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最後是怎麼免得殺身之禍的?

2020-12-12 月揚說遊戲

自古君王一直很忌憚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尤其是對於權力欲重又能力、威望一般的君王,更是非常害怕手下臣子過於有權、有聲望。

因此歷史上出現了許多雖對皇帝忠心,但卻因功高震主而被殺的能臣。南北朝宋文帝時期的大臣檀道濟、南宋高宗時的嶽飛都是因皇帝對臣子的猜忌,臣子功高震主而被殺。中國歷史帝王中,像漢光武帝那樣寬仁、李世民那樣有威望、趙匡胤那樣仁慈的皇帝還是少數,大多數帝王都會對威望較高的臣子有一種忌憚。

因而這些臣子要想避免遭到殺戮,得會有一些自保方法。一、功成身退。這一招用得最早的應該是助越王勾踐滅吳的範蠡,在勾踐滅吳之後,範蠡隨即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後也不等勾踐的回覆,就一葉扁舟逃走了。這樣做對於勾踐來說或許是最好的,連挽留都省去了。

歷史上大多數聰明的臣子,都是在相助皇帝奪得天下之後,及時選擇功臣身退。西漢劉邦時代的張良,劉邦取得帝位後,張良並沒有要高官厚祿,反而只是請求要留地養老。而且他在漢初對於異姓王的剪除、皇室的明爭暗鬥中,也極少參與謀劃,明哲保身。

唐肅宗時期的李泌是唐肅宗最信任的臣子和朋友,他在幫助唐肅宗基本平定安史之亂後,便向肅宗請辭,歸隱山林。此後在代宗時期,也多次辭去相位,最終他得意壽終正寢。

湯和,朱元璋的髮小、同鄉,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後又多年東徵西討,非常受朱元璋信任。在揣測出朱元璋不願諸將長期統領軍隊,便主動辭官,為此引得朱元璋大為高興。後一直受到朱元璋的關心,死時倍享殊榮。

二、自黑法明哲保身。想不被皇帝猜忌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黑。作為臣子能力強也就罷了,如果私德再好,又表現得無欲無求,作為皇帝可就不放心了。蕭何在幫助劉邦平定天下,之後更是幫著誅滅韓信後,功勞更是大到無以復加。但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劉邦在外徵戰期間,也不時關心蕭何在首都的情況。當聽到蕭何一直做著安撫百姓、勤勤懇懇辦事的奏報時,便默然不語。

蕭何知道後,就聽從下屬建議,低價購買一些民間房屋。劉邦知道這事後,不僅沒嚴厲批評,反而笑著讓蕭何向這些百姓賠罪。

同樣知道自黑的是秦王嬴政時期的王翦,當時秦王給他傾盡全過的兵力伐楚,他在出徵前,秦王問他有什麼要求。他卻提出希望秦王給他置辦良田房產,到臨出發前,更是敦促秦王把良田賜予他。他這麼做,不僅沒有惹得秦王反感,反而讓秦王更放心。因為一個在乎田產財物的將軍,並不會對權力過於看重,而一個手握重兵的將領,如果不關注權力,這才會讓君主放心。

三、恭謙謹慎。如果做不到刻意的自黑,那一直保持恭謙謹慎,也不失為一種保全自己的方法。郭子儀作為四朝元老,收復兩京,單騎退回紇,功勞著實不小。但他一身處事謹慎,知道為臣之道,從不居功自傲。

有一件事可以反應他這特點,他的兒子郭曖是皇帝的女婿,有一次小兩口吵架,他兒子罵道:「你仗著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不稀罕當皇帝!」並命公主回皇宮。郭子儀知道後,將郭曖關起來,自己去向皇帝請罪。當時的皇帝代宗並沒有計較這事。但郭子儀回來後,依舊將郭曖杖打數十。

四、弒君。雖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真當危難臨頭,弒君自立或者另立新君,也是一種避免殺身之禍的方法。春秋時晉靈公謀害權臣趙盾未果,後來就被趙盾派人殺死。

