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散熱才能壓住Core i7-10700K?實測9款散熱器告訴你答案

2020-12-11 超能網

Intel從6系列的Skylake開始K系列處理器就不再配送原裝散熱器了,而最近AMD新推出的銳龍3000 XT系列處理器也有兩款型號不送散熱器了,官方不送散熱器的原因也很簡單直接,反正買這些高端處理器的人也不會用原裝散熱器的了,多數會自己走去買個高端的第三方散熱器,所以就索性直接不配了。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又多了道麻煩的選擇題,到底要配什麼樣的散熱器才夠用呢?

實際上我們很早就想做個這些沒原裝散熱器的處理器到底需要個怎麼樣規模的散熱器了,平常測試時為確保CPU在超頻測試時有良好的表現基本上都是直接無腦上360一體式水冷,不過實際上真的上360水冷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多數會選擇風冷或者120/240這些對機箱兼容性更好的散熱設備。

現在不配送散熱器的主流處理器有Intel Core i9-10900K、Core i7-10700K、Core i5-10600K以及AMD的Ryzen 9 3900XT與Ryzen 7 3800XT,但由於AMD處理器的XFR特性,使用散熱性能更好的散熱器就能獲得更高的頻率,散熱器的選擇其實是對頻率有影響的,所以並不是太適合做這個測試,而Intel處理器中,Core i9-10900K的發熱量實在太大了,對240一體式水冷的壓力也不小,而Core i5-10600K的溫度則不高,所以選擇了Core i7-10700K來做這個測試。

測試平臺與說明

測試平臺處理器就是上面所說Core i7-10700K,主板是華碩ROG STRIX Z490-A GAMING,內存是芝奇皇家戟DDR4-3600 CL16 16GB*2套裝,顯卡就直接用核顯。

這次一共測試了9款不同規模的散熱器,包括Core i7-10700那個黑化的原裝散熱器、Thermaltake 颶風、採融Basic 52、九州風神 玄冰GT、採融 ARTISTS 3、貓頭鷹 NH-D51S、Thermaltake 梟龍120、酷狼至尊 冰神B240 ARGB與華碩 ROG STRIX 飛龍360 RGB White Editon,有兩個較小的下壓式,一個9cm的塔式,兩個12cm的單塔,一個雙塔,120、240、360一體式水冷各一個,基本上囊括了所有常見的散熱器類型。

Core i7-10700原裝

Thermaltake 颶風

採融Basic 52

九州風神 玄冰GT

採融 ARTISTS 3

貓頭鷹 NH-D51S

Thermaltake 梟龍120

酷狼至尊 冰神B240 ARGB

華碩 ROG STRIX LC 360 RGB White Editon

測試包括三個不同情況下的負載:

第一個是不解除Core i7-10700K的功耗限制,PL2的CPU Package功耗大概160W,維持80秒左右降到PL1的125W。

第二個是解除CPU功耗限制,運行AIDA 64 FPU烤機如果不過熱的話CPU頻率是4.7GHz,電壓1.332V,CPU Package功耗會在166W到176W之間,因為溫度會對功耗有影響。

默認狀態下的Core i7-10700K

第三個是CPU超頻到全核5GHz,電壓1.35V,CPU Package功耗大概在181W到192W,這項測試只有那些在前兩個測試中不過熱的散熱器才會參加。

超頻到5GHz的Core i7-10700K

測試在裸機環境下進行,所以如果把平臺實際安裝到機箱裡面的話溫度還會再升高几度,此外由於這次測試的跨度比較大,所以室溫會有1到2度的細微波動,下面的溫度並不能說是很嚴謹,但大致趨勢是差不多的。

CPU保留功耗限制

實際上在選散熱器的時候我們已經清楚有部分產品是壓不住Core i7-10700K的,但為了讓大家清楚這個情況,就故意拿它們來做測試。

即使保留功耗限制,Core i7-10700的原裝散熱器依然過熱,畢竟它是針對65W TDP的處理器設計的,而Core i7-10700K是125W,在PL2的時候CPU頻率會降至4.0-4.3GHz,降到PL1後溫度依然有99℃;採融Basic 52這種9cm小塔在CPU處於PL2的時候其實也壓不住,CPU頻率會掉到4.4-4.6GHz,當CPU降到PL1狀態後就沒啥問題,不過此時溫度依然有87.7℃,裝到機箱之後依然有可能會過熱。

