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實力對比,誰更強?

2020-12-09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實力對比,誰更強?

關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這對君臣的話題頗多,不過有不少人在後臺多次留言,想了解一下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實力對比。雖然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但既然大家多這些感興趣,今天我們就嘗試還原一下兩人的實力對比。

由於豐臣秀吉存活時間長於織田信長,在軍事力量建設上也優於織田信長,因此軍事對比不在考量範圍內。

領地對比

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時,遺留的領地為560萬石左右,雖然也有數據顯示信長遺留的領地為800萬石,但考慮到江戶時代的大開發,800萬石的數據更多來源於江戶時代,而非戰國時代。以戰國時代的開發能力,很難相信信長的領地達到800萬石。

豐臣秀吉的領地則更少,在他統一日本後,領地大約只有220萬石。而且秀吉並非傳統武士出身,他的領地也並非如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等人一般,以根據地為基礎向周圍輻射,形成一個穩固的領地範圍。秀吉的領地反而是東一塊、西一塊,但都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帶。

從領地對比上來看,織田信長的領地超過豐臣秀吉2倍還多,兩者之間差距極大。

經濟對比

織田信長對於經濟的重視,是他能夠稱霸日本的關鍵。這與他的父親織田信秀有關,信秀掌控著津島港,這是伊勢灣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商人必須通行的港口,通過這個港口連接太平洋航線,因此依靠收取關稅,信秀積累了巨額財富。信秀時代,織田家遭遇過數次大敗,但在財富的補充下,織田家快速恢復,這對織田信長的影響頗大。

為了進一步刺激經濟,織田信長廢除關卡,當時的關卡主要職能在於收取通行費,這極大限制了商人的積極性,隨著信長廢除關卡,加上尾張本身的特產陶器,以及津島港,尾張商人的數量開始增加。

接下來就是樂市樂座的施行。樂市意味著商人無需向寺廟、神社繳納租金,信長則分文不取,這讓商人行商成本下降,自然商人蜂擁而來。雖然不用向寺廟、神社繳納租金,但仍需向「座」(行會)繳納「保護費」。信長則禁止行會向商人收取費用,使得商人可以自由展開交易、開設店鋪,最終使得岐阜變成繁華的商業都市。

當然,想要吸引商人,全靠政策也不夠,於是織田信長在領內大肆修路。為了加快流通,信長拓寬道路,並將其拉直,甚至在接近城市的地方,大量種樹,使得來往的行人可以在樹蔭下休息。按照信長的規定,主道寬度需要在6.5米,支路寬度要在4.5米,鄉間道路則要2,這對於物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單純依靠這些想要積累大量財富的難度同樣很大,所以織田信長向商人收取軍費,不過信長並非白白收取軍費,而是通過政策擴大商業規模,賺來的錢會有一部分返還給商人,商人雖然被收取軍費,但一可以得到返還,二可以得到保護,自然也願意繳納。

此外,堺、大津、草津同樣落入織田信長之手,這三個是重要的商業港口,同樣能為織田信長積累大量財富,而且憑藉與商人的良好關係,織田家也獲得了商人組織的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在資金的積累上,織田信長超過豐臣秀吉。

要論賺錢,豐臣秀吉可是遠遠超過織田信長。秀吉還未出仕前,曾經做過走街串巷的推銷員,這有效鍛鍊了秀吉的口才,同時也讓秀吉對於商業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對於傳統的戰國大名而言,商業的本質就是生產商品,實際上商業的本質在於流通,包括商品和貨幣的流通。

豐臣秀吉的商業之道並非自己親自下場,而是與商人合作,利用對於市場行情的了解,賺取更高的利潤。賺來的錢,秀吉也並非全部拿走,而是與合作的商人平分。這種利用自己的地位進行經商的方式,幫助秀吉積累了大量的資金。

此外,太閤檢地也為秀吉選擇領地提供了幫助,除了攝津、河內、和泉這些京畿領地外,秀吉的其餘領地分散在日本全國,這些分散的領地都是當時生產力最高的地區。更重要的是,這些領地可以幫助他獲得商業情報,獲取更多的利潤。

相比於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統治日本後,一部分礦山成為他的直轄領,一部分礦山儘管仍在其他大名手中,但需要向秀吉繳納相應稅收。礦山成為豐臣秀吉的重要支柱,按照1598年的記錄顯示,當時日本全國的礦山收入為金4399枚、銀93365枚,這意味著豐臣秀吉依靠礦山收入就額外增加了300萬石左右的領地。

