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官屠」之稱!

2020-12-23 萌貨說文史

百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

這裡的通靈大峽谷絕壁千仞,幽幽深邃,巨型鐘乳石高崖倒懸,古樹老藤遮天蔽日,神秘莫測的洞穴、深潭星羅棋布。水簾洞、地下河及氣象萬千的瀑布,河澗曲回,流水潺潺,滿谷青翠欲滴。原本是一個盲谷,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天行地運,形成一個大天坑,四周懸崖峻峭,氣勢壯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梁宗岱:

梁宗岱,廣東新會人,1903年出生於廣西百色。1917年考入廣州培正中學。1923年被保送入嶺南大學文科。1924年踏上他嚮往已久的法蘭西土地。留法期間,結識了法國象徵派詩歌大師保爾瓦雷裡,並將其詩作譯成中文,寄回國內刊在《小說月報》上,使法國大詩人的精品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此後又前往瑞士、德國學習。1941年~1944年受聘復旦大學外國文學系主任,並躋身於著名教授、學者行列。1970年中山大學外語系併入廣州外國語學院,他隨外語系轉入廣外,任法語教授。1983年11月6日辭世。

黃新友:

黃新友,廣西百色人,壯族,原名鄧新友。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七軍第十九師五十五團排長,紅三軍團司令部作戰參謀,北上先遣支隊司令部作戰參謀,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作戰股股長。參加了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七一團參謀長,師教育科科長,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司令部作戰科股長,六八八團參謀長、團長,一二九師新編第一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第八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副司令員兼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副部長,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馬濟:

馬濟,字慎堂,回族,一八八八年(清光緒十四年)出生於廣西省百色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城關鎮。其先人原籍陝西省扶風縣,清嘉慶年間因事充軍至廣西,遂落籍百色。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死於大青山,時年三十九歲。

儂智高:

儂智高,安德州(今廣西百色靖西縣安德鎮)人。北宋中期廣源州少數民族首領,儻猶知州儂全福的兒子。

慶曆元年(1041年),不堪忍受交趾國的欺壓盤剝,歸附宋朝得不到收納,自行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年號「景瑞」。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國」,年號「啟歷」。皇祐五年,受到名將狄青討伐,兵敗於崑崙山之戰,流亡大理。

岑毓英:

岑毓英,字彥卿,號匡國,廣西百色西林人,中國清末大臣。

岑毓英早年參加鎮壓金田起義,成功談判回民軍,後來率軍鎮壓杜文秀起義軍和苗民軍陶新春和陶三春部,參加中法戰爭抗法援越,後撤軍回國,曾會勘邊界。

岑毓英先後署理宜良縣、澄江府。後遷雲南布政使、雲南巡撫、貴州巡撫、雲貴總督。1889年6月6日,岑毓英病逝於昆明,清廷追贈他為太子太傅,諡「襄勤」。

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本姓岑,名花,壯族,歸順直隸州(廣西百色市靖西縣舊州村 )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女英雄。為保國安民立下了戰功,被明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

按照壯族土司時代官族與官族通婚以及壯族婚姻不避同姓的習俗,嫁給田州(今廣西田陽縣)土官岑猛為妻,改稱為「瓦氏」。明嘉靖六年(1527年),田州土官岑猛被指控叛亂,遭朝廷討伐,與其子岑邦彥戰敗而亡。岑猛與其子死後由孫子岑芝承襲田州土官。因岑芝年紀尚幼,瓦氏夫人主政代理知州事。瓦氏夫人在職期間,克己礪志,善理州政,安定了社會秩序。同時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建義學,興教育,在各方面均有所成就,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被朝廷徵調到海南島鎮壓黎族起義,戰死於海南。於是,瓦氏夫人又負擔起撫育岑芝之子岑大壽、岑大祿的責任,繼續掌管州內一切政務,政績依舊斐然。

她的抗倭愛國精神,永遠值得中國人民緬懷和紀念。有瓦氏夫人墓、紀念館、練兵臺、廟宇等可供參觀遊覽與憑弔。

覃修綱:

覃修綱 ,字省三,壯族,廣西百色西林縣人。因作戰勇敢、戰績卓著而被賜「勤勇巴圖魯」、更勇號曰「隆武巴圖魯」勇號,賞穿黃馬甲。曾任三品參將、河口總兵、開化鎮總兵、普洱總兵等職,去職後落籍文山。覃捐廉建蓋五夫子祠,捐助建設三元洞和虛靈洞,於三元洞觀廳留下「盤水文山閒管領,和風甘雨慶昇平」對聯。覃故後,朝廷宣付史館立傳,賜祭葬,誥封建威將軍。

岑春蓂:

岑春蓂,廣西百色西林人。字堯階,又字瑞陶,號馥莊。清末大臣岑毓英之子,岑春煊之弟。蔭生出身。

宣統二年(1910年)三月,長沙搶米風潮爆發,湖南巡撫岑春蓂對要求平價售米的饑民採取高壓手段,命令軍隊開槍掃射,殺死居民20餘人。後被革職,「交部議處」。民國後隱居不出。