其他散熱器的問題都不大,都能壓得住,120一體式水冷的表現與12cm單塔散熱器相近,而240一體式水冷的散熱性能貓頭鷹D15S的表現相近,360一體式水冷的性能領先其他散熱器一大截。

CPU解除功耗限制

解除功耗限制之後變成三個散熱器撐不住了,原裝散熱器和Basic 52的降頻幅度和上一個測試一樣,而Tt颶風散熱器降頻幅度相對要小一些,頻率在4.5GHz到4.7GHz之間跳動。120一體式水冷的表現和九州風神的玄冰GT差不多,採融的ARTISTS 3表現要比他們稍微好一些。貓頭鷹的D15S表現甚至要比240一體式水冷更好,其實論散熱面積而言這個碩大的雙塔散熱器可能要比240冷排都要大,當然了360冷排的散熱面積對任何散熱器都是碾壓的。

CPU超頻5GHz

當Core i7-10700K超到全核5GHz之後,玄冰GT和120一體式水冷的位置反了過來,不過說真兩個都是半斤八兩,裝到機箱內可能都遊走在過熱邊緣,不過一體式水冷風道的依賴性沒那麼強可能反而會好點。 在它們之後依次是採融的ARTISTS 3、酷冷冰神B240和貓頭鷹D15S,但這三個差距之小是我們意料之外的,華碩的飛龍360依然與其他的散熱器拉開了很大差距,果然散熱器就是得拼散熱面積。

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如果想用Core i7-10700K的話,用Intel處理器送的原裝散熱器是肯定不行的,體積太小的下壓和9cm塔式散熱器也是不行的,至少得用一個九州風神玄冰GT規模的12cm塔式風冷散熱器,也就是比較流行的玄冰400就行了,120水冷的話效果差不多,不過不是太推薦,畢竟120一體式水冷比那些主流級塔式風冷貴不少,散熱效果差不多甚至可能不如,感覺在浪費錢,沒這個必要。

如果想超頻使用的話至少要個比較好的單塔散熱器,或者雙塔甚至240一體式水冷,這樣Core i7-10700K超頻到5GHz後滿載溫度也能控制在90℃內,通常來說體積越大的散熱效能越好,當然這也得看散熱器本身的工藝與設計,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散熱效果是最好的,但成本就要高不少,這個就看個人需求吧,而且360一體式水冷的瓶頸通常都在水冷頭上,不同產品型號之間差異還是蠻大的,不是太好選。

