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2020-12-16 萌貨說文史

鄒平,山東省轄縣級市,由濱州市代管;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地處魯中泰沂山區與魯北黃泛平原的疊交地帶。

這裡的醴泉寺位於鄒平市西南長白山中。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有1500年的歷史,是一個叫莊嚴的法師創建的,當時名為龍臺寺。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寺院落成之日,洽東山有一泉湧出,中宗賜名「醴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自古就有「品重醴泉」之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曾在繼父友人的引薦下在此讀書。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劉徽:

劉徽,山東濱州鄒平市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國數學史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段成式:

段成式,字柯古,鄒平人。唐朝著名志怪小說家,工詩,有文名;代表作是短篇小說集《酉陽雜俎》。與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齊名。信佛讀經,飲酒賦詩唱和,以解其憂,超脫世俗。

段成式為官期間,曾為故裡修七孔拱橋,架通南北之路。鄉人為記段氏功德,遂將相鄰的段、加、馬、喬四村改名為「段橋」,並刊石立碑。

周越:

周越,字子發,一字清臣,北宋山東鄒平人。是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斷層的重建者,其門下出了黃庭堅、米芾、蔡襄三位中國書畫史上的大家。

米芾也在其自述中說:「餘年十歲寫碑版,學周越;蘇子美札;自作一家。」章惇介紹蔡襄書藝時說:「君謨(蔡襄字)少年時,乃師周越。」蘇東坡說:「草書非學聊自娛,落筆已喚周越奴。」可見周越的書法藝術在北宋書壇的影響巨大。宋初書法基本上是承襲唐五代書風,因循無創新,其興盛期是在宋神宗時的蘇東坡、黃山谷、米襄陽、蔡君謨四家名世後。

張臨:

張臨,鄒平市人,明朝張延登《長白先生祠堂記》記載:「鄒平縣南十裡,層巒疊嶂,亙綿如翠屏者,長白山也。元張先生臨,字慎與,嘗讀書山中,淹貫經史,教授生徒,三徵不起,稱長白先生雲。明興建『徵士坊』以旌表之。縣東七裡,相傳為先生讀書故址………稱長白先生祠。」

張萬鍾:

張萬鍾,字扣之,貢生,享年約五十二歲。明末清初山東省鄒平縣人。他出生於明萬曆中期官宦世家,其伯祖張一元,官至河南巡撫。清初文壇領袖王漁洋即是張萬鐘的女婿。著有《鴿經》一書,被譽為世界鴿子研究的真正開創者。

伏生:

伏生(伏勝,字子賤),漢人,享年100歲。濟南(今山東濱州市鄒平市韓店鎮蘇家村)人,曾為秦博士。

秦時焚書,於壁中藏《尚書》,漢初,僅存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以年九十餘老不能行,乃使晁錯往受之。今文《尚書》學者,皆出其門。世傳的今文《尚書》皆出於他。

馬驌:

馬驌,清代歷史學家,山東省鄒平市人,字宛斯,一字聰御。世祖順治間進士,任淮安(今江蘇省淮安市)推官,改靈璧(今安徽靈璧縣)知縣。聖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於官,士民奉祀名宦祠。

尤以研究夏、商、周歷史著稱,時人稱其為「馬三代」,在中國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左傳事緯》十二卷,全書貫通春秋史事,頗便參考。又廣搜古代典籍,編纂《繹史》一百六十卷,為當時學者所推服。

李化龍:

李化龍,山東齊東(今山東省鄒平縣碼頭鎮內)人,清朝將領。自武進士授藍翎侍衛,擢貴州銅仁協都司。

其死後葬於齊東縣內(今山東省鄒平縣碼頭鎮李馬村西)上百畝墓地內石馬石羊墓碑等建築林立,其墓內有皇帝賞賜的各式珍寶陪葬,並傳其由於溺水而死未見其屍骨,清帝嘉其功績,而制金頭銀身遂以下葬。並賞賜給李化龍其後人一頂龍燈,遂以萌蔭子孫。其墓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破壞。至現在李馬村全村都姓李,可推斷為李化龍之後代子孫。

