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小說作家的終章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 沙青青

1999年9月11日,一位滿頭銀髮的英國老太太在位於倫敦東南角貝克斯利希斯的自家花園開了一場簡短卻引人注目的新聞發布會。這位寡居多年的老婦人名叫梅利塔·諾伍德,當時已經87歲高齡,慈眉善目、戴著老花鏡,對著蜂擁而至的媒體讀了一份簡短的聲明,承認自己曾是間諜,代號是「霍拉(Ho l a)」。在1972年退休前,她一直是英國有色金屬研究協會的秘書,有機會接觸大量涉及英國核研究的機密文件。於是,在遠離英國有色金屬研究會和間諜生涯近30年後,梅利塔的真實身份被突然曝光,乃至引發媒體關注和意外的政治風波。

《間諜的遺產》 約翰·勒卡雷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翻開最新引進出版的英國作家勒卡雷的小說《間諜的遺產》,很容易聯想到梅利塔的故事。一位退休幾十年的老間諜,卻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被重新牽扯進當年的不堪往事。在小說開頭,隱居法國、金盆洗手多年的彼得·吉勒姆為了自己的退休金,不得不重返「圓場」。在那兒,他無奈地接受了「馬戲團」年輕一代有關60年前「橫財行動」細節的種種問詢。而所謂「橫財行動」正是勒卡雷在代表作《柏林諜影》中所講述的那樁詭譎悲劇。縱然過去了數十載,但那場悲劇依舊「陰魂不散」,受害者的後人們居然找上了門。而21世紀的「圓場」年輕一代卻只是想把這個陳年的「老麻煩」丟給同樣老邁的彼得·吉勒姆,讓他發揮「餘熱」充當組織的替罪羊。

儘管《間諜的遺產》被宣傳為《柏林諜影》的續作,但其實也可以稱其為《柏林諜影》的前傳。年逾九十的勒卡雷新作中的大量篇幅都是為《柏林諜影》故事所做的鋪墊,而五六十年後的故事與其說是「續集」,莫不如說是一場事與願違的追憶。另一方面,若沒有讀過《柏林諜影》又或是「史邁利系列」的前作,倒還是可以直接捧起《間諜的遺產》。雖然會錯過一些致敬前作的典故和無關主旨的細節,但同樣也可以迴避掉一些敘述邏輯和常識上的「硬傷」,例如史邁利的登場。

在此之前,史邁利的上一次出現還得追溯到1990年出版的《史邁利的告別》(又譯為《神秘朝聖者》)。在《間諜的遺產》中,2015年時彼得·吉勒姆本人已經是78歲的老人,但依舊可以跟新同事們玩「捉迷藏」的間諜遊戲。若根據《召喚死者》中的描述,身為大學生的史邁利是1926年加入了「馬戲團」,那麼他應該是在1905年前後出生的。這就意味著在《間諜的遺產》的故事中,史邁利高齡已經超過110歲。而在《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中,勒卡雷把史邁利加入的年齡推遲到了1937年,但即便如此,史邁利在《間諜的遺產》中也成了一位超過100歲的超級壽星。

有鑑於此,新讀者的一大優勢就是在閱讀時可以不用背負這類前作設定上的尷尬,只需享受文字和智識上的冒險。勒卡雷也巧妙地將《柏林諜影》的故事摺疊塞入了新作之中,讓人有了重溫當年這部經典之作的興趣。

初看起來,《間諜的遺產》可能是勒卡雷諸多作品中,較為好讀的一部,以至於能讓人產生可以一個晚上輕鬆翻完的錯覺。然而,若細細探究,卻能發現作者布下的暗線與衝突。例如小說中,往往以檔案文件和私人回憶彼此交織的方式來回溯五六十年前的那個冷酷故事。因此你甚至可以把《間諜的遺產》當作一本「書信體小說」來讀。檔案與回憶之間彼此補充,卻又充滿矛盾,而所謂「真相」似乎就隱藏其中,但又讓人時不時掩卷思考與質疑。而現實的情報工作,除了極少部分「剝頭皮組」那樣的外勤任務外,絕大部分都是在文字、言辭、回憶和互相比對中查找線索,進而抽絲剝繭發現如碎片般的些許「真相」。在小說中,彼得·吉勒姆即便曾目睹、經歷過當年柏林冷夜中發生過的一些事,但確實很難窺得全貌。即便是在幾十年後,重讀檔案,他也不過是嘗試著拼湊歷史碎片。真正洞悉整個事件的只有當年的「老總」和史邁利本人。然而,你也別指望在小說的最後就能抵達勒卡雷間諜世界的終點,整個故事可能就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旅程,亦如他之前回憶錄的書名《鴿子隧道》。

