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 ——「忠貞、智勇、寬仁、豁達」的精神

2021-02-20 華州之家

在華縣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湧現了許多為國家,為民族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先賢,唐代著名軍事家郭子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郭子儀畫像  王志軍 繪)

郭子儀在唐王朝由盛轉衰,內憂外患的時代裡,統帥大軍南徵北戰,內平安史之亂,外御吐蕃入侵,為國家的統一,貞不二,一心為國,銳身赴難,力挽狂瀾的崇高精神和輝煌業為社會的安定,為唐王朝的中興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以  忠貞不二,一心為國,銳身赴難,力挽狂瀾的崇高精神和輝煌業績,獲得了官至太尉、中書令,封爵汾陽郡王的褒獎,深受歷代人民所景仰。在中國歷代燦若群星的軍事家行列裡自有他不滅的光輝。華縣人民為家鄉出此偉大人物而深感無比自豪和光榮。

郭子儀雖然距今一千多年了,但他卻一代一代活在家鄉人民的心中。人們世代相傳他的豐功偉績,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北宋時,在華州城中建起了郭子儀祠,立起了「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牌坊,每年春秋兩季,人們都在這裡祭祀郭子儀,香火歷九百年而不斷。五龍山上郭子儀六子﹑駙馬郭曖墓地,至今尚存,歷來為家鄉人民遊覽和憑弔的勝地。西馬村是郭子儀的出生地,郭氏後裔至今繁衍興旺,其故居尚有蹤可覓,吸引著眾多仰慕者瞻仰,更有許多海內外郭子儀後裔來此尋根問祖。這充分說明了郭子儀的偉大業績和崇高精神源遠流長,德惠百代,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在改革開發大潮湧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惜和弘揚子儀精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從而振興子儀故裡。那麼,什麼是郭子儀精神呢?       

筆者認為,郭子儀精神的內涵在於:「忠貞、智勇、寬仁、豁達」。

郭子儀的忠貞,表現在他在平定安史之亂,反對宦官專權,打擊藩鎮勢力,抵禦吐蕃入侵,維護了國家統一。在大唐王朝大廈將傾之際,他以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貞不二、一心為國的品質,再造唐室,重整河山,避免了社會大分裂、大動蕩,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郭子儀的智勇,表現在他作為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多謀善斷,智勇雙全。或聲東擊西,或迂迴堵截,或先發制人,或猛打猛衝。「單騎見回紇」是他智勇精神的集中體現。

郭子儀的寬仁,史不絕書。唐朝大臣顏真卿稱他「天然孝悌,寬仁無比」.史臣裴垍稱他「事上誠盡,臨下寬厚」。 《新唐書》認為郭子儀「寬厚得人」。這確是郭子儀與其他赳赳武夫的一大區別。他寬厚待人,有長者之風,深得朝野內外乃至將士、百姓的愛戴。郭子儀在被罷去朔方節度使的兵權後,李抱真向唐代宗進言:「朔方將士思子儀,如子弟之思父兄。」唐朝大詩人杜甫在著名的《新安吏》一詩中寫道:「送行勿泣血,僕射(指郭子儀)如父兄。」他的寬仁還表現在對兄弟民族,能平等相待,禮尚往來,不予歧視,因而回紇將士也稱他「吾父」。正因為郭子儀的寬仁至誠,所以在朝野內外贏得了極高的威望,在藩鎮驕橫跋扈,朝中爾虞我詐,天下紛紜離析的社會氛圍中,獨他能平衡制約各種政治勢力,從而能有效地安邦定國,扭轉乾坤,「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

郭子儀的豁達,表現在他顧全大局,襟懷坦白,大度寬容,大智若愚的政治家風度。郭子儀處於複雜的政治漩渦中,皇帝因他功高位顯而百般猜忌,宦官因他大權在握而讒毀中傷,但他以豁達大度之心坦然處之。相州兵敗,朝廷罷郭子儀兵權,他朝聞命,夕就道,毫無纖介,宦官程元振進讒離構,他不正面爭執,而是將代宗所賜千餘篇詔書進呈,以明心跡。宦官魚朝恩懷恨郭子儀,派人盜發他父親的墓塋,朝中內外恐郭子儀報復而引起變亂,但他只是向代宗說:「此天譴,非人患。」郭子儀的這種氣量和曠達精神,使他顧全了國家大局利益,並有效長期地發揮了自己的政治作用。

郭子儀在歷史舞臺上所表現出來的忠貞、智勇、寬仁、豁達的精神,四位一體,相輔相成。歷代名將或不乏忠貞、智勇,但寬仁、豁達往往不逮,因而許多著名將領的結局常常是不幸。但郭子儀既有一個軍事家的忠貞、智勇精神,又能表現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寬仁、豁達的風格,所以能完名全節,哀榮終始,充分發揮了自己對歷史應負的重大責任,成為中國古代軍事家中獨樹一幟的傑出人物。

