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頭部城市發展新信號:蘇州南京破圈、重慶成都聯手……

2020-12-27 澎湃新聞

繼廣州、無錫、青島、福州等地之後,有「最牛地級市」之稱的蘇州,也坐不住了,在日前推出了落戶新政。

根據《關於進一步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意見》,落實租賃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區公共戶落戶政策。說的直白點,未來在落戶問題上將實現「租購同權」,租房也能落戶。

2019年,蘇州的常住人口增長只有2.8萬人,放寬落戶形勢緊迫。當然,在進場搶人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落戶新政中,蘇州宣布和南京以及無錫、常州「聯手」:

實施省內特大城市蘇州與南京在積分落戶時,實現居住證年限和社保年限積累互認。探索蘇州與無錫、常州等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積累互認。

「散裝」江蘇抱團,在區域競爭層面,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信號。

01

今年5月,寧波宣布和舟山「戶籍同城化」,舟山戶口可以直接遷移為寧波戶口。相較於這種完全的一體化,蘇州和南京的力度要小很多,目前還只是居住證和社保年限互認。

但即便如此,此舉依然是突破。因為首先,按照今年的數據,蘇州和南京都已經是GDP十強城市,積分落戶的條件互認,不同於寧波、舟山這種「大吃小」式的一體化。

來源:搜狐城市

而且,蘇州和南京,各有各自的都市圈範疇,比如蘇錫常都市圈是一個整體。但這次的新政中,蘇州是先和南京跨圈互認,再「探索」和無錫、常州的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積累互認。

為什麼在打通戶籍流動壁壘上,蘇州優先選擇了和南京的聯手?

不管原因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在融合發展方面,此舉在江蘇的示範帶動作用,要大於和無錫、常州的打通。

其實在重點二線城市中,蘇州的人口吸引力,正處於減弱的狀態。

2019年蘇州的戶籍人口數為722.6萬人,常住人口則高達1075萬人,淨流入人口的規模相當龐大。但2019年,其常住人口增長只有2.82萬人。

在此局面下,蘇州和南京的落戶條件互認,對蘇州未必是十足的利好。強省會模式下,不排除醫療教育實力更突出的南京,對蘇州產生虹吸效果。

另一方面,蘇州和南京,是一對有「故事」的城市。南京被調侃為徽京,而蘇南蘇北則形似兩片天地,整個江蘇處在一種高度「散裝」的單打獨鬥狀態。

但從蘇州和南京以及無錫、常州攜手組隊搶人的操作看,「散裝」江蘇正在加速破除隱性壁壘的融合。由此也能看出,都市圈、城市群建設對城市消除隔閡、相向發展的巨大向心力。

02

蘇州和南京積分落戶條件的互認,只是長三角一體化的一個縮影。在城市間消除邊界、相互結盟方面,長三角的活躍指數向來很高。

比如按照《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鎮江、揚州3個城市,但現實中它已實現了多次擴容。

來源: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就在前兩天的南京都市圈聯席會議上,常州市市轄區金壇和縣級市溧陽正式入圈。南京都市圈範圍擴充到包括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在內的「8+2」地區。其中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都是安徽城市。

同樣在四處結盟的還有杭州。在杭州、嘉興、湖州、紹興4城的基礎上,2018年杭州都市圈吸納了衢州和安徽黃山。上個月,安徽宣城也成為都市圈觀察城市。

這幾個都市圈的範圍,出現了不少交集。如加入南京都市圈的金壇和溧陽,原本就在蘇錫常都市圈;安徽城市宣城既在江蘇南京都市圈,也在浙江杭州都市圈。

此外,馬鞍山、滁州、蕪湖,則橫跨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擁有雙重「圈籍」。

不難看出,在相互結盟組隊的發展模式下,長三角內部的省域邊界在逐漸淡化,幾大都市圈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錯格局,整個城市群更像一個超級大省。

跟粵港澳大灣區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大灣區的城市,大部分都在廣東,而長三角城市群的成員分布三省一市,破圈的阻力不小。

而從不同省份城市的融合程度來看,長三角城市群不管是狹義的26市,還是廣義的三省一市全域範圍,圈畫得這麼大,並非毫無理由。

03

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部菌多次提到,這是一個大城市抱團發展的時代,已經行動起來的遠遠不只是「散裝」江蘇。

比如重慶和成都。在成渝雙圈建設的大背景下,一改過去的競合關係,開啟了力度前所未有的合作新局面,攜手相向發展。

當然,不同於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周邊中小城市的分工協作關係,重點一二線城市之間,再怎麼抱團,競爭都不可避免,關鍵是如何有效錯位,避免同質化競爭。

比如廣州和深圳,各有各的城市特色,相對而言,廣州醫療教育強,金融、網際網路弱,而深圳的金融強,醫療教育待提高。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則是先行示範區,功能互補。

