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南戲之祖」之稱!

2020-12-14 萌貨說文史

瑞安,浙江省溫州市代管縣級市,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地處上海經濟區和廈漳泉金三角之間,屬江南魚米之鄉。

這裡的臥龍峽位於潮基鄉北部、林溪鄉南部,地處瑞湖公路邊,以「諸葛村」、臥龍峽谷為主體,是人文、自然景觀兼容並重、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的具有鮮明特色的風景名勝區。這裡的玉海樓坐落在瑞安古城東北隅,是中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含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齋,其三面環水,前後兩進。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孫衣言:

孫衣言,清代官吏、學者、藏書家。字紹聞,號琴西,晚號遁披,齋名遜學,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太僕寺卿,尋以疾乞歸。生平努力搜輯鄉邦文獻,刻《永嘉叢書》,築「玉海樓」以藏書。有《遜學齋詩文鈔》。

孫希旦:

孫希旦,字紹周,號敬軒,浙江瑞安碧山桐田人。瑞安城關西門外陶尖有「探花樓」,為他少年時讀書處。

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一甲探花,成為清朝溫州35位進士中唯一進入一甲的人,聲名大震。授翰林院編修、武英殿分校官兼充國史三通館纂修官,曾參與《四庫全書》編纂。丁母憂間,主講溫州城內中山書院。平生學宗程朱,矜持名節。著有《求放心齋詩文集》和《禮記集解》等。特別是《禮記集解》,作為以義理為基礎的《禮記》詮釋代表作,受到晚近學者的推重,不斷重印,影響深廣。

孫希旦是清代溫州籍人中最早獲得功名且地位最高者。他不僅博學多才,而且是一位「潔身不阿,清正廉明」的官員。

陳傅良:

陳傅良,字君舉,號止齋,學者稱止齋先生,浙江溫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鎮羅鳳街道)人,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進士,官至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兼集英殿修撰,青年時期執教於家塾,後主講於茶院寺之南湖塾,學生數百。中進士後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書。後任職湖南,公餘在嶽麓書院講學,門牆極盛。卒諡文節。

陳傅良是是永嘉學派承上啟下的學術。他為學主「經世致用」,反對性理空談,與同時期的學者陳亮近似,世稱「二陳」。傅良治學嚴謹,上溯三代、秦漢,一事一物,必致其極。

葉適:

葉適,字正則,號水心居士。南宋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官員。生於瑞安,後居於永嘉水心村,世稱水心先生。

淳熙五年(1178年),葉適中榜眼。歷仕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歷官平江府觀察推官、太學博士、尚書左選郎、國子司業、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職,曾參與策劃「紹熙內禪」。

葉適對外力主抗金,反對和議。但在權相韓侂胄謀劃北伐時提出異議,被改授權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葉適不肯為北伐草詔。其後又建議防江,但韓侂胄仍不採納。開禧北伐失敗後,葉適出任沿江制置使等職,節制江北諸州。因軍政措置得宜,曾屢挫敵軍鋒銳。累遷至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塢之議,實行屯田,均有利於鞏固邊防。韓侂胄被殺後,葉適以「附韓侂胄用兵」罪名被彈劾,奪職奉祠長達十三年。

孫鏘鳴:

孫鏘鳴,字韶甫,號蕖田,晚號止庵,孫衣言弟。浙江瑞安人(今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士,官翰林院侍讀學士,以重宴鹿鳴加侍郎銜。工書。是李鴻章的房師。著有《止庵讀書記》、《東甌大事記》、《海日樓遺集》。

林石:

林石,字介夫,居瑞安塘岙(今屬塘下鎮),世稱塘岙先生。

被流放嶺南而死,亦絕意仕進,隱居授徒,有乃祖遺風。林石活了96歲,生徒甚眾。與他同時的是丁昌期。

周行己:

周行己,宋代學者,字恭叔,世稱浮沚先生。祖籍瑞安縣芳山鄉文周灣(今屬瑞安市湖嶺鎮)。

宋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官太學博士,因親老歸教鄉裡,詔授州學教授。後罷官回鄉自築浮沚書院,傳授程頤伊洛之學。其教學活動對溫州乃至浙江學術發展頗有影響。著有《浮沚集》。

許景衡:

許景衡,字少伊,人稱橫塘先生,溫州瑞安白門人。生平奉公廉潔,剛直不阿,嫉惡如仇,憂國憂民,這些崇高節行一直為後人所讚賞,早在明末清初就被鄉人尊崇為「瑞安四賢」之一。許景衡不僅是一代名臣和傑出的政治家,而且還是個學識淵博、精通古今的學者和詩人,是溫州「元豐太學九先生」之一。著作有《橫塘集》、《橫山閣》、《池上》等。

蔡敬則:

蔡敬則,字文莊,瑞安人。歷經東漢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及三國東吳等朝生活時代。

清同冶翰林侍讀學士、廣西學政孫鏘鳴有一首《裡人路祭安鄉候像有感》的七律,詩曰:「旌旗翩翩上北林,冬冬社鼓錦河潯。九衢燈火聲如沸,三月鶯花春正深。白鶴歸來城郭在,於菟仙去劫灰沉。若非棠舍留遺愛,裡巷謳思豈到今。」大意是,在鶯飛草長的三月時節,鄉人們在城北錦河路祭安鄉候蔡敬則,旌旗翩揚,全城燈火如晝,人聲鼎沸,並感慨之:如果沒有忠義廟這座建築,記載著他的功績,鄉親們哪裡還會記得他,並頌揚他啊!

忠義廟是因為紀念祭祀蔡敬則而建,蔡敬則是因為有了這忠義廟而被「裡巷謳思到如今」。

葉一源:

葉一源,字九江,祖籍括州松陽(今浙江麗水市松陽縣),出生於溫州瑞安,唐初為國捐軀的名將。

少有志操,通詩書,善騎射,文武兼備。唐武德四年(621)授建州總管、福建道節度使。貞觀十八年(644)隨唐太宗東徵高麗,英勇殺敵、戰死沙場,諡「武義」,武則天時加封「忠烈」。

王執中:

王執中,字叔權,浙江瑞安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中進士,賜從政郎,曾做過將作丞、將作監等小京官,後外調,歷任湖南澧州、湖北峽州州學教授。為溫州籍最早有醫學專著問世、並見諸文獻記載的著名針灸醫藥學家。

王執中是一位富有革新思想的醫藥學家,反對迷信前人的舊說和墨守成規,主張針灸和用藥相結合,提出:「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非良醫也;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亦非良醫也。」

蔡幼學:

蔡幼學,字行之,溫州瑞安新城(今莘塍)人。1172年中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卒諡文懿,病逝京都,歸葬永嘉洋岙山。他是永嘉學派巨擘陳傅良的弟子,關係密切,學術觀點相近,遂成為永嘉學派繼承者。

清代蘇廣蘅塘退士孫洙選編的《唐詩三百首》裡沒有一首瑞安人的詩,但是,晚清大詞家朱孝臧(祖謀)編的《宋詞三百首》裡卻有溫州瑞安人的作品,它便是蔡幼學的《好事近·送春》。這也是該書中惟一入選的瑞安籍作者的詞。

曹豳:

曹豳,字西士,號東畝,一作東猷,溫州瑞安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安吉州教授,調重慶府司法參軍,改知建昌。紹定六年(1233 ),擢秘書丞 ,兼倉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 ),除浙西提舉常平,移浙東提點刑獄。嘉熙初,召為左司諫。與王萬、郭磊卿、徐清叟俱負直聲,時號「嘉熙四諫」。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禮部侍郎召,為臺臣所沮,遂守寶章閣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諡文恭 。劉克莊為撰神道碑(《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附《曹叔遠傳》。《全宋詞》輯其詞二首。

姜立綱:

姜立綱,字廷憲,號東溪,瑞安梅頭鎮東溪村人。他是我國明朝一位書法家,曾以「善書」聞名海內,並遠播日本,日本京都國門上的大字亦為其所書,被譽為「一代書宗」。清代《三希堂法貼》收有他的墨跡。

回鄉居喪卒後,明孝宗皇帝特遣浙江布政司使、溫州知府鄧淮為使諭祭。祭文說他:資質秀穎,才識通敏。為官由朗署升至卿階,一貫勤勞國事。正值重用之時,竟因為守孝求歸,悲傷過度而亡,訃音達聞,不勝哀惜。為念其往日業績,以示褒恤,特命有司,遣官諭祭。諭祭文後被刻成石碑,今仍立於東溪村姜氏宗祠裡。其墓在今甌海白象鎮金竹山,為甌海區文物保護單位。

卓敬:

卓敬,字惟恭,浙江瑞安卓岙人,明初著名才子。

少時聰穎絕倫,博學多才,詩詞宏麗,文章奇拔磊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榜眼及第,官至戶部右侍郎。卓敬智慮深遠、大節經天,曾密疏建文帝朱允炆,徙封燕王朱棣於南昌,可惜未被採納。「靖難之役」後被逮捕,寧死不屈,為明成祖所殺,滅三族。

陳則翁:

陳則翁,南宋末期詩人,字仁則,號瑞洲,浙江瑞安閣巷柏樹村人。出生於書香之家,少受庭訓,讀經史,習詩文,知書達理,為人正直。公元1268年(南宋鹹淳四年),試登禮部貢舉學究科。曾登宏詞科,歷官至廣東副使。所著集名《滄浪興集》。現存詩九首。

宋元時期,陳氏家族以陳則翁為領軍人物,承上啟下,世代薪火,一脈相傳,在飛雲江南岸異軍崛起,獨樹一幟,自成「集善派」體系,成果豐碩,在瑞安家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

晚清翰林編修黃紹第(叔頌)《瑞安百詠》中有《陳瑞洲兄弟亮節》贊云:「劫後山庵剩半雲,瑞洲兄弟並能文。杜鵑同下東風拜,朝夕龍牌奉故君」。陳氏兄弟忠義之士,高風亮節,東甌揚名。

高明:

高明,字則誠,一字晦叔,號菜根道人,人稱「東嘉先生」,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元末明初戲曲作家。

出生書香門第、翰墨世家,少博學,精《春秋》,工書法。至正四年(1344年)參加鄉試中舉,次年又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歷任處州錄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浙東軍幕都事、紹興府判官、江南行臺以及福建行省都事等職。為官清介廉明,敢忤權貴炎勢,調護百姓。曾平反許多冤獄,核實平江圩田,免去稻米四十萬石,民賴以安。元末方國珍據浙東,曾邀留幕下不從。

至正十六年(1356年)左右,辭官歸隱,寓居鄞縣(今屬浙江寧波)櫟社沈氏樓,潛心於《琵琶記》的創作。作品問世後,蜚聲劇壇,達到「演習梨園,幾半天下」的盛況,成為元末劇壇上一朵璀璨奪目的鮮花。從明以來六百多年,代有刻本,流傳不衰。《琵琶記》是中國南戲史上第一部由「名公」文人作者參與創作的戲文,代表了南戲藝術的最高成就,是宋元戲文的終結和明清傳奇的先聲,它的誕生標誌著南戲創作藝術上的成熟,是傳奇的典範之作,對後世傳奇的發展影響深遠,被譽為「南戲之祖」(或傳奇之祖)。所作除《琵琶記》外,還有《閔子騫單衣記》戲文一種,失傳;並有詩文《柔克齋集》二十卷,也已散佚。現僅存詩、文、詞、散曲五十餘篇。

