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戲故裡再說南戲 系列活動在瑞安高則誠故居啟動

2021-01-08 浙江在線

  昨天上午,「中國戲曲南戲故裡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南戲故裡、《琵琶記》作者高則誠的家鄉瑞安閣巷鎮舉行。數百村民觀看了溫州本土戲曲演員的精彩表演。  圖為永昆折子戲「舉步登高」。 趙用 攝

  浙江在線06月01日訊 「中國一部戲曲史,一半在浙江,浙江一部戲曲史,一半在溫州」,作為我市2011年戲曲藝術百花齊放的一次展示,「中國戲曲南戲故裡行」系列活動昨日在瑞安市高則誠故居開幕。

  啟動儀式以甌劇表演唱《中華甌韻》開場,咿咿呀呀間訴說南戲故裡的文化底蘊。在大型文獻電視專題片《南戲八百年》開機儀式、高則誠故居紀念館修繕動工儀式和祭拜南戲鼻祖高則誠儀式之後,市越劇團、市甌劇團、永嘉崑劇團等6大劇團分別上演了各個戲曲選段。國家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省文化廳副廳長楊越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國旗出席了啟動儀式。

  南戲是中國戲曲的總根,發源於溫州。眼下全國300多個地方劇種,有不少是南戲四大聲腔迭相演化的結果,許多古老地方劇種,仍在上演沿襲南戲遺存的傳統劇目,音樂聲腔跟南戲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銜接,一些新興劇種也在不斷移植或改編南戲傳統劇目。

  近年來,我市戲曲發展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據統計,在我市17個國家級(第一批、第二批)非遺項目中,傳統戲劇項目有5個,78個省級非遺項目中,傳統戲劇項目佔了11個。除了6個國有劇團外,我市還有70多個職業與半職業劇團,每年演出場次達2萬多場。(記者 華曉露 朱聞武)