再比如青島和濟南。

在派誰去爭創國家中心城市這一問題上,山東有過多次調整。為了避免競爭內耗導致資源分散,或者說「內卷」,最終採取了「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錯位發展模式。

來源: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類似的例子還有杭州和寧波。競爭國家中心城市的任務,最終交給了省會杭州,寧波則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無論是在一省之內,還是在多中心式的都市圈、城市群內部,要將資源合理配置,發揮最大的組合效應,城市間的定位錯開、功能互補,是無比重要的。

定位錯開、功能互補,最終也是為了進一步的相向融合、聯手發展,形成規模更大的資源集聚平臺。

毋庸置疑,單打獨鬥的「散裝」模式已經落伍,隨著各大都市圈、城市群平臺越做越大,它的輻射和虹吸效應將越來越強。

而當頭部一二線城市聯手破圈時,區域競爭的馬太效應,無疑還將不斷加強。那些缺少「盟友」的中小城市,需要當心了。

原標題:《新信號!南京蘇州破圈,濟南青島分工,重慶成都聯手》

相關焦點

  • 和南京蘇州杭州成都武漢天津重慶一對照,臺北的城市實力就暴露了
    和南京蘇州杭州成都武漢天津重慶一對照,臺北的城市實力就暴露了!一種觀點認為,臺北從各種信息和數據接觸來看,綜合上不如四大一線和香港,應該和二線的頭幾位差不多,南京、蘇州、杭州、成都、武漢、天津、重慶這些,排名也不分先後,規模上雖不如,人均和某些單項絕對超過,所以綜合下來,應該差不多……
  • 杭州、蘇州、成都三張城市名片 透視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新格局
    蘇州VS「江浙滬」經濟圈主要城市蘇州金融競爭力在新銳城市中遙遙領先,但與「江浙滬」城市圈主要城市相比,蘇州金融競爭力得分落後於上海、杭州,僅以0.58分之差遜色於同省份的南京。具體來看,蘇州在經濟競爭力與資本市場規模方面佔據優勢,但金融機構實力與資本市場活躍度與南京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 觀察|誰是下一個2萬億GDP城市:蘇州毫無懸念
    可以說,城市GDP突破2萬億,相當於超過世界上3/4的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不容小覷。目前,包括港澳臺在內,2019年全國GDP破2萬億的城市只有6個: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廣州、重慶。從近年經濟增長情況來看,最接近2萬億GDP的城市有6個: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這6個城市GDP在1.4萬億-1.9萬億之間,最高蘇州1.9萬億,最低南京1.4萬億,如果不出意外,未來3-5年內都有望觸及2萬億的門檻。
  • 我國排名前三「網紅」城市,重慶依舊位居首位,成都,南京等
    現在什麼最火,那當然是網紅, 網紅可以帶動商店和城市的發展, 因此,許多城市現在致力於使自己成為網紅城市,致力於推動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的哪三個城市「網紅」城市最有名,重慶確實有名,最有名, 重慶是山城,但這個城市的包裝很好, 這個3D魔幻的城市,麻辣鍋,正宗的重慶慢熱文化,讓很多人忘記,是重慶的一些美食,蘇州, 由於上海的迅速發展,蘇州的名聲可能不是很高,但上海的發展也帶動了這個城市,很多人,接下來可以成為一線城市, 小編對蘇州的第一印象是,無論是蘇州的園林,還是這裡的池塘,都很溫柔
  •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 2019大排名:重慶超越天津、杭州 | 財見觀察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9」綜合排名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杭州、成都、天津、南京和武漢。這10個城市分布在5個城市群,其中長三角城市群3個城市、珠三角城市群2個城市、京津冀城市群2個城市、成渝城市群2個城市、長江中遊城市群1個城市。
  • 成都,武漢,重慶,南京,為這四座城市排名次,你認為誰是第一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大城市也呈現出群雄並起的態勢,北京是中心,上海是龍頭,四面八方都有很多重量級的城市,各有不服,爭先恐後,大陸不得不在大城市和韓國地區的10大討論到城市,十大城市的排名,但現在的情況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成都、南京和武漢是沒問題的十大城市的隊伍,但是今天我們見成成都、武漢、重慶、南京等4個城市到底是什麼,成都已經是10年前的可能
  • 中國城市十強經濟體:重慶重返四強,成都位居第7,南京強勢入圍
    對於中國城市十強經濟體的討論,這幾年似乎也被大家所淡忘。原因很簡單,因為十強經濟體實在太穩定了。近十年來,幾乎沒有變化,只不過是內部的排名有所變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我國的發展模式逐漸注重了對中心城市的支持力度,而以工業貿易為主的普通城市逐漸陷入了低谷。
  • 南京:我和上海的關係,應該發展成類似加強版的成都重慶一樣
    南京:我和上海的關係,應該發展成類似加強版的成都重慶一樣!一種觀點認為,上海經濟產值去年暴力增長到近四萬億,說明江蘇永遠不會出現一線城市,繼續做大蘇錫才是出路。南京不要妄想跟上海爭奪優質資源,再發展,能有隔壁上海奪目麼……
  • 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十強:杭州第4,重慶第10,蘇州領先成都!
    證券時報作為目前我國金融主流媒體,通過全面研究分析我國各地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發展現狀與潛力,得出了這份權威的榜單。據悉,該研究院通過四個維度進行了全面分析,分別是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以及資本市場活躍度。公開資料顯示,四大維度又分了29個核心指標,並且基本都是可以量化的數據,所以比較起來讓人更加信服。