勒卡雷間諜小說的懸疑背後實則都隱藏著一個母題:極端環境下,每個人的道德選擇及其代價。哪怕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哪怕檔案都已殘缺不全,哪怕當代人早已淡忘,但他筆下的人物依舊要為當年的選擇承擔後果,或早或晚付出各自的代價。沒有信念支撐的犧牲在「圓場」年輕一代看來,自然也是無法理解的。他們對冷戰時代的種種幾乎一無所知,以至於在「審訊」吉勒姆時可以輕鬆地吐槽:在你們那個時候,無辜者的死亡或許是可以接受的,但如今情況不同了。背負這個「詛咒」的吉勒姆卻是直面背後冷酷的老特工,而能解除這項道德枷鎖者正是他當年的上司史邁利。

在勒卡雷的小說中的「叛國者」都不是為了金錢,正如現實中的「劍橋五傑」、梅利塔·諾伍德,大多都是處於信念與理想而選擇此道。2005年,梅利塔·諾伍德以93歲高齡去世,死前也從未對自己的間諜行為表示後悔。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之所以會做這些事並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阻止一個新制度的失敗」。其實,他們與史邁利終究都是同一類人,只不過是選擇了不同的出口。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縱然立場水火不容,但史邁利、吉勒姆或許反而會能理解梅利塔們當年的動機。面對帝國衰敗的現實,試圖力挽狂瀾的情報機關自身也在不斷地墮落,變得更加卑劣與虛偽。借彼得·吉勒姆之口,勒卡雷還吐槽了如今的「圓場」。在他看來,如今「圓場」的情報工作無非是官僚化的重複,喪失靈魂與信念。經歷、目睹這一切的史邁利或許真需要有一種「歐洲精神」來支撐自己的信念。

勒卡雷本人曾經在原版《間諜的遺產》的新書發布會上直率表達他對當今西方世界的憂慮。在他看來,「某些非常糟糕的事情正在發生,我們理應清楚意識到這一點」。他口中的「糟糕之事」包括了英國脫歐、民粹主義興起以及民眾對歐洲精神的背離,也可能還有他對當代英國人喪失崇高目標感的失望。在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臺的採訪時,勒卡雷指出: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讓他感到非常失望,而他寫這本小說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為歐洲辯護。

不過,也如《經濟學人》評價的那樣:在勒卡雷的《間諜的遺產》中,雖然史邁利一再強調他身負歐洲精神的寶貴价值,但他所表現出的依然是一個地道的英國紳士形象。(沙青青)