相關焦點

  • 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
    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除了頂級的10核20線程的酷睿i9之外,其他的規格是不是很眼熟呢?8核16線程的酷睿i7不就是第九代酷睿i9嗎,6核12線程的酷睿i5就是第八代的酷睿i7,而4核8線程的酷睿i3就是第七代以及之前的酷睿i7,所以不少人都笑稱自己手上酷睿i9/i7都降級了。
  • 高端風冷攢機必備,喬思伯CR-2000 GT散熱器配9900K裝機實測
    開箱完畢,該好好試下這款風冷散熱的性能了。為測試散熱器性能簡單地搭建了一套裸平臺,室溫在27℃,忽略機箱的密封環境對熱量的影響。測試平臺配置如下:ROG M11H主板 ,i7 8700k/ i9 9900k兩枚散熱器,影馳 RTX 2080 Super HOF顯卡,HOF EXTREME DDR4-4000*2 內存,影馳 HOF 1TB M.2固態硬碟 ,為保證測試平臺的穩定供電,所以在組建測試平臺選擇電源時,選擇了850W安鈦克 HCG-X850高端金牌全模組電源。
  • i7 10700K與9700K對比測試
    整體測試平臺配置圖在對比處理器方面,我們選擇了Intel的i7-9700K處理器,想要對比下這代的i7與上一代i7相比有怎樣的性能差距。此外,我們還選擇了i9-10900K處理器,對比下這代的i7與旗艦級i9處理器又有怎樣的性能差距。註:i7-9700K為9代處理器,所以使用的是Z390晶片組主板。
  • 機箱不給力 換個鬼斧AIR機箱給10700K平臺更好的散熱附裝機介紹
    先看下完整配置清單:Intel i7 10700K處理器,微星MPG Z490 GAMING EDGE WiFi主板,RTX 2070 Super HOFClassic顯卡,Gamer blue DDR4-3200 16G*2,HOF PRO 1T M.2,LIANLI 鬼斧AIR RGB黑色機箱,安鈦克HCG650金牌全模組電源,LIANLI
  • 黑蘋果開荒記硬體篇:新品 10700K+聖旗 Z490 配置實例
    (實測直接 BIOS 裡把內存頻率拉到與 10700K 標稱的 2933MHz 完全沒問題, 連電壓都不需要手動加 😏)排骨的舊機箱經常嗡嗡嗡 要用雙手壓住左右兩面的側板才能安靜下來😆 排骨深受其苦感慨良多哇骨伽影武者X7 正面蓋板靠左有一個豎直的凹槽, 是一條 RGB 燈條, 裡面有一根小 3pin 的電源線.
  • 十代i7 10700KF對戰銳龍7 3700X:誰才是您的天選之U?
    像Core i7、i9的K系列處理器,因為TDP可能上衝到200W以上,必須搭配水冷散熱器才能正常運作,讓整臺機器的組裝成本提高了不少。以Ryzen 7 3700X處理器為例,其已打敗先前的Core i7-9700K。
  • 給i9-9900K上被動散熱?居然壓住了
    一般情況下,能夠採用被動散熱的處理器都是些低功耗產品,功耗一般在10W以內,常見於超輕薄筆記本、平板中,不過國外一位大神居然給i9-9900K用上了被動散熱,不過意外的是,i9-9900K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 Core i9-10900K、Core i5-10600K兩款十代CPU外觀搶先看!
    要注意的是此盒裝與消費者屆時在通路的盒裝不同,僅有CPU部分為零售版;此次INTEL提供的Core i9-10900K與Core i5-10600K都為無盒裝風扇的125W TDP可超頻版,兩款平臺剛好是可超頻版最高版本與最入門版本。
  • Intel Core i9-10900K 超頻 IPM, XTU, BIOS 教學與散熱器挑選!
    而玩家在 DIY 時是否普遍認為,要能穩定使用 i9-10900K 一定要上至 AIO 水冷散熱器,難道旗艦空冷塔散也撐不住 10 核心的威力嗎?本篇除了以主流塔扇、水冷測試外,更加入 Intel IPM、XTU 等超頻工具的使用教學!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散熱更好你知道嗎?
  • 再次登頂CPU頻率巔峰,Intel Core i9-10900K/i5-10600K 十代酷睿...
    今天的評測將從十代酷睿的新特性展開,通過 CPU 理論性能測試和 CPU 遊戲性能實測來挖掘兩顆 CPU 的性能表現,我們在測試中添加了多顆處理器進行對比,希望能夠對你的購買和認知有所幫助。散熱器是來自 ROG 的龍王 240 水冷散熱器,240mm 的冷排設計對於 i9-10900K 這樣的發熱大戶來說基本沒有問題。內存我們使用了兩條芝奇皇家戟內存組成雙通道,為了和以往數據作對比,我們將頻率設置為 2933MHz。SSD 則是來自威騰電子的 SN750 1TB。
