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冷一樣用 傻瓜液冷散熱器把玩技巧_AVC 水冷海力士_散熱器評測...

2021-01-11 中關村在線

    幾天前,ZOL對網友們非常感興趣的一款399元AVC液冷進行了PK風冷的評測,測試結果令人意外!AVC液冷竟以1.4℃的微小差距落後對手。詳見:水冷對決風冷 同價位CPU散熱誰更合理

    要說相同點,兩者都是散熱器,都是CPU散熱器,都是全平臺CPU散熱器,價位同在399~499元區間。不同點是散熱形式、工作噪音及維護周期等。

    很多網友對液冷散熱器還存在疑慮,認為安裝繁瑣、容易燒毀硬體並且價格昂貴。本次參測的AVC海力士液冷就針對以上問題進行優化,其採用一體式設計簡化安裝過程,加厚的管路基本杜絕了漏液的尷尬,價格也終於親民起來。將其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入門級液冷PK中高端風冷,有得看!





不少網友針對此產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液冷究竟有沒有優勢去取代傳統風冷?什麼情況下液冷能發揮出自身價值?我們相信,存在即合理!

    首先讓我們介紹一下AVC Hercules(海力士)液冷與noctua(貓頭鷹)NH-U12P。

    AVC全稱Asia Vital Components,它是全球五大散熱器製造商之一。主要以研發和製造CPU散熱器、筆記本電腦散熱模組、熱導管和直流風扇為主。

    noctua則是奧地利的一家廠商,產品以靜音著稱。日耳曼民族對於事物的精雕細琢,一絲不苟的精神在世界上都算得上典範。



Hercules是AVC最近主打的一款平價液冷產品


AVC Hercules採用一體化設計


以靜音著稱的noctua每款產品都深受歡迎


noctua NH-U12P搭載的風扇甚至比散熱器本身更出名

    本次對比的兩款產品最大區別除了散熱形式不同以外,給用戶的實際體驗也差異很大。首先來說AVC海力士,一體化的設計給安裝和維護提供了便利,但水泵和高轉速風扇的噪音卻成為軟肋。貓頭鷹U12P則主要強調靜音,搭配12CM 1300rpm風扇保證了性能與控噪的平衡。

    一體式液冷最大的優勢在於方便組裝和安裝,免去了自行接駁管路並灌液的煩惱。但對於玩家來說,似乎缺少了些DIY樂趣。目前幾大散熱廠商都有一體化解決方案,只是各家的殺手鐧並不相同。AVC致力於打造最親民的液冷系統並提倡簡約安裝、暢快享用的人性化理念!



AVC海力士結構輕巧,安裝方便

 
散熱排僅比普通12CM風扇稍大


扣具從AMD到Intel775、1366均支持

  
水泵和吸熱底一體式設計


AVC海力士採用0.39A的12CM暴力扇(2700rpm)

    AVC海力士採用的散熱排受限於規格尺寸,有效換熱面積並不大,但熱排的效能還是在暴力扇的加持下得以發揮。水泵和風扇均為4Pin PWM線束,只是建議保持滿轉以免風扇噪音忽高忽低。

    貓頭鷹U12P是備受玩家推崇的一款散熱器,其特點是與自家風扇搭配時表現最出色。當然了,論絕對效能的話,不少前輩在其之上,但同樣對比低轉速時的工作溫度,貓頭鷹的優勢就顯現出來。



U12P的精湛工藝讓玩家視其為工藝品


近乎直線的熱管排列另熱管處於風壓最強的兩側


U型四熱管等效八根的做法比較常見


12CM靜音風扇

    貓頭鷹NH-U12P散熱器使用4×6mm規格熱管,以焊接工藝穿插在36片鰭片間。2.5mm的鰭片間距使風力能夠更有效地穿透整個鰭片陣列,以便冷凝端獲得足夠低的溫度。實際效果也讓我們不得不贊同奧地利人的設計理念,畢竟這是一款強調靜音下發揮極限效能的產品。