郭子儀去世已一千多年了,他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在我們向現代化邁進的徵途上,同樣需要熱愛祖國,大智大勇,寬厚待人,豁達處事的精神。作為郭子儀故裡人民,我們應深入研究郭子儀,了解郭子儀,大力開展郭子儀研究,讓郭子儀的精神發揚光大,這才能無愧於郭子儀故裡的榮耀與光榮。

相關焦點

  • 寬仁大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寬仁大度,大度:氣量大,能容人。為人寬厚,心胸豁達。出自:漢·班固《漢書·高帝記》:「寬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近義詞有:寬宏大度,寬仁大度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氣量很大。
  • 郭子儀何以被譽功蓋天下完名高節的大唐忠武魂
    繼後則是平定安史之亂,再造唐室,功蓋天下的汾陽王郭子儀繼獲此諡號。較之前得諡忠武的諸葛、王猛及尉遲恭等,郭子儀之諡「忠武」,既因其再造唐室,功蓋天下,更因其為官、為人的完名高節和厚德粹道。郭子儀,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唐玄宗至唐德宗四朝內亂外患、險遭覆亡、又得中興的極度激蕩歷史。
  • 郭子儀
    後來,魚朝恩請郭子儀赴宴,宰相元載派人對他說魚朝恩將對他不利,部下也要求跟隨前往。郭子儀沒有同意,只帶十幾個家僮前去。魚朝恩問道:「您的隨從怎麼這麼少?「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了他。魚朝恩感動得哭道:「若非您是長者,能不起疑心嗎?」
  • 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墓發現始末.郭振華
    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墓發現始末郭振華郭子儀是唐代偉大的愛國將領,著名的軍事家。郭子儀的愛國事跡陳列於北京軍事博物館第三室,被譽為偉大的愛國將領。郭子儀千古一人,世人仰慕。歷代皇帝、歷代名人無不稱讚。郭子儀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樹立了永不磨滅的豐碑!
  • 郭子儀兒子對皇帝口出妄言,為何皇帝不追究,反而稱其說得對?
    郭子儀聽了這件事情之後,也是不禁後怕,要知道這種忤逆帝王的話追求下來便是死罪,於是就自己懲罰了兒子向皇帝請罪。皇帝笑呵呵地說,夫妻之間的氣話,你和我大可不必當真。也可以看出皇帝對郭子儀是多麼的信任和器重。那麼皇帝為什麼如此信任他呢,難道皇帝從來不曾對郭子儀起過疑心嗎?聽聞郭子儀為官期間受到不少的猜忌與陷害,他是如何自保化險為夷的。
  • 大唐再造功臣郭子儀的故事給我們的啟迪
    1僕固懷恩引誘回紇入侵大唐,郭子儀說至誠可以感動鬼神,不帶騎兵護衛將生死置之度外,扔掉長槍,脫去盔甲,大大方方單騎走進回紇軍營,回紇士兵全部放下兵器,說真是我們的父親郭令公來了。他開導回紇,說以前萬裡同我並肩做作戰收復東西二京。共同度過那些艱難日子。
  • 郭子儀立下顯赫戰功,因此付出巨大慘痛代價,晚年因何老淚橫流
    這年的十一月,郭子儀被迅速起用,先後出任衛尉卿、靈武郡太守,朔方節度使,由北路東進。幾十天後,郭子儀再度奉命率朔方軍沿黃河東進,首先于振武軍擊敗叛軍,而後南下進入長城,在山西再度擊敗叛軍,接著攻取山西(山西大同)、馬邑等地。郭子儀在唐軍集體潰敗情況下,如同大唐一把最鋒利的刀刃,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郭子儀因功加封御史大夫官銜。
  • 郭子儀為何懼怕一書生?原因令人驚悚:遠離小人才能遠離災禍
    《新唐書》稱郭子儀「八子七婿,皆貴顯朝廷」。田承嗣割據魏州時,驕橫無禮。但郭子儀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卻向西跪拜,指著膝蓋對使者道:「這個膝蓋很久沒向人下拜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李靈耀佔據汴州,不管公私財物,只要經過汴州,一律扣押。而郭子儀的財物經過他的轄區時,李靈耀非但不敢扣留,還命人護送過境。
  • 女人對男人的「忠貞」體現在這3個方面
    女人對男人的忠誠、忠貞是夫妻關係的基石,必不可少。那麼,一個女人對男人的「忠貞」,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一、肉體上的忠貞。眾所周知,女人的身體不出軌,只忠誠於一個男人——這是「女人的忠貞」的最基礎、最底線的要求。一個忠貞的女人,一定會在自己的日常人際交往中就拿捏好分寸,不給除了自己的老公、男朋友以外的其他任何男人觸碰到自己身體的機會。
  • 朱元璋說:「元以寬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寬仁」到什麼程度?
