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毒士之稱!

2020-12-27 萌貨說文史

武威,簡稱「雍涼」,古稱涼州、雍州、姑臧,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這裡歷史悠久,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河西,擊敗匈奴,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裡設郡置府。

這裡的天梯山石窟,也稱涼州石窟,由涼州著名高僧曇曜開鑿,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經北魏、北周、隋、唐、吐蕃、宋、西夏、元、明、清、民都有修繕,距今約有1600年的歷史,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故被喻為「石窟鼻祖」。這裡的雷臺位於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為前涼(301年~375年)國王張茂所築靈鈞臺,「馬踏飛燕」曾出土於此。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張橫:

張橫,武威郡姑臧人也,東漢末年涼州軍閥。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張橫與梁興、段煨等在黃白城擊破退守的李傕,斬殺李傕,並把他的頭顱傳給曹操。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鍾繇、夏侯淵率領軍隊出長安,試圖經過梁興等涼州軍閥的領地進攻漢中張魯,梁興等關西軍閥都懷疑曹操要攻打吞併涼州。 梁興從合馬超、韓遂等共十部勢力起兵反抗曹操。九月,聯軍戰敗後,張橫下落未見史書記載。

郭楷:

郭楷,字仲儀,號雪莊,涼州府武威縣(今甘肅武威市)人,清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乙卯科進士,清代教育家、詩人,有《夢香草堂詩稿》。

段榮:

段榮,字子茂,武威郡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也,北魏到東魏時期大臣,北齊神武帝高歡連襟,太師平原王段韶之父,北齊三傑之首,被譽為「北齊第一貴胄」。

少好歷術,專意星象,早年投奔爾朱榮,拜肆州法曹參軍,結交高歡。支持信都起兵,拜為行臺右丞、西北道慰喻大使,遷鎮北將軍、定州刺史,封姑臧郡侯。歷任瀛州、相州、濟州、泰州刺史,個性溫和,施政仁恕,深得官民愛戴,遷山東道大行臺、甚得物情人心。

李棲鳳:

李棲鳳,字瑞梧,陝西武威(今甘肅武威)人,漢軍鑲紅旗,明朝四川總兵李維新之子,清初名臣。

李棲鳳原為明朝諸生,後降歸皇太極,歷任山東東昌道、湖廣荊南道、安徽巡撫、廣西巡撫、兵部右侍郎、兵部尚書,擊敗李定國,擒獲陳奇策,官至兩廣總督、廣東總督,加太子少保。

梁興:

梁興,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涼州區)人也,東漢末年涼州軍閥之一。建安十六年,與馬超等人起兵反抗曹操,梁興率步騎五千夜襲曹軍先頭部隊徐晃,被擊退。聯軍戰敗後,梁興逃到藍田,劫掠周圍郡縣。夏侯淵進攻藍田聯合鄭渾徵討梁興,梁興戰敗被殺。

牛鑑:

牛鑑,出生於甘肅涼州城東,字鏡堂,號雪樵,清朝一代名臣。清朝嘉慶十九年(1814年)中進士,殿試二甲第四名。牛鑑恩師為涼州復興農劉氏,牛鑑又為道光皇帝和鹹豐皇帝的恩師,故譽為「兩朝帝師」。

牛鑑歷任文淵閣校理、都察院記名御史、山東道監察御史、廣西道監察御史、京畿道監察御史、都察院吏科給事中、雲南糧儲道、山東按察使、順天府尹、兵部侍郎。

張澍:

張澍,清代著名文獻學家、學術大師,字百瀹,又字壽谷、時霖等,號介侯、鳩民、介白,涼州武威縣(今武威市涼州區)人。

年猶未弱冠,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鄉榜,嘉慶四年(1799)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未幾引疾歸。後起任貴州玉屏、四川屏山等知縣。丁父憂,再起為江西、永新知縣,署臨江通判,改江西瀘溪縣令,以緩漕免職。所學長於考證輿地,以及姓氏譜牒。其《五涼舊聞》,則專紀鄉邦故實。補輯《漢皇德傳》、《魏周生烈子》以下雍涼著述10餘種。藏書處「二酉堂」,所搜集地方文獻為多。

段韶:

段韶,字孝先,小字鐵伐,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也,鮮卑段部人。北齊開國功臣,姑臧縣侯段榮長子。高歡侄兒,繼段榮之後的北齊第一貴胄。

擅長騎射,有將帥之才,得到姨夫高歡器重,視為心腹。參與廣阿之戰、鄴城之戰、韓陵之戰,隨軍消滅爾朱兆、抵禦宇文泰、徵討玉壁。

文襄帝高澄嗣位後,奉命鎮守晉陽,隨徵潁川侯景,帶兵擊討南梁、平定內亂,數敗北周。戎馬一生,為北齊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外統軍旅,內參朝政,出將入相,功勳卓著。