相關焦點

  • 看南戲·遊溫州丨高則誠故裡探戲源,古戲臺上唱新曲
    景中有戲,戲中有景。11月12日,作為第十四屆浙江省戲劇節的一項文旅融合體驗活動「看南戲·遊溫州」正式啟動,170多名戲迷遊客和方汝將、黃燕舞、周妙利等戲曲名角代表一起,前往瑞安高則誠紀念堂、文成西坑讓川村古戲臺等地「一路玩來一路唱」,戲味十足的一段特別旅程,給大家留下來深刻的美好記憶。
  • 瑞安三作家追憶鄉賢 為「南曲祖師」高則誠立傳
    「高明是浙江人寶貴的文化財富!」 發布會現場,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劉彥君評價。高明,字則誠,1305年出生於溫州瑞安,自小聰慧,對南戲痴迷,曾做過十來年元朝官吏,為官清廉,生性耿直,替百姓辦了不少好事。他專心致志三年創作《琵琶記》,上繼宋元南戲,下開明清傳奇,創設的劇本形式與表演格局700年來基本未變,被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稱為「中國偉大的戲劇家」。
  • 高則誠簡介 高則誠紀念堂
    高則誠高則誠本命高明,出身書香門第,人稱東嘉先生,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也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作品有《琵琶記》《閔子騫單衣記》詩文《柔克齋集》二十卷等。高則誠簡介高明(1305年—明初),字則誠,一字晦叔,號菜根道人,人稱東嘉先生,浙江瑞安人。出生書香門第、翰墨世家,少博學,精《春秋》,工書法。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至正四年(1344年)參加鄉試中舉,次年又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歷任處州錄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浙東軍幕都事、紹興府判官、江南行臺以及福建行省都事等職。為官清介廉明,敢忤權貴炎勢,調護百姓。
  • 近現代南方分布的崑曲,統一匯聚在「南昆」這一稱謂的概念範圍內
    從上述崑曲分布範疇內任一舉例,都足以代表「南昆」的特點,不必著重強調其與眾不同的特殊點而變成特例。在北方,以北京、天津為主分布的京派崑曲,本與南昆同源,僅僅是經過宮廷長期規範化的鰲定,又有一批南方不常見的劇目而已。
  • 瑞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南戲之祖」之稱!
    這裡的玉海樓坐落在瑞安古城東北隅,是中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含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齋,其三面環水,前後兩進。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孫衣言:孫衣言,清代官吏、學者、藏書家。字紹聞,號琴西,晚號遁披,齋名遜學,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
  • 從「優孟衣冠」到「南戲」,傳統戲曲為何在宋朝得到專業化發展?
    而隨著社會發展,「優」從「巫師」的方向中抽離出來,只進行歌舞表演,娛樂活動。二、宋元南戲——兩宋經濟的繁榮,為南戲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土壤從《史記》記載的戲曲表演雛形「優孟衣冠」到第一朵戲曲金花「南戲」的正式出現,轉眼已是幾百年。
  • 「全面奔小康 雲上看瑞安」網絡直播活動今天啟動
    2020年瑞安市網絡文化節暨「全面奔小康 雲上看瑞安」網絡直播活動今天將與廣大市民正式見面!該場網絡直播活動分為「文化瑞安」「魅力瑞安」「詩畫瑞安」三條路線,以網絡主播邊走邊介紹的形式,全景式展示瑞安博物館、忠義街、曹村三個地方的建設成果。
  • 南戲與北雜劇的經典冷知識,來源於民間傳說,現實生活是主要起源
    我國最早形成的戲曲是南戲,南戲全稱為「南曲戲文」,戲曲形式領先於其他戲曲形成。在南宋時期是非常盛行的,例如:《王煥》的著名曲目,百姓們是久唱不衰,不過,到元代初期又走向了衰敗,往後又是浴火重生。而對應的北雜劇,是誕生於元代初期,恰好是南戲衰敗時,同時,正符合了「南北是對頭」的道理了。
  • 餘姚高標準高水平建設陽明故裡
    餘姚也將始終堅守延續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的職責,高度重視陽明思想的研究傳承,充分發揮陽明思想對推動社會發展的時代價值,著力打造陽明文化研究高地,高標準、高水平建設陽明故裡,使其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陽明文化地標。
  • 有一種幸福,叫瑞安!
    有一種幸福,叫瑞安   文化繁榮,全民共享   瑞安是溫州文化中   最燦爛、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是中國重商文化、南戲文化的發祥地   素有「理學名邦」之美稱   △曹村   湧現出了永嘉學派名家陳傅良、葉適   以及「南戲鼻祖」高則誠   開時代風氣的傑出人物「三孫五黃」   浙南機械工業先驅李毓蒙   國旗設計者曾聯松等
  • 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文化活動在京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5日訊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2019年5月15日下午,「2019年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在北京郭沫若紀念館舉行。活動主要包括:「穿越時空的對話:名人故居的過去與未來」展覽、「連接傳統與未來的名居·名人·名劇」兩大展覽的開幕和巡展啟動儀式、「8+」向社會贈書、文化名人與傳統戲曲表演、名家名言朗誦、大學生教育實踐成果展示活動等。
  • 程顥程頤不在此出生,為啥稱「兩程故裡」,聽兩程祠講述這段歷史
    河南省嵩縣田湖鎮有個程村,這裡兩嶺相夾是一塊風水寶地,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程朱理學的奠基人程顥(1032年—1085年)、程頤(1033年—1107年)的故裡,合稱「兩程故裡」。「兩程故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程村東一公裡處有座石牌坊,是明英宗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敕建,當路矗立蔚為壯觀,上書「聖旨」,下書「兩程故裡」。明清時期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步行而過,以遵旨敬程。在「兩程故裡」的兩程祠內,敬奉著程顥、程頤的塑像。
  • 陽明故裡新鮮「出爐」
    2019年12月25日上午,規劃面積40公頃、總投資80億元的陽明故裡綜合保護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是紹興古城保護、利用、傳承的大手筆。首期開工建設的項目包括陽明故居和陽明紀念館工程,其中陽明故居範圍是越城區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東、王衙弄以西、呂府以北區域。
  • 「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啟動儀式在臨沂市舉行
    ·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啟動儀式在臨沂市美術館(書聖閣)舉行。臨書大會是國家級、高水準、大規模的書法盛會,廣大書法家們應以此為契機,大力弘揚書法藝術,促進全國書法藝術的交流。曹首娟主持啟動儀式隨後,李有來代表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曹首娟代表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籤訂了「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合作協議書
  • 浙江溫州籍海外僑胞子女雲上夏令營啟動
    浙江溫州籍海外僑胞子女雲上夏令營啟動 2020年08月04日 09:22   來源:新華網
  • 遊劉伯溫故裡,嘗嘗太師家的大菜
    說起劉伯溫故裡,大概又會引發激烈的爭執。史書記載是這樣的:劉基為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陽村(今浙江文成縣南田鎮嶽梅鄉武陽村)人。正因如此,可說是兩個地方都有十分充分的理由。爭論的結果是皆大歡喜的:青田和文成兩個地方都算劉伯溫的故鄉了。溫州文成縣這個名字很年輕,它就源自劉伯溫死後皇帝給他封的諡號,1946年,從瑞安、青田、泰順三縣邊區析置而成文成縣。
  • 孔子故裡山東曲阜啟動「孔府過大年」賀年會
    孔子故裡曲阜萬仞宮牆上空傳來的新年祈福聲,古裝舞者伴著悠揚的古樂、踏著輕盈的舞步,開始了開城門儀式的表演。 劉鴻儒 攝中新網曲阜1月1日電(陳曙光 李驍)「武士赫赫,淑女夭夭,他們踏歌而行迎眾賓。」1月1日,孔子故裡曲阜萬仞宮牆上空傳來新年的祈福聲,古裝舞者伴著悠揚的古樂、踏著輕盈的舞步,開始開城門儀式表演,拉開了2021年「孔府過大年」賀年會的帷幕。
  • 浙報整版 | 餘姚高標準高水平建設陽明故裡
    餘姚也將始終堅守延續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的職責,高度重視陽明思想的研究傳承,充分發揮陽明思想對推動社會發展的時代價值,著力打造陽明文化研究高地,高標準、高水平建設陽明故裡,使其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陽明文化地標。打造陽明文化研究高地「王陽明的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