原文標題為:《他在半個多世紀後,為自己最負盛名的小說劃上句號》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原著作者、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
    首席記者 張磊世界著名的英國間諜小說作家大衛·康威爾(其創作筆名為約翰·勒卡雷)上周六去世,享年89歲。其中,中國也引進發行了大量其作品,包括了他的自傳體作品《鴿子隧道》,最新的一本是今年發布的,由世紀文景出版的《間諜的遺產》,這也是其生前最後幾本小說。其作品也大量被翻牌為影視作品,最近一部最有名的作品是由加裡·奧德曼、科林·費爾斯、「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 著名間諜小說作家去世,享年89歲,死因已經露出
    十二月十四日,據外國媒體報導,英國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leCarre)當地時間周六下午死於肺炎,享年89歲。約翰?勒卡雷的經理人證實了這一消息,稱死因與新冠軍杯無關。JohnLacare的《柏林諜影》、《頭號要犯》、《冷戰諜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經典作品都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使他成為了20世紀世界上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JohnLecare的生活就像他的許多小說一樣充滿色彩。JohnLecare在文學方面大顯身手,以其複雜而神秘的間諜故事吸引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讀者。
  • 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死因曝光
    12月14日,據外媒報導,英國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於當地時間周六下午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約翰·勒卡雷的經理人證實了這一消息,表示死因與新冠無關。約翰·勒卡雷的《柏林諜影》 、《頭號要犯》、《冷戰諜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經典作品曾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讓他成為全球20世紀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
  • 為寫小說,這位作家辭掉了軍情六處的間諜工作
    好人為壞事服務,壞人為好人服務一直以來,勒卡雷的小說以冷戰和間諜題材見長。他的寫作風格細膩入微,情節錯綜複雜,他擅長將冷戰時期西方以及蘇聯兩大對立陣營中的間諜活動描寫為在充斥著變節、背叛和個人悲劇的腐爛體系中模糊了道德邊界的一環,從而使間諜小說提升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 間諜驚悚片作家約翰·勒·卡雷去世
    他的經紀人周日說,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因冷戰間諜小說《修補匠》(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和《從寒冷而來的間諜》而聞名,享年
  • 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死因與新冠無關
    12月14日,據外媒報導,英國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於當地時間周六下午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約翰·勒卡雷的經理人證實了這一消息,表示死因與新冠無關。約翰·勒卡雷的《柏林諜影》 、《頭號要犯》、《冷戰諜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經典作品曾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讓他成為全球20世紀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辭世
    勒卡雷本人曾多年在英國情報部門工作,最後成為英國文學大師2020年末,英國間諜小說一代宗師約翰·勒·卡雷因患肺炎去世,享年89歲。他的文化遺產繼續引發人們熱議。雖然勒卡雷本人曾多年在英國情報部門工作,並且他後來寫小說讓他的一些前同事深感不滿,但現任英國軍情六處負責人在得知他去世消息後發出推特表示哀悼,並讚揚勒卡雷小說令人回味,取得了輝煌的文學成就。BBC安全事務記者科雷拉評論說,這可能會引發勒卡雷苦笑。這位作家與他的前同事的關係總是非常複雜,他們對待他的態度也很複雜。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
    圖片:AFP當地時間13日,英國作家、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因肺炎病逝,享年89歲。根據勒卡雷家人的聲明,他的去世與新冠肺炎無關。勒卡雷出生於1931年,曾在瑞士伯爾尼大學外語系、英國牛津大學現代語言專業學習。二戰結束後,勒卡雷加入英國情報部門,在上世紀50到60年代,服務於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一線情報工作經驗豐富。
  • 加裡奧德曼發文告別致敬已故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
