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關羽之所以被殺,最致命的一擊其實是宜都的失守

2021-02-07 情懷歷史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在襄樊之戰,關羽一開始的進攻是非常順利的。此戰,關羽不僅成功包圍了曹仁鎮守的襄陽、樊城,還讓增援的于禁全軍覆沒。在水淹七軍中,關羽俘獲了于禁、龐德率領的大軍,並斬殺了龐德這位猛將。而這,無疑直接威脅到了曹魏的腹地,迫使曹操一度想要遷都,從而來避其鋒芒。


不過,正當關羽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襄樊之戰,使得曹魏、蜀漢的實力受損,尤其是蜀漢,不但損兵折將、還丟失荊州,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此戰還導致蜀漢與東吳十餘年的同盟關係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後發生夷陵之戰。眾所周知,在呂蒙之所以成功偷襲荊州,和傅士仁、麋芳二人的背叛存在直接的關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襄樊之戰,關羽之所以被殺,最致命的一擊其實是宜都的失守!


首先,在襄樊之戰中,關羽之所以被殺,傅士仁、麋芳二人的背叛可謂致命一擊,也即讓關羽失去了後方的江陵。不過,更為致命的是,宜都郡的失守,導致關羽失去了撤回益州的通道。具體來說,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和曹操麾下的將士在襄樊一帶展開了激烈的較量。而就孫權來說,選擇背叛孫劉聯盟,派遣呂蒙、陸遜等人偷襲荊州。呂蒙到達尋陽,把精銳士卒都埋伏在名為冓鹿的船中,讓百姓搖櫓,穿商人的衣服,晝夜兼程,將關羽設置在江邊守望的官兵都捉了起來,所以關羽對呂蒙的行動一無所知,這就是白衣渡江。


不過,在筆者看來,白衣渡江雖然十分精彩,但是,只要傅士仁、麋芳二人堅守江陵等城池,為關羽撤軍爭取到足夠的時間,那麼,襄樊之戰的走向,自然會發生明顯變化的。換而言之,在襄樊之戰中,傅士仁、麋芳二人的背叛,直接葬送了關羽在前期取得的戰果,更直接將這位三國名將推向到了深淵,這無疑是令後人感到唏噓不已的地方。

面對呂蒙率領的東吳大軍,傅士仁、麋芳幾乎沒有做出什麼抵抗,就選擇了投降。在此之前,傅士仁、麋芳一直都不滿意關羽輕視自己,關羽率兵在外,傅士仁、麋芳供應糧草等物資不能全部送到,關羽說:「回去後,當治他們的罪。」而這,促使傅士仁、麋芳都感到恐懼。於是呂蒙命令原騎都尉虞翻寫信遊說傅士仁,為其指明得失,傅士仁得到虞翻信後,便投降了。在此基礎上,呂蒙帶著傅士仁到南郡。麋芳守城,呂蒙要傅士仁出來與他相見,麋芳於是開城出來投降了。呂蒙到達江陵,把被囚的于禁釋放,俘虜了關羽及其將士們的家屬,對他們都給以撫慰。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襄樊之戰中,為了迅速瓦解關羽麾下將士的鬥志,呂蒙採取了攻心為上的計策。對此,呂蒙在荊州下令:「不得騷擾百姓和向百姓索取財物。」呂蒙帳下有一親兵,與呂蒙是同郡人,從百姓家中拿了一個鬥笠遮蓋官府的鎧甲;鎧甲雖然是公物,呂蒙仍認為他是違反了軍令,不能因為是同鄉的緣故而破壞規矩,便流著眼淚將這個親兵處斬了。因為這件事情,東吳大軍在荊州可謂秋毫無犯,也即紀律非常嚴明,甚至南郡因此道不拾遺。

此外,呂蒙還在早晨和晚間派親信去慰問和撫恤老人,詢問他們生活有什麼困難,給病人送去草藥,對饑寒的人賜與衣服和糧食。至於關羽庫存的財物、珍寶,呂蒙則下令全都被封閉起來,等候孫權前來處理。不久之後,關羽獲得了荊州後方丟失的消息。於是,關羽只能放棄攻打襄樊,選擇撤軍。關羽回師的時候,還是有數萬人的戰鬥力量的,比起東吳投入的兵力,要強很多,也即如果事情朝著這一方向發展下去,荊州的歸屬還是存在一定懸念的。