胡軫:

胡軫,字文才,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也。東漢末年董卓部將,與同是涼州出身的楊定均為涼州有名望的豪傑,後屬王允、李傕部下,官拜東郡太守。191年,孫堅討董卓,董卓派胡軫率兵五千,攻打孫堅,並任呂布為騎督。

胡軫與呂布不和,軍中士兵散亂,胡軫、呂布敗走。192年,董卓死,李傕反叛,王允遣胡軫、徐榮在新豐對戰李傕,徐榮戰死、胡軫率眾投降。《魏書》記載,他在誣死遊殷一個月後,被遊殷的魂魄索命而死去。

段熲:

段熲,字紀明。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名將,西域都護段會宗從曾孫,與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並稱「涼州三明」。

段熲少時學習騎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舉為孝廉,為憲陵園丞、陽陵令,有治理之才。漢桓帝時入軍旅,先破鮮卑,後討平東郭竇、公孫舉起事,以功封列侯。延熹二年(159年)至建寧二年(169年)間,戍邊徵戰十餘年,與羌人作戰先後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並擊滅東羌,累功封新豐縣侯。

建寧三年(170年),段熲被徵入朝,歷任侍中、執金吾、河南尹、司隸校尉等職,他黨附宦官、捕殺太學生,因而得保富貴,兩度出任太尉。光和二年(179年),權宦王甫罪行被揭發,段熲受牽連下獄,其後在獄中飲鴆而死。

金日磾:

金日磾,本姓金天氏,字翁叔,涼州武威(今甘肅省武威市)人,匈奴族。西漢時期政治家、託孤大臣,漢昭帝劉弗陵四大輔臣之一。

本是匈奴休屠部太子,兵敗歸降霍去病,進入長安。得到漢武帝寵愛,賜姓為金,授御馬監,負責馴養戰馬。遷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平定馬何羅叛亂。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病重時,聯合霍光、上官桀等人接受顧命,輔佐太子劉弗陵,封為秺縣侯。始元元年(前86年)去世,時年四十九,諡號為敬,陪葬茂陵。

金日磾是西漢歷史上一位有遠見卓識的遊牧民族政治家,其子孫後代忠孝顯名,七世不衰,在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賈詡:

賈詡,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也。涼州系的代表人物,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後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

董卓原為武威郡守張奐軍司馬,而賈詡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後投奔同鄉段煨,輾轉成為同鄉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賈詡是三國第一謀士,作為一個真正的謀士,他的謀略是非常成功的,幾乎沒有失誤的時候,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但是因為他出謀劃策往往都是先考慮自己,最後才回去考慮平民百姓,出的計謀常常會對老百姓造成損害,尤其是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的時候,導致死傷無數,因而被後世的人稱為毒士。

