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ZOL對網友們非常感興趣的一款399元AVC液冷進行了PK風冷的評測,測試結果令人意外!AVC液冷竟以1.4℃的微小差距落後對手。詳見:水冷對決風冷 同價位CPU散熱誰更合理
要說相同點,兩者都是散熱器,都是CPU散熱器,都是全平臺CPU散熱器,價位同在399~499元區間。不同點是散熱形式、工作噪音及維護周期等。
很多網友對液冷散熱器還存在疑慮,認為安裝繁瑣、容易燒毀硬體並且價格昂貴。本次參測的AVC海力士液冷就針對以上問題進行優化,其採用一體式設計簡化安裝過程,加厚的管路基本杜絕了漏液的尷尬,價格也終於親民起來。將其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入門級液冷PK中高端風冷,有得看!
不少網友針對此產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液冷究竟有沒有優勢去取代傳統風冷?什麼情況下液冷能發揮出自身價值?我們相信,存在即合理!
首先讓我們介紹一下AVC Hercules(海力士)液冷與noctua(貓頭鷹)NH-U12P。
AVC全稱Asia Vital Components,它是全球五大散熱器製造商之一。主要以研發和製造CPU散熱器、筆記本電腦散熱模組、熱導管和直流風扇為主。
noctua則是奧地利的一家廠商,產品以靜音著稱。日耳曼民族對於事物的精雕細琢,一絲不苟的精神在世界上都算得上典範。
Hercules是AVC最近主打的一款平價液冷產品
AVC Hercules採用一體化設計
以靜音著稱的noctua每款產品都深受歡迎
noctua NH-U12P搭載的風扇甚至比散熱器本身更出名
本次對比的兩款產品最大區別除了散熱形式不同以外,給用戶的實際體驗也差異很大。首先來說AVC海力士,一體化的設計給安裝和維護提供了便利,但水泵和高轉速風扇的噪音卻成為軟肋。貓頭鷹U12P則主要強調靜音,搭配12CM 1300rpm風扇保證了性能與控噪的平衡。
一體式液冷最大的優勢在於方便組裝和安裝,免去了自行接駁管路並灌液的煩惱。但對於玩家來說,似乎缺少了些DIY樂趣。目前幾大散熱廠商都有一體化解決方案,只是各家的殺手鐧並不相同。AVC致力於打造最親民的液冷系統並提倡簡約安裝、暢快享用的人性化理念!
AVC海力士結構輕巧,安裝方便
散熱排僅比普通12CM風扇稍大
扣具從AMD到Intel775、1366均支持
水泵和吸熱底一體式設計
AVC海力士採用0.39A的12CM暴力扇(2700rpm)
AVC海力士採用的散熱排受限於規格尺寸,有效換熱面積並不大,但熱排的效能還是在暴力扇的加持下得以發揮。水泵和風扇均為4Pin PWM線束,只是建議保持滿轉以免風扇噪音忽高忽低。
貓頭鷹U12P是備受玩家推崇的一款散熱器,其特點是與自家風扇搭配時表現最出色。當然了,論絕對效能的話,不少前輩在其之上,但同樣對比低轉速時的工作溫度,貓頭鷹的優勢就顯現出來。
U12P的精湛工藝讓玩家視其為工藝品
近乎直線的熱管排列另熱管處於風壓最強的兩側
U型四熱管等效八根的做法比較常見
12CM靜音風扇
貓頭鷹NH-U12P散熱器使用4×6mm規格熱管,以焊接工藝穿插在36片鰭片間。2.5mm的鰭片間距使風力能夠更有效地穿透整個鰭片陣列,以便冷凝端獲得足夠低的溫度。實際效果也讓我們不得不贊同奧地利人的設計理念,畢竟這是一款強調靜音下發揮極限效能的產品。
NZXT的機箱近期關注度較高,M59也是被稱為「平民骨灰盒」的佳作。酷黑的外觀以及親民的售價都讓人忘卻了其實機箱布局和散熱風道才是其精髓所在。
NZXT M59被譽為最便宜的骨灰機箱
論三圍尺寸,NZXT M59絕不輸於同類產品
側板12CM風扇立體送風
選擇NZXT M59搭建本次對比平臺的原因在於其側板、後窗旁與頂部均有12CM風扇固定位。方便對比液冷系統在何種組合方式下達到最優性能,但實測發現由於AVC海力士的安裝局限性,僅能將其固定在後窗位置。