但是就在回荊州的一路上,呂蒙讓荊州士兵的家人紛紛寫信給隨關羽出徵的親人。關羽北伐已近一年,士兵早已思鄉情重,此時便如當年四面楚歌的項羽軍,關羽的部隊早就沒有了鬥志,潰如鳥獸,而關羽也因此無奈走麥城。對此,可能很多人要問了,在麾下將士潰散的背景下,關羽最好的選擇應該是撤回到益州,從而捲土重來。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關羽兵敗被殺。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關羽回到益州的通道——宜都郡,已經被陸遜這位將領攻佔了。

最後,公元219年十一月,漢中王劉備設置的宜都太守樊友放棄宜都郡而走,各城的將士以及各部族的首領都歸降了陸遜。陸遜請求以金、銀、銅製的官印授予剛剛歸附的官吏,並進攻劉備的將領詹晏等人和世居秭歸、擁兵自重的大姓,將其全部擊潰,使他們歸降,前後斬首、俘獲以及招降數以萬計。根據史料記載,建安十五年(210年),劉備得南郡後,改臨江郡為宜都郡,治今湖北宜都市陸城,轄夷道、西陵、佷山三縣。此是「宜都」得名之始。


從地圖上可以發現,宜都郡處在荊州的上遊,起著溝通益州和荊州的重任,如果宜都郡沒有失守的話,那麼,關羽不僅可以從宜都郡順著長江回到益州,也可以在宜都郡聚焦兵馬,從而在適當的時候反擊攻佔荊州的呂蒙。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早在呂蒙偷襲荊州之前,陸遜就已經意識到宜都郡的位置有多重要了。

所以,在呂蒙偷襲荊州的時候,陸遜也沒有閒著,而是立即率軍攻佔了宜都郡,切斷了關羽的退路。在攻佔宜都郡之後,孫權任命陸遜有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為婁侯,率兵駐紮夷陵,守衛峽口。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孫權在襄樊之戰中的態度,也即一定不能放虎歸山。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讓關羽成功撤退到益州的話,那麼,考慮到關羽的能力,加上他在荊州一帶的威望,這勢必會給東吳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在此基礎上,孫權不惜和劉備徹底決裂,也要俘獲並斬殺了關羽。而對於關羽來說,宜都的失守,導致其無法逃出生天,可謂是最致命的一擊。