  • 中國十大都市圈:上海第1,南京領先成都,全部來自於五大城市群
    公開資料顯示,這十大都市圈分別是上海大都市圈、北京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廣佛肇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重慶都市圈、武漢都市圈以及長株潭都市圈。何為都市圈呢?根據國家正式文件,都市圈位於城市群內部,並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 重慶:我和成都可以平分秋色,南京在長三角太不容易了
    重慶:我和成都可以平分秋色,南京在長三角太不容易了!一種觀點認為,重慶國家定位比南京高,是期望這種定位能一定程度上彌補地理位置的欠缺。重慶現在比南京好的就是在西南甚至是西部,唯有成都可以平分秋色。可能過個五到十年,大家講究性價比了,南京才會重新煥發光彩……對此觀點部分認同,應該說,對比這兩座城市,無論對南京還是重慶,都不盡公平。重慶帶著三峽貧困地區直轄,直轄二十多年,重慶和全國各省都共同幫扶貧困區縣發展。
  • 2020新一線城市排名公布,你的城市是升還是降?
    近期,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公布了《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2020年,四大一線城市排名沒有發生改變,依舊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其中,合肥和佛山第一次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取代了去年的昆明和寧波。
  • 中國排名前三「網紅」城市,成都被擠出前三名,第一名依舊是重慶
    說到我國有名的「網絡紅城」,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重慶,近年來,隨著各大型短程視頻軟體和社交平臺的推進,重慶這座城市的聲譽越來越高,接待遊客的數量也增加了,成都也是同樣的道理,成都近年來不僅經濟發展,而且旅遊業也越來越發達,每年去重慶和成都遊玩的遊客不在少數,一般人提到網絡紅城,首先會想到重慶和成都
  • 蘇州霸榜!亞洲一線城市!
    >蘇州被劃入中國一線城市行列! 在對中國民生發展狀況進行持續跟蹤研究後,北京師範大學民生發展課題組7日正式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民生發展報告》。 通過對260個地級市的民生發展指數測度,「2019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榜單正式出爐,蘇州、金華、中山、東莞、無錫再次進入「2019中國民生發展」前五名。
  • 城市榜單公布!杭州第7,成都第9,重慶和蘇州出局十強!
    前幾日,科爾尼最新的全球指數報告出爐,紐約、倫敦、巴黎分別位列全球城市前三位。中國城市中,排名最高的是北京,位居全球城市第5位,與去年相比提升了4位。中國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香港、上海、臺北、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和武漢。
  • 新信號!南京蘇州破圈,濟南青島分工,重慶成都聯手
  • 西部發展「最好」的城市,西安、成都、重慶,誰算是「領軍者」
    如果想解除富裕狀態,西部地區發展絕對滯後,先修路的道理都是眾所周知的交通最發展的基礎,現在西部地區已經崛起了許多優秀的城市。其中最突出的是西安,成都,重慶市和這三個城市,這三個城市已經是我國的新城市,西部地區的發展也發揮了很大作用,西部其他城市的發展,發展城市的先導作用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我國的第一線,大城市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蘇州的經濟發展狀況很好,佛山的經濟在廣東也是非常的出色的,受到廣州的帶動也有很多,在西部這三座城市誰算是「領軍者」呢?
  • 新一線城市房價排名:長沙只有杭州三分之一,合肥超成都
    日前,有媒體梳理了2020年,15個新一線城市的房價情況,從中可以發現,最高的也超過了3萬,而最低的剛過萬,內部差距不可謂小。首先要解釋的一點是,根據《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2020年的15個新一線城市為: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
  • 2020年我國最有「野心」的幾個城市,重慶、蘇州在內,那其他呢
    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城鎮化繼續推進,一線城市的北上廣深,亦或者新一線城市的武漢,杭州,成都和南京等地,其實對於每一座城市而言,自身的發展優勢都是各不相同的。一個城市想要發展得好,肯定是要有足夠的「野心」,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內有「野心」的城市。
  • 為什麼說深圳和新一線城市成都重慶杭州武漢南京等很難打破北上廣...
    為什麼說深圳和新一線城市成都、重慶、杭州很難打破北上廣鐵三角格局?其實,北上廣格局從清末開始就已經基本形成,也可以說北上廣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中國近現代史上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和變革經常在這三個城市輪流上演。 北上廣的重要性不能簡單地用GDP來衡量,它們是中國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大國重器,也更像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強區的代表,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強大的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