岑天保:

岑天保,字表立,廣西德保縣人,鎮安土府第十世任官。元至正十五年(1355),其父岑察空死。至正十六年(1356),由岑天保承襲鎮安路總管,三月,元朝廷授予冠帶。

後人將響泉山改為天保山。並在縣城東街及其墓側(天保山)建祠,名岑公祠(今德保縣的天保廟),建成有頭門三間,正廳三間,兩廊各三間,還建有照壁、圍牆。

龍登連:

龍登連,彝族,今廣西隆林縣德峨鄉阿稿寨人。在嘉慶二年(1797年),因官府賦稅沉重,與其子龍朝鳳率領廣西隆林各族人民起義反清。

由於起義軍的英勇抗擊,清軍無法攻下那地、阿稿。經過1個多月的拉鋸戰,起義軍消耗很大,清軍不斷增援,到六月二十五日,清軍繞道,從阿稿背後採取夜擊,佔住阿稿的尤家營房。龍家父子潛逃。清兵殘酷鎮壓,四處搜捕,族侄龍起鳳叛變,出賣龍登連和龍朝鳳父子,引誘龍登連父子出山後逮捕,送至清兵營,清軍將龍登連父子及其家屬全部送往京師斬殺。

冼恆漢:

冼恆漢,廣西百色田陽人,壯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文革」中,主政甘肅省,搞派性鬥爭,對甘肅的混亂局面負有責任,一九七七年被免職,隔離審查,後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其正確的對原甘肅省委書記張仲良在大躍進時期所犯錯誤的平反持否定意見。中篇小說《飛天》(劉克著,發表於《十月》1979年)中「謝政委」的原型。

王斐章:

王斐章,壯族,廣西百色隆林縣新州鎮人。

宣統元年(1909年),王斐章在貴州冊亨縣板壩屯,與同盟會工作人員盧燾相遇,接受同盟會的革命思想,與盧商定回西隆暗中組織力量,同去貴州起事。王斐章從板壩回來後,以組織哥老會為號召,從事革命活動。王斐章自稱大哥。手下有「四大金剛」:舊州的李亞臘、祥播的黃小歸、者保的楊朝漢、革步的王世榮。從東到西沿河邊一帶的鄉村,都屬於他的勢力範圍,並與雲貴鄰近各幫聯絡。王斐章打算帶領同事去貴州跟隨盧燾幹革命,但板壩一別失去了聯絡。盧燾不知在何處。於是以王斐章家為指揮部,開展打擊各級地主豪紳的活動。

黃惠良:

黃惠良,壯族,廣西百色平治縣(今屬平果縣)人。1927年在果德(今屬平果)參加農民赤衛軍。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115師團組織股長、旅組織科長、團政治部主任、旅政治部主任、團政委、軍政治部主任、師政委等。建國後,任東北軍區後勤運輸部政委、遼寧省軍區副政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5年在南寧市病逝。

岑春煊:

岑春煊,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字雲階,號炯堂老人,曾用名雲靄、春澤,廣西百色西林人。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子,1885年考取舉人,以恩蔭入仕。甲午中日戰爭時前赴戰場,1898年因力主變法維新而得光緒帝青睞,提拔為廣東布政使,1899年調甘肅布政使。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岑春煊率軍至北京「勤王」,並護送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至西安,因功擢陝西巡撫,次年任山西巡撫,創辦山西大學堂。後署理四川總督,旋署兩廣總督,任內積極推行新政,大舉懲辦貪官,有「官屠」之稱,與直隸總督袁世凱並稱「南岑北袁」。1907年入京任郵傳部尚書,與軍機大臣瞿鴻禨等發起「丁未政潮」,反被慶親王奕劻、袁世凱一派彈劾而罷官,遂以養病為名,寄居上海。