    NZXT的機箱近期關注度較高,M59也是被稱為「平民骨灰盒」的佳作。酷黑的外觀以及親民的售價都讓人忘卻了其實機箱布局和散熱風道才是其精髓所在。



NZXT M59被譽為最便宜的骨灰機箱


論三圍尺寸,NZXT M59絕不輸於同類產品


側板12CM風扇立體送風

    選擇NZXT M59搭建本次對比平臺的原因在於其側板、後窗旁與頂部均有12CM風扇固定位。方便對比液冷系統在何種組合方式下達到最優性能,但實測發現由於AVC海力士的安裝局限性,僅能將其固定在後窗位置。

    通常媒體對散熱器進行評測都只在裸平臺下抓取數據,但這與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相差甚遠。為了保證測試結果更具權威性,我們將AVC海力士和貓頭鷹U12P均塞入M59機箱內。有玩家戲言這次AVC液冷回到了主場,應該能完勝對風道依賴較大的貓頭鷹U12P。



液冷測試平臺實拍


風冷測試平臺實拍


評測室下午的溫度基本恆定,便於對比測試

    在搭建好測試平臺後,我們對風道進行了優化。由於AVC水冷的散熱排連同風扇一起固定在了機箱後窗,因此另外的排風扇便添加在機箱頂部內存上方的位置。為了保證相對公平,貓頭鷹U12P在側吹時也搭配了一個同樣規格的12CM風扇在後窗配合排風,此時頂部未添加風扇。需要說明的是,M59機箱側板的12CM送風裝置在兩次對比測試中均發揮了作用,也使得北橋和顯卡受益於冷風的眷顧不至於高燒。

    作為DIY玩家,最煩惱的莫過於兼容性問題。而硬體兼容性更是讓人無所適從,有時甚至有砸了重買的衝動!本篇就為大家找出哪些方案不適合AVC海力士液冷以便您深陷困惑不能自撥。


 
安裝角度不對,會造成管路彎折影響效能


經過幾番嘗試,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棲身之處


水排欲裝在頂部出風口容易被內存或MOS散熱片幹擾


另一種將水排裝在側板的方案也因水管彎折而作罷


裝在傳統電源上置機箱時,水排容易幹擾電源進風效率

    將水排安置在合理位置看似簡單,實際上阻礙重重。玩家們首先要考慮水排與電源、顯卡、MOS散熱片、內存、主板上緣等方面的衝突,即使能安裝到位也要檢查管路是否有彎折,免得影響進水或出水效率。

    AVC海力士液冷散熱器適合機箱寬敞、12CM孔位位置合理且數量偏多的機箱。由於水管的管壁較厚,經常遇到安裝角度不理想而彎折,因此造成的效能降低實在是得不償失。

    實際測試時,我們會用Prime95將處理器拉到滿載,記錄各部位溫度。同時還會再第二項測試中繼續運行FurMark考驗顯卡,模擬用戶最極端的使用條件。



測試平臺實拍


搭載AVC液冷時的待機溫度


搭載AVC液冷時的滿載溫度


顯卡溫度變化圖

    實測成績:CPU輕載時CPU/NB/GPU/HDD的溫度分別為:43/54/43/30℃。CPU滿載時CPU/NB/GPU/HDD的溫度分別為:76/58/44/32℃。CPU/顯卡同時高負載時GPU的工作溫度為86℃。

    實際測試時,我們會用Prime95將處理器拉到滿載,記錄各部位溫度。同時還會再第二項測試中繼續運行FurMark考驗顯卡,模擬用戶最極端的使用條件。



搭載貓頭鷹U12P時的待機溫度


搭載貓頭鷹U12P時的滿載溫度


顯卡溫度變化圖

    實測成績:CPU輕載時CPU/NB/GPU/HDD的溫度分別為:42/51/42/27℃。CPU滿載時CPU/NB/GPU/HDD的溫度分別為:78/66/44/30℃。CPU/顯卡同時高負載時GPU的工作溫度為84℃。

    裝入機箱測試後我們發現,液冷散熱器雖然理論上受風道的影響很小,但由於熱排的風阻加大導致了效能降低。反觀風冷散熱器,即使搭建出良好的風道,也不能如裸平臺那般暢快!溫度雖然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相信隨著室溫的飆升,成績肯定會受到影響。