  • i7-10700K創紀錄超頻6.2GHz!一鍵挑出最強的倆核心
    十代酷睿的明星自然是旗艦級的i9-10900K,不過丹麥知名超頻玩家Afrom1選擇了i7-10700K,它擁有8核心16線程,基準頻率3.8GHz,睿頻加速最高可達5.1GHz,並有16MB三級緩存,熱設計功耗125W。
  • 只用水冷酷睿i7-10700K即可超頻至6.2GHz
    正因如此,擁有高頻率的酷睿i7-10700K已經成為最受玩家歡迎的處理器之一。酷睿i7-10700K主頻3.8GHz,睿頻頻率最高可達5.1GHz,擁有8核心16線程,TDP 125W,支持雙通道DDR4-2933內存。更高頻率以及支持多線程等特性,讓i7-10700K相比上代i7-9700K性能有了大幅提升。
  • 性能暴漲,AMD銳龍9 5900HX跑分超i7-10700K?
    從目前洩露的處理器規格來看,銳龍9 5900HX擁有8核心16線程的基礎規格,與目前的銳龍9 4900H一致。同時,銳龍9 5900HX的基礎頻率為3.3GHz,加速頻率最高達到了4.71GHz,擁有16MB的三級緩存。 目前GeekBench 5跑分庫裡面銳龍9 5900HX成績並不多,不太清楚目前提交的成績是否是極限超頻狀態下的成績,因此還不能準確判斷其最終表現。
  • 865秒i7誰給你的勇氣?吹捧手機憑什麼要拉電腦墊背
    連蘋果發布會也帶上友商了先來說說CPU的事兒,看看尺寸那麼大的電腦CPU,還需要熱管和風扇進行散熱;而小的可憐的手機CPU,只連一個均熱板進行散熱,如果發熱量小的CPU比發熱量大的強,那散熱器廠商準得哭出聲。電腦CPU的尺寸和功耗都更大如果你還不懂,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
  • 電腦攢機用什麼散熱更划算?i5-10600K配大霜塔裝機實測
    見過有朋友給99K搭配120水冷,見過94F非得搭配240水冷,也見過有人因為機箱限高不得不親自動手打磨散熱器...那麼,電腦攢機中,散熱器到底要怎麼選,風冷還是水冷,單塔還是雙塔...原本以為最容易湊合的一個配件,為啥也有那麼多的學問。
  • i7-10700K配RTX3070組裝電腦主機配置推薦
    自從老黃髮布了RTX30系列顯卡之後,硬體圈基本炸開了鍋,對比上一代的RTX20系列整體性能翻倍,能效比也提高了1.9倍,老黃直接把牙膏擠爆了,這次的等等黨真的是迎來了史詩級勝利!
  • 酷睿i7-10700KF和銳龍7 5800X對比評測:千元差價如何選擇?
    二、溫度與功耗測試:i7-10700KF溫度更低 銳龍7 5800X功耗佔優測試時環境溫度為24度,使用的酷冷至尊P360 ARGB水冷散熱器,塗抹的是鑫谷冰焰V5矽脂。1、i7-10700KF超頻與功耗測試
  • 極博士課堂:十代酷睿i9-10900K/i7-10700K/i5-10600K性能對比
    本期極博士課堂選擇i9-10900K、i7-10700K以及i5-10600K三顆處理器,通過性能測試來了解十代酷睿的性能差異,同時也為大家選購提供一些參考。》》點擊下方觀看視頻《《三款處理器詳細規格如下。
  • 國外廠商推黑科技機箱:逆天被動散熱也能壓 i7-8700K
    十月中旬新一代的英特爾九代酷睿CPU即將正式發售,配合英偉達RTX新顯卡的到來,將會迎接歷史上新一輪的巔峰性能狂潮,同時一個恆久不變的問題仍困擾著大多玩家——散熱。在面對9代i9和RTX2080Ti如此高性能的和高發熱的硬體,更多玩家會選擇水冷散熱,想要達到很好的散熱效果就必須得付出高昂的代價來配置頂級水冷,而顯卡的散熱風扇貌似顯得並不是那麼強力,然而THE First推出的黑科技機箱的逆天被動散熱卻能壓i7-8700K。
  • 為了靜音,高玩用被動散熱壓十代酷睿i7,沒想到問題不大
    其中酷睿i7-10700K擁有了比肩上代旗艦i9-9900K的規格,擁有8核心16線程,最大睿頻高達5.1GHz。當然,性能的升級也帶來了一定的妥協,首先就是對供電的需求增加導致十代桌面處理器更換了LGA 1200的新CPU插槽,舊款的主板將不能再升級到新的處理器;還有一點就是發熱量了,十代酷睿中帶有「K」後綴不鎖倍頻的處理器TDP均上升到了125W,這不僅意味著需要更高功率的電源,更需要更強的散熱器才能夠控制這些處理器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