織田信長在安土城建好後,有商人前往參拜,記錄信長儲藏了金1萬枚。豐臣秀吉病死後,留下的遺產中就包含金9萬枚、銀16萬枚,從財富的積累上,豐臣秀吉明顯優於織田信長。就連進入江戶時代,被認為是當世賺錢高手的文左衛門也甘拜下風。

從最終結果來看,織田信長在領地上遠超豐臣秀吉,但實際的資金積累上,信長遜色於秀吉。由於有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秀吉隨時可以徵募大量軍隊,並為這些士兵準備足夠數年的口糧,同時還能有足夠的火器,這是信長時期無法達成的。如果考慮到秀吉已經可以召集全日本的大名,從實力對比上而言,豐臣秀吉已經超越織田信長。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狠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寫這篇文章的正文之前,有必要提醒讀者: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不是同一個概念。儘管如此,二者在本質上仍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個中央權力衰微而地方權力崛起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日本同中國一樣,都產生了為數不少的梟雄。
  • 日本戰國三雄誰最牛?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還是德川家康?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在日本歷史上頗具爭議性。他出生於今日本的愛知縣西部,在戰國時代屬於尾張國。織田信長本是尾張國的一個小大名,但是他自幼志向非凡,曾於桶狹間合戰中擊敗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之後更是「天下布武」,統一了大半個日本。可惜的是就在織田信長馬上成為「天下人」的關鍵時期,他的手下明智光秀卻發動兵變,在本能寺將其殺死。
  •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已有強大實力,為何卻當豐臣秀吉家臣
    尤其是在他和織田信長聯合起來,打敗了武田家族後,他已經躍升為日本戰國時代,除織田信長外,最為強大的大名。而且,德川家康雖然和織田信長友好,但並不是完全臣服於織田信長,他其實還在和織田信長明爭暗鬥。總之,他基本上保持著一種較為獨立的姿態。
  •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日本戰國武將何為?
    中國人或許很難理解,宗教勢力在日本影響一直非常嚴重。與中國佛教有所不同,日本佛教僧人更傾向於攫取領地,訓練僧兵,增強勢力。到平安時代末期,比叡山僧眾勢力足以同京都皇權相抗衡,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僧人就會發起「強訴」,對中央權力形成巨大威脅。這一情況到了戰國時代更加危險。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對中朝人民和日本人民曾犯下不可寬恕的罪行。侵略戰爭不得人心,稱霸必然垮臺,他兩次派兵侵略朝鮮都被中朝人民徹底粉碎。他因失敗積鬱而死。豐田秀吉1537年降生於尾張中村一個叫木下彌右衛門的農民家庭。乳名日吉丸,後稱藤吉郎。當時日本正處在戰國時代末期,戰國大名(領主「)進行割據,互相混戰,人們普遍要求日本重新統一。戰國時期,日本舊的—封建秩序和舊權威階層被打亂和傾覆了。
  •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明智光秀和豐臣秀吉之間上演權力的遊戲
    織田信長通過不斷的攻伐和戰爭,佔據了京都的織田信長,其個人威望和軍事實力都達到了極盛的狀態,是割據藩鎮中最強的一支。而且,周邊的其他割據勢力,比如毛利、上杉、北條等藩鎮,規模和實力都遠遠不及織田信長。通過長期的蓄力,織田家已經具備了四面出擊和完成統一的實力。
  • 同樣是結束「戰國時代」的功臣,豐臣秀吉與秦始皇的不同在哪裡?
    前言豐臣秀吉是日本中世紀末期的著名將領,也是在繼織田信長後,為日本結束戰國分裂時代,實現統一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而結束中國戰國時代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任皇帝「秦始皇」。
  • 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毛利元就在日本戰國時代名氣很大,只可惜他和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活躍的時間錯開了。毛利元就74歲病故之時,上杉謙信41歲,武田信玄50歲,明智光秀43歲,織田信長37歲,德川家康29歲,豐臣秀吉35歲,伊達政宗4歲。那麼,如果毛利元就晚生30年,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能吃得下飯嗎?
  •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有啥關係?錯綜複雜,眼花繚亂!
    織田信長日本古代出現過很多的政治聯姻,就拿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來說,3個人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讓人眼花繚亂,本文就為大家簡單整理一下。所以,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是髮小、盟友兼兒女親家,德川家康是豐臣秀吉的妹夫。
  • 日本戰國之織田信長