成瓘:

成瓘,字肅中,號辷園。清代濟南府鄒平縣(今山東省鄒平市)人。少嗜讀書,博學強識。

與清朝著名學者俞正燮為至交,猶精於算術 ,對《周髀算經》及漢代尺度楷量都有精當的闡述,對醫學也頻有研究,著有《篛園醫說》。1836年(道光十六年),續修《鄒平縣誌》。

袁守侗:

袁守侗,字執衝,山東鄒平焦橋人。乾隆九年(1744年)舉人,乾隆十四年(1749年)授內閣中書,十八年(1753年),入值軍機章京。二十年(1755年),任侍讀。後歷任郎中、監察御史、太僕寺卿、浙江鹽驛道、廣西按察使、吏部侍郎、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刑部尚書、河東河道總督、直隸總督等職。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五月卒於任上,終年六十歲,追授太子太保銜,賜祭葬,諡號清愨。

張實居:

張實居,字賓公,別號蕭亭。為王士禎的內兄,清代隱逸派山水詩人之一。漢族,鄒平人。

田敏:

田敏,五代時鄒平(今山東省鄒平市)人,少通春秋之學,粱貞明中進士,歷仕粱、唐、晉、漢、周,歸北宋,官至兵部尚書,以太子少保致仕。篤於經學,後唐天成初,奉昭刪定《書儀》,又於馬鎬等人同校《九經》。晉天福四年(939),授祭酒。入周后,世宗柴榮頌他為「詳明禮樂,博涉墳典,為儒學之宗師。」據《冊府元龜》稱:太長卿田敏為文儒領袖,或家藏萬卷,或手校六經。然所校經書,好以獨見自任。如將《尚書盤庚》中「若網在綱」改為「若綱在綱」,重言「綱」字。舛誤甚多。

王薄:

王薄,齊郡鄒平(今山東省鄒平市北)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隋大業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與同郡孟讓以長白山為據點發動農民起義,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農民參加起義軍。活動在齊郡、濟北郡之間,山東農民紛紛響應。

大業八年(612年),起義軍擴大至數萬人,聲勢浩大,屯於泰山下。由於麻痺輕敵,為隋齊郡通守張須陀所敗。王薄率軍北渡黃河,又被張須陀追至臨邑擊敗。王薄被迫北上與孫宣雅、赫孝德等起義軍會合,眾達十餘萬人,再次南下回到章丘城(今章丘北)。張須陀率兵兩萬增援章丘城,再次擊敗起義軍。此後,王薄率起義隊伍轉戰於山東中部地區。

唐武德二年(619年),王薄率眾投奔宇文化及,駐守聊城。竇建德攻聊城時,王薄開門引竇軍擒宇文化及。同年降唐,被任命為齊州總管。武德五年(622年)為仇家所殺。

袁景芳:

袁景芳,字蘭馥,號紫蘭。山東省長山縣焦橋村人(今鄒平縣焦橋鎮)袁守侗祖父。在清朝初年由例貢授中書,改戶部員外、工部郎中,出守廣西柳州,擢授陝西平慶道按察使司副使。

在清末民初,在我們國家流傳著一個民謠,「河南康百萬,江南沈萬三,山東袁紫蘭」,傳說這三個人是財神爺趙公明轉世,這三個人都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什麼叫富可敵國,就是他家裡的財富,可以和國家相匹敵。

李廷桂:

據《李氏族譜》記載,山東鄒平輝裡村李氏族人李廷桂原來共有6個兒子,但大兒子李景嚴17歲早逝。從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次子李鵬考中舉人,到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子李鵠最後一個考中進士,李廷桂的5個兒子在25年的時間裡先後考中舉人和進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子登科」。

