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縣撤縣設陝州區 三門峽告別單區市

2021-02-14 三門峽生活網

提醒:點上方↑「三門峽生活網」即可訂閱本刊。

  陝州區原名陝縣,於2015年3月正式更名陝州區,為三門峽市市轄區。陝州區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地處豫、晉、陝結合部,與澠池縣、靈寶市、洛寧縣毗鄰,北臨黃河與山西省平陸縣隔岸相望。

  歷史沿革

  據資料顯示,在陝縣這塊土地上,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繁衍。新時期時代(距今6000年前)就出現了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陝縣西張村、菜園、窯頭、人馬寨、張汴、西王等地。

  公元前21世紀至16世紀,陝縣是夏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公元前16世紀至11世紀,陝地屬商朝。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分封焦國、虢國於陝境,陝地先後屬焦、虢。爾後,陝地成為西周初期兩大統治區域的分界線。「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這就是著名的分陝而治。陝西省之得名亦源於此。

  公元前775年,「虢人滅焦」,陝地歸虢。公元前655年,虢國為晉國所滅,陝地屬晉。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陝地分歸魏國。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陝縣。此後,秦國與魏國在陝地多次徵戰,陝地時而屬秦,時而歸魏。公元前225年,魏國被秦國滅亡,陝縣地域從此歸秦,隸屬三川郡。

  西漢時,陝縣歸弘農郡。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陝州,之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陝縣均屬陝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升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置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管轄。民國廿一年(1932年),屬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管轄。其間陝縣均為行政公署駐地。

  1949年5月,陝縣解放,歸屬河南省陝州專員公署管轄,為陝州專署駐地。

  1952年4月,陝州專區撤銷,併入洛陽專區,陝縣歸洛陽專區管轄。

  1959年底,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動工興建,陝縣併入三門峽市。

  1961年10月與三門峽市分開辦公。1962年3月恢復陝縣建置,縣委、縣政府設於三門峽市,隸屬洛陽專區。

  1986年4月,撤銷洛陽地區,三門峽市升格為省轄市,陝縣歸三門峽市管轄。

  1994年5月,陝縣縣委、縣政府機關遷至縣西大營鄉溫塘村辦公。

  1995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營鄉和西張村鄉撤鄉設鎮。

  1998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陝縣人民政府從三門峽市區遷至陝縣大營鎮溫塘村。

  2015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陝縣撤縣設區,新設立陝州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陝縣轄4個鎮、13個鄉:大營鎮、原店鎮、觀音堂鎮、西張村鎮;張汴鄉、張灣鄉、宜村鄉、菜園鄉、東凡鄉、張茅鄉、王家後鄉、硤石鄉、柴窪鄉、大延窪鄉、西李村鄉、宮前鄉、店子鄉。

  2005年,陝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大延窪鄉併入觀音堂鎮,撤銷柴窪鄉併入王家後鄉,撤銷東凡鄉併入菜園鄉,撤銷宜村鄉併入西張村鎮。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陝縣轄4個鎮、9個鄉:大營鎮、原店鎮、觀音堂鎮、西張村鎮;張汴鄉、張灣鄉、菜園鄉、張茅鄉、王家後鄉、硤石鄉、西李村鄉、宮前鄉、店子鄉,共有9個居委會、263個村委會,2232個村民小組。

  2012年底,全縣共轄4個鎮(大營鎮、原店鎮、觀音堂鎮、西張村鎮)、9個鄉(張汴鄉、張灣鄉、菜園鄉、張茅鄉、硤石鄉、王家後鄉、西李村鄉、宮前鄉、店子鄉)、256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止2013年7月,全縣共13個鄉鎮,263個村委會,2232個村民小組,9個居委會:

  大營鎮:大營、黃村、南曲沃、五原、峪裡、寺古窪、兀家窪、溫塘、呂家崖、辛店、城村、官莊

  原店鎮:原店、岔裡、新建、寨根、郭家;居委會(6個):東一區、東二區、中區、西區、北區、市場

  張汴鄉:張汴、窯底、曲村、北營、廟後、西王、劉寺、盧莊、寺院、草廟、西過

  張灣鄉:新橋、土橋、尤灣、蔡白、柳林、西罐、張趙、三元、七裡堡、關溝、上陳東、新莊、蘆村、橋頭、紅旗、雷家灣、指望、大坪、下陳東;南關(現屬開發區)