    去年12月,從名古屋入境日本,首先想到了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出生於尾張國的那古野城(現名古屋市)。從這裡他一步步走向全日本,並留下了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合稱「日本戰國三傑」。另兩人相比織田信長的光芒萬丈,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 日本版的三國演義,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豐臣秀吉綁定了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在中國火到不行,在日本也是被奉為經典,甚至日本人會將他們戰國時期的人物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湊成隊,那麼我們先看三國裡文治武功的第一人曹孟德,日本人將自己戰國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
  • 日本戰國人物:從「日吉丸」到「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曾名日吉丸、藤吉郎、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羽柴秀吉。日本戰國時代人物姓名常隨著身份、地位變化而變化,通過其姓名變化,大致可窺探其一生的軌跡。光榮公司《信長之野望》日吉丸:公元1537年,豐臣秀吉出生於尾張國一個農民家中,傳說其母在懷孕時曾夢見太陽跑進自己的肚子,因此為豐臣秀吉取乳名為「日吉丸」(封建時代的常規操作)。
  • 豐臣秀吉:從織田信長的僕人到國家掌權人,他到底做了哪些努力?
    日本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很勵志。他只是織田信長的一個僕人,卻能在後來的亂世中稱霸全國,成為國家的掌權人。這樣的逆襲人生實在是太勵志了,而他就是日本大名鼎鼎的關白、太閤——豐臣秀吉。從僕人到霸主,豐臣秀吉到底經歷了什麼?
  • 出身低賤的豐臣秀吉是如何被織田信長發現並提拔為大將的?
    豐臣秀吉的崛起,全部仰仗織田信長的信任與提拔。李鴻章曾經說過,一個人要成功離不開三條:1、自己有本事。2、要有人欣賞他。3、欣賞他的人有本事。現在開來這三條內容道盡了秀吉成功的方式。織田信長的唯才是舉織田信長少年時代便表現出與別人極大的不同,素有「尾張大傻瓜」的稱呼。穿獸皮,縱馬馳騁,隨性的與周邊少年摔跤搏鬥。可是這種不論出身、血統、地位的行為習慣,無論是現在的日本還是幾百年前日本戰國時期都是不多見的。
  • 織田信長性子急躁,家臣信盛拖延被流放,豐臣秀吉卻安然無恙?
    摘要:織田信長性子急躁,家臣信盛拖延被流放,豐臣秀吉卻安然無恙?眾所周知,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織田信長是位性格急躁的主君,他對於任何事情都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因此,他對家臣同樣緊迫地要求他們完成交付的任務,對於拖延的家臣毫不留情。不過,同樣是拖延完成任務,為何家臣佐久間信盛被流放,豐臣秀吉卻安然無恙?
  • 「三傑」之間的比拼 織田信長才是真正的「戰國第一人」?
    ,這三人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此三人在極大地程度上改變了日本的歷史走向、奠定了日後日本的政治基礎,而他們也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被世人稱為"三傑",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三人中誰才是"戰國第一人"呢?
  • 大德寺總見院,豐臣秀吉在此為織田信長舉行過隆重葬禮
    此後的大德寺得到了貴族、京都商界和文化界的追捧,大德寺的茶道更是非常出名,織田信長著名的茶頭千利休(日本的茶聖之一)就是出自大德寺。我們熟知的一休和尚(一休宗純)也曾在這裡修行參禪。15世紀的應仁之亂,寺院毀於戰火,還是一休和尚聯合京都的商界重建的寺院。就連豐臣秀吉也是在這裡皈依的佛門。這座門叫敕使門,1640年由天皇賞賜,從京都御所移到此處。
  • 認識日本戰國名將:「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豐臣秀吉 渴殺戰法
    豐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豐臣秀吉是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天正十三年(1585年)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後將關白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閤」。建立了新的封建體制:確定士農工商的身份。獎勵新興工商業,扶植城市的發展。
  • 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前言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崛起的一位相當有名的人物,被稱為"戰國三傑之一",曾經有人這麼評價他,說他是日本軍國主義傳承的起點,大陸政策的啟蒙者,同時也是一個膽大、狂妄的賭徒!豐臣秀吉的經歷用一個詞概括就是"鹹魚翻身",在那個時代,他的身份非常低微,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貧農,也是尾張國的一個"足輕",按照當時的等級劃分,是屬於最低級的一個兵種,據說他參軍的時候連一副鎧甲都湊不齊,更別提什麼 "武士"之類的稱號了。
  • 豐臣秀吉傳—統一日本
    豐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幼名日吉丸,出生於日本戰國時代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中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