李士翱:

李士翱,字如翰,號長白,山東長山縣北關(今鄒平縣長山鎮)人。登嘉靖癸未(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與日後的內閣首輔徐階同科,授潛山知縣。以能理繁,改婺源知縣,政最,擢山西道御史,巡兩淮鹽課,奏發隱匿羨餘銀八十萬。上嘉之,特賜金幣。再按蘇松,錚錚有聲,出知荊州府。在荊州任上,遇到少年時期的張居正。張居正幼名張白圭,李士翱因欣賞其才華,為張白圭改名張居正。舊例,沙市稅錢皆官自沒入,翱請以補宗室祿米之費。築公安、監利長堤百裡,以御水患。民有「賢太守,真父母」之謠。世宗幸承天,部即改翱知之,扈從餼給,取辦裕如。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三年無烽火之警。入為少司徒,提督西苑,屢產嘉禾,頻受羊酒金幣之賜,歷升大司徒。適寇興,需餉,翱調度有方。以忤權相嚴嵩落職,家居十載,杜門著書,戒子弟勿擾公府,遠近賢之。後穆宗登基,復翱原官致仕。仍贈資善大夫、太子少保,諭祭全葬。著有《長白集》行於世,祀鄉賢。其裔孫邦潢、徵泰、炌、丕先,皆以科名顯。

孝恭孫皇后:

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孫氏,山東鄒平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鎮生母,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

與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處,感情很深。明宣宗即位之後,冊封孫氏為貴妃。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廢胡皇后,改立孫貴妃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駕崩,朱祁鎮繼位為帝,孫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孫太后採納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主戰派的意見,讓朱祁鈺即位,是為景泰帝,化解了危機。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復位,孫太后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孫太后崩逝。全諡為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葬於景陵。