    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時間12月12日晚間,英國文學巨匠、著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其代表作有《柏林諜影》 《頭號要犯》《冷戰諜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BBC發布訃告:「勒卡雷剝去了『007系列』中的魅力和浪漫,轉頭探討了職業間諜真實的黑暗和骯髒的生活。」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約翰·穆爾·康韋爾(David Cornwell),1931年生於英國。18歲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在牛津大學攻讀現代語言,之後於伊頓公學教授法文與德文。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逝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英國當代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於當地時間12日晚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18歲時開始進入英國軍方情報單位工作,先後服務於英國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曾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從軍方退役後,他來到牛津大學學習,畢業後進入英國外交部工作,並開始寫作。1963年發表的間諜小說《柏林諜影》讓他獲得了金匕首等獎項,也成為了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2005年,該小說還被英國推理作家協會評選為金匕首獎50周年最佳小說。
  • 聊一聊福賽斯的間諜小說
    弗雷德裡克·福賽斯是一位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作家。最近在播客上聽了幾場關於福賽斯的採訪,他在採訪中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創作歷程。
  • 不想當騙子的作家不是好間諜:史上最傳奇雙重間諜的故事
    我這輩子還是做一個間諜吧。。他想投奔英國。。但是英國人剛開始覺得他就是個小廢渣loser...所以。。他幾次申請加入英國的間諜機構都失敗了。他就像寫小說一樣想像出了一個故事。。所以他的情報裡各種細節異常豐富什麼什麼這段路周圍突然豎起了很多嶄新的電線桿啦 (因為周圍在修建某個東西需要額外的供電啊) 某個地方的碉堡偽裝的多麼細緻啦。。。 (你們我跑過去需要多大的技巧。。)
  • 從軍情五處間諜到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有著怎樣的一生?
    綜觀英國報章的勒卡雷訃聞,標題除了稱他為「間諜小說大師」或「出身自間諜的小說家」之類,或是那部著名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作者難免讓人覺得有點欠缺。在1961年時以筆名為勒卡雷開筆寫第一部小說《召喚死者》。63年的第三部小說《柏林諜影》大獲好評讓他名成利就。同年「劍橋五人組」(五個出身劍橋的英國間諜因同情共產主義而被蘇聯的情報組織KGB吸收,反過來向敵人提供情報)醜聞後,他索性辭職成為全職作家,這件事後來啟發他創作《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 電影《柏林諜影》原作者去世,曾是間諜的他專寫間諜故事
    英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據BBC報導稱,英國知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因患肺炎,於12日晚間逝世,享年89歲。報導還專門指出,他並未感染新冠新冠病毒。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維爾,1931年10月19日出生於英國沿海小鎮普爾。
  • 告別:「最完美的間諜」。
    (勒卡雷與《柏林諜影》男主、好萊塢著名演員理察·伯頓) 《柏林諜影》一舉成名後,勒卡雷離開了他的間諜工作,轉型成了一名專職作家。 (2011年,《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首映式,勒卡雷和主演科林·費斯、本尼) 1986年出版的小說《完美的間諜》講述的是一段愛恨糾結的父子關係
  • 《無暇赴死》改檔,不如先看下007插畫小說《愛我的間諜》
    英國當代最著名的推理小說女作家P.D.詹姆斯,對這家精品書出版商很是青眼有加,「Folio的書令人如此愉悅而值得被珍視,欣喜地捧讀一遍又一遍……以傳至後代。」插畫版007小說《愛我的間諜》此次為插畫版007小說《愛我的間諜》擔綱插畫的,依舊是知名的插畫師費伊·道爾頓(Fay Dalton)。
  • 逝去的約翰·勒卡雷,標籤「間諜小說家」遮蔽了他多少經典性
    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轉發此新聞後評價道:「約翰·勒卡雷的『史邁利系列』小說是理解20世紀中葉的關鍵作品。」在唯一的回憶錄《鴿子隧道》中,這位英國國寶級小說家記下了人生中近四十個刻骨銘心的片段,從與父親之間疏離又複雜的情感,到間諜工作與戰場見聞,他苦苦思索間諜與作家的異同,再現了一個偉大作家的雙重身份和多重自我。
  • 約翰·勒卡雷逝世丨那個最偉大的間諜小說家走了
    英國文豪、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於英國時間12月12日因病辭世,享年89歲。 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威爾,1931年出生,從身為間諜到書寫間諜題材的小說,勒卡雷在其近六十載的文學生涯中,創作了包括《柏林諜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夜班經理》在內的25部膾炙人口的小說與一部精彩紛呈的回憶錄《鴿子隧道》。他筆下的「圓場」間諜喬治·史邁利一反間諜光鮮形象,備受世界讀者的喜愛。
  • 再見,「完美的間諜」!又一位大師留在了這一年……
    而在成為全世界知名的間諜小說家之前,勒卡雷的職業就是一名間諜。18歲時,勒卡雷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間諜工作。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曾在英國軍情五處(MI5)和軍情六處(MI6)工作。(勒卡雷與《柏林諜影》男主、好萊塢著名演員理察·伯頓)《柏林諜影》一舉成名後,勒卡雷離開了他的間諜工作,轉型成了一名專職作家。
  • 約翰·勒卡雷:我是個作家,只不過碰巧當過間諜
    約翰·勒卡雷:我是個作家,只不過碰巧當過間諜 2020-12-15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