當然,瑞安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瑞安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武威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毒士之稱!
    武威,簡稱「雍涼」,古稱涼州、雍州、姑臧,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這裡歷史悠久,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河西,擊敗匈奴,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裡設郡置府。
  • 滎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詩豪」之稱!
    滎陽地處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這裡的虎牢關,又稱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古京都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位於滎陽市西北部16公裡的汜水鎮境內。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 嵊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今之聶政」之稱!
    秦漢時已建縣稱「剡」,至今已有2100多年,北宋始名嵊縣,1995年撤縣設嵊州市。這裡的百丈飛瀑位於嵊州市王院鄉王院村南,瀑布深藏於崇山峻岭中,是一處鮮為人知的秘境。景區內山高峰險,植被茂密,常年飛流直瀉。明代著名史學家張岱贊曰:"銀河墜半空,搖曳成雲霧,萬斛噴珠璣,百丈懸練素。"故被譽為"江南第一瀑布群"。
  • 漣源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燒車御史」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李聚奎:李聚奎,原名李新喜,湖南安化縣蘭田(今屬漣源)西坪村人。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後勤工作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南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法醫鼻祖」之稱!
    這裡的和平古鎮地處閩西北,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這裡的溪源庵位於延平區郊茫蕩山南麓,外圍環境很好,是南平市茫蕩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景區,風光秀麗,峽谷清幽。這裡不僅歷史悠久,環境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平涼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針灸鼻祖」之稱!
    平涼,甘肅省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遊,為陝甘寧交匯幾何中心「金三角」,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這裡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
  • 百色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官屠」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梁宗岱:梁宗岱,廣東新會人,1903年出生於廣西百色。1917年考入廣州培正中學。1923年被保送入嶺南大學文科。1924年踏上他嚮往已久的法蘭西土地。
  • 柳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東太后」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廷理:楊廷理,字清和,號雙梧,廣西柳州人,他多次擔任臺灣清治時期的臺灣知府、臺灣道。於任內設噶瑪蘭廳,趨走海盜朱濆,另外也有「楊廷理敗地理」的臺灣民間傳奇故事。著有《知還書屋詩鈔》、《東瀛紀事》、《議開噶瑪蘭節略》等。闞維雍:闞維雍,原名慶福,號伯涵,生於廣西柳州。
  • 漢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天下第七、湖北第一」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何羽道:何羽道,原名金榜,學號遠耀。後改名羽道,號翼人。光緒八年六月初八日(1882年7月22日),生於湖北省漢川縣南河渡藍家嶺(今屬漢川市南河區姜嶺鄉)。世居何家畈北頭,家世艱難,祖父屢受土豪劣紳欺壓,終被迫遷居藍家嶺。
  • 清遠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最後一位榜眼!
    這裡的摩崖石刻量多質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內容廣雜,書法多彩,其中有韓愈、周敦頤、蘇軾等名人題刻。這裡的連州地下河絢麗多彩,令人流連忘返。許多遊客在此留下讚美的詩篇,如著名詩人楊應彬題詩:"淵明風骨王維韻,盡人連州一洞天。如此江山即上界,何須世外覓桃源。"著名作家秦牧1988年5月遊覽地下河後,有感而發寫下遊記《神秘瑰麗的地下河》。
  • 袁氏十大歷史名人!總有一位讓你膜拜!
    歷史上袁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漢大臣袁盎;東漢楚郡太守袁安,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東晉文學家兼史學家袁宏;南朝宋文學家袁淑,史學家袁山松;唐朝宰相袁智弘、袁恕已、袁滋,文學家袁郊;南宋史學家袁柩;元朝文學家袁桷;明朝史學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軍事家袁崇煥,詩人袁凱,科學家袁黃,戲曲作家袁於令;清朝詩人袁枚,畫家袁江,外交官袁昶;北洋軍閥首領、北洋政府首領、北洋政府總統、
  • 河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初唐四傑之首!
    又因崗頭遍嶺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遠在清乾隆以前就有「臥麟崗」之稱。清鹹豐十一年,崇文社王照離等人在創建崇文閣、純陽洞時方題名「麟島」。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郤缺:郤缺,姬姓,郤氏,名缺,諡成,即郤成子,春秋時期晉國上卿。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這裡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這裡的襄陽古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漢水中遊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
  • 天水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名!
    天水,甘肅省下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裡」之稱。這裡的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天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皖東地區唯一的狀元!
    這裡的釜山臥龍公園位於天長市西大門釜山鎮,主要景點有晃仙橋、釣魚臺、亮節園、龍隱寺以及「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龍王井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壽昌:朱壽昌,字康叔,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
  • 豐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臨川四大才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雷煥:雷煥,字孔章,今江西省豐城市秀市鎮雷坊村人。東晉名士,曾為豐城縣令,為古豐城縣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縣令。雷煥任豐城縣令期間還「施仁政,廢霸道,謙和待百姓,廉潔撫民怨,寬厚感民心」,深受古代豐城百姓敬重。揭傒斯:
  • 宜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霍元甲齊名的當代張三丰!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位於長江中上遊結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這裡曾經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發展的地望,歷代文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遊等,也多會於此,他們遊覽西陵山水所留下詩文,為宜昌增添了文化財富。
  • 懷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十大大將之首!
    懷化市,別稱「鶴城」,古稱「鶴州」、「五溪」,湖南省地級市,位於湖南省西部偏南,處於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這裡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自古以來就有著「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中國中東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
  • 許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許姓始祖!
    許姓能排在第二十位,可見當時的政治地位之高。許姓不僅歷史悠久,也誕生出了很多歷史名人!許平君:許平君,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漢宣帝劉詢的元配皇后,漢元帝劉奭的母親。元鳳六年(前75年),與漢宣帝成婚。元平元年(前74年),生子劉奭。
  • 深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深州史上連中三元第一人!
    深州市,有著武術之鄉之稱,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轄縣級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西北部。這裡的興隆寺是千年古剎,歷史傳說眾多,於2012年,常濟法師開始千年古剎興隆寺的恢復重建工作,現主體觀音殿等工程已經建造好,該寺已經成為華北地區最具有個性的佛教禪院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