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縣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湧現了許多為國家,為民族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先賢,唐代著名軍事家郭子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郭子儀畫像 王志軍 繪)
郭子儀在唐王朝由盛轉衰,內憂外患的時代裡,統帥大軍南徵北戰,內平安史之亂,外御吐蕃入侵,為國家的統一,貞不二,一心為國,銳身赴難,力挽狂瀾的崇高精神和輝煌業為社會的安定,為唐王朝的中興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以 忠貞不二,一心為國,銳身赴難,力挽狂瀾的崇高精神和輝煌業績,獲得了官至太尉、中書令,封爵汾陽郡王的褒獎,深受歷代人民所景仰。在中國歷代燦若群星的軍事家行列裡自有他不滅的光輝。華縣人民為家鄉出此偉大人物而深感無比自豪和光榮。
郭子儀雖然距今一千多年了,但他卻一代一代活在家鄉人民的心中。人們世代相傳他的豐功偉績,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北宋時,在華州城中建起了郭子儀祠,立起了「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牌坊,每年春秋兩季,人們都在這裡祭祀郭子儀,香火歷九百年而不斷。五龍山上郭子儀六子﹑駙馬郭曖墓地,至今尚存,歷來為家鄉人民遊覽和憑弔的勝地。西馬村是郭子儀的出生地,郭氏後裔至今繁衍興旺,其故居尚有蹤可覓,吸引著眾多仰慕者瞻仰,更有許多海內外郭子儀後裔來此尋根問祖。這充分說明了郭子儀的偉大業績和崇高精神源遠流長,德惠百代,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在改革開發大潮湧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惜和弘揚子儀精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從而振興子儀故裡。那麼,什麼是郭子儀精神呢?
筆者認為,郭子儀精神的內涵在於:「忠貞、智勇、寬仁、豁達」。
郭子儀的忠貞,表現在他在平定安史之亂,反對宦官專權,打擊藩鎮勢力,抵禦吐蕃入侵,維護了國家統一。在大唐王朝大廈將傾之際,他以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貞不二、一心為國的品質,再造唐室,重整河山,避免了社會大分裂、大動蕩,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郭子儀的智勇,表現在他作為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多謀善斷,智勇雙全。或聲東擊西,或迂迴堵截,或先發制人,或猛打猛衝。「單騎見回紇」是他智勇精神的集中體現。
郭子儀的寬仁,史不絕書。唐朝大臣顏真卿稱他「天然孝悌,寬仁無比」.史臣裴垍稱他「事上誠盡,臨下寬厚」。 《新唐書》認為郭子儀「寬厚得人」。這確是郭子儀與其他赳赳武夫的一大區別。他寬厚待人,有長者之風,深得朝野內外乃至將士、百姓的愛戴。郭子儀在被罷去朔方節度使的兵權後,李抱真向唐代宗進言:「朔方將士思子儀,如子弟之思父兄。」唐朝大詩人杜甫在著名的《新安吏》一詩中寫道:「送行勿泣血,僕射(指郭子儀)如父兄。」他的寬仁還表現在對兄弟民族,能平等相待,禮尚往來,不予歧視,因而回紇將士也稱他「吾父」。正因為郭子儀的寬仁至誠,所以在朝野內外贏得了極高的威望,在藩鎮驕橫跋扈,朝中爾虞我詐,天下紛紜離析的社會氛圍中,獨他能平衡制約各種政治勢力,從而能有效地安邦定國,扭轉乾坤,「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
郭子儀的豁達,表現在他顧全大局,襟懷坦白,大度寬容,大智若愚的政治家風度。郭子儀處於複雜的政治漩渦中,皇帝因他功高位顯而百般猜忌,宦官因他大權在握而讒毀中傷,但他以豁達大度之心坦然處之。相州兵敗,朝廷罷郭子儀兵權,他朝聞命,夕就道,毫無纖介,宦官程元振進讒離構,他不正面爭執,而是將代宗所賜千餘篇詔書進呈,以明心跡。宦官魚朝恩懷恨郭子儀,派人盜發他父親的墓塋,朝中內外恐郭子儀報復而引起變亂,但他只是向代宗說:「此天譴,非人患。」郭子儀的這種氣量和曠達精神,使他顧全了國家大局利益,並有效長期地發揮了自己的政治作用。
郭子儀在歷史舞臺上所表現出來的忠貞、智勇、寬仁、豁達的精神,四位一體,相輔相成。歷代名將或不乏忠貞、智勇,但寬仁、豁達往往不逮,因而許多著名將領的結局常常是不幸。但郭子儀既有一個軍事家的忠貞、智勇精神,又能表現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寬仁、豁達的風格,所以能完名全節,哀榮終始,充分發揮了自己對歷史應負的重大責任,成為中國古代軍事家中獨樹一幟的傑出人物。
郭子儀去世已一千多年了,他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在我們向現代化邁進的徵途上,同樣需要熱愛祖國,大智大勇,寬厚待人,豁達處事的精神。作為郭子儀故裡人民,我們應深入研究郭子儀,了解郭子儀,大力開展郭子儀研究,讓郭子儀的精神發揚光大,這才能無愧於郭子儀故裡的榮耀與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