  西張村鎮:張一、張二、張三、張四、陳村、趙村、水淆、石原、辛莊、凡村、廟上、南原、坡頭、東窯院、窯店、反上、廟窪、寺下、白草灣、澗裡、澗西、人馬、前關、後關、溝東、西陽、人馬寨、窯頭、王村、豐陽、太陽、東陽、營前、南溝、東溝、宜村、西溝、五花嶺、丁管營、大安頭、小安頭

  菜園鄉:菜園、北灣、南灣、南縣、交林、石門、雙廟河、衛家莊、草店、雁翎關、刁家、官村、桃王、中莊、過村、趙原、下莊、上窯、東寨、溝南、芬溝、田家莊、杜村、東凡、西凡、南陽、北陽、橋窪、槓廟、坳渠、崔家、東梁、連家窪、後架河

  張茅鄉:東村、南頭、位村、宋王莊、貫耳溝、麻塘灣、韓家溝、西崖、張茅、後崖、丁家莊、蘇村、楊村、草地、清泉溝、竹園、白土坡、廟坡、西坡腦、瓦山溝、劉家河、山口

  王家後鄉:老泉、王家後、燕山、趙裡河、東莊、廟前、鹿馬、上莊、朝陽、龍潭、葫果、賀村、墳上、柴窪、趙莊、崖底、支社、劉家山、柏樹山

  硤石鄉:石門溝、廟溝、王莊、硤石、車壕、王家寨、三教地、衛家溝、南坡、高崖、荊山、黃坡、東嶺

  觀音堂鎮:觀音堂、南寨、韓巖、石堆、七裡、張村、阮坪、段巖、石壕、段家??、江樹腰、葛條溝、下潮、鏵尖嘴、糯米溝、君王、蘆草、窯院、劉莊窪、韓窪、陽窪、大延窪、陳營、界巖、韓莊;居委會(3個):觀音堂街、觀音堂煤礦、甘壕煤礦

  西李村鄉:李村、唐家溝、巖裡、河窪、原村、泉溝、柳溝、陡溝、白埠、楊嶺、王彥、上斷、龍脖、吳家坑、王營、張溝、陳家莊、元上、訪禮、魏家窯、嶽莊、下張、高溝、寨上、南巖、塔羅、古店

  宮前鄉:宮前、嶽家溝、池蘆、韓川、卸花池、蔡家灣、池頭、頭峪、五峪、黑山溝、青澗、馬圪瘩、杏花、葦元溝、劉家莊、鐵爐溝、太子溝、瓦窯溝、金鳳、三道院、明山、竹園、西坡、楊河、農場

  店子鄉:大石澗、店子、黃塘、灣子、慄子坪、白石崖、寬坪、陳家原、楊家河

  人口

  截止2012年,全縣總人口344910人,其中:大營鎮43733人、原店鎮37055人、張汴鄉12739人、張灣鄉25928人、西張村鎮54178人、菜園鄉37424人、張茅鄉20452人、王家後鄉18543人、硤石鄉15172人、觀音堂鎮36818人、西李村鄉23519人、宮前鄉15265人、店子鄉4084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陝縣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歸三門峽市管轄。東與澠池縣交界,西與靈寶市接壤,南依甘山與洛寧縣毗鄰,北臨黃河與山西省平陸縣隔岸相望,東西南三面環抱三門峽市區和湖濱區。地處北緯34°24′至34°51′,東經111°01′至111°44′,東西長65.25公裡,南北寬48.8公裡。

