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是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鄂西南長江中遊南岸,這裡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之稱。
這裡的奧陶紀石林景區位於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境內,是目前國內發現最為完好,分布最為集中的奧陶紀石林景觀。該風景區是以河谷風光、石林風光為基調,以自然文化、民俗文化為底蘊,融生態旅遊、科普旅遊、度假休閒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楊守敬:
楊守敬,湖北省宜都市陸城鎮人,譜名開科,榜名愷,更名守敬,晚年自號鄰蘇老人。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泉幣學家、藏書家。
楊守敬一生勤奮治學,博聞強記,以長於考證著名於世,是一位集輿地、金石、書法、泉幣、藏書以及碑版目錄學之大成於一身的大學者。他一生著述達83種之多,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經註疏》,是酈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王永彬:
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湖北荊州府枝江(今湖北宜都)人,清代學者, 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個時期。著有《圍爐夜話》,與洪應明之《菜根譚》、陳繼儒之《小窗幽記》共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朱語今:
朱語今,湖北宜都(今枝城鎮)人,北平大學肄業,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入延安陝北公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重慶辦事處文書、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組代組長。建國後,歷任青年團中央常委、宣傳部部長,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全國總工會教育部部長,中共中央西北局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出版局局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籌備組領導成員,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審委員會主任,國家出版委員會委員,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理事。
李啟斌:
李啟斌,出生於湖北宜都市高壩洲鎮。曾在天文研究中表現出傑出的才華和開拓精神,一生有大量高水平論文、著作在國內外發表。1980年其著作《天體是怎樣演化的》一書,獲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被授予建國以來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特別是,他多次將我國古代天象觀測與現代天文研究相聯繫,研究證明我國古代對天文學的輝煌貢獻,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1988年被評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葉光吉:
葉光吉,湖北宜都葉家灣(今湖北宜都潘家灣鄉將軍山人)人,賀龍手下「三大猛將」之一。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曾任紅3軍8師政委、7師師長。
吳林伯:
吳林伯,湖北宜都人。畢業於國立師範學院國文系,後入復性書院,師從馬一浮、熊十力諸先生。著有《文心雕龍義疏》、《周易正義》等十六部專著,約八百萬言,已出版學術專著《文心雕龍字義疏證》、《論語發微》、《老子新解》、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劉真:
劉真,原名劉紱傳,號公黼,1913年1月14日生於宜都縣(今宜都市)陸城。其曾祖父靠承辦縣衙田賦、契稅而發家,擁有良田千餘畝,商鋪、作坊近十家。其祖父是清末秀才,曾任縣商會會長。劉真7歲入學,先後就讀於宜都縣立高等小學、縣立尚實初級中學、荊州省立第八中學。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欺凌、反動政府的腐敗無能,使他深感屈辱憂憤;五四、五卅、大革命運動的衝擊和工農紅軍的影響,激發了他的愛國熱忱和改造社會的願望。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奮然投身於抗日救國運動,當選為荊州省立八中救國會幹事,與同學們一起掀起了荊沙地區抗日運動的高潮。在好友蘇震和八中進步教師方西平的引導、啟蒙下,劉真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社會科學著作,認識到只有馬列主義才能救中國,逐步樹立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
1951年8月起,他先後調任中共宜昌地委副書記兼宜昌專署專員、湖北省財經委員會秘書長、武漢大學黨委第二書記、中共湖北省委副秘書長兼省委辦公廳主任等職,1978年9月在武漢離職休養。離休後,他不顧病體,堅持撰寫革命回憶錄、烈士傳記,指導編寫《襄西抗日民主根據地史稿》、《襄西抗日民主根據地人物與資料》、《襄西解放史稿》等革命鬥爭史,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革命歷史教材。
胡敵:
胡敵,字萃民,出生於宜都市聶家河(現五眼泉拖溪)一個富豪家庭。他是宜都市歷史上第一任中共黨支部書記、宜昌市第一位中共黨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革命軍獨立十四師夏鬥寅率部叛變革命,駐宜都的該部所屬連,與宜都土豪劣紳相勾結,大肆逮捕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胡敵等一批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落入敵手,遭到嚴刑拷打,遊街示眾。1928年7月15日,胡敵、羅光翟、江崇本(均為中共宜都縣委成員)被叛軍楊森部屬殺害,三人埋於一坑。胡敵犧牲時,年僅30歲。
當然,宜都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宜都歷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