當然,百色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百色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瑞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南戲之祖」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孫衣言:孫衣言,清代官吏、學者、藏書家。字紹聞,號琴西,晚號遁披,齋名遜學,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太僕寺卿,尋以疾乞歸。生平努力搜輯鄉邦文獻,刻《永嘉叢書》,築「玉海樓」以藏書。有《遜學齋詩文鈔》。
  • 武威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毒士之稱!
    武威,簡稱「雍涼」,古稱涼州、雍州、姑臧,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這裡歷史悠久,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河西,擊敗匈奴,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裡設郡置府。
  • 滎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詩豪」之稱!
    滎陽地處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這裡的虎牢關,又稱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古京都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位於滎陽市西北部16公裡的汜水鎮境內。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 南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法醫鼻祖」之稱!
    這裡的和平古鎮地處閩西北,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這裡的溪源庵位於延平區郊茫蕩山南麓,外圍環境很好,是南平市茫蕩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景區,風光秀麗,峽谷清幽。這裡不僅歷史悠久,環境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平涼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針灸鼻祖」之稱!
    平涼,甘肅省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遊,為陝甘寧交匯幾何中心「金三角」,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這裡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
  • 嵊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今之聶政」之稱!
    秦漢時已建縣稱「剡」,至今已有2100多年,北宋始名嵊縣,1995年撤縣設嵊州市。這裡的百丈飛瀑位於嵊州市王院鄉王院村南,瀑布深藏於崇山峻岭中,是一處鮮為人知的秘境。景區內山高峰險,植被茂密,常年飛流直瀉。明代著名史學家張岱贊曰:"銀河墜半空,搖曳成雲霧,萬斛噴珠璣,百丈懸練素。"故被譽為"江南第一瀑布群"。
  • 柳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東太后」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廷理:楊廷理,字清和,號雙梧,廣西柳州人,他多次擔任臺灣清治時期的臺灣知府、臺灣道。於任內設噶瑪蘭廳,趨走海盜朱濆,另外也有「楊廷理敗地理」的臺灣民間傳奇故事。著有《知還書屋詩鈔》、《東瀛紀事》、《議開噶瑪蘭節略》等。闞維雍:闞維雍,原名慶福,號伯涵,生於廣西柳州。
  • 漣源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燒車御史」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李聚奎:李聚奎,原名李新喜,湖南安化縣蘭田(今屬漣源)西坪村人。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後勤工作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清遠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最後一位榜眼!
    這裡的摩崖石刻量多質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內容廣雜,書法多彩,其中有韓愈、周敦頤、蘇軾等名人題刻。這裡的連州地下河絢麗多彩,令人流連忘返。許多遊客在此留下讚美的詩篇,如著名詩人楊應彬題詩:"淵明風骨王維韻,盡人連州一洞天。如此江山即上界,何須世外覓桃源。"著名作家秦牧1988年5月遊覽地下河後,有感而發寫下遊記《神秘瑰麗的地下河》。
  • 漢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天下第七、湖北第一」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何羽道:何羽道,原名金榜,學號遠耀。後改名羽道,號翼人。光緒八年六月初八日(1882年7月22日),生於湖北省漢川縣南河渡藍家嶺(今屬漢川市南河區姜嶺鄉)。世居何家畈北頭,家世艱難,祖父屢受土豪劣紳欺壓,終被迫遷居藍家嶺。
  • 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
    這裡的騎樓城位於廣西梧州河東老城區,騎樓建築560幢,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指出,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梧州,坐落於潯、桂、西三江水口交匯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古代珠江流域和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成為了近、現代百年「兩廣商埠」、「水上門戶」。
  • 新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西門慶的歷史原型!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盧肇:盧肇,字子發,江西新餘市分宜縣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後並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一直為人們所稱道。
  • 河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初唐四傑之首!
    又因崗頭遍嶺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遠在清乾隆以前就有「臥麟崗」之稱。清鹹豐十一年,崇文社王照離等人在創建崇文閣、純陽洞時方題名「麟島」。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郤缺:郤缺,姬姓,郤氏,名缺,諡成,即郤成子,春秋時期晉國上卿。
  • 天水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名!
    天水,甘肅省下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裡」之稱。這裡的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有1500年的歷史,是一個叫莊嚴的法師創建的,當時名為龍臺寺。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寺院落成之日,洽東山有一泉湧出,中宗賜名「醴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自古就有「品重醴泉」之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曾在繼父友人的引薦下在此讀書。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內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四川史上第一位狀元!
    內江,古稱漢安,美稱甜城,四川省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南部。這裡風景秀麗,名勝眾多,有被譽為「立體史書」的隆昌古牌坊群、號稱「川中第一禪林」的聖水寺、佛教古剎西林寺、重龍山摩崖石刻、東林寺的千手觀音、「巴蜀四大文廟」之首的資中文廟、始建於明代的資中武廟,以及威遠穹窿地貌、喀斯特奇觀聖靈山溶洞、九曲十八彎的甜城湖、觀鳥基地古宇湖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這裡不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肥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泰山五賢」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左丘明:左丘明 ,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衡魚村)人。相傳為春秋末期曾任魯國史官,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晚年雙目失明,相傳著有中國重要的史書巨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 丹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陳世美的歷史原型!
    丹江口市,古稱武當、均州,是湖北省轄縣級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遊,由十堰代管。這裡的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這裡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 靖西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抗倭女英雄!
    這裡以奇峰異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譽,是旅遊、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勝地。這裡的靖西壯族博物館坐落在靖西縣城內,是我國唯一以陳列壯族文物為主的專業博物館,是壯族社會歷史、民族民俗文化的縮影,也是壯族文物收藏、展示,壯族歷史考古、研究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地方。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廣水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東林六君子」之一!
    廣水市,是湖北下轄縣級市,由隨州市代管,有著「鄂北門戶」之稱。這裡的三潭風景區以山峭林茂、澗幽泉清而聞名,風景區的總面積不大,卻集儒、釋、道於一體,是濃縮的大自然的精華,也是休閒、度假、娛樂的好地方。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