  全縣國土總面積1609.73平方公裡,其中:大營鎮88.66平方公裡、原店鎮19.73平方公裡、張汴鄉113.38平方公裡、張灣鄉65.29平方公裡、西張村鎮281.89平方公裡、菜園鄉146.24平方公裡、張茅鄉84.85平方公裡、王家後鄉123.04平方公裡、硤石鄉70.39平方公裡、觀音堂鎮115.04平方公裡、西李村鄉133.17平方公裡、宮前鄉197.87平方公裡、店子鄉170.18平方公裡。

  地勢地貌

  陝縣地勢南高北低,東峻西坦,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狀。地貌基本可分為山區、丘陵和原川3種類型。山區為中山和低山。中山分布於縣境南部;低山分布於縣境東北部。丘陵主要分布在縣東,最高點馬頭山海拔為881.5米、熊耳山海拔為885.3米;縣西部為原川區,本區黃土層厚約20米至70米,地面由南向北呈階梯降落。海拔最低308米,最高為1466米,相對高差為1158米。

  地理氣候

  陝縣地處中緯度內陸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壓控制,氣候乾冷,雨雪稀少;春季氣溫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熱、雨澇;秋季氣候涼爽,雨水減少。以候溫(5天為一候,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大於22攝氏度為夏,小於10攝氏度為冬,介於10攝氏度至22攝氏度之間為春秋劃分季節。春季總天數為56天,夏季為103天,秋季為66天,冬季為140天,冬長春短、四季分明。

  水文

  陝縣河流總屬黃河水系。全縣共有大小河流33條,西部和北部流域面積1039平方公裡,內有大小河流20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裡以上的3條(蒼龍澗、青龍澗、清水河),由南向北注入黃河;東南部為洛河水系,流域面積570.8平方公裡,內有大小河流1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裡以上的有2條(永昌河、大石澗),自西向東注入洛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2013年7月,境內發現礦產地164個,其中中型礦床13處,已發現礦藏32種,探明儲量的3種,保有儲量居全市前三位的有2種,已開發利用的有8種。黃金礦主要分部在陝縣南部崤山腹地,礦產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市第二位,已探明儲量30餘噸,已知金礦床、礦點、礦化點總計17處;鋁土礦已發現礦產地10處,總儲量約1億噸;煤炭有9個煤田,探明儲量近3億噸,保有儲量約為2.2億噸,年產量約200多萬噸,居全市第3位;石灰石礦探明儲量近2億噸,年產量近200萬噸。

  地熱礦泉

  地熱礦泉水是位列該縣黃(黃金)、白(鋁土)、黑(煤炭)、水(地熱礦泉水)4大優勢資源之一。境內地熱礦泉水分布區域面積約4.1平方公裡,泉口水溫65℃左右。經國家有關部門檢測,水中富含鉀、鈉、鈣、鎂等對人體有益的宏量和微量元素,適宜飲用和洗浴。

  植物資源

  陝縣植物屬華北植被類型,境內有植物700餘種,分種植作物和樹木兩大類。種植作物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食用菌、藥材等;樹木全縣共有樹種400餘種,分用材林和果樹兩大類。用材林為泡桐、大葉揚、國槐、刺槐、椿樹、楸樹、箭杆揚等;果樹為蘋果、桃、杏、梨、柿、核桃、棗等。

  動物資源

  境內動物有400餘種,分家畜家禽和野生動物兩大類。

  家畜家禽2006年末大牲畜存欄14.49萬頭、豬12.34萬頭、羊15.39萬隻、家禽201.03萬隻;野生動物有珍稀鳥類白天鵝以及豹子、狼、山鹿、羚羊、山豬、獾、狐狸、啄木鳥、喜鵲等。

  經濟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1.4億元,較2012年增長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214.3億元,較2012年增長25.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93億元,較2012年增長17.3%,收入規模和增速均在全市排名第三,全省排名第21位,比2012年前移1個位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2.6億元,較2012年增長14.6%,全市排名第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7.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9.7%和13.3%,均在全市排名第三。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51∶37。

  第一產業

  2013年,全縣糧食總產1.2億公斤,果品總產5.5億公斤,生態林營造7.9萬畝,蔬菜總產3.1億公斤,新發展各類規模養殖場30個,食用菌產量3700萬公斤。截止2014年3月,全縣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全縣註冊成立家庭農場12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0家,2009年成立了首家生態養殖合作社「陝縣恆源生態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園21個。