南北朝宋後廢帝劉昱在殺死權臣阮佃夫後,又與禁軍統領蕭道成矛盾加劇。這蕭道成為了自保,便廢了劉昱,另立新君。後乾脆自立為帝,開創了齊朝。

總結:要想免除功高震主之後的殺身之禍,無外乎「隱退、自黑、低調、反叛」。

相關焦點

  • 功高震主的人最後是怎麼免得殺身之禍的?張良和湯和是典範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是每一個功臣良將都逃避不開的話題,如何擺脫「功高震主」的宿命,我們通過幾個案例來看一下。第一個案例:漢初三傑漢朝的建立,漢初三傑功不可沒!這是漢高祖劉邦欽定的「三傑」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功高震主的典故出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的記載:「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臣子功勞太大甚至威脅到皇權,君王忌憚和猜忌之下往往會起了殺心,歷史上因此被殺的功臣比比皆是,比如秦昭襄王逼殺白起、呂后殺韓信等等。
  • 歷史上真正功高震主的三大名將,都擁有驚人功績,且下場都非常慘
    說到歷史上的功高震主者,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這些人擁有非凡的神通,因此才創造了蓋世功勳。於是就讓皇帝坐立不安,才會想著法將他們除掉。不過歷史上真正能做到功高震主的僅有3人而已,其他人和他們相比多少還是差一些的。
  • 歷史上的徐達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麼死的?
    明朝的徐達堪稱歷史長河中的職場達人,他勞苦功高、戰功赫赫、卻不減聖寵、不少信任。朱元璋乃是歷史長河中難以超越的逆襲皇帝,能夠從食不果腹、一無所有的底層乞丐,通過南徵北戰、不懈努力榮登皇位,若沒有超乎常人的堅持和毅力,怎能完成如此大業?
  • 秦國歷史上有4位功高震主的名臣,結果一位被罷官,兩位不得善終
    但在秦孝公去世後,功高震主且位高權重的商鞅就倒黴了,不是說秦惠文王沒有容人之量,是因為商鞅影響力太大了,商鞅不死,秦惠文王無法真正掌權,所以商鞅就這麼被害了,死後還被車裂……第二位:魏冉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不認識魏冉很正常,因為他前有商鞅,後有白起,夾在中間的確難受;但並不能說魏冉不行,魏冉的能力,在整個秦國歷史上,都算得上是前五的存在。魏冉是秦宣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但魏冉能身居高位,靠的可是實力,秦昭襄王之所以能繼位,與魏冉的幫助有極大的關係。
  • 蘭陵王高長恭,北齊最後的戰神,卻因功高震主而被冤殺
    功高震主這個詞,適用於中國歷史上任何時代的君臣關係。尤其是皇帝和武將之間,這是根本無法調和的矛盾。皇帝一方面希望武將為自己南徵北戰,開疆拓土,一方面又害怕武將權力過大,取自己而代之。總之,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都是正確的,沒有是非之分。
  • 港媒:陳時中功高震主又擋路,難存活!
    陳時中功高震主恐怕已經沒機會,最可能就是配合度高又低調的沈榮津,不會威脅到民進黨接班梯隊,能得到民進黨各派系支持。   「衛福部」健保署研擬制定自付差額醫材收費上限,引起風暴,陳時中一開始跳出來為健保署背書,醫界團體不埋單,直接找上蔡英文,由蔡與蘇貞昌硬把原本訂在8月上路的案子壓下來。
  • 下級功高震主怎麼辦?學會這個小心機,立馬扭曲真相駕馭人心
    田單是齊國名將,當年樂毅率五國軍隊攻打齊國,攻取了七十多座城池,齊國面臨滅國的危險,此時田單外御強敵,收復全部失地,成為齊國大英雄, 威信蓋過齊襄王,田單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差點帶來殺身之禍!(貫珠無意間聽到不該聽到的秘密, 自知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除非能獻上一個萬全之策,才能保全性命)貫珠思索一番,便對齊襄王說:大王應該讚揚田單的善跡,然後詔令全國,當我心繫天下老百姓饑渴時,田丞相就收留他們,給他們飯吃;當我心繫天下老百姓寒冷時,田丞相就解下自己的皮袍, 給他們穿上;我愛護天下百姓,田丞相就倍加憐恤他們,真是太符合我的心意了,這樣一來田單的善舉就變成大王的德澤了,天下百姓無不對大王感恩戴德
  • 不是功高震主,而是觸碰了皇家的禁忌
    關於這個問題,一般人會說,這不就是因為嶽飛功高震主,奸臣秦檜想議和,但金朝開出條件:如果想議和,就必須要除掉嶽飛。用電視劇《精忠嶽飛》裡面的一句臺詞來說就是:「必殺飛,始可和」(實際出自《資治通鑑》)。所以就這樣,嶽飛便成了宋金議和的犧牲品。然而,歷史的真相真是如此嗎?
  •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臣子皆下場悽慘,唯有這七位得以善終
    歷史上,那些功高蓋世的臣子們是如何消除帝王猜忌的?今天咱們說的這七位大謀士個個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儘管他們使用的方法不同,但無一例外都得到了善終,在「兔死狗烹」的政治角鬥場中,委實算是個不小的奇蹟。