你還知道哪些武威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瑞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南戲之祖」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孫衣言:孫衣言,清代官吏、學者、藏書家。字紹聞,號琴西,晚號遁披,齋名遜學,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太僕寺卿,尋以疾乞歸。生平努力搜輯鄉邦文獻,刻《永嘉叢書》,築「玉海樓」以藏書。有《遜學齋詩文鈔》。
  • 滎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詩豪」之稱!
    滎陽地處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有「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之稱。這裡的虎牢關,又稱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古京都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位於滎陽市西北部16公裡的汜水鎮境內。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 嵊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今之聶政」之稱!
    秦漢時已建縣稱「剡」,至今已有2100多年,北宋始名嵊縣,1995年撤縣設嵊州市。這裡的百丈飛瀑位於嵊州市王院鄉王院村南,瀑布深藏於崇山峻岭中,是一處鮮為人知的秘境。景區內山高峰險,植被茂密,常年飛流直瀉。明代著名史學家張岱贊曰:"銀河墜半空,搖曳成雲霧,萬斛噴珠璣,百丈懸練素。"故被譽為"江南第一瀑布群"。
  • 漣源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燒車御史」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李聚奎:李聚奎,原名李新喜,湖南安化縣蘭田(今屬漣源)西坪村人。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後勤工作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南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法醫鼻祖」之稱!
    這裡的和平古鎮地處閩西北,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這裡的溪源庵位於延平區郊茫蕩山南麓,外圍環境很好,是南平市茫蕩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景區,風光秀麗,峽谷清幽。這裡不僅歷史悠久,環境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平涼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針灸鼻祖」之稱!
    平涼,甘肅省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遊,為陝甘寧交匯幾何中心「金三角」,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這裡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
  • 百色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官屠」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梁宗岱:梁宗岱,廣東新會人,1903年出生於廣西百色。1917年考入廣州培正中學。1923年被保送入嶺南大學文科。1924年踏上他嚮往已久的法蘭西土地。
  • 柳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東太后」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廷理:楊廷理,字清和,號雙梧,廣西柳州人,他多次擔任臺灣清治時期的臺灣知府、臺灣道。於任內設噶瑪蘭廳,趨走海盜朱濆,另外也有「楊廷理敗地理」的臺灣民間傳奇故事。著有《知還書屋詩鈔》、《東瀛紀事》、《議開噶瑪蘭節略》等。闞維雍:闞維雍,原名慶福,號伯涵,生於廣西柳州。
  • 漢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天下第七、湖北第一」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何羽道:何羽道,原名金榜,學號遠耀。後改名羽道,號翼人。光緒八年六月初八日(1882年7月22日),生於湖北省漢川縣南河渡藍家嶺(今屬漢川市南河區姜嶺鄉)。世居何家畈北頭,家世艱難,祖父屢受土豪劣紳欺壓,終被迫遷居藍家嶺。
  • 歷史上有哪些毒士?他們又出了哪些毒計?
    在歷史上,我們大多常聽到別人提起的是比較正面的謀臣武將,那麼你是否聽過毒士之名?毒士,也屬於謀臣,只不過他們提出的計策比較陰狠毒辣,所以才被稱為毒士。那麼我們歷史上有哪些常聽到的毒士呢?1、文種最後,他又把這一切都歸罪為讀書的緣故,建議秦始皇下令焚書。最後秦始皇決定採納李斯的計策,不僅焚書,還決定殺儒,幹掉這批儒生。一方面,有知識的人少了,反對的人自然少了,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這導致了大量儒生被殺,也嚴重阻礙了中國古代優秀思想文明的傳播和發展,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其暴力手段加速了秦國的滅亡。3、陳平
  • 天水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名!
    天水,甘肅省下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裡」之稱。這裡的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為什麼評價賈詡為「毒士」,來看看他一言亂天下的操作
    賈詡是三國時期一個比較有名的人物,被評價為"曹魏五謀士",還有一個更加有牌面的評價——"毒士"。"毒士"這個綽號是什麼時候出現,誰給起的,小編不知道,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它非常受認可。那麼賈詡為什麼被視為"毒士"呢?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這件事。
  • 清遠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最後一位榜眼!
    這裡的摩崖石刻量多質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內容廣雜,書法多彩,其中有韓愈、周敦頤、蘇軾等名人題刻。這裡的連州地下河絢麗多彩,令人流連忘返。許多遊客在此留下讚美的詩篇,如著名詩人楊應彬題詩:"淵明風骨王維韻,盡人連州一洞天。如此江山即上界,何須世外覓桃源。"著名作家秦牧1988年5月遊覽地下河後,有感而發寫下遊記《神秘瑰麗的地下河》。
  • 三國故事館丨毒士亂國驚天下,明哲保身第一人——賈詡
    首先,長安城破,王允身死,漢室復興的最後希望徹底破滅;然後呂布倉皇出逃,從此失去了西涼鐵騎的加持,以至於天下第一武將一敗再敗;最終漢帝與大臣落入李傕郭汜手中,再次成為傀儡,漢室名存實亡;此外,長安城破也為曹操最終解救漢帝奠定了基礎,從而間接成就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孟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件事情以後,賈詡不但沒有居功,反而幾次三番的拒絕了李傕郭汜的封賞,只稱自己不敢居功。
  • 河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初唐四傑之首!
    又因崗頭遍嶺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遠在清乾隆以前就有「臥麟崗」之稱。清鹹豐十一年,崇文社王照離等人在創建崇文閣、純陽洞時方題名「麟島」。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郤缺:郤缺,姬姓,郤氏,名缺,諡成,即郤成子,春秋時期晉國上卿。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這裡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這裡的襄陽古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漢水中遊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
  • 天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皖東地區唯一的狀元!
    這裡的釜山臥龍公園位於天長市西大門釜山鎮,主要景點有晃仙橋、釣魚臺、亮節園、龍隱寺以及「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龍王井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壽昌:朱壽昌,字康叔,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
  • 宜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霍元甲齊名的當代張三丰!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位於長江中上遊結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這裡曾經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發展的地望,歷代文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遊等,也多會於此,他們遊覽西陵山水所留下詩文,為宜昌增添了文化財富。
  • 懷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十大大將之首!
    懷化市,別稱「鶴城」,古稱「鶴州」、「五溪」,湖南省地級市,位於湖南省西部偏南,處於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這裡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自古以來就有著「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中國中東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
  • 許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許姓始祖!
    許姓能排在第二十位,可見當時的政治地位之高。許姓不僅歷史悠久,也誕生出了很多歷史名人!許平君:許平君,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漢宣帝劉詢的元配皇后,漢元帝劉奭的母親。元鳳六年(前75年),與漢宣帝成婚。元平元年(前74年),生子劉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