  第二產業

  2013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85.2億元,增長10.3%;完成增加值56.2億元,增長13.8%;實現利潤5.7億元。產業集聚區建設不斷加快,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6億元,增長30%;實現工業增加值13.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0億元,稅收3.2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甘山國家森林公園通過4A級景區初驗;高陽山溫泉商務會議度假區和陝州地坑院文化旅遊區等項目加快推進;在黃河旅遊節期間,舉辦陝縣地坑院民俗文化旅遊節,陝縣對外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全年接待國內遊客183.4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4.9億元。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3年,縣鄉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達13.5億元,比2012年增加1.1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6%,解決5.2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4個貧困村165戶667人搬遷任務,貧困人口脫貧5030人。實施「崤函創業扶持行動」,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億元;新增城鎮就業8015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8.8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2.1億元;全縣養老、失業、醫療等五項社會保險完成2.36億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5.3%和18.7%,發放城鄉低保金2589萬元,受益群眾1.2萬戶1.9萬人。

  文化事業

  2013年,崤函古道申遺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組驗收;陝縣廟上村地坑窯院、安國寺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電視專題片《人馬寨》獲得「河南省民間文藝金鼎獎」民俗影像作品獎;蒲劇《人間第一情》獲河南文華劇目一等獎。

  教育事業

  截止2012年9月,陝縣有縣直學校18所:陝州中學、陝縣第一高級中學、陝縣第二高級中學、陝縣中等專業學校、陝縣教師進修學校、陝縣實驗中學、陝縣第一初級中學、陝縣第二實驗初級中學、陝州外國語學校、陝州小學、陝縣實驗小學、陝縣第二實驗小學、陝縣第三實驗學校、陝縣第四實驗學校、陝縣實驗幼兒園、陝縣第二實驗幼兒園、陝縣縣直幼兒園、陝縣特殊教育學校。

  有鄉鎮中心校15個:大營中心學校、原店中心學校、張汴中心學校、張灣中心學校、張村中心學校、張村第二中心學校、菜園中心學校、菜園第二中心學校、張茅中心學校、王家後中心學校、硤石中心學校、觀音堂中心學校、李村中心學校、宮前中心學校、店子中心學校。

  醫療衛生

  2013年,全年縣財政支出1.28億元改擴建醫療衛生基礎設施1.4萬平方米,陝縣人民醫院改擴建等項目建成投用;新農合全年補償醫療費7445.5萬元,受益群眾39.9萬人次。

  交通運輸

  2011年底,全縣農村公路通車裡程1343.8公裡,其中縣道299.8公裡,鄉道201.5公裡,村道842.5公裡。全縣13個鄉(鎮)258個村全部通油砼路。

  截止2013年7月,境內建有國家大二級鐵路樞紐編組站三門峽西站和鄭西高速鐵路三門峽南站。隴海鐵路、鄭(州)-西(安)高速鐵路、連霍高速公路、209和310國道、314和318省道縱橫交錯,通往各鄉(鎮)和各行政村的公路全部實現了瀝青或水泥硬化路面。

  風景名勝

  歷史文化

  地坑院

  地坑院,又名天井窯院,起源於人類早期穴居,據專家考證,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居中最有地坑院

  特色的生土建築之一。陝縣地處黃土高原的邊緣,轄區內張村塬、張汴塬、東凡塬,四周陡峭,頂部平坦,土質粘硬,地下水位較深,這種獨特的地理條件,加之少雨的乾旱氣候,是地坑院出現並延續千年的主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在陝縣集中連片的地坑院村落有100多個,分布在縣內6個鄉鎮,有近10000座院子,遺存下來最早的院子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居住已有六代人。

  空相寺

  空相寺古稱定林寺,俗稱西山寺、熊耳寺,又名達摩塔院。位於陝縣西李村鄉境內。寺院始建於東漢永平元年(公元58年),曾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被譽為中州四大名寺。