CPU輕載時溫度對比


CPU滿載時溫度對比

    在機箱內的測試,除了CPU,還應該關注北橋溫度。AVC海力士液冷和側吹式風冷的共同弊端就是無法利用餘風為北橋散熱,但液冷卻不阻礙側板風扇冷卻北橋,風冷則在這方面略遜。注重整體平衡性和綜合效能的玩家應該注意機箱內各部件溫度而不僅是CPU。如果有必要,筆者今後會將電感、MOS等供電區域高熱元件的溫度對比也加入測試項目,一同來看看什麼樣的散熱器能帶領CPU和周圍元件走出高溫高危區域。

    綜上所述,AVC海力士液冷適合那些對噪音不敏感且注重散熱穩定性的人群使用。搭配中低端處理器時也能勝任超頻狀態下的降溫工作,甚至可以通過自己更換低轉速風扇打造唯您獨享的靜音版海力士液冷系統。玩法多種多樣,只是看您願意動腦啊?願意動手啊?願意動嘴啊?!

相關焦點

  • ID-COOLING SE-70風冷散熱器評測:雙塔高性價比之選
    儘管一體式水冷的散熱效果比較好,但是它們之中質保較長的型號都不便宜,大多數玩家還是寄希望於一款散熱強勁的風冷散熱器,ID-COOLING注意到了這個現象,它們更新了旗下的SE散熱器系列產品線,包括有SE-40(四熱管)、SE-50(五熱管)和SE-70(七熱管)三款產品,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主打超高性價比。
  • 散熱鰭片雙重材質結合,Zalmam推出新款風冷散熱器
    散熱器作為電腦PC平臺上面相當重要的一個配件,如果沒有好的散熱器為你的處理器或顯卡核心進行高效散熱的話,你的電腦不僅會出現運行效率以及性能下降之外,甚至在嚴重的時候會導致平臺死機或硬體損壞的困境,所以可見散熱器的應用相當重要。
  • 殺雞焉用牛刀?風冷能壓絕不用水冷,超頻三東海X7散熱器 評測
    在電腦組裝中,用風冷還是用水冷一直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眾所周知,水冷散熱效果好,但價格貴,而且安全係數不如風冷,風冷雖然散熱效果一般,但是安全係數高,甚至可以用到電腦報廢,也不用擔心出問題。自己的i5-9600KF一直默頻使用,所以用水冷好像也有些浪費,所以就入手了一個超頻三的東海X7風冷散熱器,為什麼要買這款?
  • 風冷散熱差?水冷會漏液?618大促——CPU散熱器之我薦
    2、塔式散熱器塔式散熱器是目前最流行的風冷散熱器,為了滿足不同的散熱效果,塔式散熱器還有單塔單風扇散熱器、單塔雙風扇散熱器、雙塔雙風扇散熱器,還有其它一些另類的就不多說了。但配置十分豪華,6根純銅熱管,鍍鎳設計,散熱性能甚至可以跟雙塔媲美,早期由於安裝方向問題被網友吐槽,後來廠家也順應改良了扣具,整體的散熱性能表現非常好,預算夠,塔式單風扇散熱器首選。 優點:配置豪華,散熱性強,整體顏值高;× 不足:風扇單色藍光,價格偏貴。
  • 雙塔七熱管,九州風神阿薩辛Ⅲ風冷散熱器體驗
    早在2011年的ComputeX上,九州風神就展示了第一代阿薩辛(Assassin)高端風冷散熱器,並於2012年初正式上市,其憑藉出色的性能受到了眾多DIY玩家的認可。而在2015年初,九州風神推出了第二代阿薩辛。時隔四年,第三代阿薩辛也正式上市。近期,阿薩辛Ⅲ已經抵達《微型計算機》評測室,它的性能到底如何?本文即將揭曉。
  • Dark Rock 4靜音散熱器評測 大「氣」壓強
    be quiet!Dark Rock 4散熱器採用6根導熱管的設計    be quiet! Dark Rock 4散熱器採用了6根導熱管的設計,而現階段主流的風冷散熱器僅為4或5根熱管。Dark Rock 4散熱器的鰭片設計也並不同於傳統的風冷散熱器,其散熱鰭片的兩側採用了波浪狀邊緣設計,這可以提高冷風與散熱器的通過效率,進一步強化散熱效果,把控散熱器的溫度。
  • 硬糖:有液體的散熱器就是水冷?詳解PC端水冷散熱系統