    元朝給我們的印象是蒙古貴族統治殘暴,窮兵黷武,瘋狂欺壓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民族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怨聲載道,到了元朝後期,受壓迫最深的漢族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元的統治,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支起義隊伍,到了朱元璋成功驅除蒙元奪得天下後,卻說「元以寬仁失天下」,讓人匪夷所思,應該是元以殘暴失天下才對
  • 郭子儀,「福祿壽考」的汾陽王
    唐肅宗親自勞軍,對郭子儀說:「國家再造,卿力也。」話雖如此,但功高震主,唐肅宗派太監魚朝恩為監軍,處處掣制郭子儀。魚朝恩深知皇上意思,編排了郭子儀的許多不是。於是唐肅宗下詔命郭子儀交卸兵權,即刻回朝。郭子儀不顧部下的反對,瞞過眾人後獨自回到京師。後來戰亂又起,快要病死的唐肅宗不得不重新啟用郭子儀,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賜爵「汾陽王」。
  • 郭子儀 | 千古第一奇人
    盛唐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四十歲時任朔方節度使,手握十萬精兵。安史之亂爆發後,任副宰相兼兵部尚書。收復長安後,加司徒官銜,封代國公。    公元758年,進位中書令,成為真正的宰相。公元762年,郭子儀又因功進封汾陽郡王。公元779年,郭子儀被皇帝尊稱為"尚父",再加太尉官銜。公元781年,郭子儀去世,朝廷贈太師官銜,諡號"忠武"。
  • 唐玄宗賞賜6位美女給70多歲的郭子儀,郭子儀竟然來者不拒
    郭子儀晚年時期,唐代宗試探他,賜給他的6位美女,郭子儀不僅接下,還經常大擺筵席,揮霍無度,且命僕人出行時盛裝打扮。郭子儀花甲之年掛帥,平定安史之亂;古稀之年,單騎退回紇,力挽狂瀾,為大唐續命。是大唐中興之臣,說他功高蓋主一點不為過。因此,過於強悍,也給他招來了不少流言蜚語。
  • 李白與郭子儀的故事
    李白與郭子儀,一個文人一個武將。都是唐朝盛世事情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故事是兩個相互落難,相互幫助的故事,解決危難中的故事。 郭子儀剛剛從軍,擔任小官的時候,因為不小心觸犯了軍法,被扣押。而李白當時已經是個很有名的詩人,很器重這位年輕的小軍官。當了解情況,就積極的去幫助郭子儀協調,李白當時已經名氣很大,找人辦事還是容易的,及時的解救他出危難之中。後來郭子儀被成功解救。從輕發落,平安無事。
  • 功高蓋主的郭子儀如何得以善終
    後來安思順被朝廷調走,郭子儀被任命接替了他的職位,成了李光弼的上司。這讓李光弼十分地不服,想要收拾東西離開。可這時唐玄宗下令郭子儀點兵出徵,郭子儀第一時間來找李光弼。李光弼以為郭子儀是來找自己麻煩的,於是就對郭子儀說,你想幹什麼就幹吧,把我怎麼樣都行,但是別難為我的家人。沒想到郭子儀卻走到李光弼面前,抓住李光弼的手說,現在國家到了危難的時候,連皇帝都去避難了,我們兩個還爭吵什麼呢。
  • 郭子儀正與妻妾聊天,管家說盧杞到訪,郭子儀聽後臉色突變
    郭子儀就是這樣的人。01 郭子儀隆重接待盧杞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直接救下了唐朝,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唐朝的救星。郭子儀被朝廷看成國家柱石,一般人他都是不害怕的。有一天,郭子儀正在內室與妻妾們聊天。忽然管家來報,說有個叫盧杞的醜陋男人來訪,問老爺要不要見。
  • 郭子儀祖墳被人刨!眾將大罵:定是魚朝恩幹的!郭子儀為何不追究
    因嫉恨郭子儀,挖空心思尋找老郭的把柄,恨不得將老郭置於死地!767年,吐蕃入侵唐朝,郭子儀臨危受命,在靈州與敵血戰。可就在此時,後院起火了,祖墳竟然被人挖了。聽完家人哭訴,郭子儀沒有動怒,突然問:「掘墓賊抓住了嗎?」家人回答:「沒有!官家說查無頭緒,最後不了了之了。」
  • 謹小慎微,大唐尚父汾陽王郭子儀
    尚父在古代是極具敬意的稱謂,周朝武王稱過姜太公,後來唐德宗稱郭子儀為尚父。自唐玄宗開始後四代,郭子儀一直為李氏盡忠。安史之亂爆發之時,郭子儀擔任衛尉卿一職,同時還有靈武郡太守和充朔方節度使的官位。
  • 一代戰神,郭子儀!第七回
    我不知道郭子儀說我叫郭子儀,長大以後一定報答您的救命之恩,削弱點頭一笑,好,我把記住了,只要你好好的,西文練舞就算報答伯伯了,削弱本來就是路過,完事以後回幽州不提再說郭子儀自從遇險之後,這削弱的形象就在他腦海裡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一個男孩子心中都都有一個啊,英雄的夢想,要不然那些小汽車的模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