  空相寺的得名,源自創立中國禪宗的達摩大師。公元536年,達摩大師講法時安然圓寂,葬於定林寺,壽150歲。粱武帝蕭衍為表彰達摩大師無量功績,親自撰文樹碑。其弟子出於對大師的崇敬之情,演繹出大師「西歸」之說:稱東魏使臣宋雲見大師於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一帶)攜只履西歸,定林寺只留下了另一隻鞋子。為此,魏孝靜宗特令,將定林寺改為空相寺。

  石壕古道

  石壕古道遺蹟位於陝縣硤石鄉車壕村東南。石坂坡上的車壕印痕全長約100餘米,路面寬約6至8米,轍寬1.06米。車轍壕深0.25米,系車輪在石坡長期壓輾而成。古道略呈西北、東南向。當年唐朝大詩人杜甫路過這裡,曾寫下著名的《石壕吏》。2014年6月22日,崤函古道石壕段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安國寺

  安國寺位於陝縣西李村鄉,寺院殿堂彩釉筒瓦,俗稱琉璃寺。安國寺始建於隋,歷代均有修茸。寺院依山而建,以火牆為界分為前後兩處院落,包括山門、前、中、後佛殿三重及正殿,另有經房、禪房、鐘樓、東西蓮池和石碑經幢等。後院有佛殿一重,石碣兩塊。院內總面積2728平方米,其磚雕、木雕製作精美,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豫西地區保存較完整、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體之一。198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然風景

  甘山國家森林公園

  甘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三門峽市區南20公裡處,總規劃面積78.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98%,森林蓄積量50餘萬立方米。已建成森林遊憩區、紅葉觀賞區、水上遊樂區、蝴蝶谷景區和甘山文化區五個景區。境內最高峰甘露峰海拔1886.6米;負氧離子含量平均每立方釐米18000個,最高可達80000個,是中心城市市區的100餘倍;設有戶外拓展訓練基地、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山地自行車驛站和甘山滑雪運動中心。2014年5月,甘山國家森林公園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公示,成為陝縣首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雪花谷景區

  雪花谷景區位於陝縣店子鄉境內,距三門峽市50公裡,距陝縣縣城70公裡,從連霍高速公路三門峽出口或隴海鐵路三門峽站下車,可直達景區,行程50公裡。2004年8月經省旅遊局批准設立。

(來源:三門峽生活網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國民政部網站)

推廣: 三門峽生活網新聞投稿郵箱 service@smxe.cn

他們說,三門峽生活網微信是三門峽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公眾平臺;我們說,我們只是為網友提供最用心的本地服務。關注三門峽生活網,關注身邊的生活大小事兒。

