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詩豪」之稱!

2020-12-22 萌貨說文史

滎陽市,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鄭州市西部新城組成部分。戰國時期,韓國在滎水北岸築城,名曰滎陽,從此得名。滎陽地處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

這裡的虎牢關,又稱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古京都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位於滎陽市西北部16公裡的汜水鎮境內。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楚漢之爭」 、 「三英戰呂布」 、「關羽溫酒斬華雄」 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生於此,群雄爭霸的戰火硝煙為虎牢關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古蹟。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起家秘書省校書郎,遷弘農縣尉,成為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嶽父)幕僚。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大中末年(約858年),病逝於鄭州。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王博文:

王博文,字仲明,祖籍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人,出生於西輔郡滎陽(今河南鄭州市滎陽)。祖諫,給事太宗藩邸,為西京作坊副使。博文年十六,善屬文,舉進士開封府,以迴文詩百篇為公卷,人謂之「王回文」。淳化三年,太宗親試進士,以年少罷歸。後諫卒官廬州,州守劉蒙叟為言,召試舍人院,為安豐主簿,歷南豐尉,有能名。調南劍州軍事推官,改大理寺丞,監荊南榷貨務,遷殿中丞。陳堯諮薦之,試中書,賜進士第,擢知濠州,歷真州。真宗幸亳,權江、淮制置司事。改監察御史、梓州路轉運使。以疾,請出知海州,徙密州。

申不害:

申不害,亦稱申子,鄭國京邑(今滎陽東南京襄城)人。《史記》說他專攻「黃老之術」。戰國時期法家重要創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術」著稱,著有《申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代表人物。

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他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製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慧可:

慧可,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號神光,洛陽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人,是漢傳佛教禪宗的二祖。他少為儒生時,博覽群書,通達老莊易學。出家以後,精研三藏內典。年約四十歲時,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陽)遊化,即禮他為師,得達摩衣缽真傳,禪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正是二祖慧可立雪斷臂,禪的血脈方能傳給二祖,而且不久之後,更如開源的大河流般的奔流。如果沒有慧可的立雪斷臂的求法精神,禪的大河也許不會很快地在我國成長發展。他承上啟下的功德不可思議。慧可雖不是中國禪宗的開山,但慧可把印度佛法教義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使佛教徹底的中國化,成為適合中國士大夫與百姓口味的中國佛教,這是慧可對中國文化最偉大的貢獻。

劉放:

劉放,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原名劉乾元,別名劉震,出生於河南省滎陽市喬樓鎮蔡寨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特邀委員。1985年逝世,享年76歲。

董亮:

董亮,革命烈士,河南滎陽人。1929年考入北平宏達學院。1930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任共青團北平市委組織幹事兼兒童局書記。同年6月被捕。在獄中參加絕食鬥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9月被營救出獄。同年10月,隨薄一波赴山西太原,參與創建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1940年8月,率隊參加百團大戰,配合主力部隊襲擊潞城縣敵軍。20日凌晨,遭日偽軍警200餘人包圍,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29歲。所率警衛排28名指戰員亦全部戰死。

董天知:

董天知,1911年出生於河南省滎陽縣。1927年在北平弘達學院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直接受黨的著名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的影響,參加革命活動,後任北平市委組織幹事兼兒童局書記。1931年被捕入「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敵人施盡了種種酷刑。在政治誘降和死刑威脅面前,他始終大義凜然,忠貞不屈。獄中黨支部根據他的表現,於1932年批准他轉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冬,獄中政治犯50餘人,為要求下鐐、看報,舉行絕食鬥爭。他毅然帶病參加絕食鬥爭。到鬥爭取得勝利時,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了。

民國25年9月14日,黨組織營救天知等人出獄,他和薄一波等一起作為黨的統戰工作先遣隊,奔赴山西太原,參加犧牲救國同盟會的領導工作。被為「抗敵救亡先鋒隊」總隊長。董天知在百團大戰中壯烈犧牲,時年僅29歲。

鄭畋:

鄭畋,字臺文,滎陽人,唐朝宰相、詩人,桂管觀察使鄭亞之子。

鄭畋著有《玉堂集》五卷、《鳳池稿草》三十卷、《續鳳池稿草》三十卷。此外,《全唐詩》錄有其詩作14首(《中秋月直禁苑》、《麥穗兩岐》、《五月一日紫宸候對時屬禁直穿內而行因書六韻》、《題緱山王子晉廟》、《初秋寓直三首》、《夜景又作》、《杪秋夜直》、《禁直寄崔員外》、《聞號》、《禁直和人飲酒》、《下直早出》、《金鑾坡上南望》、《酬隱珪舍人寄紅燭》、《馬嵬坡》)、殘句2首;《全唐文》則錄其文11篇(《授武臣部寧節度使制》、《授李師望定邊軍節度使制》、《切責高駢詔》、《擢官自陳表》、《加知制誥自陳表》、《謝承旨自陳表》、《與韓君雄書》、《與張文裕及魏博軍書》、《討巢賊檄》、《唐故上都龍興觀三洞經篆賜紫法師鄧先生墓志銘》、《謁升仙太子廟詩題後》)。

鄭合敬:

鄭合敬,鄭州滎澤(今河南滎陽)人。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乙未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三十人。《全唐詩》存其《及第後宿平康裡詩》:「春來無處不閒行,楚潤相看別有情。好是五更殘酒醒,時時聞喚狀頭聲。」

閻姬:

閻姬,河南滎陽人,尚書、步兵校尉閻章孫女,長水校尉、北宜春侯閻暢之女,漢安帝劉祜的皇后。

閻姬有才華和姿色,元初元年(114年)入宮,深受漢安帝寵愛,封為貴人。元初二年(115年),立為皇后。閻姬專寵妒忌,漢安帝與宮人李氏生下皇子劉保,閻姬便毒死李氏。

延光三年(124年),閻姬與江京等誣陷太子劉保,將其廢為濟陰王。延光四年(125年),漢安帝在出巡時去世,閻姬想長久獨攬朝政,圖謀立幼年皇帝,便與兄弟閻顯等擁立漢章帝之孫北鄉侯劉懿為帝。

不久後,劉懿患重病,閻顯與江京等害怕劉保繼位會怨恨報復他們,勸閻姬徵調其他諸侯王王子繼位,諸王子還未來京,中黃門孫程等合謀殺死江京等人,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閻顯兄弟及其黨羽都被誅殺,閻姬被遷到離宮居住。永建元年(126年),閻姬去世,諡號安思皇后,與漢安帝合葬恭陵。

鄭餘慶:

鄭餘慶,字居業,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唐朝宰相。

鄭餘慶出身於滎陽鄭氏北祖小白房,進士及第,早年曾入嚴震幕府,歷任山南西道從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員外郎、庫部郎中、翰林學士、工部侍郎,後以中書侍郎之職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貶為郴州司馬。

永貞元年(805年),鄭餘慶再次拜相,授尚書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權臣被貶為太子賓客。此後,他歷任國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書、太子少傅、山南西道節度使、太子少師、尚書左僕射、鳳翔隴右節度使、司空,封滎陽郡公。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留下《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著有《劉夢得文集》《劉賓客集》。