    目前市面上最受玩家們關注的無疑是風冷散熱器和水冷散熱器,其中風冷散熱器幾乎佔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陪伴著很多人PC的迭代升級。反觀水冷散熱器,雖然已經出現在部分普通DIY玩家的機箱內,但絕大多數玩家安裝的原因竟開機後燈效酷炫,水冷自帶散熱屬性被很多網友忽略,堪稱花瓶。
  • 航嘉冰封400R散熱器評測:有顏值的冷靜王
    雖然說水冷有更好的散熱基礎,但是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便宜耐用又有性價比的風冷才是首選配置。航嘉為遊戲玩家打造了一款4熱管風冷散熱器,這款型號為冰封400R的散熱器採用塔式設計,面向主流遊戲用戶,並自帶一把RGB炫光風扇,我們先來看看這款產品的特點。
  • CASTLE 360EX RGB水冷散熱器評測:性能和顏值我全部都要
    [PConline 評測]隨著近年來水冷散熱器的價格越來越「大眾化」,120mm和240mm水冷搭配中高端處理器在普通DIY玩家中已經非常常見,而在應對酷睿i9-10900K等頂級旗艦時,一個360mm級別的水冷顯然是更佳的選擇。
  • 玩家風暴船長240 PRO水冷散熱器評測:輕鬆壓制9900K
    一、前言:不僅僅只是升級ARGB 玩家風暴船長240 PRO上市此前有不少玩家認為的風冷散熱器要高於同檔次的水冷散熱器。在發燒平臺AMD 32核線程撕裂者以及主流平臺的Intel i9-9900K發售之後,大多數媒體的測試中,240水冷散熱器的散熱效能要遠遠強於頂級的風冷散熱器,目前水冷風冷孰強孰弱的爭論過已經慢慢平息,水冷散熱器正在成為高端用戶的第一選擇。近期玩家風暴推出了一款水冷散熱器--船長240 PRO。
  • 航嘉冰封600R炫動版評測:百元級風冷配備豪華六熱管
    前段時間,我們對航嘉冰封400R這款百元級散熱器進行了評測,這款散熱器憑藉出色的散熱能力和靜音效果獲得了相當不俗的測試成績,而今天我們拿到了這款產品的升級款——航嘉冰封600R。從側面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六根熱管緊緻得貼合在底部,熱管採用交錯疊放設計,可以有效提高熱管與空氣和散熱鰭片的接觸面積,可以更好地進行熱量傳遞。航嘉冰封600R炫動版的散熱鰭片採用穿FIN工藝跟六根純銅熱管進行連接,熱量可以高效地傳遞到鰭片中,有效提升散熱器整體的熱傳導效率。
  • 酷冷至尊MA624 Stealth散熱器圖賞:六熱管 散熱加倍
    1月8日CES 期間,酷冷至尊發布了MasterAir MA624 Stealth旗艦風冷散熱器。雙塔式設計,能提供2倍的散熱面積,更快帶走熱量。我們快科技已經拿到了這款散熱器,下面一起來看圖賞。酷冷至尊MasterAir MA624 Stealth風冷散熱器三圍尺寸24.8x19.1x27.8cm,淨重1.62kg。採用兩組鋁鰭片設計,表面覆蓋黑色噴漆,看起來沉穩低調。自帶兩個SickleFlow 14cm風扇,最高轉速1400RPM,提供最高67 CFM 風量以及2.25 mm H20風壓,噪聲最大27dBA。
  • 九州風神AS500 PLUS評測:單塔雙風扇強力壓制第十代酷睿
    [PConline 評測]九州風神阿薩辛3作為一款旗艦級雙塔風冷散熱器,上市以來憑藉驚豔的散熱能力和靜音效果,一直備受DIY玩家喜愛,甚至一度被譽為風冷之王,而在前幾天,九州風神又推出了被稱為小阿薩辛的AS500 PLUS。
  • 典型的1+1大於2,CR-2000GT風冷散熱器分享
    喬思伯去年出過一款百元內單塔風冷CR-1000GT,單塔加RGB燈效在入門級風冷這一檔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許是為了滿足中高端玩家的需求,喬思伯又推出了升級版的CR-2000GT,單塔變雙塔,帶來了更大的體積和散熱能力,除了性價比不錯之外,而且顏值也還算在線。今天就來看一下這款1+1>2的喬思伯CR-2000GT風冷散熱。
