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福建省地級市,地處福建省北部,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是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齊天大聖文化、太極文化的發源地,被譽為「閩邦鄒魯」和「道南理窟」。
這裡的和平古鎮地處閩西北,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這裡的溪源庵位於延平區郊茫蕩山南麓,外圍環境很好,是南平市茫蕩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景區,風光秀麗,峽谷清幽。這裡不僅歷史悠久,環境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袁樞:
袁樞,中國南宋史學家,字機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
幼年就能賦詩,很有抱負,在故鄉南橋上曾題詩:「玉龍倒懸過寒潭,人在雲霄天地間。借問是誰題柱去,茂陵詞客到長安。
袁樞喜讀《資治通鑑》,苦其浩博,乃著《通鑑紀事本末》42卷,因其文總括為239事,獨立成篇,起訖瞭然,為中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學著作。創造「紀事本末」這一新的寫史體例,兼有紀傳、編年二者優點,使「數千年事跡經緯明析」,對後世影響極大,明清兩代多有仿作。
袁說友:
袁說友,字起巖,號東塘居士,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宋紹興九年(1139年)生。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調溧陽簿。淳熙四年(1177年),任秘書丞兼權左司郎官,後調任池州、知臨安府。累任太府少卿、戶部侍郎、文安閣學士、吏部尚書。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以吏部尚書進同知樞密院,三年(1203年),拜參知政事(位同副宰相,正二品)。
楊榮:
楊榮,原名道應、子榮,字勉仁,福建建寧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內閣首輔,與楊士奇、楊溥並稱「三楊」,因居地所處,時人稱為「東楊」。
楊榮性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時最為突出。在文淵閣治事三十八年,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史稱其「揮斤遊刃,遇事立斷」,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楊榮既以武略見重,又好詩文,他和楊士奇、楊溥等多有唱和,為「臺閣體」文學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後北徵記》、《楊文敏集》等。
章惇:
章惇,字子厚,號大滌翁,建寧軍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銀青光祿大夫章俞之子。
作為北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章惇一生的政治作為對北宋政治造成深遠影響,強硬態度導致遼軍南下,幾乎引發宋遼戰爭。然而,聯合于闐並命章楶、王愍出兵西夏、和蕃,收復失地,開疆拓土,驅逐西夏並以沙漠為界,為北宋取得對西夏戰爭的優勢奠定了一定基礎。
黃裳:
黃裳,字冕仲,號演山、紫玄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舉進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士。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豔,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等,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同時他也是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九陰真經》作者的原型!
真德秀:
真德秀,本姓慎,因避孝宗諱改姓真。始字實夫,後更字景元,又更為希元,號西山。福建路建寧府浦城縣(今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人。南宋後期理學家、大臣,學者稱其為「西山先生」。
真德秀立朝有直聲,於時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數十萬字。學宗朱熹。修《大學衍義》,稱可作《大學章句》之佐。慶元黨禁後,程朱理學得以復盛,他與力為多。真德秀為繼朱熹之後的理學正宗傳人,與魏了翁齊名,在確立理學正統地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創「西山真氏學派」。有《真文忠公集》都傳世。
嚴羽:
嚴羽,是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早年就學於鄰縣光澤縣學教授包恢門下,包恢之父包揚曾受學於朱熹。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隱居在家鄉,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號「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號「九嚴」。
嚴羽論詩推重漢魏盛唐,號召學古,所著《滄浪詩話》名重於世,被譽為宋、元、明、清四朝詩話第一人。他的《滄浪詩話》也影響了明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高棅和明代中後期的前後七子。還著有詩集《滄浪吟卷》。
遊酢:
遊酢,建州建陽(建陽麻沙鎮長坪村)人,北宋書法家、理學家。歷官太學博士、教授、監察御史、知府、知州、將軍等職。追封朝奉大夫、贈大中大夫。他理政有方,為官清廉。學術上師承二程,並將理學傳於福建,為閩學的創始者,譽為「閩學鼻祖」,著有《易說》、《中庸義》、《詩二南義》、《論語雜解》等。遊酢20歲,在京城上太學時相遇著名理學家程頤,程贊他:「其資可以適道。」
胡安國:
胡安國,又名胡迪,字康侯,號青山,諡號文定,學者稱武夷先生,後世稱胡文定公。建寧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學者。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丁丑科趙昌言榜進士第三人。為太學博士,旋提舉湖南學事,後遷居衡陽南嶽。提倡修身為學,主張經世致用,重教化,講名節,輕利祿,憎邪惡。
胡安國一生以聖人為目標,主要從事學術研究,潛心研究《春秋》。1131年,在湘潭縣隱山與次子胡宏共同創辦「碧泉書堂」(文定書院前身),開創「湖湘學派」。其所著《春秋傳》成為後世科舉士人必讀的教科書。又著《資治通鑑舉要補遺》一百卷,《文集》十五卷,《宋史》立傳,《宋元學案》中有《武夷學案》,明正統間從祀孔廟。
蔡元定:
蔡元定,字季通,學者稱西山先生,建寧府建陽縣(今屬福建)人。蔡發之子,南宋著名理學家、律呂學家、堪輿學家,朱熹理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被譽為「朱門領袖」、「閩學幹城」。
幼從其父學,及長,師事朱熹,熹視為講友,博涉群書,探究義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幹利祿,潛心著書立說。為學長於天文、地理、樂律、歷數、兵陣之說,精識博聞。著有《律呂新書》、《西山公集》等。
練寯:
練寯,唐鹹通十二年生於建州浦城練村。練氏之族,累世富厚,好尚儒雅。寯為練家么女,才識賢德譽滿鄉裡,深得邑人喜愛。有鄉人章氏之裔,以儒業武功榮顯於世。章家子仔鈞,崇文尚武,孝友忠公,以才德聞於閭裡。練家知仔鈞之賢,願以女寯妻之。章練由是並蒂良緣,夫婦此後琴瑟和同,攜手如賓。
有一次,唐將盧某託言借路經過山下,到時卻忽然擂鼓攻打營壘,包圍營盤。章派邊鎬、王建封兩名校兵往建州求援,兩校兵因雨延誤時間,按軍法應當處斬。練氏夫人出面勸阻說:「形勢危急,正是用人之時,怎好殺壯士?」於是,仔鈞釋放了兩名校兵。後來,邊鎬和王建封投靠南唐。
後晉天福八年(943),王延政在建州稱帝,國號大殷。次年到福州為閩王,改大殷為閩國,國都仍設在建州。南唐乘王延政初定福州,派查文徽率兵攻打建州,用王建封為先鋒,邊鎬接應,破城,王延政投降。當時章仔鈞已死,邊鎬和王建封查知練氏夫人移居建州,為報恩具備金銀布匹贈送夫人,同時還交給一把白旗,說:「唐兵就要屠城,請夫人將這旗子插在門前,以免兵士誤犯。」夫人慨然退還所有金銀布匹,連白旗也交還給他們,並鄭重地說:「你們如果顧念舊時恩情,我希望保護全城。如果一定要屠城,我全家願意與城同存亡,唯獨留住我一家也沒有什麼意義」。邊、王二人受感動,因此保住了全城百姓。
夫人死後,建州百姓感激她保全城池的恩德,打破城關不得建墓的慣例,將練氏夫人墓建在州署後堂,立碑稱「全城眾母」。明正德十五年(1505),建寧府同知湛龍撤銷城西敬客坊天后宮淫祠,改為章太傅練氏夫人祠。1990年,建甌縣人民政府在夫人墓前立練氏夫人銅像,並刻練氏夫人傳略,以示紀念。
宋慈:
宋慈,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祖籍河北邢臺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後人,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鑑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所著《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專著。
宋慈在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為官清廉,生活樸實,一生無其他嗜好,惟愛收藏異書名帖,喜金石刻。晚年更加謙虛謹慎,愛惜人才,雖是後生晚輩,凡有一技之長,皆提拔引薦。他年老有病在身,一切公務,猶親自審察,一絲不苟,慎之又慎。
宋慈文而勇武,兼有謀略,由主簿而知縣、知州,多所歷練,所以清人陸心源作《宋史翼》將宋慈列入《循吏傳》,並將其與辛棄疾媲美。
你還知道哪些南平歷史名人呢?