  • 郭子儀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為何最後能夠善終?說出來別不信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來就是鐵律,尤其是對於武將來說更是噩夢,歷史上很多的武將都因為君主的無端猜忌而被賜死,比如秦之白起,趙之李牧,宋之狄青,明之戚繼光都不外乎如是。這些人都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的結果就和嶽飛一樣,因為「莫須有」三個字慘遭橫死,當然事情也有例外。
  • 《大秦賦》,武如王翦,便會少一些因功高震主被殺的大將
    武將都很純粹,靠帶兵在戰場上廝殺立功,特別是秦軍,殺敵多就能加官進爵,誰都想拿人頭。 作為主將的王翦,比誰都希望打勝仗。 可他卻在即將勝利的時候選擇鳴金收兵,足見其睿智。 電視劇雖然有演義的成分,但也是從這個方面給大家展現了不一樣的王翦。
  • 歷史上的著名的美男子高長恭,為何被當皇帝的堂弟毒死?
    高長恭一邊報出自已名字,一邊去掉自已戴的面具,城上人認出是蘭陵王親自來救,都歡呼流涕,紛紛下城殺敵。周軍看援軍到來,士氣大衰,軍心動搖,如山崩一般四處潰逃,丟棄的甲仗塞滿三十裡路途。後來,軍士們因敬佩他的神勇,還編了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來歌頌他。高長恭為何要在戰場上戴一副面具呢?
  • 中國歷史上十大冤案排行榜,第一名讓人意想不到!
    中國上下五千多年,歷史上的冤案何其多,陷害忠良,幾乎每朝每代都會出現,古語有言,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歷史上的冤案也不例外,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了中國歷史上十個超級冤案,而嶽飛算不上最冤。 10、白起案
  • 將軍自覺已經功高震主,主動請求解甲歸田,皇帝表示,你留下,我不殺你
    身為君主跟前的人,既要努力建功立業,又要時時謹防功高震主丟掉性命。 歷史上有很多功臣都死於功高震主,最有名的如韓信,雖然他從未有過不臣之心,但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誰讓他的存在讓皇帝寢食難安呢!
  • 名將因功高震主向皇帝請辭,皇帝:你別走,我不敢殺你!
    古往今來,因功高震主被殺的名將、功臣數不勝數,其中最著名的將領便是漢朝的韓信、明朝的藍玉等人。他們為了皇帝出生入死,等到天下太平後,卻被皇帝卸磨殺驢。因為見慣了統治者使用這種套路,所以一些將領也開始採取自保的措施。戰國時期,有一位秦國名將便因為功高震主主動向皇帝請辭,結果皇帝卻說:「你別急著走,我不殺你!」這位將領是誰呢?
  • 《大秦賦》呂不韋告老還鄉,鹹陽官民含淚送別,功高震主必死無疑
    雖然他出身低微,但憑藉他一己之力將一個質子送上王位,可見他在政治上也非常有天賦。拋開他的野心不談,那份對秦國的真心,更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為秦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都說商人唯利是圖,從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了呂不韋對異人、對秦國的付出,卻也能看得出他是一個忠孝仁義於一身之人。秦國之後有能力滅六國,與呂不韋有很大的關係。有才能之人,才會在異人離世後,成為嬴政的仲父。
  • 林家功高震主被陷害,為何梅長蘇還是不能原諒梁王?
    病骨一身 未雨綢繆,心中算謀 幾人看透,縱年壽難永 無愧一生所求,此去踏關山千重 將前塵揮袖。梅長蘇從赤焰少帥變身成江左盟宗主,由徵戰沙場的將軍,轉變為一個謀士。其經歷的苦痛非常人能忍受。火寒之毒,雖然最終保住一命,卻一直體弱多病。
  •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攝政王,大清覆滅前,為何突然辭職?
    提到愛新覺羅·載灃,可能有的人不知道他是誰。不過提到溥儀,相信大家都知道。載灃則是溥儀的父親,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攝政王。
  • 歷史上最兇猛的十大軍團
    李牧兵團李牧的騎兵兵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成建制的騎兵軍團部隊。王翦兵團其實,歷史名將裡,真正能佩服的,其實沒幾個,王翦就是其中一個,戎馬一生,功高震主,卻能君王不疑、子孫富貴。其實,私認為,王翦其實能力比白起要強,白起的名氣主要是因為殺人夠多、夠狠;可是王翦軍團,是實實在在的能力,也沒聽過坑殺戰俘之類的事情;秦朝真正做到滅國無數的,只有王翦,連楚國這麼強大的勁敵,都只能依靠早已功高震主的王翦去打,可見秦王對王翦的重視。也從側面反映了王翦軍團的強大,歷史上能做到滅國無數,還都是強國的,王翦軍團算是數一數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