當然,滎陽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滎陽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瑞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南戲之祖」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孫衣言:孫衣言,清代官吏、學者、藏書家。字紹聞,號琴西,晚號遁披,齋名遜學,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太僕寺卿,尋以疾乞歸。生平努力搜輯鄉邦文獻,刻《永嘉叢書》,築「玉海樓」以藏書。有《遜學齋詩文鈔》。
  • 武威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毒士之稱!
    武威,簡稱「雍涼」,古稱涼州、雍州、姑臧,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這裡歷史悠久,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河西,擊敗匈奴,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裡設郡置府。
  • 嵊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今之聶政」之稱!
    秦漢時已建縣稱「剡」,至今已有2100多年,北宋始名嵊縣,1995年撤縣設嵊州市。這裡的百丈飛瀑位於嵊州市王院鄉王院村南,瀑布深藏於崇山峻岭中,是一處鮮為人知的秘境。景區內山高峰險,植被茂密,常年飛流直瀉。明代著名史學家張岱贊曰:"銀河墜半空,搖曳成雲霧,萬斛噴珠璣,百丈懸練素。"故被譽為"江南第一瀑布群"。
  • 漣源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燒車御史」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李聚奎:李聚奎,原名李新喜,湖南安化縣蘭田(今屬漣源)西坪村人。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後勤工作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南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法醫鼻祖」之稱!
    這裡的和平古鎮地處閩西北,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這裡的溪源庵位於延平區郊茫蕩山南麓,外圍環境很好,是南平市茫蕩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景區,風光秀麗,峽谷清幽。這裡不僅歷史悠久,環境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平涼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針灸鼻祖」之稱!
    平涼,甘肅省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遊,為陝甘寧交匯幾何中心「金三角」,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這裡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
  • 百色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官屠」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梁宗岱:梁宗岱,廣東新會人,1903年出生於廣西百色。1917年考入廣州培正中學。1923年被保送入嶺南大學文科。1924年踏上他嚮往已久的法蘭西土地。
  • 柳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東太后」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廷理:楊廷理,字清和,號雙梧,廣西柳州人,他多次擔任臺灣清治時期的臺灣知府、臺灣道。於任內設噶瑪蘭廳,趨走海盜朱濆,另外也有「楊廷理敗地理」的臺灣民間傳奇故事。著有《知還書屋詩鈔》、《東瀛紀事》、《議開噶瑪蘭節略》等。闞維雍:闞維雍,原名慶福,號伯涵,生於廣西柳州。
  • 漢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天下第七、湖北第一」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何羽道:何羽道,原名金榜,學號遠耀。後改名羽道,號翼人。光緒八年六月初八日(1882年7月22日),生於湖北省漢川縣南河渡藍家嶺(今屬漢川市南河區姜嶺鄉)。世居何家畈北頭,家世艱難,祖父屢受土豪劣紳欺壓,終被迫遷居藍家嶺。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這裡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這裡的襄陽古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漢水中遊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
  • 清遠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最後一位榜眼!
    這裡的摩崖石刻量多質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內容廣雜,書法多彩,其中有韓愈、周敦頤、蘇軾等名人題刻。這裡的連州地下河絢麗多彩,令人流連忘返。許多遊客在此留下讚美的詩篇,如著名詩人楊應彬題詩:"淵明風骨王維韻,盡人連州一洞天。如此江山即上界,何須世外覓桃源。"著名作家秦牧1988年5月遊覽地下河後,有感而發寫下遊記《神秘瑰麗的地下河》。
  • 聽見·和美滎陽⑩:當代詩歌文化在滎陽蓬勃發展
    滎陽之名,來自《尚書·禹貢》中的「滎波既瀦」,古稱滎澤。戰國時期,因位於滎澤之陽,故名滎陽。自秦置郡縣至今,滎陽已由兩漢時期的「天下名郡」,發展成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策源地「和美滎陽」。回首2200多年歷史長河中的每一幕輪迴,這裡既見證過楚漢爭霸的英雄氣概;也不時傳來唐宋詩意的吟唱……滎陽,享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象棋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之鄉」等美譽,文化源遠流長。
  • 天下潘鄭出滎陽,滎陽鄭潘滿天下
    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的,至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為滎陽郡一大望族。東漢靈帝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乾為始祖。三國以前,潘姓已播遷於多個地方,其中中牟潘姓最興旺。西晉,潘勖(東漢獻帝時尚書左丞)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遷廣東。
  • 滎陽鄭氏 • | 滎陽堂
    世界鄭氏網,創立於1999年,世界鄭氏聯誼交流新媒體。
  • 河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初唐四傑之首!
    又因崗頭遍嶺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遠在清乾隆以前就有「臥麟崗」之稱。清鹹豐十一年,崇文社王照離等人在創建崇文閣、純陽洞時方題名「麟島」。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郤缺:郤缺,姬姓,郤氏,名缺,諡成,即郤成子,春秋時期晉國上卿。
  • 天水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名!
    天水,甘肅省下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裡」之稱。這裡的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天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皖東地區唯一的狀元!
    這裡的釜山臥龍公園位於天長市西大門釜山鎮,主要景點有晃仙橋、釣魚臺、亮節園、龍隱寺以及「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龍王井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壽昌:朱壽昌,字康叔,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
  • 宜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霍元甲齊名的當代張三丰!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位於長江中上遊結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這裡曾經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發展的地望,歷代文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遊等,也多會於此,他們遊覽西陵山水所留下詩文,為宜昌增添了文化財富。
  • 懷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十大大將之首!
    懷化市,別稱「鶴城」,古稱「鶴州」、「五溪」,湖南省地級市,位於湖南省西部偏南,處於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這裡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自古以來就有著「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中國中東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
  • 許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許姓始祖!
    許姓能排在第二十位,可見當時的政治地位之高。許姓不僅歷史悠久,也誕生出了很多歷史名人!許平君:許平君,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漢宣帝劉詢的元配皇后,漢元帝劉奭的母親。元鳳六年(前75年),與漢宣帝成婚。元平元年(前74年),生子劉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