相關焦點

  • 蜀之殤: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前因後果,與蜀漢衰弱的轉折點
    《三國志關羽傳》對於襄樊之戰的發生只有短短幾句話的描述: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是劉備先在漢中稱王,之後封關羽為前將軍,授予關羽符節和斧鉞,接著在同一年,關羽就率軍發動了襄樊之戰,攻打樊城的曹仁。劉備還專門派出費詩給關羽授予印信和符節,但史書中沒有記載劉備命令關羽發動襄樊之戰。
  • 淺析—關羽到底應不應該發動襄樊之戰
    在此情況下,關羽毅然發動了襄樊之戰,從中線撕開了曹操的防禦體系,直插魏國的心臟之地——許昌。同時,魏國國內一些地方也爆發了農民的反抗,響應關羽的行動。但是由於孫權的背盟,此次戰役最終以關羽的慘敗被殺而告終。那麼,關羽是否應當發起這起戰役呢?對劉備而言,這場戰役爆發的時機是否成熟呢?(二)關羽動機及時機的分析
  • 關羽坐鎮荊州,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全力防守不行嗎?
    襄樊之戰,使得曹魏、蜀漢的實力受損,尤其是蜀漢,不但損兵折將、還丟失荊州,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此戰還導致蜀漢與東吳十餘年的同盟關係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後發生夷陵之戰。因此,對於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選擇,後人自然是有所爭議了。那麼,問題來了,關羽坐鎮荊州,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全力防守不行嗎?
  • 襄樊之戰:關羽為劉備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鍋
    219年7月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成了蜀漢國運的轉折點,戰前劉備剛剛拿下漢中和東三郡,實力達到有史以來的巔峰,戰後不僅關羽戰敗被殺,荊州四郡也落入孫權之手
  • 英雄悲歌,威震華夏的關羽,是怎樣淪落到敗走麥城的?
    在這一仗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的統治區的叛亂風起雲湧,使得曹操都考慮遷都,想要躲避關羽的鋒芒。可是,就在轉瞬之間,關羽就遭到了滅頂之災。東吳的孫權撕毀盟約,偷襲荊州。守衛公安的傅士仁和守衛江陵的糜芳都不戰而降。這使得關羽一下子落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關羽敗走麥城,在逃亡中被吳軍擒殺。那麼,當關羽知道東吳襲擊荊州的時候,他心中的打算究竟是什麼?
  • 關羽為何突然發動襄樊之戰?二爺其實是在暗示張飛,可惜張飛沒懂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從這個記載來看,其實就已經表明了劉備當時的戰略。劉備當時出動了五虎上將,包括,黃忠、趙雲、馬超、張飛等,謀士有法正、當時諸葛亮負責後方糧草、兵馬調度相關事宜。劉備動用如此龐大的人力、將才、終於在漢中打敗了曹操。這一仗,劉備算揚眉吐氣了,在漢中之戰剛剛打完之後,鎮守荊州邊境的大將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
  • 關羽沒有挑起襄樊之戰,于禁也沒瞎指揮,是誰害得龐德戰敗被擒?
    提起襄樊戰役,人們會想起關羽大意失荊州,也產生了很多陰謀論這些陰謀論中居然還有「劉備諸葛亮借刀殺關羽」、「于禁怕龐德立功而背後使壞」。劉備和關羽的關係有多好,荊州有多重要,就是「于禁瞎指揮坑死龐德」也只是演義小說中的說法,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知道:襄樊之戰不是關羽發動,于禁沒有瞎指揮,指揮失當讓龐德戰敗被擒斬的另有其人。
  • 襄樊之戰,關羽為何短短一個月便兵敗如山倒?其實原因很簡單
    雖然漢中之戰劉備戰勝,但是劉備卻是連婦女老幼都用上了,這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是失敗的。在得到成都之後,劉備的主要敵人便是曹操。而曹操呢?更高明,早在實施「驅狼逐虎戰略」之後,曹操便設置了三大戰區,以保證自己的地盤不受損。第一戰區關中地區,乃是由夏侯淵鎮守。第二戰區便是荊州,其守將乃是曹魏集團最能帶兵的大將,他就是曹仁。其次便是淮南戰區,由夏侯惇鎮守。
  •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今天看到一條有意思的問題,問的是襄樊之戰,東吳孫權若不插手與曹操聯合,關羽能否打敗擊敗徐晃和張遼等人?
  • 襄樊之戰:三國前期名將凋零的開始,八大虎將先後謝幕