  • 航嘉冰封400R 炫動版評測:百元級風冷再添神器
    [PConline 評測]雖然水冷散熱器的價格已經非常「親民」,不過對於絕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來說,風冷散熱器仍是最適合的選擇,尤其是百元級產品,性能夠用又經濟實惠,也是廠商們激烈廝殺的一個重要戰場。這個價位的產品除了擁有超越原裝散熱器的散熱能力,在靜音效果上也會有更出色的表現,部分產品還會配備酷炫的外觀設計。航嘉最近剛推出的冰封400R 炫動版就是一款配備4熱管、大風量靜音風扇,還配備RGB燈效的百元級風冷散熱器。
  • 酷冷至尊ML360 SUB-ZERO半導體散熱器評測
    風冷以及水冷,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散熱模式了。其實大家平時使用的一體式水冷,其部分原理仍舊屬於「風冷」的範疇,不過是散熱器的導熱介質由熱管的「蒸發-凝結」自動循環原理,替換為依靠由水泵電機主動循環帶動的液體傳導,最終所有的熱量還是通過風扇的轉動,形成強制對流,將鰭片(風冷)或冷排(水冷)的熱量傳遞到環境中幫助晶片降溫。
  • 先馬冰甲1A/2A散熱器首發圖賞:入門風冷新選手
    從去年開始,風冷散熱器市場開始進入一個更新換代的時期,眾多散熱器廠商紛紛推出了新產品,先馬也是發布了多款散熱器產品,而針對入門級市場先馬也是最新推出了冰甲1A/2A,冰甲2A定位稍高,使用了螺絲扣具和全身黑化處理,兩款產品作為四熱管的單塔散熱器都擁有極低的售價。
  • 什麼樣的散熱才能壓住Core i7-10700K?實測9款散熱器告訴你答案
    Intel從6系列的Skylake開始K系列處理器就不再配送原裝散熱器了,而最近AMD新推出的銳龍3000 XT系列處理器也有兩款型號不送散熱器了,官方不送散熱器的原因也很簡單直接,反正買這些高端處理器的人也不會用原裝散熱器的了,多數會自己走去買個高端的第三方散熱器,所以就索性直接不配了。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又多了道麻煩的選擇題,到底要配什麼樣的散熱器才夠用呢?
  • 雙塔散熱奇兵,高端風冷還得看航嘉MVP 620i北風之神
    雖說現在部分一體式水冷價格已經很便宜了,但是入門級產品為了控制成本難免在在做工、用料上有縮水,散熱性能和高端風冷差別不大不說,還可能在使用中出現漏液、噪音大(水泵、水冷排風扇)等問題,所以部分玩家還是會選擇高端風冷散熱器。航嘉新品MVP 620i北風之神散熱器無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散熱能力出眾,芝奇上古水神ENKI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評測
    首先上市的就是大家熟悉的散熱產品,如今芝奇推出旗下首款處理器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的實際表現。底座上可以看到CNC切割打磨的同心圓,和常規散熱器不同的是,該散熱器採用了特製的曲面設計的銅底,銅底不再是純平而是打磨出一個微曲面(凸出)。這是因為CPU的上蓋通常略有弧度(下凹),一般平面的散熱底座很難與處理器頂蓋密切貼合,即使有填充矽脂,依舊不能獲得最佳的散熱效果。而給銅底加上一個微曲面,再加上扣具的壓力,就能讓處理器頂蓋和散熱器底座更好的貼合,從而提供散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