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給我們的印象是蒙古貴族統治殘暴,窮兵黷武,瘋狂欺壓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民族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怨聲載道,到了元朝後期,受壓迫最深的漢族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元的統治,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支起義隊伍,到了朱元璋成功驅除蒙元奪得天下後,卻說「元以寬仁失天下」,讓人匪夷所思,應該是元以殘暴失天下才對。
其實朱元璋所說的寬仁絕不是現在我們理解的寬鬆仁愛的意思,而是指元朝統治者對於中央集權沒有採取強有力的管轄手段,管理過於鬆弛,反而放任皇帝的權力分權到蒙古貴族和地方封疆大吏,結果造成皇帝權威下降,一旦發生民變和政變,統治者無法聚集有效的勤王力量,此外,過於放縱權力給蒙古貴族,使得他們有恃無恐,不畏懼王權,禍亂朝政,壓榨底層百姓尤其是漢民族,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老百姓人心不穩,自然影響元朝的統治秩序,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才造成了元朝的滅亡。
除了元世祖忽必烈在蒙古貴族中有絕對的威望外,後任的皇帝基本上都不是一人說了算,尤其是到了元朝的中後期,皇帝的更替十分頻繁,短短幾十年,竟然更換了9任皇帝,皇位更替頻繁造成了朝局不穩,皇室成員都把精力用在內鬥上,根本無暇顧及治理國家,治理國家的大權實際上掌握在蒙古貴族手裡,這些蒙古貴族往往因為擁戴皇帝有功而變的驕橫跋扈,目無法紀,而他們所任命的地方官員也是在任上為所欲為,不把老百姓死活放在心上,元朝皇帝也是睜一眼閉一眼,這樣的結果必然是貪汙盛行,吏治敗壞,遭殃的還是窮苦百姓,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受壓迫久了,自然就會起來反抗,到了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頻發,十年內竟有三十多次起義發生,這嚴重打擊了元朝的統治基礎。
還有元朝的寬鬆還體現在法律制度的缺乏,元朝是蒙古遊牧民族建立的,因而習慣了自由散漫的放牧生活,骨子裡不喜歡被管得死死的,這也體現在政府管理上的雜亂無章,元朝政府始終沒有頒布完善的法典,這同漢族統治者比較是很落後的,元朝的判獄量刑無法律可依,基本是靠已斷案例來類推,司法的隨意性非常明顯,這也就給貪官汙吏們鑽了法律空子,他們往往罔顧事實,隨意斷案,偏袒貴族階層和地主階級,明目張胆的收受他們的賄賂,無辜的貧民百姓往往成了冤案的受罪者,這也加劇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造成了元朝統治不穩定。
元朝的寬仁絕不是針對百姓們的,而是享受特權的蒙古貴族和地主官吏們,放縱他們目無法紀,胡作非為,這些人就像百姓身上的血吸蟲一樣,等到這些可憐的老百姓被壓榨得一乾二淨之時,也就是他們的滅亡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