聯繫我們

唯一網址:www.smxe.cn

網站創始人微信:smxecn

廣告熱線:15039868523

合作QQ:88050398

相關焦點

  • 鄭州針對中牟,新鄭,滎陽三縣市撤縣設區的提案
    鄭州針對中牟、新鄭、滎陽三縣(市)「撤縣設區」的提法已經有十餘年,雖沒有成功,但並不影響大家對其的超高關注度以及越來越迫切成為現實的想法。鄭州6區5市1縣的行政區劃格局已經有25年了。而在2014年,開封市撤開封縣,改為祥符區;2015年,三門峽市撤陝縣,改為陝州區;2016年,許昌市改許昌縣為建安區。給大家希望最大的是2018年,當年,鄭州市政府公布的《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明確提出,「優先完成中牟、滎陽、新鄭的撤縣(市)改區,加快推進新密組團、登封組團、鞏義組團建設,儘快實現全域城區化。」
  • 規劃:支持撤縣設市
    在專家學者看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信陽需要這麼一個市域副中心城市;而如果撤縣設市,破除行政體制障礙,潢川、光山有望成為河南第一個真正組團式、一體化發展的地方模式。□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李凌規劃:支持撤縣設市在《信陽市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幾點要求:1.提升副中心城市發展水平,著眼交通一體、產業同構、資源共享、功能集合,優化空間功能布局,加快推進潢川、光山兩縣組團式、一體化發展,構建市域副中心城市,支持撤縣設市工作。
  • 水城撤縣設區,市轄區「脫單」,六盤水進入「無縣時代」
    2020年7月她獲批撤縣設區,成為貴州省現階段最年輕的市轄區,也標誌著六盤水市告別了單區市,進入了無縣時代。1987年12月六盤水撤地改市,水城特區改設水城縣,隨屬至今。2003年5月,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六盤水市鐘山區黃土坡街遷至縣內濫壩鎮。2012年阿戛鄉、蟠龍鄉、玉舍彝族苗族鄉、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都格布依苗族彝族鄉、雞場布依苗族彝族鄉、勺米彝族苗族鄉、化樂苗族彝族鄉撤鄉設鎮。
  • 太谷區、懷仁市……撤縣設區和撤縣設市有啥區別?
    最近兩年,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山西省行政區劃調整動作不斷,撤縣設區和撤縣設市的新聞連綿不絕。寧武縣、繁峙縣則在推進撤縣設市工作。就在幾天前的3月26日,平遙縣還派出考察團前往懷仁市考察學習撤縣設市經驗。
  • 河南9個「歷史文化名村」,平頂山這個縣佔了一半
    甚至有不少河南當地人,都會將其與三門峽的陝縣混淆(陝縣如今已改成了陝州區)。但就是這樣一座鮮為人知的縣城,卻暗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郟縣不僅是由聯合國命名的河南13個"千年古縣"之一,還藏著我國保存最完好的縣級文廟。最重要的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河南僅9個,而郟縣就佔了5個!
  • 官方回復山西柳林撤縣設區進展:省民政廳正在統籌審核資料
    官方回復山西柳林撤縣設區進展:省民政廳正在統籌審核資料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06-08 06:26 來源:澎湃新聞
  • 德化、永春、仙遊撤縣設市?真相是……
    日前,一篇題為「永春縣,仙遊縣,德化縣撤縣設市,你支持誰?」的投票軟文在朋友圈瘋傳,還有熱心網民在微信群轉發並讓好友投咱德化一票!在此,緊急進行闢謠:永春縣、仙遊縣、德化縣並未撤縣設市,別再亂傳了!
  • 射洪撤縣設市後,四川遂寧市再啟動大英撤縣設區工作
    繼成功推動下轄的射洪縣於2019年7月撤縣設市獲批後,四川省遂寧市現已正式啟動另一下轄縣——大英縣的撤縣設區工作。此文,遂寧提出優化市域空間發展體系,落實《支持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核做大做強若干政策措施》,構建「一城三區、一帶兩廊」的空間結構,啟動大英縣撤縣設區工作。而在此之前,大英縣民政局於2019年12月31日發布的「2020年重點民政工作思路」中,也提到了要「切實搞好創新,做好撤縣設區、村建制調整優化『後半篇』文章、合村並組等工作」。
  • 祥雲撤縣設市最新進展:將在年內完成祥雲縣撤縣設市省級申報工作!
    》的具體答覆內容,成文日期為8月21日,公示文件如下:對於祥雲「撤縣設市」的問題,今年州政府的答覆總體上和去年一致,不過也有了最新進展:「2020年7月15日,召開了州縣兩級行政區劃調整專家論證會,並出具專家論證報告。
  • 河南一縣城,34年前被「併入」三門峽,2017年GDP218億元
    河南一個縣城,34年前被「併入」三門峽,2017年GDP218億元人民幣,一條條現代化交通線交織在陝縣內部,一輛輛高鐵飛馳而過,高速公路上同樣車水馬龍,而路上車水馬龍的車輛,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縣城的繁榮,也預示著陝縣的發展將像高速鐵路一樣快速,商機將向公路上的車輛一樣「擁擠」。