通常媒體對散熱器進行評測都只在裸平臺下抓取數據,但這與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相差甚遠。為了保證測試結果更具權威性,我們將AVC海力士和貓頭鷹U12P均塞入M59機箱內。有玩家戲言這次AVC液冷回到了主場,應該能完勝對風道依賴較大的貓頭鷹U12P。
液冷測試平臺實拍
風冷測試平臺實拍
評測室下午的溫度基本恆定,便於對比測試
在搭建好測試平臺後,我們對風道進行了優化。由於AVC水冷的散熱排連同風扇一起固定在了機箱後窗,因此另外的排風扇便添加在機箱頂部內存上方的位置。為了保證相對公平,貓頭鷹U12P在側吹時也搭配了一個同樣規格的12CM風扇在後窗配合排風,此時頂部未添加風扇。需要說明的是,M59機箱側板的12CM送風裝置在兩次對比測試中均發揮了作用,也使得北橋和顯卡受益於冷風的眷顧不至於高燒。
作為DIY玩家,最煩惱的莫過於兼容性問題。而硬體兼容性更是讓人無所適從,有時甚至有砸了重買的衝動!本篇就為大家找出哪些方案不適合AVC海力士液冷以便您深陷困惑不能自撥。
安裝角度不對,會造成管路彎折影響效能
經過幾番嘗試,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棲身之處
水排欲裝在頂部出風口容易被內存或MOS散熱片幹擾
另一種將水排裝在側板的方案也因水管彎折而作罷
裝在傳統電源上置機箱時,水排容易幹擾電源進風效率
將水排安置在合理位置看似簡單,實際上阻礙重重。玩家們首先要考慮水排與電源、顯卡、MOS散熱片、內存、主板上緣等方面的衝突,即使能安裝到位也要檢查管路是否有彎折,免得影響進水或出水效率。
AVC海力士液冷散熱器適合機箱寬敞、12CM孔位位置合理且數量偏多的機箱。由於水管的管壁較厚,經常遇到安裝角度不理想而彎折,因此造成的效能降低實在是得不償失。
實際測試時,我們會用Prime95將處理器拉到滿載,記錄各部位溫度。同時還會再第二項測試中繼續運行FurMark考驗顯卡,模擬用戶最極端的使用條件。
測試平臺實拍
搭載AVC液冷時的待機溫度
搭載AVC液冷時的滿載溫度
顯卡溫度變化圖
實測成績:CPU輕載時CPU/NB/GPU/HDD的溫度分別為:43/54/43/30℃。CPU滿載時CPU/NB/GPU/HDD的溫度分別為:76/58/44/32℃。CPU/顯卡同時高負載時GPU的工作溫度為86℃。
實際測試時,我們會用Prime95將處理器拉到滿載,記錄各部位溫度。同時還會再第二項測試中繼續運行FurMark考驗顯卡,模擬用戶最極端的使用條件。
搭載貓頭鷹U12P時的待機溫度
搭載貓頭鷹U12P時的滿載溫度
顯卡溫度變化圖
實測成績:CPU輕載時CPU/NB/GPU/HDD的溫度分別為:42/51/42/27℃。CPU滿載時CPU/NB/GPU/HDD的溫度分別為:78/66/44/30℃。CPU/顯卡同時高負載時GPU的工作溫度為84℃。
裝入機箱測試後我們發現,液冷散熱器雖然理論上受風道的影響很小,但由於熱排的風阻加大導致了效能降低。反觀風冷散熱器,即使搭建出良好的風道,也不能如裸平臺那般暢快!溫度雖然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相信隨著室溫的飆升,成績肯定會受到影響。
CPU輕載時溫度對比
CPU滿載時溫度對比
在機箱內的測試,除了CPU,還應該關注北橋溫度。AVC海力士液冷和側吹式風冷的共同弊端就是無法利用餘風為北橋散熱,但液冷卻不阻礙側板風扇冷卻北橋,風冷則在這方面略遜。注重整體平衡性和綜合效能的玩家應該注意機箱內各部件溫度而不僅是CPU。如果有必要,筆者今後會將電感、MOS等供電區域高熱元件的溫度對比也加入測試項目,一同來看看什麼樣的散熱器能帶領CPU和周圍元件走出高溫高危區域。
綜上所述,AVC海力士液冷適合那些對噪音不敏感且注重散熱穩定性的人群使用。搭配中低端處理器時也能勝任超頻狀態下的降溫工作,甚至可以通過自己更換低轉速風扇打造唯您獨享的靜音版海力士液冷系統。玩法多種多樣,只是看您願意動腦啊?願意動手啊?願意動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