當然,鄒平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鄒平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溫嶺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抗倭名將!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王居安:王居安,字簡卿、資道,方巖(今屬溫嶺)人,定居黃巖縣城巖魁坊(今郟家巷)。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進士,甲科第三名。任徽州推官10年,後任江東提刑使,國子正太學博士,著作郎兼國史館實錄院編修官。
  • 馬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楚開國皇帝!
    馬姓不僅歷史悠久,還出現了很多歷史名人!馬援:馬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 許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許姓始祖!
    許姓能排在第二十位,可見當時的政治地位之高。許姓不僅歷史悠久,也誕生出了很多歷史名人!許平君:許平君,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漢宣帝劉詢的元配皇后,漢元帝劉奭的母親。元鳳六年(前75年),與漢宣帝成婚。元平元年(前74年),生子劉奭。
  • 鍾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鍾祥史上第一位武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厚熜:朱厚熜,生於湖北安陸(今湖北鍾祥市)興王府,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號「嘉靖」。朱厚熜即位之初,通過大禮議逐步掌握皇權。
  • 靈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隋末第一名將!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玄琰:楊玄琰,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人,楊玉環生父。曾任蜀州司戶,公元729年因罪下獄,卒於獄中。公元745年楊玉環被玄宗冊封為貴妃,追贈兵部尚書,追封為太尉齊國公。
  • 靖西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抗倭女英雄!
    這裡以奇峰異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譽,是旅遊、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勝地。這裡的靖西壯族博物館坐落在靖西縣城內,是我國唯一以陳列壯族文物為主的專業博物館,是壯族社會歷史、民族民俗文化的縮影,也是壯族文物收藏、展示,壯族歷史考古、研究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地方。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明朝最薄情的皇帝:一生有三位皇后,被他害死、燒死、廢掉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卻有二十多位皇帝,這是因為一些皇帝擁有多位皇后的緣故。其中擁有皇后數量最多的當屬嘉靖帝朱厚熜,他一生之中先後冊封過三位皇后。可是,嘉靖帝同時卻成為明朝最薄情的皇帝,三位皇后的結局都很慘,一位被嘉靖帝害死,一位被活活燒死,另一位雖然沒死,但卻被廢掉,打入冷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深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深州史上連中三元第一人!
    這裡的興隆寺是千年古剎,歷史傳說眾多,於2012年,常濟法師開始千年古剎興隆寺的恢復重建工作,現主體觀音殿等工程已經建造好,該寺已經成為華北地區最具有個性的佛教禪院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清遠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最後一位榜眼!
    這裡的摩崖石刻量多質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內容廣雜,書法多彩,其中有韓愈、周敦頤、蘇軾等名人題刻。這裡的連州地下河絢麗多彩,令人流連忘返。許多遊客在此留下讚美的詩篇,如著名詩人楊應彬題詩:"淵明風骨王維韻,盡人連州一洞天。如此江山即上界,何須世外覓桃源。"著名作家秦牧1988年5月遊覽地下河後,有感而發寫下遊記《神秘瑰麗的地下河》。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這裡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這裡的襄陽古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漢水中遊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
  • 壽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竟陵八友」之一!
    歷史上也寫作鉅定湖、距澱湖,原稱青丘濼,又稱作清水泊。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清水泊戰役就是發生在此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馬保三:馬保三,山東省壽光市牛頭鎮人,曾化名張炳炎。馬保三據理談判,曉以民族大義;最後,來人僅帶回少數槍枝交差了事。起義前夕,他毀家紓難,不僅獻出了全部糧食,而且全家老少一齊動員,成了起義部隊的後勤部。1938年,這支部隊挺進膠東,回師鄒平、長山,轉戰沂蒙,馳騁魯中南。
  • 吉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第一代苗族女鼓王!
    這裡的乾州古城歷史源遠流長,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秦漢時期這裡是重要的商埠碼頭,水上交通發達。明清逐漸成為苗疆邊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來是湘西古四鎮之首(乾州、鋪市、裡耶、茶洞)。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鶴:吳鶴,湖南吉首(鎮溪)人,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
  • 宜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宜都史上第一任中共黨支部書記!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守敬:楊守敬,湖北省宜都市陸城鎮人,譜名開科,榜名愷,更名守敬,晚年自號鄰蘇老人。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泉幣學家、藏書家。
  • 武漢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春秋戰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明清時期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 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命」的三位皇帝,最後一個僅在位29天
    眾所周知,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最擅長出「奇葩皇帝」且「人均壽命最短」的王朝,從建國到覆滅一共傳位16帝,歷經276年,平均算下來大約每17年就得更換一位新皇帝。據說,造成明朝皇帝壽命都不長的原因是朱元璋家族患有遺傳病,但據最新的資料解密說是因為宮牆上有大量的硃砂,而硃砂中含有一種重金屬,那就是汞,人只要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汞嚴重超標的屋子內就很容易造成汞中毒,所以現在很多專家學者都普遍認為,汞中毒是造成明朝皇帝壽命短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除了壽命短,明朝很多皇帝的在位時間也可以用「短命」來形容,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明朝歷史上三位最「短命」的皇帝。
  • 朔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馬邑之謀的發動者!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本名尉遲融,字敬德,朔州鄯陽縣(今山西省朔州市)(墓誌為太安狄那)人,鮮卑族。唐朝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大業末年,參與平定高陽暴亂,授朝散大夫。大業十三年(617年),跟隨劉武周起兵反隋,擔任偏將。
  • 桂林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廣西史上第一位詩人!
    這裡的東西巷,位于靖江王城正陽門前,分別又稱「正陽東巷」「正陽西巷」,是桂林明清時代遺留下的唯一的一片歷史街巷,空間尺度宜人,是桂林古歷史風貌的觀景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趙觀文:
  • 天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泥人張」的創始人!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李叔同: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 西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宋朝第一個狀元!
    西安,簡稱「鎬」,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地處中國西北地區、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