  • 關於潁上撤縣設市,官方回應來了!
    阜陽市委辦公室近日答覆網友問詢的潁上縣撤縣設市問題時表示,該項工作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目前潁上縣的主要發展指標與撤縣設市的有關標準仍存在一定差距。4月21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安徽省委書記留言稱,希望省委督導潁上把撤縣設縣級市工作上議事日程。
  • 河南將再多一個市!這個縣啟動撤縣設市了……
    近日夏邑縣撤縣設市工作第一次調度會召開讓無數夏邑父老欣喜不已相比以往大家議論紛紛這次終於有了官方消息!12月7日,夏邑縣撤縣設市工作第一次調度會召開。夏邑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撤縣設市是夏邑發展的目標,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作為,形成合力,把工作做好、做細,對於還未達到指標要求的要加快推進,已達標的要穩步上升,把工作指標分解再細化,在規定時間內按照撤縣設市指標要求完成達標,確保撤縣設市工作加快推進,如期完成。
  • 四川一「黑馬」縣,有望撤縣設市,現已納入規劃
    有很多的縣現在發展的要比很多的市都強,所以撤縣設市就成了當下比較熱點的舉措。我國一直以來都有撤縣設市撤縣設區這樣的規格要求,但是前些年由於申請的地區過多,導致無法進行合理的規劃,所以冰封了一段時間,在2017年的時候這個政策又開放了,因為到2017年時,有很多縣都能夠達到縣級市的實力,所以為了順應城市的發展,鼓勵更多的縣域發展城鎮化,又開始進行政策推行。
  • 別的地方撤縣設區 玉環為啥能撤縣設市?玉環還有哪些好玩的?
    撤縣設市,給這個瀕海小城帶來了興奮。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玉環縣,設立縣級玉環市,以原玉環縣的行政區域為玉環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玉環市由浙江省直轄,台州市代管。此時距3月28日開幕的台州市人大五屆一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實現玉環撤縣設市"剛好兩周時間。玉環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中國黃金海岸線中部,距寧波、福州、基隆諸港均在180海裡之內,區位條件比較優越。
  • 樂山有望「合併」的兩個縣,一旦成功,或將「撤縣設市」
    目前,樂山下轄有4個區、6個縣、1個縣級市。其中,犍為縣和井研縣就是樂山有望「合併」的兩個縣,合併後,或將「撤縣設市」,成為縣級市。犍為縣與樂山市區的五通橋區和沙灣區都是相連的,東面就是自貢與宜賓。總面積為1375,4平方公裡。
  • 德陽有望「騰飛」的縣,或將「撤縣設市」,與什邡市並駕齊驅
    德陽是四川省的一座地級市,位於兩大經濟強市成都與綿陽之間,是成都經濟圈的重要核心成員城市之一,地理位置優越,境內交通方式眾多,道路密布。它是四川省很有經濟活力和前景的城市。德陽市作為四川省北部的一個城市,境內不僅有著大量的自然秀麗的自然風光,它的人文遺址和景觀也數量眾多。
  • 又一城市迎來「撤縣設市」,當地人埋怨:火車都沒撤縣有錘子用?
    如今全國各省市發展迅猛,大小城市都將迎來新的機遇,只要牢牢把握住這些機遇,地方經濟就能迅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也會隨之提高不少,但在現代化城市的建設中,一些小城市最期待的還是「撤縣設市」,甚至「撤鎮設市」等等,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地方得到很大的改善,不僅如此,還可以提高自己家鄉的聲望,今年
  • 青海省今年將加快同仁縣、共和縣撤縣設市進程
    青海省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的《青海省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顯示,該省今年將繼續在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調整工作上發力,包括「加快同仁縣、共和縣撤縣設市進程」等。
  • 國務院批准隆昌撤縣設市 由內江代管
    據悉,隆昌市是國家正式解凍縣改市的審批後,全國首批、我省第一個獲批的縣級市。  《批覆》要求隆昌撤縣設市各項工作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
  • 山西大同:支持渾源、左雲實施啟動撤縣設市工作
    2018年,經國務院批准,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批覆,大同市撤銷城區、南郊區、礦區、大同縣,設立平城區、雲岡區、雲州區。目前,大同市轄4區6縣,分別是平城區、雲岡區、新榮區、雲州區、天鎮縣、陽高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此次涉及撤縣設市的渾源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大同市東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