十萬入侵。郭子儀受命堅守涇陽他一來就開始觀察敵情,回紇大將見了問左右城上何人?得知好像是郭子儀後大驚失色向城上喊:「不是說郭令公去世了嗎,城上的是真是假?能否出城一見?」郭子儀當機立斷帶領十幾人出城,左右大將苦勸。郭子儀說道:「他們兵力是我們的十倍之多,今日只有智取才能退敵。」
郭子儀出城,讓隨從大喊:「郭令公出來了!」
此時回紇可汗也聞訊而來:「僕固懷恩(唐軍大將後來叛變)不是說中原皇帝和郭令公都去世了嗎?我們才聯合吐蕃入侵,沒想到都還在啊!我們被騙了!」說完,帶領回紇士兵下馬跪拜郭子儀。
郭子儀對回紇人道:「過去你們不遠萬裡,幫助我們平定叛賊,收復長安、洛陽,我和你們共過患難。現你們都拋棄舊友,幫助叛變臣子,對你們有什麼好處?」
回紇可汗說:「我們是被僕固懷恩欺騙了,以為您去世了才鬥膽入侵。如果您還在,我們是不敢如此的!」
郭子儀當即下馬安撫回紇人馬,他與回紇人坐成一圈飲酒後,郭子儀送給回紇可汗一些綢緞,回紇可汗發誓不再入侵。隨即引兵而走,吐蕃大軍見到回紇人走了,知道自己獨木難支也往國內退去。郭子儀引兵追擊,大敗吐蕃人還俘獲了許多牛羊馬匹。
郭子儀得勝回城,這時候家人從長安帶來一個消息,郭子儀一聽面色大變,左右部將也都怒形於色,紛紛向郭子儀建議率軍返回長安,清君側除奸宦!
那麼是什麼事情讓郭子儀以及大將們如此呢?
《智囊》上面這樣記載:「魚朝恩陰使人發郭氏墓,盜未得。」郭子儀父親的墳墓被魚朝恩派人悄悄給挖了,中國人自古講究忠孝,相信入土為安。無故挖掘別人的祖墳是讓祖先們不安寢,對人是很大的不尊敬和侮辱。一般人碰見這種事都是要與對方拼個你死我活的。
那麼郭子儀是怎麼做的?《智囊》上面記載:「子儀自涇陽來朝,帝唁之,即號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殘人之墓。人今亦發先臣墓,此天譴,非人患也!』」
大意就是他按捺自己的怒火,帶領大軍回朝後面見唐代宗嚎啕大哭。說道:「這不是別人的問題,是我平時帶兵無方,士兵們挖了別人的墳墓得到的報應啊!」郭子儀這麼一說,唐代宗就放心了。因為郭子儀功高蓋世,手握重兵又威望很高。皇帝對他也很猜忌,魚朝恩正是瞅準了這一點故意如此來試探郭子儀是不是有反意。如果郭子儀回朝稍微露出一點不滿的意思,可能就會讓唐代宗對其下手。
郭子儀自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只有咬破牙齒和血吞。裝作是上天降罪來化解。
後來魚朝恩請郭子儀吃飯,有人說宴無好宴,只怕是陷阱啊!部下們都要陪他前去。郭子儀卻反其道而行之,就帶了幾個家僕穿著便裝就去了。《智囊》上面記載:「子儀不許,但以家僮數人往。」
魚朝恩看見郭子儀來了,而且只有這麼幾個人。心裡覺得不對啊!誰都知道兩個人不對付,而且掘墓這件事才過去沒多久。在魚朝恩想來郭子儀必定身披軟甲,帶很多家將過來赴宴。沒想到郭子儀會如此這般。他便問道:「為何隨從如此少?(何車騎之寡?)」
郭子儀就把聽到的話和自己的想法告知魚朝恩,結果魚朝恩惶恐不安的同時也非常的感動,他覺得郭子儀的確是一個忠厚的長者(非公長者,得無致疑)。
這個故事是《智囊全集》上面記載的。而郭子儀通過這兩件事,緩和了和皇帝寵臣魚朝恩的關係。那麼為什麼郭子儀要如此委屈自己呢?原因在於郭子儀功勞太大,獲得的封賞也達到了人臣的極致。這時候皇帝難免心裡會有疑惑,功勞如此之大,威望如此之高?日後怎麼辦?魚朝恩就是皇帝派出的探路石來試探他的。
而郭子儀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顧全大局,沒有計較魚朝恩的惡劣行為。當時唐朝內憂外患,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侵犯邊境。郭子儀是唯一在軍中德高望重的將才,這點他自己知道,皇帝也知道。所以他如果聽從部將的意見回師找魚朝恩的麻煩的話,會讓大唐的局勢岌岌可危。
第二、面對猜忌,郭子儀用過人的情商來化解。比如向唐代宗哭訴的時候說:「這是臣以前帶兵不小心挖了別人的墳墓帶來的天譴。」一句話就化解了唐代宗的猜忌。畢竟挖人墳墓跟殺人父母沒有多大的區別,郭子儀如果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反而還會讓唐代宗起疑心。
在風雲變化的唐代官場,郭子儀之所以能夠「位極人臣而主不疑,」「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靠的就是他情商和智商雙高的結果啊!
在為人處世,在如何發揮情商方面,古人實際上有許多的經驗教訓!明朝大才馮夢龍把這些事例一一總結出來,取名為《智囊全集》。書中包含一千兩百多個歷史典故故,成功心得,失敗教訓,應有盡有。各個有趣有料,讓人愛不釋手。
我推薦的這個版本,一套六本裝幀典雅古樸,全書文白對照,沒有閱讀障礙!這套《智囊》共6冊,僅79元!點擊下方就可擁有。祝您在其中學到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