    然而襄樊之戰一場大戰卻成了三國前期名將凋零的開始,八大虎將先後謝幕都同這場大戰息息相關。219年,劉備先是擊敗曹操拿下漢中,隨之東三郡也收入囊中,初步具備了《隆中對》的戰略構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於是在條件其實並不十分成熟的情形下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結果卻是先勝後敗
  • 如果糜芳死守荊州等待關羽回援,關羽還會被擒殺嗎?
    糜芳在江陵開城投降,是關羽輸掉襄樊之戰的主要原因。荊州軍的家眷都居住在江陵城中,假如糜芳能夠堅守江陵,等待關羽率軍支援。關羽的將士們想要營救家人,肯定會以一當十,將吳軍趕出江陵城。徐晃在襄樊前線擊敗關羽後,關羽的水軍仍然十分強大,關羽的陸軍也有數萬人,仍然具備威脅曹魏的實力。除了在襄樊前線的軍隊外,關羽在荊州還部署大批部隊防範東吳。雖然關羽在荊州部署的兵力並不多,但是江陵城和公安城都修建得十分堅固,如果吳軍圍攻這兩座城池,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也無法成功。
  • 荊州都督、假節鉞的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有調動劉封的權力嗎?
    「襄樊之戰」是劉備集團的一次巨大波折,之前劉備集團的勢頭還是蒸蒸日上,「襄樊之戰」後則是一落千丈。「襄樊之戰」的失敗的主要責任人就是關羽,雖然關羽前期打得可圈可點,但是結果就是這樣,責任應該算在他的頭上。除此以外,在「襄樊之戰」中還有一個間接的背鍋者,那就是劉備的義子劉封。
  • 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于禁七軍,為何會讓身經百戰的曹操驚恐不已?
    例如:夏侯惇負責東線,坐鎮淮南,對抗孫權;曹仁負責中線,坐鎮襄陽,對抗關羽;夏侯淵負責西線,坐鎮漢中,對抗劉備。任你五子良將再怎麼厲害,說到底,不還是外人嗎?因此,令關羽威震華夏的,並不是因為俘虜了于禁或是殺了龐德,而是襄樊之戰對曹魏的威脅程度,遠高於漢中之戰。
  • 【襄樊之戰始末01】關羽為什麼敢打襄樊——一場不起眼的人事調動的背後故事
    但根據《樂進傳》的記載來看,樂進應該在荊州戰果不錯才是(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怎麼會打出了岔子呢? 公元211年,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同年,曹仁隨太祖討伐馬超,12月軍還。後以曹仁再行徵南將軍事,假節,屯樊城,鎮荊州。
  • 關羽為何發動襄樊之戰?早有安排還是突發奇想?結果他預想到了嗎
    ,劉備穩住孫權後,籌謀著怎樣收回漢中之事,在劉備打敗了曹操,而邊境的名將關羽卻突然發動了戰役,這就是有名的襄樊之戰?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還有其實關二爺確實已經暗示了張飛,可惜張飛沒懂關羽的苦心,具體事情且看下文。
  • 襄樊之戰中,關羽已經名滿天下,為何龐德與徐晃還膽敢向他挑戰?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
  • 襄樊之戰如果把于禁換為張遼,關羽還能威震華夏嗎?
    在曹操看來,于禁是跟隨自己的心腹大將,所以被授予重任,率領七軍去營救襄樊曹仁。公元219年,關羽在劉備、諸葛亮等人的授意下,發動了襄樊之戰。關羽不愧為劉備的最強戰將,瞬間將襄陽攻陷,然後率領重兵圍困樊城。可以說若不是曹仁坐鎮樊城,估計曹軍會全線崩潰。而于禁所率領的七支軍隊應該是雪中送炭。于禁不但率領重兵,還有驍將龐德作為先鋒。
  • 劉備拿下漢中後,為什麼不派大將輔助關羽守荊州?原因其實很簡單
    就有著不同意見,比如張作耀先生就認為,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是在劉備和諸葛亮的授意下發動的,而且戰爭發動之後,沒有採取相應的防禦荊州策略,以及支援策略,又沒有給關羽委派相關的軍師和將佐,讓關羽獨自一個扛起北伐大業,從而為失敗埋下伏筆。
  •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徐晃和張遼能擋得住關羽的進攻嗎?
    先擺上結論,本文認為,襄樊之戰,如果孫權不幫曹操,關羽和徐晃之戰會進行三個階段。剛開始關羽不敵徐晃,被徐晃擊敗;然後關羽撤退,據守漢水,兩軍陷入僵持;之後關羽進行反攻,徹底擊敗徐晃,戰役的最終結果還是關羽獲勝。至於為何會出現這三個階段,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
  • 襄樊之戰關羽兵敗身死,他被埋葬在哪裡?現在的墓址在何處?
    關羽關羽一生,戰功彪炳,軍事能力超強,深受劉備的信任與重視。當劉備率領大軍攻益州、戰漢中時,他是放心的把荊州交給了關羽打理,而且給了關羽假節鉞之權,意思就是說關羽可以全權掌控荊州的軍政大權,生殺予奪,不用提前請示劉備,某種程度上來講,關羽當時完全算得上是一方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